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697节

劳工军将定居荒地,修建工厂,开设炼钢厂,随时准备为国家服务,并对困扰了俄罗斯如此长久的落后工业发起全面的战争。按照这份计划,“劳工军”的编制将会超过五百万人,他们将重修莫斯科到叶卡捷琳堡的铁路,推进乌拉尔地区的城镇化,到临近中亚的土地上开垦拓荒、生产粮食……

这计划规模之大,就连林淮唐都为之咋舌:“这不就是托洛茨基同志曾提出过的劳动者军事化计划吗?”

斯大林苦笑:“俄罗斯的日出计划要比托洛茨基同志当年的设想更为夸张,根据萨文科夫政府的指导方针,参与劳工军项目的工人将按照工作量获得对应的薪水,此外,医疗保障、口粮配给、住房和工作服全部由国家提供,作为对工人们的福利。

然而据我所知,可悲的是,由于预算的限制,劳工军实际上根本没有获得萨文科夫许诺的那些福利,日出项目中大部分劳工简直没个人样,他们他更像是叫花子,而不是工人——衣衫褴褛、拖欠工资、营养不良、被迫从事重体力劳动。显然,为了赶进度当地的负责人员拼了命的在增加配额,住房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契卡打入白俄政府内部的谍报人员告诉我们,许多工人被迫和老鼠挤在一起睡觉。”

托洛茨基和刘师复都设想过“劳动者军事化”的宏大计划,但那是建立在工人已经完全掌握了政治权力的基础上。“劳动者军事化”的同时,还需要搭配“工人参与管理”、“经济民主”、“私人资本大规模国有化”等许多政策。

萨文科夫在一个以买办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强行推进所谓的“劳工军”,那其实就只是制造奴工经济,继续用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来奴役劳工而已。

劳工军的计划,正在给苏俄带来一次绝大的威胁和机遇,现在萨文科夫政府准备策划把“劳工军”中至少一两百万工人,强行移民到乌拉尔地区,用来缓解俄欧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失业潮。

“两百万奴工的移民计划?”林淮唐敲着车厢里的车板,有些难以置信,“如果不是我听错了这个数字,那就是萨文科夫发疯了,这个移民计划足够拖垮整个俄罗斯。”

斯大林点头说:“我们也认为萨文科夫发疯了,不是两百万个移民家庭,而是两百万高风险、不稳定的奴工移民,萨文科夫想强迫他们远离家乡,到荒无人烟、离群索居的乌拉尔山区进行强制劳动。我们估计,这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就是萨文科夫已经完全发了疯,丧失了最后一丝理智,那么我们就应当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开始准备迎接全俄罗斯的解放和统一。”

“那么,您所说的另一种可能性呢?”

斯大林垂下眼睑,慢慢说道:“战争。”

李秉哲疑惑的重复道:“战争?”

林淮唐马上理解:“斯大林同志,您认为白俄政府正在计划准备主动发起一场战争吗!”

斯大林缓缓说道:“经过我们政府和红军内部的讨论,这似乎是唯一有些根据和可行性的方案。萨文科夫的劳工军计划可能只是一个幌子,他的真正意图是以劳工军为掩饰,进行全面动员和战争准备,然后就是跨过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来攻击人民共和国,用这场战争转移他在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全面失败。”

斯大林又说道:“这就是我们想说的,也是我们邀请您到赤塔来的原因。苏俄的每一位同志都很清楚书记长您的工作是多么繁忙,但如今我们位于鄂木斯克的钢铁、煤炭基地,已经开始遭到白俄渗透部队和破坏分子的袭击,书记长,您也知道,这十几年来乌拉尔前线的战火其实从未停止过。”

斯大林说的不错,俄罗斯的红白内战结束以后,乌拉尔地区也没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苏俄军队和白俄军队的战线犬牙交错,双方的停火线之间还有大片无主地带,这十多年来,苏俄军队和白俄军队都在沿着停火线进行小规模的炮击,一日都未真正停歇过。

小股部队的渗透、袭扰、破坏,那就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边境上的游击战争一打就是十几年时间,从二十年代打到三十年代,严重影响了乌拉尔山脉两麓的民生发展,像苏俄的钢铁、煤炭供应基地鄂木斯克就是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制约了苏俄后方新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赤塔工业基地的发展速度。

苏俄的工业化进展远胜于白俄,然而苏俄在体量上先天不良,人口数量远远低于白俄,哪怕这十几年来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都比白俄效率更高,实际国力和军力肯定还是逊色于白俄的。

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之初,总人口只有二百万人,即便后来占领了鄂木斯克地区和一部分乌拉尔山南麓地区,又接纳了许多俄欧地区的流亡者和难民,直到1938年,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总人口还是只有七百多万人。

而且这七百万人口里面,还包括了近十年来从中国和朝鲜大量移民到西伯利亚的东亚裔人口,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只占七百万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汉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移民则占到了七百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四,剩下的人口则是以中亚裔和北亚裔的少数民族为主。

相比之下,白俄共和国虽然丧失了东欧人口稠密的波兰、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又经历了一系列严重打击人口和生育率的饥荒、经济危机,但依旧拥有八千多万人口,是苏俄的十倍以上。

即便苏俄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效率、军队建设效率,超过白俄几倍,双方实际实力还是相差悬殊。

所以斯大林希望在这次的赤塔会议上,中国和东共联可以承诺给予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更多、更直接的军事援助:“如有可能,我们希望中国可以向我国派遣集团军和兵团级别的援军。”

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最前线保持着一定规模驻军,只是这些驻军主要以军事顾问团和教官团为主,直接的作战部队最多时也只有几个师的数量。

现在第二次俄国内战的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明显,苏俄政府当然也就变得非常紧张起来。他们相信苏俄红军有能力在防御作战中抵御住白军的入侵,但如果想要避免人民付出更大的损失,或者是想要转守为攻实现俄罗斯的历史统一,那就必须要获得中国更直接的援助。

跟随林淮唐出访赤塔的代表团里,当然也有许多负责军事援助方面的官员和红军将领,不过林淮唐还是表示:“我需要到赤塔以后,先和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还有何贯中同志谈一谈。”

何贯中是中国援苏驻军的一把手,同时还是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国防部副部长,直接参与到远东红军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工作当中,他的看法会对中国对苏援助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第二十八章 捷尔任斯基主席

专列先是北行,在漫天风雪的西伯利亚冰原上很快又开始向西开去,一路向西,越是靠近贝尔加尔湖流域的赤塔,铁路沿线的风景也就越发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起来。

开进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外贝加尔省以后,铁道两旁就开始出现越来越密集的定居点,先是连片的木制平房和山区的独立木屋,然后就是大一些的砖木结构小楼,再来就开始是人声鼎沸的伐木场、矿场、牧区和烟囱高高耸起并冒着浓浓黑烟的大工厂。

“快要到赤塔了,书记长。”李秉哲低声说道。

李秉哲作为苏东经合委的负责人,时常往来于俄亚部分的各大城市,赤塔、托木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他都去过,其中还是赤塔这座由十二月党人流放者建起的城市,给李秉哲的印象最好。

火车接近赤塔市区的火车站时,蒸汽机的白色雾气就开始减少,车速也逐渐放缓。林淮唐注意到赤塔火车站的路牌、时刻表和其他交通示意符号,都使用了俄语和汉语的两种文字,同时进行标识,倒是没有看到英语和法语文字,只是在后来出火车站的时候,林淮唐才在站口一家贩卖纪念品的商店看到带有英法两国文字的商品。

生活在赤塔这座城市的居民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来自于东共联,其中以中国人和朝鲜人最多,日本人数量则少很多,所以城市中的很多民居建筑物很能看得出明显的中国风格,尤其是屋顶的部分,中国式房檐好像是处处可见。

说来也是稀奇,林淮唐到赤塔其实算是他以国家元首身份第一次访次问外国首都。

这种出行的特殊性,再加上林淮唐在东共联、亚洲国际共运和世界国际共运中的特殊地位,苏俄方面的迎接仪式自然也是异常的盛大。

赤塔的常住人口并不算多,即便是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内部,赤塔也并非人口最多的一座城市,苏俄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鄂木斯克,赤塔人口和新西伯利亚相当,并列第二位。

如果和中国的那些大城市相比,以赤塔的人口规模,差不多是低于中国所有的省会级别城市。

饶是如此,今天在赤塔火车站内外迎接林淮唐访问苏俄首都的人群,还是多到了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的地步。

人头攒动,彩旗招展,情绪热烈的工人群众和每一张兴奋的面孔,都从站内的月台一直排到站外的大街上,然后穿过赤塔火车站正门面对着的那条宽阔大街,径直延伸到了隔壁的另外一个街区。

林淮唐才一走下火车,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乌拉”声,还有很多赤塔市民用中文喊着“书记长”这三个字,万众齐心,直冲斗牛,可谓是声震西伯利亚了。

贝加尔湖流域的空气异常清新,林淮唐深吸一口气,他站在专列的车门边,挽起斯大林的手一起步到月台。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远东红军的要人们,包括最高苏维埃主席捷尔任斯基、远东红军总司令伏龙芝、远东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布哈林、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和国防部副部长何贯中,都一齐等候在站台上。

还有法兰西公社、不列颠共和国、北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智利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友好兄弟国家的驻苏俄大使,也都专门出席了这场迎接林淮唐抵达赤塔的盛大仪式。

迎接阵容之隆重,完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最高规格。

苏俄红军还有不少在内战时期打出名堂的战将,比如说布琼尼、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等人,尚驻军在乌拉尔和奥伦堡的战场前线,防备着白俄军队可能发起的突袭攻势,所以没有到场。

首节 上一节 697/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