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55节

他不希望黄金的时代结束……如果可能,林淮唐想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劳动者的国家,或者,是一个劳动者的世界,对他来说,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只是第一个中转站,绝非最后的终点。

在这条革命的道路上,林淮唐也很清楚在中间或主动或被动掉队的人一定会更多,甚至可以说对大多数人而言国家富强就已经是终点,走到这里为止就再没有任何必要跟着林淮唐继续走下去了……

林淮唐估计反干涉战争结束以后,虽然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和平状态恐怕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但在欧战期间,双方应当不会再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了。

日本政府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终于实现“体面”的停战,目的不就是为了赶上这一波欧战景气吗?这时候再陷入和中国的战争里,岂非得不偿失。

欧战至少还要持续数年时间,这几年时间对新生的新中国革命政权而言,就将是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时光。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陷入互相混战中,日本也已经被打痛,美国又暂时奉行孤立主义的政策,中国可以说拥有了非常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社会党人将得以腾出手来,进一步巩固革命政权,削平国内一些偏远省区尚存在的反动割据武装,也可以开始着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来好好发展工业了。

红军的种种制度,也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正规化。

这样,等到欧战景气结束以后,中国才能有足够的国力作为底气,和日本再进行一场更为彻底、更为激烈的全面战争。

林淮唐骑在马上,他穿过了北京的城门楼,耳听四面八方的欢呼声,眼睛却望向了紫禁城的方位。

在那座恢弘的城门上,将升起了一轮什么样的红太阳?

红色的光芒闪耀得如此炫目,在微微黄沙与尘土的笼罩下,红晕就变成金色的光彩,映照在林淮唐前线的道路上。

他骑着战马的身姿,在光晕中投下了两道长长的影子,一道指向东单胡同方向,那里的工人们正在将庚子国难后树立起来的克林德牌坊拆毁,并将在原址上重建一处“民族复兴”碑;另一道指向香山方向,那里正在修建红军烈士的纪念碑,林淮唐亲自写下了“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碑文。

一道影子稍短,一道影子稍长,是否到达大多数人的目的地才是正确的答案?假使那更遥远的世界理想,将需要更多牺牲者的献祭,为那目标又是否值得?

四亿神州尽尧舜,这答案,就交给人民来书写吧!

第一章 转折点

1915年5月,临近爱尔兰的大西洋海上,一艘吨位高达三万多吨的远洋邮轮路西塔尼亚号,正行驶在灰黑色的海水中央。

皇家邮轮路西塔尼亚号是英国卡纳德邮轮所属的豪华远洋客船,为了抗衡德国竞争对手,卡纳德公司的方针是在奢华,速度和载客量上下功夫。在建造该船与其姐妹舰毛里塔尼亚号和阿奎塔尼亚号时,因装备了当时革命性的新式涡轮动力而得以保持25节的航速。

另外,还装备了无线电,电梯和其他的现代设备,和别的船相比,卢西塔尼亚号有超过50%的更多乘客搭载量;同时头等舱拥有令人瞩目的豪华装修。

欧战爆发以后,英国政府曾经计划征用路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改装成武装辅助巡洋舰。战间期,英国与德国都曾将若干商船改装为辅助巡洋舰,装备若干火炮就可用来破坏敌方的海上航运,进而缴获敌人的商船。当然,这样的辅助巡洋舰船并不只限于邮船,帆船、渔船、不定期货船都是有改装的。

毛里塔尼亚号就被英国政府征用,后来改装成皇家医疗船。路西塔尼亚号则被允许继续从事客运服务,以便美国和英国的战时交流,唯独漂亮的白、黑、红外表被涂成全黑色,不挂任何旗帜,船名也被遮盖掉。

这条邮轮上此时满载近两千名乘客,其中还包括了数百名美国公民。虽然德军已经开始使用潜艇无差别地袭击大西洋上的一切轮船,但是路西塔尼亚号乘客并不把它当一回事,路西塔尼亚号号称“海上灰狗”,因速度够快,所以乘客认为可以摆脱德国潜艇袭击。

此时大西洋上浓雾弥漫,在远离陆地的冰冷海面上,雾气无孔不入,路西塔尼亚号上的一盏黄铜夜灯及时点亮,就像灰色天空下的一羽海鸟,时而触摸大海,时而飞向前方。

客轮继续以二十多节的速度向前驶去,船上的海员和大副都在舱室内休息,虽然大雾弥漫,但没人觉得这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舰首很快穿透了海雾的残片,让海鸥如撒向空中的纸牌一般惊散,也让海浪高高掀起,飞花四溢。

这里距离英国本土已经非常接近,只要继续穿过一段死寂的海途,他们就能看到不列颠列岛的海滨,包括那著名的白崖。

但就在这时候,似乎有什么东西驱使着雾气和海水逼近了路西塔尼亚号。

大海里的鱼儿纷纷上涌,仰在水面上,好像在躲避着什么一样,黑色、红色、白色……海鱼的眼睛凝视着深海中奇异的钢铁造物,那像一只孔雀的尾羽,又像一枚硕大无朋的海螺,螺旋桨在水中不断转动,为潜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大海如同一卷长长的灰色麻布,伸展出去,指向远方虚无缥缈的黑暗之中。

潜艇里的德国海军官兵们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我们发现目标了。”

德国海军U20号潜艇的舰长早已注意到了路西塔尼亚号的存在,他们一路潜行跟踪和追赶,终于在浓厚的海雾中达到了可以发动攻击的位置。

根据德国情报部门的调查,英国人通过这条客轮运输了包括750吨机步枪子弹,1250箱爆炸起爆器,46吨可以制造炸药的铝合金粉末,50箱子青铜粉,同时路西塔尼亚号还偷偷携带大量硝酸纤维素。

“舰长,我们的方位可以发动攻击了,两枚鱼雷就可以直接摧毁它。”

舰长是一位典型的普鲁士容克军人,留着比他的为人更经典的威廉式胡须,这在潜艇生活中其实不大卫生而且难以保养,但他就是坚持如此。

要不要发动攻击?

U20号潜艇不能在海底潜伏太长时间,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必须上浮换气了。到那时候路西塔尼亚号客轮就会抵达爱尔兰海域,就此甩开德国潜艇的袭击。

德国海军一路跟踪追赶,目的不就是为了击沉这艘客轮吗?

但舰长又想到了一些其他问题——青岛战役以后,中国不仅没有如威廉二世希望的那样加入同盟国阵营,反而宣布了对德断交,并且开始向美国采购远洋商船,不断为英国和法国提供了大量猪鬃、桐油等紧俏的军用物资。

就在上个月,暴怒的皇帝急切要求德国海军做些什么来惩罚狡诈的中国人,一条德军潜艇因此进入南大西洋,成功击沉了一艘满载着军用物资的中国籍货轮震旦号,船上虽然没有中国籍海员,但也导致了多名美国船员遇难。

这件事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度的震惊,美国和中国都纷纷指责这是一场残酷的谋杀,中国国内要求立刻对德国宣战的呼吁声甚嚣尘上。

还被扣留在中国的德国海军东亚舰队和那一大群德军士兵、德奥两国侨民,一下子处境就变得极度危险了起来。

但是很快中国那位有名的革命领袖林淮唐主席,就向威廉二世送去了一封亲笔书信,他在信中重新强调了中德两国的“传统友谊”,并声称对德断交是为了保护德、奥两国在华侨民的安全,至于震旦号事件虽然令人深感悲痛,但中国革命政府相信此事绝非德国海军故意为之。

中国政府的态度,令性情多变的威廉二世既尴尬又觉得不好意思,他因此下达训令,重新训诫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不得随意对中立国船只发动进攻。

但是路西塔尼亚号并非中立国船只,而是英国籍客轮,是否该迅速击沉此舰?

舰长深思熟虑,上个月的震旦号事件已经引发了美国人的勃然大怒,这次袭击路西塔尼亚号如果又导致美国公民遇难,德国的外交处境恐怕又会困难许多。

他想了又想,终于在水兵们将要发出鱼雷之前下达了中止的命令。

“停止攻击……!”舰长沉着冷静地说道,“我们迅速上浮,对路西塔尼亚号进行炮击,勒令他们停止前进接受德国海军的搜查。如果船上没有军用物资我们就将放行,如果船上有军用物资的话,我们有权销毁这批军事物资,英国人不能用运载乘客的客轮来进行军事上的用途。”

潜艇的船员们都大感惊诧:“路西塔尼亚号上装备了好几门快炮,如果他们对我们发动攻击怎么办?”

舰长对此充满信心:“这是一条客轮,船上或许有许多美国乘客,他们敢这样冒险吗?一旦交战,路西塔尼亚号也不一定能有把握在我们下沉射出鱼雷以前,就把潜艇击沉。我敢断定他们不会反击。”

他又补充说:“如果路西塔尼亚号攻击我们的话,我们就暂时开离这片海域。丧失一次攻击机会,总比惹出外交上的大麻烦好得多。”

舰长成功说服了潜艇上的所有船员,U20号潜艇缓缓上浮,直到其落满海草的金属外壳露出海面时,才令大雾中快速前行的路西塔尼亚号飞快减慢了速度。

德国海军的潜艇拥有5具鱼雷发射管,装载10枚鱼雷,还拥有一门105毫米舰炮,使它可以在上浮后继续进行炮击。

路西塔尼亚号上装备有八门小口径的快炮,理论上来说其火力是大于上浮以后的U20号潜艇的。

但当船员和乘客们看到那艘缓缓上浮的德军潜艇时,所有人的内心都被这一幕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所震撼,没人想起去操控火炮进行反击。

路西塔尼亚号上还有将近两千名普通乘客,他们中多数人不是协约国公民,更不会允许路西塔尼亚号以自己为人质同德国海军交火。

所以当U20号发动了两次威胁性的炮击以后,在全体乘客的强烈要求之下,船长不得不下令减速,最终这艘三万多吨的庞大邮轮就缓缓停在了德军潜艇的面前。

接着,潜艇中的德国军人们便持枪登上邮轮开始进行搜查。

他们吸取了此前盲目攻击震旦号的教训,舰长也感叹自己在出发前要求带上照相机的决定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德军在路西塔尼亚号号的货舱中发现了大量军事物资,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极为危险的火棉,同时还检查到了大量没有安放保险丝的炮弹。

船上的乘客们也都震惊了,谁都没想到自己竟然坐在这样一艘危险的船只上。

都不需要德军潜艇发动多大规模的攻击,只要有一点枪弹落在货舱上,都可能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殉爆。

U20号的德军舰长终于大松了一口气:“这又是英国那个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诡计吗?你们看看,这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卑劣的天性!快把所有的货舱都拍下照片,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英国人在玩弄什么样的把戏,他们——他们在拿美国公民的生命作为诱饵,这才是全世界最卑劣的谋杀。”

第二章 欧战

中华民国驻法公使馆是一座相当简易的二层洋馆,这里名义上的主要负责人是中国驻法公使胡惟德。但胡惟德是一个相当守旧的老派人物,也缺乏专业的外交学科履历,虽然久经宦海,却算不上多么合格的外交官,就算是和同样老派的原驻英公使施肇基或驻德公使颜惠庆等人相比,能力也是非常一般。

国内政权更迭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中央革命政府成立以后,对北洋政府原有的官僚集团和一切制度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命和刷新。

只是驻外公使的系统,除了将施肇基召回国内担任了外交部次长以外,并由原任中国社会党驻第二国际代表熊雄接任驻英公使一职以外,还没有进行过多大的变动。

两名女佣收拾好公使馆内的摆设后,胡惟德就把一切文件都移交给了刚刚从伦敦赶来的熊雄,他对此刻回国的前途还怀有疑虑,忍不住问道:“熊先生,此次外交部一次性更换所有驻外公使,事务繁多,您是唯一一位留任公使,要多担待些了。”

熊雄笑吟吟道:“馨吾兄放心,这次更替公使的人选,多由原任公使馆的参赞人员中选出,皆精熟专务,绝不至于引起混乱。待兄回国以后,中央亦会有所安排,馨吾兄也不必有太多的担心啊。如今中国内外战事皆告一段落,国家百业待兴,也正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回国投身建设。”

胡惟德摇头苦笑:“熊先生说笑吧,别人也就算了,您还不清楚我吗?以我的才识,回国以后至多做一做翻译,能为一英文或法文教师便心满意足……唉!自古未有不亡之国,民国肇造至今,林主席定鼎天下,这新朝算是定下来了吧!”

前年年底社会党入主中央时,虽然没有立刻着手改造民国的外交行政体系,但是也派遣了不少华侨出身、精通外语的党员至各驻外使馆担任参赞。

到现在又过去一年多时间,这些参赞人员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驻外工作的基本情况,所以像胡惟德这种连“北洋旧臣”都算不上的前清遗老,自当被替换下来。

其实晚清以来的这一批中国驻外公使,很多人的专业技能本来就不强,其中不乏胡惟德这种只是稍通外语实则对外交工作半生不熟的门外汉。

把他们全部更换为新一代的专业外交官,不仅是新政权改造旧官僚体系必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把中国外交官体系进一步正规化的必经之路。

胡惟德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准备回国以后,一边又和熊雄握手说:“熊先生,我知道你在法国、瑞士这些地方人脉很广,跟当地许多劳工领袖很有交情。但据我所知,英、法政府一向忌惮外人串联其国内的劳工团体,先生在欧活动,唯独此事万望小心,不要令英法寻得生事之机,也不要令自己处于险境之中。”

胡惟德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熊雄在第二国际里活动的事迹,他是个非常老派的旧式士大夫,对熊雄的那些做法当然很难理解,只能从古代纵横家的角度出发理解,自然就觉得熊雄这是在试图拉拢英法国内的反政府势力。

按胡惟德多年来所说的教育,“小不事大,《春秋》所诛”,岂非自寻灭亡的死路?

熊雄对此笑而不语,只是说:“今年以来协约国在东线进展顺利,俄国人虽然受困于寒冬和物资短缺,但在加利西亚和喀尔巴阡山脉对奥匈帝国的攻势却进展不错。外交部让我重点关注的俄国第八集团军指挥官布鲁西洛夫将军在占领了喀尔巴阡山脉顶峰后,又开始向多瑙河谷前进,前段时间俄国沙皇还亲自视察了俄军刚刚占领的奥国名城利沃夫。”

“但英国人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表现太拙劣了……战争的天平又平衡了回来。”

今年,在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强烈要求下,协约国组织了一次堪称空前灾难的登陆行动。一支规模庞大的海陆军团,被直接派到土耳其海峡,试图在海峡区登陆以后,径直夺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在这次战役中,土耳其军队里一名性格怪异的年轻将领崭露头角,此人就是穆斯塔法·凯末尔,后来被尊称为土耳其国父。

穆斯塔法·凯末尔带着他衣衫褴褛的防御部队,一手拿着罗盘,另一手拿着地图,在听到敌人登陆的消息后便强行军向登陆点疾奔,四处救火,以史诗般的战斗击败了优势的协约国登陆部队。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战况令人感到异常绝望,都是近距离短兵相接,士兵进行了肉搏,双方不断投入新兵力,发动一轮接着一轮的新进攻。凯末尔命令士兵发动一次新进攻,士兵都感到这次进攻之后恐怕难以活着回来,他迸发出一句话:“我没有命令你们进攻,我是命令你们去死!我们死后,其他部队和其他指挥官将继续进攻。”这句话是凯末尔传奇的核心。

协约国联军在土耳其守军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先后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其惨状已经不下于欧洲大陆上西线和东线的任何一处战场。

战争又陷入了僵持的平衡中。

熊雄慢慢分析道:“意大利加入战局以后,协约国的力量又扩大了。意大利虽然在欧洲只是一个第二等的国家,但也勉强算得上一个列强,足可以动员超过一百万人的军队……”

首节 上一节 35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