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节

《民国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1911,雄关漫道,新的开始。

又名《开着燕双鹰战斗力外挂在民国》、《KR之五道杠总队长的野望》

讲诉了 主角利用传媒塑造传奇形象,各路名记纳头便拜,列强报社头版头条,异国美女记者投怀送抱.....

第一章 林淮唐

“君汉,终于写好了吗?全国都在期待你的大作!”

林时爽匆匆走进了嘉应州乡下的一间土房里,宣统三年的夏末,广东洪水泛滥,地势低洼的东江流域受害不浅,连潮汕这边也因为连日大雨,土房墙壁一片斑驳。

林淮唐目光一凝,停下笔来,他高强度更新文章,墨水都稍显不敷使用。

虽然在广州、汕头之类的地方,已经能采买到钢笔,但现在经费有限,想在大清朝好好活着,钱就得用到刀刃上。

毛笔之类的工具,林淮唐用过一段时间后也很快习惯。

“阿文,给你,来,你来读读看,一章是白话体的新小说,一章是文言的宣传册。”

林时爽本名林文,但多以字号行世,大多数人都是管他叫林时爽,只有林淮唐这样在日本留学时的老朋友,才会亲昵地称呼他本名。

林淮唐这几天在洪水的危楼里,奋笔疾书所写的两篇文章,一篇以白话文体、科幻题材,讲述了百年后中国人进入太空航天的故事,另一篇则纯以文言的骈体写就,主要是反驳章炳麟近来发表的几篇佛学理论文章。

林时爽问道:“还用文抄公这个署名,发表在民报上吗?”

林时爽以前在日本大学法科留学时,曾经做过民报的经理,有渠道让林淮唐的文章第一时间登上民报头版去。

他疑虑的是一直用文抄公这种笔名,不免造成一些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者很不必要的抹黑攻击和猜忌。

林淮唐大笑道:“哈哈!只要稿费能够按时汇到,用何种署名,又有什么区别呢?”

屋外风雨大作,雷鸣阵阵,简陋的土房墙壁上不住向下抖落泥瓦。

林时爽揪心道:“雨下得这样大,广州又发了大水,真不知道今年收成将会怎样,百姓何辜呀。”

林淮唐没有多说什么,他将写好的两篇文章,整整齐齐都铺在桌面上,让林时爽一同过来观摩。

林淮唐居住的土屋虽然简陋,但从天妃宫弄来的这张桌子却非常平整,很适合写作。

几张薄薄的纸上,满满都是林淮唐那有些草陋的行书字体。

他下笔如风,写得又好又快,特别是题为《中华太空志士列传其六》的这一篇科幻小说,全文皆以白话写就,市井风浓厚,涉及到技术细节的部分又非常详实,给人以无所不包的广阔感。

林时爽简单看了两页,就赞叹不已,他对自己这位学弟的文才早早便五体投地,但每每见到林淮唐的作品出炉,还是会忍不住赞叹一番。

“君汉,你上一回所写的《德意志宰相传》和《日本国维新人物谱》两书,我听伯先来电,说是在东京、上海、天津,均已经集册出版,反响好得过分。

读者们纷纷来信,有的寄到东京民报处,有的是送到香港,不少人都说君汉你的文章较任公那《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更好读嘞!”

林淮唐表字君汉,他和林时爽一样,都是福建人,却因为种种缘故盘桓嘉应州的客家人聚居区

外面那些圆圆的土楼,却是和福建十分相似。

不过在梅县这边,土楼就不叫土楼了,而是叫做客家围屋。

林淮唐原在莆田砺青学堂和福建船政学堂上学,后来受了本地绅商的接济去日本留学,先在成城学校学军事不成,后到日本大学做林时爽的学弟,成绩便很不错。

林淮唐听林时爽这样谬赞,自己都嫌过誉。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里译过一段拜伦的唐璜诗,虽然用的是词调,又译Sappho为‘萨芷波’,证明着是根据日文译本的重译。

但那深厚的旧学功底,当然是我不能比拟的。”

英国的大文豪拜伦,曾助过弱国希腊重获独立,所以很得此时晚清中国人的好感。

一经介绍到国内,人们读了拜伦的诗便心神俱旺;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简直热血沸腾。

林淮唐自己检讨说:“译诗,要你既通外语,又通国学,能够将异国文字的诗文,合撤押韵为中国之词调,殊可称一难题。

论外语我是不成问题,但论文学上的长才、旧学上的造诣,我是大大不敢与文坛上的盟主们同台较量。”

外间大雨滂沱,屋内也是湿气深重,水雾浸在宣纸上,把些许字迹都给弄得重叠、模糊起来。

林时爽赶紧将那几张纸收了起来:

“这我明白,别人是长于文笔,而你是长于博学的通识。”

的确,若论文笔,像此时苏曼殊这样旧学功底极扎实深厚的译者,写出来的文章真如一团花簇,锦绣非常。

林淮唐的呢?

对比起来,只好勉强说一句朴实。

但若是论及博物通学,即便是民报上常见得其署名的几位大人物,恐怕也很难望及林淮唐的项背。

例如他批评章炳麟近来几期佛学研究的评论,渺渺几笔,不谈瑜伽、不论大乘,直接从印度的古代历史,直接从佛教和婆罗门教的争斗历史上入手。

可谓降维打击,足可以给尚在苦学梵文的章炳麟先生一大惊喜。

林时爽收好了文章,就准备出门去。

他有渠道,能将这两篇文章送到汕头和厦门去,再由当地桥南社的成员将文章寄到东京。

但是林时爽刚打开房门,外面的雨水才溅进来一点,他便脸色凝重地退了回来。

“怎么?”

林淮唐皱起眉头,他敏锐的感官察觉到门外来了许多人。

林时爽低声说:“是三圳镇的人……”

林淮唐脸上一冷,啪嗒一声站了起来,直接推开林时爽,不带任何雨具就走到了门外。

土屋外面,天空的颜色一片灰尘,大雨夹杂着寒气滂沱而下。

外面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一群汉子,林淮唐粗略一扫,估计有五六十人之多。

他们有的打伞,有的披一件简陋的蓑衣,都冒着雨水围住了林淮唐的房子。

这些人的手中全部握着前端研磨至锋利的尖锐农具,几十张嘴巴在寒冷中急促呼吸,冒出一股股白雾;几十双眼睛,死死盯住林淮唐,透出危险而戒惧的神色。

林淮唐低语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第二章 寻乌调查

三圳镇位在嘉应州上游地方,控制水源,地势较高,在这次水灾中受损不多。

他们本来和林淮唐这一伙人是无冤无仇的,至多因为林淮唐一伙多是操闽南话为主,而三圳人多是客家人,所以稍稍有点嫌隙。

但也绝不至于到了需要刀兵相见的地步。

林淮唐将挂在土屋门板上的一柄倭刀取了下来,这是他从广州一名日本浪人手上缴获的战利品。

林时爽故作镇定,拿出两把油纸伞来,一把递给林淮唐,但被林淮唐摆摆手婉拒了。

“我们的人都在南口镇那边……”

林时爽极力压低声音,生怕被堵门的三圳镇民听出他的怯意来。

南口镇毗邻梅江,又处在水陆交汇的地势低洼处,受到这次水患的影响最深,灾民人数也是最多。

本来林淮唐一伙人人手很多,不至于受到区区几十个手持农具的暴徒威胁。

但这个时间眼上,大部分人都被派去南口镇,还有嘉应州其他受灾的村镇救灾去了,一下子就只剩下了林淮唐和林时爽两个人而已。

也难怪三圳镇的这些农夫,起了歹意。

潮汕一带,械斗之风极为盛行,规模最大的乡村械斗,甚至能达到十万人级别的规模,比许多国家决定国运存续的生死之战,人数都要多得多。

林淮唐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人都没有带火器来。

不要说洋枪鸟铳,就连最老式的火门枪都没有。

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吗?

这好歹让林淮唐松了口气。

毕竟……

没有携带火器,他就不用担心自己一时紧张之下,打出几条人命。

嘉应州一带山峦起伏,幽林密布,地势险峻的同时,偏偏又有梅江流过,成为了一个奇葩的水陆码头。

当年太平天国造反的时候,太平军一边的水师大将罗大纲,还有清军一边的总兵官张国梁,就都是嘉应州梅县这个水陆码头上的客家人三合会出身。

客家人,三合会。

都在嘉应州有极大的影响力。

堵住林淮唐土屋大门的这些汉子,为首的人,讲话就带有明显的客家口音。

“福佬!你们占了天妃宫放炮,还有什么话好说?到处放粮放洋,收买人心,嘴灵嘴精,虱母生到筐,福佬是要翻了天。”

领头的汉子只穿一件棉布背心,露出的肌肉粗壮如钢铁。他光溜溜的前额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一直延伸到眉心处,腰间的长刀像是旧时官兵用的腰刀。

林淮唐知道眼前这人是嘉应州三合会有名的头目人物,外号叫刀疤仔。据说庚子年的时候他上过直隶,跟着义和团的大师兄学了一手好功夫。

首节 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