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求生 第696节
“勘察加的针叶林很值得开发,有许多类别的木材都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运到海参崴,然后再通过海路转运到釜山、长崎、烟台、青岛等地的工业区。”
李秉哲推起眼镜,就开始拿起文件材料向斯大林介绍远东经合委的援助计划具体方案,这里面斯大林比较感兴趣的主要还是一些直接的资金支持,如果远东经合委给出的贷款足够优惠,那么苏俄肯定没有理由拒绝勘察加半岛上进一步的开发计划。
只是那是未来的事情了,现阶段,斯大林还是更加考虑眼前的事情。
这回斯大林亲自担任特使,来到中国邀请林淮唐访问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赤塔,所图当然还是更加有效和直接的援助方案。
“书记长,您应当清楚,我国现在主要的工业基础都集中在以赤塔为中心的贝加尔湖工业区,其次则是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和鄂木斯克工业区。其中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首先就是在中国同志大力援助下才建设完成的外贝加尔工业区,这里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重型机械和化学工业,但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机械化采矿基地和鄂木斯克工业区的钢铁、煤炭工业,也都是我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血液。”
斯大林在特快火车的专线车厢里,用钢笔在笔记本上简单写下一串数字,近些年来斯大林花费了很大精力学习中文,所以写下的文字林淮唐和朝鲜对外经济相李秉哲都能直接看得懂。
那一串数据,就是鄂木斯克工业区对赤塔、新西伯利亚等地的粗钢和煤炭供应量。
斯大林继续说道:“自从德国的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连锁反应很快就扩大到了东欧地区。东欧的波兰、波罗的联合公国、白俄罗斯、乌克兰、芬兰都是依附于德国工业体系的经济卫星国,经济大危机也对这些国家的市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我们的老朋友——萨文科夫的白色俄罗斯,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于向德国和其东欧卫星国出口原油、煤炭、有色金属和精炼的矿石,现在也不可避免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白俄共和国的国内政坛,自从红白内战结束以来,就是由萨文科夫和科尔尼洛夫组成的军政同盟独揽一切大权。
这些年来由萨文科夫主导的“保卫祖国与自由同盟”势力越来越强大,但“保卫祖国与自由同盟”实际上称不上是一个严格意义的政党,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政治联盟而已。
SZRS同盟里充斥着政见各异乃至于是完全冲突和矛盾的军阀、政客、官僚,他们之所以能够聚集在萨文科夫主导的SZRS同盟旗下,只不过是出于相同的反共立场,再加上SZRS同盟掌管着白俄共和国主要的经济命脉,萨文科夫可以通过“经济赎买”的方式获得一部分军头的效忠,然后依托着科尔尼洛夫大元帅的支持,这个脆弱的政治同盟才勉强维系住了白俄共和国近十五年来表面上的稳定。
只是在这平静的冰面之下,自然是暗流涌动。
首先,就是经济问题。
正如斯大林所说的那样,SZRS同盟在政治上宣传反共主义的同时,也经常在非公开场合和渠道,暗示俄国之所以打输了上一次的世界大战,就是由于遭到了布尔什维克和犹太人的“背后一刀”,私底下似乎还是想通过紧握住反共、反犹、反德的三面大旗,维持住自己泛斯拉夫民族主义旗手的形象。
然而实际在经济方面,白俄共和国完全就是以德国为首的中央同盟阵营的附庸产物,主要通过向德国和德国的卫星国出口资源来维持经济运作。
第二十六章 俄版黄金十年
在1926年,俄罗斯经历了一场自由落体式的经济崩溃,而他们也只能寻求德国的帮助。其结果则是《德俄贸易与贷款协议》,由于协议是在波罗的联合公国的维尔纽斯签订,所以这份协议又被萨文科夫一党称为《维尔纽斯协议》。
《维尔纽斯协议》为德国在俄罗斯的大规模投资提供了框架,最终让俄罗斯重新控制住已经崩溃的经济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然而这却是以德国影响力疯狂涌入国内,以及俄罗斯在多个经济领域丧失经济主权为代价。
萨文科夫在白俄共和国正式签署《维尔纽斯协议》之前就宣布下野,辞去了总统一职,改由同为SZRS同盟出身的瓦西里·波德列耶夫将军担任临时总统来背下黑锅。
等到协议签署完成以后,瓦西里·波德列耶夫将军就在未出庭的情况下,被莫斯科高等法院以贪污受贿的罪名判处死刑,波德列耶夫将军本人不得不出逃柏林,就此流亡海外。
波德列耶夫将军在SZRS同盟内部,属于和科尔尼洛夫大元帅不合的极右翼军头一党。他被萨文科夫和科尔尼洛夫联手出卖下台落跑以后,新政府按照萨文科夫和科尔尼洛夫大元帅达成的约定,将由科大帅的副手邓尼金接任总统,萨文科夫则在四年以后的下次“总统大选”时,再接任邓尼金的职务。
然而,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对科大帅等稳健右翼军头十分有利的安排,也只不过是萨文科夫试图进一步独揽大权的算计而已。
随后,由于《维尔纽斯协议》造成了俄国农业上的困难,再加上社会革命党右派过去主导的土地改革失败,正如萨文科夫所料,白俄国内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使邓尼金政府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当时,苏俄也通过各种地下渠道,援助了白俄国内爆发的农民起义,尤其是叶卡捷琳堡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直接获得了来自苏俄援助的大量武器。
白俄政府在邓尼金这位“铁血军人”的领导下,虽然采取了十分迅速的应对方式,出动了正规军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花费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完全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科尔尼洛夫、邓尼金等军头的血腥做派,自然引起了白俄国内中下层民众的极度厌恶和反感。就连此前支持军头们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彼得堡买办阶层、莫斯科资源工业家阶层和市民阶层,现在也都对军方生杀予夺的独裁大权感到非常恐惧。
在这样的情形下,避开了签订《维尔纽斯协议》和镇压国内起义两道大坑的萨文科夫,骤然成为了白俄政坛上唯一光鲜亮丽的人物。
萨文科夫这时候开始谴责军方镇压起义,又提出一些梦幻泡影式的土地改革和经济改革蓝图蒙骗农民和工人群体的支持,竟然被俄罗斯人越来越视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赶在邓尼金的下一次总统大选到来之前,各界对旧政府腐败与破产的愤怒浪潮,就已经推动了萨文科夫直接控制国家杜马。
萨文科夫对国家复兴的虚假承诺,很快也就让他得到了自白俄共和国诞生以来所有人都未曾获得过的巨大支持,这之后萨文科夫取代邓尼金的地位,重新夺回总统宝座,并开始利用政治打压和经济赎买等各种方式,重新约束和控制军队,也都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直到德国的经济爆发以前,萨文科夫花费了一个半总统任期的时间,终于把总统府、国务院、国家杜马、参议院、最高法院、军队和经济界都控制在了自己的势力之下,成为了俄罗斯名副其实的新沙皇——或者也可以说,和萨文科夫掌握的权力相比,即便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权势也显得卑微了起来。
斯大林对萨文科夫的评价就是:“我国政府内部,在二十年代时一直都把萨文科夫叫做莫斯科的波拿巴主义小丑,但后来三十年代发生的事情证明我们都看错了。萨文科夫比克伦斯基更配得上‘小拿破仑’的称号,他是白俄政治人物里最可怕的权力动物,能把那样一个散沙似的国家完全控制在一个人的手上,这份政治上的精力着实可怕。”
斯大林作为远东苏维埃共和国三驾马车之一的部长会议主席,对白色俄罗斯政坛上粉墨亮相的各种政客,分析、认识肯定是非常深刻。
但是在对萨文科夫这号人物的评价方面,刚刚一直说话特别拘谨的朝鲜对外经济相李秉哲反而说道:“萨文科夫从没有在军事和经济上证明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小拿破仑可名不副实,根据我们获得的经济数据来看,白俄在SZRS同盟统治的十五年里,经济发展速度完全没法和苏俄相提并论,尤其是在重工业的发展上,白俄的重工业相比一战之前的沙俄,部分产业领域甚至还出现了严重倒退的情况。”
斯大林稍稍沉默一下,然后笑道:“你的评判和菲尼克斯主席相同。”斯大林所说的菲尼克斯主席,就是苏俄的国家元首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捷尔任斯基。
捷尔任斯基和三驾马车另外一人的伏龙芝,在赤塔都获得了来自中国的医疗援助,两人至今都维持着非常健康的身体状况。
当初另一位跟随斯大林长征到远东的红军名将图哈切夫斯基,现在身体也还很健康,并担任着远东红军的总参谋长一职。
“白俄在萨文科夫独揽大权的执政以后,确实过了几年的好日子。”斯大林向林淮唐解释说,“但那只是因为俄罗斯终于走出了内战结束以来的经济混乱时期,所谓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是建立在大量向德国出口资源和粮食的基础上,萨文科夫并没有真正推动白俄的工业化发展。”
“和大部分的工业强国,比如说德国、中国、英国、法国相比,白俄的工业落后的让人可怜。说的直白些,人太多,厂太少。波德列耶夫将军和邓尼金将军失败的土地改革,又造成了大量无地农民与无业游民在俄罗斯四处游荡。在德国经济景气的时候,这一切都还能被勉强掩盖起来,等到德国爆发经济大危机以后,萨文科夫营造出的虚假的‘黄金十年’,立刻就迎来了彻底的毁灭。”
德国的经济危机对白俄经济造成了堪称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萨文科夫创造的“经济繁荣”,完全是建立在大量对德国出口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一旦德国的原材料资源需求量暴跌,白俄的资源采集工业就立刻迎来全线破产风潮,经济直接坠入谷底,失业大军迅速膨胀,随后政治上的稳定性也将受到挑战,科尔尼洛夫、邓尼金、弗兰格尔,还有尚在德国流亡的波德列耶夫等各派军头,以及国内的自由派,都开始重新冒头,准备挑战萨文科夫的独裁地位。
斯大林说道:“这正是我们邀请林书记长访问赤塔的主要原因……白俄的政治稳定性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根据契卡的调查来看,俄罗斯已经出现了再度发生国内政局重大更迭,甚至是出现大规模起义和革命的可能性,位于乌拉尔前线的白俄军队也显现出士气低落、军心不稳的情况。就在1937年的一年中,我们就接纳了多达两千多名白俄逃兵和政治流亡者,至于普通难民,仅仅在刚刚过去的12月一个月里,我们就接收了四千多名难民。”
第二十七章 劳工军计划
萨文科夫政府面对经济崩溃问题,倒也没有完全束手待毙,萨文科夫提出了一项旨在加速推动大规模工业化的日出计划。
通过该计划,俄罗斯主要的青年失业人口,也就是那些无地农民、失业者和流浪汉,将被征召到一支完全军事化管理的“劳工军”里。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