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09节

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政治上的日益激进化,对美国的威尔逊政府来说还是次要危机。他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还要数“堪萨斯大流感”带来的严重挑战。

今年早春的时候,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家医院在一天时间内就收治了多达数百名的感冒患者。最初医生只是认为病人们罹患普通性流行感冒而已,当时发现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并没有太大问题,也因此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

但很快,这家医院收治的感冒病人里,一部分患者的颧骨开始出现红褐色斑点,病情迅速恶化。数小时后出现显著的发绀现象从耳朵扩散到整个面部,甚至难以分辨患者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这样可怕的症状让谣言四起,以为中世纪的黑死病卷土重来。

几天以后,一列从堪萨斯州开往美国东海岸的火车也大规模爆发了相似症状的流感。上车时人们还安然无恙,但是行驶过程中不断有人病倒造成了恐慌。列车成了行驶的棺材,火车到站后700人送进医院,2000人感染,300人死亡,极高的死亡率很快就震惊了整个美国,大流行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困扰整个美国。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来自堪萨斯州的大流感就肆虐了美国全境,感染者越来越多,症状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大流感在二十到三十五岁的青壮年群体中死亡率还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美国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西雅图的电车服务员拒绝没有口罩的乘客搭乘。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间,短短三十一天时间,美国全国便有二十万病人因堪萨斯大流感死去,感染病毒但未发病致死的人数量就更多无数倍,整个美国的医疗体系都被击穿,每个州的医院都人满为患,病毒不分贫富贵贱,就算躲在富人区的高官权贵也躲不开堪萨斯大流感的侵袭。

在这样的状况下,威尔逊政府虽然一再发出各种宣言和声明,希望中国能够对日本让步,给出一份较为宽容的停战协议,但真到落实的时候,美国只能是外强中干、有心无力,威尔逊政府光是处理国内堪萨斯大流感的问题就已经焦头烂额,更无力去干预全面崩溃的欧洲和亚洲旧秩序。

美国各界,从金融家到实业家,从军人到政客,从平民百姓到百万富翁,也全都强烈反对威尔逊政府的干涉主义,毕竟堪萨斯大流感对所有人的威胁都是相同的,这种状况下整个美国都在呼唤孤立主义的回归。

林淮唐当然非常清楚,这所谓的“堪萨斯大流感”其实就是原本历史上的“西班牙大流感”。只是这一次,由于美国没有参加世界大战,来自堪萨斯州的美国远征军士兵也就没有把病毒从美国带到欧洲,不幸的西班牙也就不用再被美国媒体栽赃上“西班牙大流感”起源的罪名。

那场曾经跟随美国士兵脚步,最后席卷了整个世界,造成了数千万人死亡的大流感,这一回基本上就停留在了美国本土,虽然依旧给许许多多无辜的平民百姓带来了空前的苦难,但和另一个世界相比,或许将有多达几千万人的人生将得到彻底改变,会有更多更多的人活下来。

被挽救的生命,可能比世界大战里全部的死者还要更多。

美国人袖手旁观亚洲之外,除了在菲律宾和关岛增派了几艘军舰和数千军队以外,并没有再做出更为激烈的举措。这样的状况也很快就让西园寺公望醒悟过来,美国不可恃,日本除了接受中国提出的几乎全部停战条件以外,似乎也别无其他选择。

但新政府之中,以复出的明治元老重臣东乡平八郎元帅和秋山好古大将为首,这些军部旧人都难以接受日本几十年来对外征伐侵略得到的一切基业骤然归零,日本社会党在左,军部旧人在右,双方意见相持不下,也就使得和平协议迟迟无法通过,战争状况短时间内难以解除,新政府的财政危机、民间的粮食困难,也都越发严重。

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兰辛再次来到中国,但这一次他的话语权甚至还不及上次离开时强大,美国的大白舰队尚有相当强大的海上力量,然而就大陆而言,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力量能从陆地上直接威胁到中国了。

罗伯特-兰辛站在美国位于天津的租借地里,不无感叹:“北京的使馆区、天津和上海的公共租界,还有汉口、九江……许多地方的租界,再没有一个西方国家能够从中国人的手中保住这份资产。”

他外甥艾伦-杜勒斯摘下军帽,微微低头:“西方国家榨取亚洲资源的时代就此结束……今后的二十年里,我们只能目睹一个更加混乱和动荡的世界诞生。”

“旧世界已经破碎不堪,新世界的秩序却还没能建立起来,二十年代注定将是一个混乱年代。”

第一百四十三章 远东苏维埃共和国

位于西伯利亚大平原南部腹地的赤塔,长年被冰雪覆盖,夏天气温最高的时候也仅不超过二十度,但自从西伯利亚铁路横贯赤塔以后,这座位于贝加尔湖附近山地和河谷之间的俄国城市,就成为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暮夏时分的赤塔河畔,阴霾多雨,连绵的小雨打湿了高山下的盆地,不少消融的冰雪跟着汇入因戈达河,一路向东流去,河道上还能看到大量上游林场伐木工人采集的浮木。几百根腰围壮硕的粗大原木,顺着水流一直向下游飘动,在另一处码头附近,布尔什维克的游击队战士们就会把这些木材拦下后打捞起来,装入车厢以后,就会经过赤塔东南方向的后贝加尔斯克车站运往中国的满洲里。

就在上个月,赤塔还受到位于伊尔库茨克的白军威胁。自打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以来,白军就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席卷了整个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铁路沿线的大量城市沦陷敌手,伊尔库茨克被捷克军团占领以后,赤塔首当其冲就遭到了白军的攻击。

远东苏维埃主席克拉斯诺谢科夫刚刚率领一支滨海地区的游击队赶到赤塔,就很快遭到优势白军的猛烈进攻,苏俄红军在远东地区的力量还很薄弱,主要的兵力就是一些游击队武装,而且多数集中在海参崴附近,在贝加尔湖一带的力量非常空虚。

克拉斯诺谢科夫出生在后世方大名鼎鼎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地区,在二月革命以前是一名犹太裔孟什维克党国际派成员,因为被前沙俄政府迫害而流亡美国纽约曼哈顿,曾就读纽约市立大学并参与美国社会党活动,后移居芝加哥,与波兰犹太人女性结婚,同时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律师资格。十月革命后克拉斯诺谢科夫毅然穿越太平洋返回苏俄参加革命,加入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这份信仰被俄共中央和列宁所看重,克拉斯诺谢科夫因此被任命远东苏维埃主席。

克拉斯诺谢科夫刚刚抵达赤塔没有几天时间,位于赤塔后方的哈巴罗夫斯克,也就是中国同志所说的伯力,也发生了一起叛乱事件,使得远东苏俄红军的形势更加危急。

关键时刻,还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远东局书记捷尔任斯基拯救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革命形势。

捷尔任斯基在满洲里和海参崴接收了来自中国红军的大量军事援助,在三个月间,滨海地区的布尔什维克游击队就收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四批无偿军事援助:第一批物资,主要是中国红军缴获的日械装备,包括步枪四千支,子弹四百万发;第二批包括中国自造的新式步枪九千支,子弹三百万发;第三批,包括马克沁式机关枪四十挺,附带最新瞄准具的七五口径山野炮十二门,以及炮弹一千发;第四批包括了中国产步枪五千支,子弹五百万发,日械机关枪五十挺,日械火炮十二门,还有两千匹日军使用的东洋军马。

除此以外,中国政府还特地从满洲里的火车站移交给捷尔任斯基铁甲车四列,军用飞机十架,汽油3750普特和航空燃油750普特。

捷尔任斯基本来就是一位拥有极高组织天才的革命活动家,他获得中国政府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以后,迅速将滨海地区的布尔什维克游击队整合起来,很快就建立起了一支规模超过一万人的远东红军。

等到捷尔任斯基分兵两路,一路由满洲里驰援赤塔,一路由海参崴出发平定了哈巴罗夫斯克的叛乱,白卫军对远东苏维埃政权的扼杀之举便彻底宣告失败。

现在伊尔库茨克虽然还处在白军控制下,但这只是因为捷尔任斯基正忙于联络苏俄中央和继续扩大、整顿远东红军的工作而已。

等到捷尔任斯基腾出手来以后,相信整个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白卫军军事存在都会被很快消灭掉。

赤塔作为西伯利亚铁路的枢纽城市,本来就有为数不少的汉人、朝鲜人和日本人居民,铁路工人数量也不少,所以多数居民对远东远红军的到来都充满欢欣鼓舞的感觉,整个城市的人民都涌到火车站那里,自发迎接着捷尔任斯基书记的到来。

不过捷尔任斯基出于刺杀列宁事件的教训,对安保工作丝毫不敢懈怠,由他亲手组建起来的远东肃反委员会随时都有便衣部署在周围,确保红军领导人的绝对安全。

“何同志,中国政府有没有计划直接派遣军队推动俄国革命的进展?”

捷尔任斯基捋了一把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跟他一起从满洲里火车站来赤塔的除了国际纵队里的老布尔什维克以外,也包括了国际纵队的老政委、红军第六兵团司令员何贯中。

何贯中以熟练的俄语回答说:“中国红军很快就会派遣志愿军到贝尔加湖来协助你们作战,但以西伯利亚地区贫瘠的条件来说,中国派出的志愿军主要还是会以中小规模的部队和军事顾问为主。达瓦里希,我们中国红军更多会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为远东红军提供帮助,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到最后一定还是要由俄国人自己来推进。”

捷尔任斯基在中国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的时间,他跟何贯中这些人的关系甚至熟络到超过和布尔什维克党内部许多同志的关系。但对何贯中的话,捷尔任斯基还是略微有些不满意,他有点懊恼,又有点自责道:“如果我不是到海参崴,而是直接去了彼得格勒,列宁同志一定不会有事,萨文科夫那些民粹分子也不可能占领彼得格勒。”

何贯中也很清楚捷尔任斯基之所以没有去往彼得格勒参加十月革命的起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选择了留在远东组织抗日游击队帮助中国。从这层来讲,俄国同志现在面临的困难局面,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中国革命吸收了过多国际共运过多人才和资源所导致的。

何贯中心中对此很感自责。

克拉斯诺谢科夫在革命爆发前一直待在美国活动,对中国的事情不大了解,他只是见到了何贯中为远东苏维埃政府带来的海量军事物资,便喜形于色。

“光是这次运到赤塔的武器装备,就足够武装起两个师了吧?”克拉斯诺谢科夫兴奋的笑道,“我们完全可以在东方白军的背后再建立一个苏维埃红军的新集团军。”

“但我们缺少足够的军事人员。”

“不,很快就不缺了。”

何贯中确信的说道:“我们的船从摩尔曼斯克接走了一批被困在西北地区的红军军官,菲利克斯,这里面也包括你的一位老朋友。”

在萨文科夫发起的雅罗斯拉夫暴动和夺取彼得格勒事件以后,苏俄同科拉半岛在内的西北地区也断绝了直接的海陆交通线。在列宁牺牲以后,继任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加米涅夫认为西北地区的红军将很难抵挡住芬兰白军和萨文科夫、尤登尼奇等部西北白军的夹击,所以便决定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西北地区的红军力量。

捷尔任斯基有些吃惊,问道:“是谁?”

“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同志。”

“是他!他确实是我的老熟人啦。”

伏龙芝也是一个资历很深的老布尔什维克,而且伏龙芝在二月革命以前,甚至是在欧战爆发以前就开始很深入的研究军事科学,是布尔什维克党里当时特别少见的一位军事专家。

雅罗斯拉夫暴动刚刚发生的时候,伏龙芝刚刚被任命为雅罗斯拉夫尔军区的军事委员,他还在上任途中,乘坐的火车就遭到了叛军的袭击,一片混乱之中,伏龙芝组织着一批西北地区的赤卫队撤往科拉半岛,并最终在摩尔曼斯克港联系上了俄共中央。

最后,经过俄共中央的讨论,大家一致同意采纳斯大林提出的建议,那就是利用中国政府留在丹麦和挪威等地的几艘货轮,将困在摩尔曼斯克的红军人员救走。

由于黑海已经被土耳其人封锁,摩尔曼斯克的红军人员只能跟着中国船队绕过大半个地球,到远东重新参加革命。

“除了伏龙芝同志以外……还有不少人,不过他们的名字菲利克斯你大概就没有听过了,比如华西列夫斯基……都是一些基层的军官。”

第一百四十四章 登基

日本,东京。

经过几个月的抢救,为海军政变严重破坏和摧残的东京市区,终于稍稍恢复了一点往日繁荣的气息。只是大量房屋被烧毁,还是令许多市民无家可归,西园寺内阁作为一个联合政府,在日美借款问题和日中谈判问题方面,海军集团和日本社会党相持不下,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联合政府自然成为跛脚政权,能做的事情极为有限,根本无法收容数量如此之多的难民。

深受日本社会党人影响的各类邻保组团体,这时候便开始大量涌现出来。日语里的“邻保组”词源来自唐代时唐政府在乡村最小的政治细胞邻保,在日本,这个词则慢慢变成了基层社区中的人民互助和自治团体。

各类邻保组在东京的废墟上建起了大量简易的临时宿舍,电产协、市内电车工会和建筑工人协会都大力发动旗下的会员来帮忙。这段时间内,大概有超过十五万难民被社会党系邻保组和工会建立的难民所收容,这也使得日本社会党在民间的威望进一步增长。

当新政府对一切困难问题均告毫无办法的时候,两种力量便开始自发登上历史舞台,一方面填补了公共服务资源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开始激烈争夺群众和基层社区中实际上的政治权力。

这两种力量,其中一种就是日本社会党系统的邻保组和行业联盟工会;另一种力量,就是被日本人称为“雅库扎”的暴力团,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黑社会。

这些暴力团多数是由陆军遣散的士兵、在乡军人、大陆浪人、“满洲”遣返的开拓团移民和僧侣……还有一部分日本本土的失业难民构成。在日本政府无力管控局面的情况下,这些暴些力团的影响力就开始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西园寺政府对地方的管治能力。

西园寺公望作为公卿出身的高级华族,本身是极度蔑视和鄙夷这类暴力团分子的。但海军集团中的山本权兵卫、东乡平八郎和秋山好古等人,都认为只有扶持“雅库扎”团体,才有办法制衡住势力增长越来越快的日本社会党。

所以在“雅库扎”暴力团快速发展的背后,其实也有海军的暗中支持。

眼看新任女天皇多喜子的登基典礼即将举行,东京街头上“雅库扎”系暴力团和社会党系邻保组之间的斗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双方人马经常公开争抢地盘,特别是在东京湾的港口,双方为了争夺港口装卸业务频繁发生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几乎每天都有斗殴中打死人的情况出现。

警视厅在海军政变之日一部分人跟着海军参与政变,一部分人坚持效忠陆军,结果是两派力量都遭到沉重打击,警力受到严重削弱,现在更没有任何办法管制暴力团和邻保组间的冲突,对东京街头频繁的武斗事件只能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在日美借款谈判和日中停战谈判问题上,海军集团赞成的日美借款协议遭到日本社会党的杯葛无法通过,日本社会党赞成的日中停战协议条款也遭到海军集团的杯葛无法通过,跛脚政府的内斗日益公开化。在这种情况下,先是作为陆军教育总监的秋山好古大将公然征募了一大群“雅库扎”暴力团成员到宪兵队负责治安工作,紧随其后,就是北一辉也将许多工会积极分子安排上了警视厅的辅警身份。

街头武斗斗争的烈度在宪兵队和警视厅参与进来以后,又迅速提高,两派人马从赤手空拳的打架斗殴,很快就发展到了使用竹枪的大规模械斗,再接着一部分宪兵队和警视厅的棍棒、手枪、简易爆炸物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民间,8月份爆发的日比谷公园武斗事件,则是双方人马最大规模的一次冲突,由于“雅库扎”动用了从海军军营里流出的机关枪等重型武器,最终造成了电产协、市区电车工会等“全共斗”阵线二百多人的伤亡。这次事件以后日本社会党内部的合作派完全失势,北一辉公开主张“全共斗”应该立即组建日本红军,党内意见一时不能统一。

但没过多长时间,随着日本各地的“雅库扎”暴力团在海军的幕后推动下,重建了各色诸如“奇兵队”、“海援队”、“陆援队”、“翔天队”……等等在幕末时曾经煊赫一时的准军事组织。

作为回应,“全共斗”阵线也很快成立了赤卫队等许多准军事组织,东京街头的暴力斗殴事件正迅速向武装对峙的局面演变,这样紧张肃杀和动荡不安的氛围下,平成女天皇登基大典终于开始了。

按照传统,天皇作为神道教的宗教领袖,登基典礼前应当先进行神道教的仪式,天皇还要去皇居的三大殿禀报皇祖,后续的仪式在正殿松之间进行,天皇站的叫高御座,高约6.5米,重约8吨;皇后站的地叫御账台,放在边上。

但如今皇居都被炸毁,三大殿荡然无存,登基典礼只好改在明治神宫举办。还好高御座平常并没有放在东京,而是保存在京都。所以没有受到海军破坏,登基典礼开始以前,西园寺公望就派了专人前往京都,将高御座拆件以后运回东京再拼装翻修。

然后,便是取出千年来代表着皇室威信的信物三神器。

三神器中的天丛云剑和八尺琼勾玉都被收藏在热田神宫中,八咫镜则被祭在日本神社之祖伊势神宫内。此前代表日本国家神道教的伊势神宫方面,一直都很反对多喜子的继位,他们认为按照《皇室典范》,很明显闲院宫载仁亲王的继承权应该排在多喜子前面,所以始终坚持等红军释放闲院宫载仁亲王回国以后,再举办登基仪式。

但国不可一日无主,特别是在当今日本国内局势长期动荡不安的时候,西园寺公望当然希望天皇能够尽早继位,以安人心。更何况闲院宫载仁亲王还是陆军大将,海军方面无法保证闲院宫载仁亲王上台以后会不会翻旧账,清洗海军,相比之下,多喜子只是一个天真无知的少女,更便于控制,当然也就更适合当天皇了。

西园寺公望特地恳求东乡平八郎出面,才搞定了伊势神宫和热田神宫,取回了三神器来举办登基仪式。在一片仿佛哀乐的“君之代”歌声里,多喜子乘坐一辆敞篷汽车,前面由数辆摩托车开道,开至明治神宫的鸟居前时下车,步行入殿。

观礼者除了西园寺内阁的各大要员,海陆军的三长官以外,还包括了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兰辛、中国外交特使顾维钧和中国驻日公使汪荣宝等人,众人目光都聚焦在明治神宫的本殿前,多喜子穿着一身十二单和服样式的黄栌染御袍,先穿过神乐殿,接着小步趋入本殿。

殿中礼乐大作,殿外的东京街头上,各种准军事组织之间激烈的械斗还尚未平息,大批饿着肚子的难民时不时冲上街头抢劫米店,还有许多工会团体正在组织抗议不合理工时、工资的大罢工,局势异常的混乱。

顾维钧偏过头,和中国驻日公使汪荣宝很小声说道:“日本局势动荡如此,衮父兄,你以为西园寺政府还能维持到什么时候?”

按理来说,日本新任天皇的登基大典上作为外国外交官并不该交头接耳做些什么议论,但如今中国国势强盛远迈日本,汪荣宝也就不大在乎道:“日本国内各方势力均不待见西园寺内阁,倒阁之论虽还未成气候,但已暗流涌动,特别是西园寺首相没有果断处理掉山县有朋,也让陆军方面存了几分幻想。近来坊间盛传山县有朋复出之说,虽是虚妄,亦必有本。”

第一百四十五章 赤日

明治神宫外人心惶惶,新天皇的登基丝毫没有改变东京紧张、动荡的氛围。相反,各方势力都把天皇的登基典礼当做了一次绝妙的契机,因为在这天政府和军部的高官显贵全都聚集在明治神宫,一旦发难,便有很大机会将新政府的要人一网打尽。

自日中停战谈判以来,至今一个半月的时间,中国已经陆续向日本遣返了总计八万名战争俘虏。除此以外,原本驻扎在旅顺要塞区的一部分陆军部队,也被撤回国内,海陆军的力量平衡重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山县有朋现在被他的老朋友西园寺公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拘押在巢鸭监狱,当然,西园寺公望也吸取了当初武藤志雄轻而易举就把自己和山本权兵卫等人救出监狱的经验教训,将巢鸭监狱的全部警卫人员都换成了海兵队的官兵。

山县有朋的对外联络渠道也被全部切断,与世隔绝在监狱里面。

首节 上一节 409/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