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700节

林淮唐向李秉哲问道:“嗯——我记得在苏东经合委的合作项目里,也包括了东共联要帮助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培训飞行员吧?”

李秉哲答道:“海参崴、哈尔滨和沈阳的航空学校都依照苏俄同志提出的人员清单,帮助他们按时完成了所有的飞行员协助培训项目。”

何贯中说:“但还是匮乏,过去一些年里远东红军都是按照我们已列装的飞机数量,以一对一或至多一对二的比例训练飞行员,现在如果要迅速扩大航空兵的队伍规模,飞行员数量就显得很不够了。”

图哈切夫斯基说:“达瓦里希!白俄共和国的航空兵力量建设也很落后,所以过去十年间乌拉尔的边境冲突战场上很少发生过像样的空战。但如果白俄真的跨过停火线,大规模入侵我国,远东红军总参和契卡都判断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可能向白俄提供相当规模的军援,而所有军事援助中,最快也最容易形成即战力的援助就是空军。”

白俄和苏俄在空军方面的建设是半斤八两,本来在沙俄时代俄罗斯的空军发展至少并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经过红白内战以及内战以后长期的边境冲突、对峙,白俄和苏俄都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陆军方面,谁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腾出手来发展先进水平的空军。

苏俄那支小规模的精干空军,在乌拉尔宽大漫长至极的战场上,也还是能和白俄空军打一个平手。

但如果第二次红白内战爆发,白俄从德国人手上得到更多飞机援助的话,人口多得多的白俄肯定也能够迅速提供出比苏俄更多的飞行员。

何贯中说:“我们希望在最新一个年度的苏东合作项目里,把军用飞机援助和飞行员培训援助两项结合起来。总参设想的方案是,由我国直接按照一比三或一比四的比例,派人到沈阳接受援助军机,然后就地培训,培训完成以后再带飞机一起回国。”

李秉哲问道:“如果第二次红白内战爆发,远东红军是希望中国能够立刻补齐这个飞行员数量比例下的军机缺口吗?”

图哈切夫斯基点头道:“没错,您认为怎么样呢?”

李秉哲低下头似乎是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会儿,然后就和林淮唐说:“东共联再转入真正的战争动员之前,能够提供的飞机数量也是有限的。我认为采取当初的孟加拉军援方案,会比图帅的这一方面更为合适。”

孟加拉军援方案,那就是由中国直接以志愿军的名义派遣红空军的现役部队参战。

李秉哲说:“生产飞机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铝的产量,东共联的飞机产量主要也是受到发电量和铝产量的限制……在未转入战争动员以前,和平时期以东共联的产能,一个月的月均产量也并没有多么高。”

代表团里另一位来自红空军的将领则说:“主要还有一个问题,红空军现在生产的空五B、空五C单发轻型拦截战斗机,在速度方面已经渐渐落后于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我们从美国内战战场上了解到,像大陆红军正在研发中的新式P-38就属于高速拦截机,最高时速可以达到五六百公里之强,而且还安装了两个航空发动机,是双发战斗机,在动力、机动性、防护力各个方面,都比作为红空军主力战斗机的空五B、空五C强很多。”

“对外情报局掌握到的消息,也证明美利坚联盟国政权、美利坚军政府政权等几个美国内战的主要参战方,也都在研发类似的高速拦截机。这几个政权都和中央同盟集团、协约集团存在密切的技术交流,一旦属实,则可能敌对第三国际的主要大国,都会把战斗机技术提升到新型高速拦截机的标准。”

“那么红空军多年来牢牢掌握的航空器技术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军事方面的几位代表团成员,都纷纷表示:“红空军也处在更新换代的关键过渡期,不大可能把主要产能拿来继续为苏俄红军生产旧式的空五B战斗机。”

林淮唐说:“图帅,何副部长,你们认为怎么样呢?假如红空军直接以志愿航空团的形式增援乌拉尔前线,中国政府可以先行承担起相应的后勤任务。”

图哈切夫斯基和何贯中互相看了一眼,这个方案苏俄方面当然能够接受,他们一直力争的目标就是希望一旦红白内战重新爆发,中国就能以大规模志愿兵团的形式直接参战,而非仅仅停留在提供物资、武器和顾问援助的层面上。

苏俄红军的总兵力只有二十万人,即便何贯中这十年来费尽心血,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也复制了中国的多层次、多梯级动员体制,但以苏俄的人口规模,不管动员效率有多高,也不可能把这个兵力规模翻十倍了。

何贯中曾和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做过非常详细的计算,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苏俄红军最高动员率可能能够达到总人口的15%左右,估计可以动员出总计一百万人左右的军队,但这其中不可能所有士兵都到前线参战,会有非常大一部分人只能留在后方负责次一级的勤务和维持工作。

第三十二章 朱可夫的愿望

白俄呢?

白俄军队的动员体制非常落后,甚至可能比上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沙俄动员效率还要更为低下。欧战时沙俄总共动员了1570万人参战,动员率达到了9%多一点,何贯中估计白俄的动员效率要比沙俄弱些,考虑到这二十年来硬件技术方面的进步,那么白俄的动员率可能和沙俄持平。

沙俄是一亿六千万人口动员出一千五百万军队,沙俄解体以后,人口最为稠密的波兰、乌克兰等地都分离了出去,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也全都成为独立的敌对势力,白俄的人口规模比起沙俄直接腰斩一半,只有八千余万,那么估计白俄还是可以动员起七、八百万人的军队,一样是个相对苏俄红军来说十分可怕的数字。

单凭苏俄红军自己的兵力,即便假设苏俄红军在技战术和组织方面都能够完胜白俄,如此体量差距,危险还是非常大。

当然,何贯中以上考虑的动员数字,都不可能是甫一开战就能立刻达到的规模,势必经过一段时间相当漫长的战争动员时期。如果参战国还有经济和社会稳定方面的考量,那说不定开战后一两年时间都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最高动员率。

在今天,白俄共和国的陆军常备军部队也比苏俄红军那二十万士兵多得多。白俄军的常备军兵力约为一百万人左右,虽然由于白军内部军头林立的情况导致这些军队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力量,而且萨文科夫政府还需要把很大一部分兵力部署在白俄的欧洲部分,用于戒备东欧和高加索地区的国境线。

即便如此,白俄白军还是可以在乌拉尔战场长年保持着四五十万军队,如果不是白军的重火力和军队组织效率过于低下,这么明显的军队优势,早就能让白俄军在边境冲突里占据绝对优势了。

乌拉尔前线那些低烈度的边境冲突非常惹人恼火,双方的炮兵部队都不得不在严寒的空气里隆隆开火,大量炮弹从年初轰炸到年末,把乌拉尔山脉南麓的公路、铁道炸得破破烂烂,以至于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比起沙俄时代还出现严重的倒退情况。

担任远东红军第二军军长的朱可夫也对这一切深感烦恼,战区前线多年来都一直维持军管状态,白俄军每个礼拜从不停歇的规律性炮击,虽说没有打死、打伤过多少人,但却把大片宝贵的耕地炸到完全无法使用的地步。

靠近前线的居民区多年来也受到严重损毁,大炮轰隆隆个不停、机关枪也哒哒响着不停,就这么打了十年时间的边境冲突战争,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如何,可想而知,前线城镇的居民人口严重流失,比沙俄时代普遍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

这就进一步导致远东红军在乌拉尔前线驻军部队的后勤补给非常困难,大量弹药、棉服、食品、药品……等重要物资,都必须依托那唯一一条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远东地区不远万里运输过来。

白俄军在乌拉尔战场上拥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大城市作为战略支撑点,一北一南分别是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这两座城市从沙俄时代起就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军工制造业基础,所以可以就地为白俄军提供很好的军需补给供应。

苏俄红军在前线唯一可以称为战略据点的较大城市,则只有秋明州的首府秋明。

不过秋明市和鄂木斯克一样,本身的机械制造业基础就比较差,鄂木斯克的优势产业是煤炭开采,秋明的主要产业则是石油开发——更何况受到战争的影响,秋明油田也很难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

“天气变化以后,一到春、夏季节,前线就又要变成一片烂泥地了。”

苏俄红军第二军军长朱可夫和国防部、总参谋部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刚刚一起乘坐前线的军列回到秋明火车站,秋明处于北纬60度以北,一年有8个月低温封冻,而短暂的夏季又是遍地烂泥,运输条件非常糟糕,一旦冰雪消融,前线的道路条件就会恶化到汽车、马车均无法移动的地步,只有火车还能继续维持正常的运行。

华西列夫斯基摘下手套,说道:“我看只要坚持过四月份,今年应该就不会爆发战争。白俄军再怎么愚蠢,也不至于傻到在夏天的无路季节发动进攻,那样他们的优势军队只会陷在乌拉尔山南麓的烂泥地里无法自拔。”

“我也希望是这样。”朱可夫说,“但到无路季还有三个月时间呢!我的朋友,说不定白俄军就会想利用这三个月时间开战。”

“格奥尔吉,你还是坚信白俄军将要发起进攻了吗?”华西列夫斯基问道。

“当然,亚历山大,我也希望你可以尽快将我的判断通报给国防部和总参。”

朱可夫信誓旦旦,他在乌拉尔前线驻军多年,对白俄军的日常行动规律和军队调动动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近期一段时间白鹅军队别有不同的调动,马上就引起了朱可夫的高度警觉:

“白俄军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部队调动就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起来。我们的间谍还获取了很重要的情报,萨文科夫政府正在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调来大批铁路工程师,您认为萨文科夫这个疯子是想要做什么呢?不可能只是军事演习或是普通的日常调动,只有发动入侵战争接管我们的铁路,这样白俄军进入西伯利亚需要换轨时才用得到那么多铁路工程师。”

朱可夫又说道:“还有,驻扎在车里雅宾斯克一带的白俄南乌拉尔方面军,近一段时间来大大降低了炮击我方居民定居点的频率,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不寻常的迹象,说明敌人军队的技术兵种可能正处在重新调动、集结和编组的过程当中,而一般来说,这种现象都只有在开战前较短一段时期内才会出现。”

首节 上一节 70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