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08节

1918年8月,莫斯科的契卡叛乱刚刚被平定,列宁亲自撤换了莫斯科肃反委员会里超过四分之三的成员,因此莫斯科契卡正处于短暂的瘫痪状态,动荡中的俄国首都还是要面临粮食短缺和叛乱不休的大量问题,即便以列宁的大智大勇也难免有些感到焦头烂额。

但在莫斯科,支持革命政府的人还是占多数。

位于莫斯科列茨基区的米海尔松工厂就又举行了一次工人集会,工人群众们一如既往,无条件的支持布尔什维克政府。

也正是由于俄国工人的强烈支持,苏维埃政府才能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后的动荡不安中保住政权,并一步步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列宁刚刚要坐上汽车,他准备到米海尔松工厂向集会群众发表一次演说,列宁的卫士是一名叫李富清的中国华工,李富清坐在汽车前排的副驾驶席上,脚踏一双长长的黑色马靴,见到列宁过来马上就站起来说:“敬礼!”。

列宁穿一件黑色短大衣,没有戴帽子,微笑地说:“不用啦!不用啦!同志,快上车吧。”

莫斯科叛乱以后,甄别哪些同志还值得信任、哪些同志则不可靠,成为了俄国革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之一。但列宁非常信任来自中国的同志,毕竟中国政府的性质和苏维埃政府一致,同样作为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来自中国的李富清肯定没有问题。

莫斯科肃反委员会的所有成员,现在自己都在接受着全俄肃反委员会的调查,当然没有能力负责起列宁的安保工作。李富清也知道最近一段时间的莫斯科并不平静,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莫斯科叛乱虽然被忠诚的拉脱维亚步枪师粉碎,但这群人在莫斯科甚至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根基都还很深,他们正到处串联,随时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阴谋活动。

李富清随时佩带两把枪,一把手枪、一把步枪,以防万一。

米海尔松工厂大门前聚集的集会工人数量非常多,大家知道列宁同志要来发表讲话以后,人群更是越聚越多。等汽车停下以后,李富清先下车为列宁打开车门,人潮随即就涌了过来,工会几名纠察队队员勉强拉起一道人枪挡住兴奋的集会群众,列宁下车后便先朝着大伙招了招手,这又激起工厂里群众的热情,一大伙工人拼命向前挤着,大家争先恐后,都想一睹列宁同志的风采。

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乘坐的另一辆汽车随后抵达米海尔松工厂的大门口,斯维尔德洛夫的组织能力极强,非常善于把各种人才放在适当的岗位上,他也是目前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算是苏维埃俄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斯维尔德洛夫今年只有33岁,就算放在苏维埃俄国的邻国中国,在中国社会党那一大群年纪极轻的国家领导人中间也不会显得年纪有多大。他现在还主持者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书记处的实际工作,算得上是列宁悉心培养的政治继承人之一。

“雅可夫,走吧,我们一起到上面去。”

列宁穿过武装纠察队员们拉起的人墙,也从卫士李富清的身旁走开,直直走向斯维尔德洛夫的身边。他一边朝前走着,一边还侧过身体,露出自己的胸膛,朝着集会的群众们微笑和挥手。

这时候,一个穿着海魂衫的水兵站在车间门口附近,他张开双手阻拦住人群,高喊着:“大家不要拥挤,让列宁同志先走!”集会的工人群众于是都先暂停下脚步,大家都想给列宁同志让给一条道,可没想到有一个女人突然间快步小跑到了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两辆汽车的正对面。

“砰!砰!砰!砰!”

那女人从怀中掏出一把勃朗宁M1900手枪,飞快地开了四枪,其中一颗子弹打中了斯维尔德洛夫的胸膛,还有一颗子弹射失打在了汽车车门上,剩下的两颗子弹,其中一颗穿过了列宁肩膀的转折骨处,再一颗子弹则穿过了列宁的脖颈,噗的一声爆出血花。

李富清大吃一惊,当时喊出话来:“抓住刺杀列宁同志的凶手!”然后就飞扑了出去,女刺客接着又要开枪,但连续射出的两枪,一枪射到地上,一枪射中李富清的大腿。李富清中弹的同时咬紧牙关也拔出手枪,碰碰两枪,马上就精准的射中了刺客手腕和大腿。

周围的工人、水手、纠察队队员还有红军战士们顿时行动了起来,大家一齐涌了上来,几名勇敢的工人立刻把女刺客压倒在地,有人认出来她是左翼社会革命党一个叫做芬妮·卡普兰的乌克兰犹太人。另一个刚刚掩护女刺客行凶的男人,就是那个在车间张开双手的人也被群众逮众住,后来经过审讯后才知道他叫做谢苗诺夫。

更多人则冲向了中弹的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两位同志,苏维埃俄国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同时中弹,生死未卜,毫无疑问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个瞬间立刻就遭到了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直到李富清捂住伤口过来将列宁同志抱起的时候,脸色苍白的他仔细观察了列宁的心跳和脉搏以后,终于向周围群众沉痛说道:“革命遭遇了巨大的损失……”

芬妮·卡普兰射出的子弹正中列宁脖颈,那里密布血管和神经,这种部位被子弹射穿以后,只有很小概率能够保住生命。可惜,列宁并没能遇到这样幸运的概率。

另一位同时中弹的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胸膛中弹,并没有当场牺牲,他被红军战士们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医生成功取出了他胸膛里的子弹,但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使斯维尔德洛夫很难再继续负责日常的组织和行政工作。

芬妮-卡普兰的四颗子弹,就给初生的苏维埃俄国造成了空前的危机。列宁之死的消息,很快也会插上翅膀飞向全俄罗斯和全世界,正在东方战线上即将爆发的红白对决,也因此笼罩上了一层十分不祥的阴影。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被召唤回莫斯科,前线的军事工作因此也都被搁置下来,党中央决定暂停东方战线的攻势,这就给了萨马拉的科穆奇政权喘息之机,并将给将来的红军增添更为巨大的麻烦。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在克伦斯基临时政府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的社会革命党人萨文科夫在这时候又策划了一场叛乱。

萨文科夫利用莫斯科契卡叛乱以后俄罗斯中央黑土区动荡不安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名为“保卫祖国和自由联盟”的地下反布尔什维克军事组织。他得到了一批士官生、帝俄旧军官团和立宪民主党人的支持,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之间的雅罗斯拉夫聚集了一千多人。

列宁牺牲后的第四天,萨文科夫早晨在市郊的墓地佩克胡罗夫率领着几百名士兵前往市中心,因为缺乏武器的缘故,大多数人赤手空拳,仅仅只有几十把枪可以使用。但是暴动的过程异常顺利,他们到了中午就已经控制了邮局,电报局,广播电台和国库,整个雅罗斯拉夫尔市中心都落入了他们的手中。

周围农村的东正教牧师、农民,还有城市中的旧警察都站在了萨文科夫一边,叛军还从雅罗斯拉夫的军火库中获得了两门3英寸火炮,两辆普蒂洛夫加农炮装甲车和15挺机关枪。萨文科夫在稍稍控制局势以后,立刻就宣布了自己和科尔尼洛夫、邓尼金等南俄白军的关系,从而背弃了科穆奇政权等温和社会主义者的立场,成为了白卫军军阀中最缺少的、可以提出政治纲领的核心领导人物。

雅罗斯拉夫的电台重复不间断地对周围地区,都进行了萨文科夫本人的广播:“人民只有以民族思想团结起来,俄罗斯祖国才能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历史的手指指向我们的城市,我们坚信上帝将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拯救我们的祖国。人民的立宪会议万岁!”

萨文科夫在雅罗斯拉夫的暴动成功以后,他没有自找苦吃的进攻莫斯科,也没有选择留在雅罗斯拉夫本地,而是在确保控制了一支军队以后,立即开始朝着彼得格勒进军。

布尔什维克党被迫签署《布列斯特和约》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德奥联军已经攻占了彼得格勒。但出于后勤补给的困难,德国人没有在彼得格勒待多久,列宁签署《布列斯特和约》以后没有几天时间,德国人便从彼得格勒撤了出去。

但也导致了彼得格勒成为红军的一个军事真空地区,后来列宁虽然调动了德米特里-波波夫的军队入驻彼得格勒。但众所周知,德米特里-波波夫很快就背叛了革命,发起莫斯科叛乱,是造成现在苏维埃政权各种困难情况的罪魁祸首之一,他留在彼得格勒的部队也相继发生哗变,一部分被苏维埃政府解散,还有一部分则试图逃往芬兰。

萨文科夫的行动抓住了这个时间上的窗口,莫斯科的苏维埃政府正由于列宁同志的牺牲而发生政治上的巨大震荡,人们无暇顾及雅罗斯拉夫和彼得格勒的暴动。直到整整一周以后,雅罗斯拉夫尔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基里尔-叶菲莫维奇-巴比奇才开始调集红军收复雅罗斯拉夫,可这时候萨文科夫和他的叛军早已离开雅罗斯拉夫省,并且在几天以后就将进入军事真空地带的彼得格勒。

在那里,萨文科夫将得到来自德国人的军事援助,他将会和白俄西北军的领袖尼古拉-尤登尼奇将军合作,成为苏维埃政府在西北战场最为重大的威胁。

这样,在列宁牺牲以后的苏维埃俄国就需要应对西北、南俄和东方三条战线,并且这三条战线上的敌人都远比历史上更为强大,也更有协调性。德国人乐于见到俄国陷入一场空前规模的内战,就像他们在法国制造出的那种情况一样,现在德国人终于可以开始收割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果实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平成时代

平壤。

中日停战谈判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紧张,整个闭门会议期间的气氛也完全和剑拔弩张四个字沾不到一点的边。中国这方的谈判代表是林时爽和唐绍仪,日方代表则是西园寺公望内阁的外务大臣片山潜,大家虽然不能说是老朋友,但也绝对算得上是老熟人。

日本政府的选择也并不奇怪,西园寺公望本来就是指望着可以依靠日本社会党和中国社会党两党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日本争取来一个尽量体面些的停战条件。

太子河会战结束以后,随着朝鲜军四十万人被中国红军彻底歼灭,林淮唐的手里又多出了将近三十万俘虏,这张牌不管怎么打,都能对日本政府造成很大的威慑效果。

西园寺公望现在最担心的一点,反而是万一林淮唐突然大发善心,要一次性把这几十万陆军俘虏都遣返回日本,那可怎么办?这么多不稳定分子,一旦回国,海军这空中楼阁一般的政权可能转眼间就要坍塌了。

林淮唐也是在和谈会场里收到的列宁死讯,他表面上还是坚持做出一副镇定的模样,心里却已然如天塌地陷一般。

列宁怎么会突然去世?这不合理啊!

自己又没有干涉欧洲局势,事情怎么会一步一步发展成这种模样?列宁同志……林淮唐很清楚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其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复读机,真让他自己钻研那些繁琐的哲学,林淮唐是绝对做不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未来,林淮唐想的还是让列宁同志去帮自己研究,现在可好,一切成空,中国的国防安全才刚刚得到彻底的保障,却迎来这种惊天噩耗。

大部分人尚未意识到列宁之死将对全人类造成的重大影响,在1918年的中国,大部分社会党党员和红军战士,对于列宁之死,大家的想法是伤心、悲痛,可也并不觉得这就比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大革命家盖得牺牲要严重多少。

国际共运的历史上,前仆后继死去的革命家数量是如此之多,宛如天空上的繁星一般,就算马克思、恩格斯都不在了,世界不还是照样转?国际间的工人运动不也从来没有停歇下来过吗?

林淮唐微微控制住自己的肌肉,刚刚他双手颤抖,激动间连一支钢笔都快握不住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革命的很多问题只有列宁同志才能做出合适的解答,交给饶勒斯他们吗?还是交给中国社会党党内的理论家?

放眼未来吗……

林淮唐的心情又忧虑了好几分,就连坐在他对面谈判桌上的片山潜还有日本另一位谈判代表武藤纯子都露出些许困惑不解的神情。

“咳。”林淮唐咳了一声用以掩饰自己的尴尬,反而是林时爽站了起来直接向片山潜用日语说道:“苏维埃俄国的人民委员会主席、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最高领导人列宁同志,据了解他刚刚遭到一名无政府主义暴徒的暗杀,已经牺牲了。”

“啊!”

片山潜和武藤纯子对列宁的理论和著作都不算多么了解,但两人也都是日本社会党党员,也都是第二国际的成员,听到这一噩耗,对视一眼后,也都相继站了起来,为这位异国他乡的革命同志默默哀悼。

“我们的工作还要继续。”林时爽说道,“片山书记长,中日之间的永久和平能否实现,接下来就要看你们的努力。”

在双方中间的谈判桌上,还放着一份林淮唐亲自过目的会谈纪要秘密备忘录。在这场闭门会议里,中日两个兄弟社会党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共识,那就是俘虏的遣返问题将成为日本下一阶段革命的最重要推动力。

“目前在中国的俘虏营里,总计约有三十八万名日军俘虏。”林时爽清点道,“其中已经是日本社会党及相关外围组织成员的人,总计约有二千多名。”

唐绍仪补充道:“经过这段时间来我们的政治教育工作,倾向于革命和进步立场的俘虏,其中比较可靠、看来是可以称为日本革命推进者的人,全部加起来有三万八千人左右。”

林淮唐点点头:“这四万名俘虏,中国红军会在近一个月时间内,优先遣返回日本。”

片山潜和武藤纯子都有些欣喜:“这样,日本的二次革命一定不成问题。”

西园寺公望和山本权兵卫等海军派的元老重臣,现在都很担心陆军俘虏问题,所以林淮唐提出的分批遣返计划当然马上就获得了西园寺公望等人的认同。

按照林淮唐提出的方案,中国方面将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大概每个月分批次向日本遣返三万到四万名左右的陆军俘虏。但是,具体优先遣返哪些人,这个选择权当然是在中国这边。

总共三十八十万日军俘虏里面,现在全部倾向革命立场的人当然不会才四万人左右,这四万人是中国红军这边甄别以后认为特别可靠的人群数量。在剩下的三十四万人,相对来说较倾向革命思想的人,还有近十万人左右,这批人会优先在今后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的遣返计划里遣返回日本。

片山潜很有把握:“西园寺政府内忧外患,日美借款协议到现在还是谈不下来,日本国内的大米危机愈演愈烈,就算没有我们发起革命,新政府也维持不住太长时间。结果只是看日本政权最终是落入革命者手中,还是落入陆军的复辟派手中。”

武藤纯子同样信心满满:“现在能够继位的天皇,除了贞宫多喜子内亲王以外,就只有闲院宫载仁亲王。但他还是个俘虏,在红军释放闲院宫载仁亲王以前,复辟派、保皇派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搞复辟运动。”

林淮唐问道:“嗯……日本国内已经确定是由贞宫多喜子内亲王登基了吗?”

武藤纯子的父亲武藤志雄在皇居事件时临阵倒戈,事后也被金刚号的炮击炸伤,他侥幸不死保住了一条命,但也落得个残疾。

大正天皇和一干皇族全部被杀以后,武藤志雄当然悔恨不已,就连精神都出了很大问题,现在每天都需要武藤纯子悉心照料。宫内省活下来的那些人,基本都听从了武藤纯子的建议,大家一致拥护贞宫多喜子内亲王登基。

明治神宫和伊势神宫里的那些神官,虽然对女天皇颇有微词,但从法律上来讲,在闲院宫载仁亲王被释放以前,日本国内也确实没有一个人能比贞宫多喜子内亲王更适合了。

实际上日本国内的保守势力能把登基仪式一直拖到现在,已经非常尽力了。

“是的。”片山潜回答说,“大概也就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贞宫多喜子内亲王殿下就会正式登基。”

林淮唐歪着头思索一下,又问道:“那么……日本还会继续沿用年号的体制吗?”

片山潜微微一愣:“大概会吧。”

“好。”

林淮唐用钢笔在手帕上写了两个汉字以后,将手帕递给武藤纯子,微微一笑说:“平成……我推荐这个年号,怎么样?《史记》有云,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平成,贞宫多喜子内亲王登基以后就用这个年号吧。”

第一百四十二章 混乱之刻

日本在事实上战败以后,除了大岛义昌麾下顺利撤到旅顺要塞区的关东军以外,在整个大陆地区都已经丧失了任何军事存在,所谓的朝鲜总督府名下其实已无可战之兵,整个半岛不过任红军驰骋纵横而已,现在限制红军打到釜山的唯一因素,不是任何日本军队的阻拦,而只是后勤补给的困难和美国人的外交干涉而已。

在欧洲,协约国集团的战败已成定居,法国和俄国同时陷入了规模浩大的内战,德国人已经腾出手来向小亚细亚半岛派出了不少远征军,奥斯曼帝国在中东战场的困境正在得到缓解。四年来的欧陆战事,足以证明,光靠英国一个国家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挑战德国人现在建立起来的中欧霸权。

欧陆的和平,恐怕不远矣,只是看英国人和德国人之间的谈判最终将促成怎样的一个具体结果而已。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法国和俄国的惨淡失败且不提,即便是现在还勉强维持着一个日不落帝国体面的大英帝国,也将不可避免地开始走向衰落,英国将再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干涉远东的局势。

在1918年这个时间点上,除了美国人以外,欧洲所有的传统列强都无暇他顾,不足以插手中日之间的停战谈判。

但美国同样深陷内外交困之中。

威尔逊在1916年的总统大选中赢得了他的第二任任期,可是这位带有不少理想主义的美国总统未能解决好美国的参战问题,在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遭遇重大损失时,也没有制订任何有效的政策缓解美国金融界的坏债危机,最终致使华尔街因为法国和日本战争债券崩溃的问题损失了高达一百多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这些亏损最后当然还是被转嫁到了普通美国人的身上,并且由于威尔逊政府没有实施配给制,美国消费品的物价价格在1917年和1918年快速飞涨,虽然没有像日本那样形成可怕的通货膨胀,可也致使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大打折扣。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收入税的增加又令白领阶层备受打击。美国劳工联盟、铁路工人协会等等较温和的行业工会联盟的会员,还有这些行业的熟练工人,工资都在这两年间大幅度下降,这也导致了美国国内以劳联为代表的温和工会开始遭到了工人群众的猛烈抨击。

相反,主张激进政策的产联系工会则迅速崛起,其会员数量迅猛增长,到1918年时产联系的战斗工会会员数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万人之多,达到了美国劳工联盟为代表的温和工会会员数的四分之一。

作为产联系工会幕后组织者和最大支持者的美国社会党,影响力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虽说即便如此,美国社会党也还算不上美国政坛上的真正玩家,对美国的两党制也还未能产生较大冲击,但美国社会党已有充分把握竞选到几个参议院、众议院的席位。

首节 上一节 40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