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51节

樊钟秀愕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里通外敌确实该死,但强暴妇女在这些绿林强人心目中实在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何况那也是任老四在投奔红军以前干的事情啊。

“任……老任听我劝才来投奔红军的……冯老总,你们这样干让我今后还怎么混?”

冯霖身旁那名原任老四部下的红军骑士,却冷笑道:“樊旅长,俺从前是跟着任老四混的,俺也知道他是个敢和老袁打硬仗的狠人。但那又如何?俺为什么跟任老四混?因为他抢了俺们村,杀了我爹娘,我因为岁数小却力气大才被他们看中,从此成了杆子里的一员。这些从前的事情,就要全混过去吗?”

投奔红军的这些绿林土匪,同样是绿林土匪,他们确实有一些江湖义气和侠义之心,也干过一些劫富济贫、开仓放粮的事情。

如果搁到三百年前,任老四虽然比不得李自成后来那支大顺军纪律严明,但正义性至少是不下于张献忠、罗汝才那般农民起义者的。

他们杀人,掳掠,强暴,烧毁了许多村庄,但也打地主的围子,也放粮赈济老百姓,同样也因为反感北洋军数倍于他们自身的暴行,而挺身而出对抗北洋军。

放在三百年前,就是林淮唐也要承认这些人具备天然的正义性。

冯霖沉声说:“时代变了!樊叔,时代已经变了,现在不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时代,也不是赖文光和张宗禹的时代,而是红军的时代。这就是红军的纪律,这就是红军的规则,你觉得这是在翻旧账,是破坏统一战线,可我以为只有这样肃反、整顿以后,豫西红军才能拥有真正铁一样的纪律和钢一样的战斗精神。”

冯霖旁边那些从前也是任老四部下的红军战士,听到这话,脸上都浮现出骄傲和自豪的神情来。红军肃反翻旧账的行为,是得到这些“底层土匪”举双手赞成和支持的。

这一点都不奇怪,即便是北洋军这样的正规军队,官兵关系还恶劣至极,更何况是土匪团体呢?除了少部分像樊钟秀这样的杆子蹚将,能够做到粗粝与共,绝大部分土匪,即便是站到红军这边来的土匪,内部也往往充满了横暴的欺压。

红军在开战之前的肃反,杀掉了不少这类蹚将,固然造成了一部分绿林强人带着部队脱离红军,但也使得红军加强了对于剩下部队的领导,更彻底改变了土匪内部横暴的欺压秩序,使中原党委有能力将土匪们改造为真正的红军战士。

但樊钟秀还是非常耿耿于怀,他很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当初蓝天蔚说什么集结部队到黑龙庙来做整训,结果各支杆子到了这里以后,头目蹚将们都被红军控制起来,下头的部队也被红军分割包围,这是什么整训?分明就是吞并!

吞并也就罢了,现在还翻旧账,杀那么多人!

樊钟秀愤愤道:“大家听你们的,也是听我的,到黑龙庙来,那是信任红军!红军却这样做,以后怎么服众!”

年轻的红军骑兵闻言都哄笑了起来:“樊旅长,我们现在都最信得过红军,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樊钟秀不明白的是土匪的上层和下层并不是一条心,更不是一类人,下层土匪们乐于接受红军部队严格的纪律,因为在红军中虽然纪律严格,但官兵生活一致,也不会动辄受到打骂和侮辱,更不会有什么旧恨。

冯霖则回答说:“红军从来没有骗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投奔红军就必须接受红军的纪律、就必须接受社会党的领导。而红军的纪律和社会党的领导不是空话,而是眼前你看到的这一切。”

血红的太阳从冯霖背后慢慢升起,笼罩在所有骑士的身上,闪耀得樊钟秀几乎睁不开眼来。

远处又传来一阵枪响,樊钟秀知道那一定是肃反干部在行刑的声音,他心中滴着血,没有注意到蓝天蔚走到了自己的身旁。

“大家都来司令部参加一下会议。”

蓝天蔚脸上还挂着阳光般和煦的笑容,让人完全意识不到他就是这段时间红军血腥肃反的主谋者。

“黑龙庙肃反的成果斐然,暂时可以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要准备大规模反攻作战了。”

冯霖眼睛一亮:“京汉线?”

“不错,我们要对冯军发起攻势,主动出击外线战场,切断京汉线!”

第六十九章 暴雨叶县

这段时间豫西红军在樊钟秀的帮助下,大规模收编河南各路土匪武装,兵力大大增加,之后蓝天蔚又发动了黑龙庙肃反,一时间成百上千颗人头落地,血流满河、尸横遍野,几乎每天肃反的行刑队都要枪杀数十上百人之多。

但肃反的同时,社会党还在各路土匪杆子内部发起了诉苦运动。

底层土匪的悲愤被完全点燃,绿林世界当然不是所谓宽仁侠义的豪杰江湖,正相反,即便是最讲义气的蹚将,手上也势必沾染着无数血债。

如果放在三百年前,他们虽然杀人掳掠,但只要有着更坏的势力来做对比,这些土匪就依旧拥有正义性。

可社会党玩的可不是比烂那条赛道。

一场场诉苦大会德军结果,就是把更多杆子头目送到了行刑队的靶下,成百上千的强人豪杰被杀,其中也有零星部队趁乱脱离红军甚至偷袭红军。

但由于蓝天蔚的分割驻军方式比较巧妙,各路杆子基本都被红军严密控制住了。他们的人数虽然多于中原兵团,可由于头目大部分都在黑龙庙被杀,中层蹚将又因为分割驻军而难以进行串联,社会党还利用诉苦大会来获取底层土匪的支持。

结果就是经过黑龙庙肃反以后,豫西红军的实力不仅没有因为这番血腥的内部清洗而下降,反而由于彻底的整顿,力量是大大增强了。

中原兵团的司令部经过讨论以后,决定将豫西红军重新整编为四个旅,樊钟秀也被任命了中原兵团第四旅旅长。

这倒不是中原党委对樊钟秀的论功行赏,而是蓝天蔚认为樊钟秀对肃反政策虽然有疑虑,但这段时间来他积极学习社会党的主义思想,已经有了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好底子了。

比如在黑龙庙肃反问题上,樊钟秀虽然对蓝天蔚的政策有满肚子怨气,但他也绝对服从中原党委的民主决议,没有暗中给肃反搞过任何阻碍和破坏。

樊钟秀骑着一匹白马,满脸络腮胡须,依旧是那副绿林强人的打扮。

但他同样戴起了红军的八角军帽,灰青色的帽檐上一课红色的五角星熠熠生辉。

还有一批蓝天蔚派来的政治干部与参谋人员,围在樊钟秀的身边,这些政治干部,特别是旅指导,权力几乎和樊钟秀这个旅长等夷,而那些参谋人员都是蓝天蔚的士官学弟,在军事上的专业技能更让樊钟秀这些土老粗大开眼界。

连日的大雨使黄河水位猛涨,也使得豫西、豫中一带的道路泥泞不堪,除了京汉铁路以外,其余地方的交通均陷入半瘫痪的状态。

年轻的参谋军官们根据老乡们的帮助迅速了解黄河水情,也很快掌握了近一段时间豫中地区天气的变化情况,他们正在确切了解着京汉线沿线地区的地形、河流、交通和道路情况,并在地图上准确地标示出来。

大雨还在下,把樊钟秀穿的一声蓑衣打得啪啪响,豫西一带的山地现在都因为暴雨变成了大片的沼泽,沼泽内,积水浅处没膝、深处齐腰,如逢雨季寸步难行。

大量运输军资辎重的大车都陷在泥浆里面,红军官兵们在齐膝深的泥沼中艰难地移动,即便是最小口径的迫击炮,也需要战士们将它卸下拆散以后,再用人力扛着或抬着通过泥沼,但仍有十分沉重的部分无法移动。马匹嘶鸣,挣扎着往下沉,眼看着就没了踪迹。

第四旅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大家才发现不过前进了不足十公里而已。四野荒凉,茫茫一片只见泥水和陡峭的山壁,空气里还弥漫着使人感到瘟疫将至的腐臭味。

樊钟秀心里禁不住打起鼓来,中原兵团四个旅不到二万人的部队,竟然主动出击外线去挑战冯国璋多达五六万人的大兵团,已经是很自取灭亡的战略。

何况还是这样的天气,这样的交通状况!

但蓝天蔚和冯霖两人,均持相同的意见:中原兵团,必须执行中革军委要求的出击外线的任务!

河南红军,不管付出多么巨大的牺牲,都必须牵制住冯国璋兵团,还必须破坏京汉线交通的任务,以此为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反攻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蓝天蔚很诚恳地说:“我们困难,敌人也同样困难。天底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在这样的兵力对比下、这样的天气条件下,以一支孤军去出击外线——除非这支军队是红军。所以我敢担保冯国璋绝料不到我们会主动出击,我也敢保证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北洋军的防备一定松懈到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地步。”

“破釜沉舟的时候到了……”

大雨泼洒得几乎让樊钟秀有些睁不开眼睛,樊钟秀的老弟兄、鲁山县绿林出身的骑兵营营长任应岐冒着暴雨赶了回来。

他擦干脸上的雨水,眼里带着惊喜:“乡亲们告诉我的,王天纵现在就在叶县!”

樊钟秀心下一惊,辛亥年前后时王天纵是他最好的兄弟之一,但王天纵不能忍受红军的纪律,早早就站到了北洋军政府那边去了。

在河南绿林道上,王天纵的名声比樊钟秀还要大上几分。

任应岐满脸兴奋:“王天纵带着洛阳稽查处的一个团还有一个卫队营,都在叶县,雨水冲垮了城墙,他们连个站岗的人都没有,松懈的不成样子!”

一股巨大的压力涌上樊钟秀的心头,他连忙摇摇头,甩开那种沉闷的想法,又迅速冷静了下来:“蓝老总的判断确实有点东西……北军一点都想不到这种天气我们还会行动,真是松懈的不成样子。”

“快!”樊钟秀下令道,“各部行动起来——准备进攻叶县!”

大雨滂沱,第四旅原定计划是过鲁山后,经郏县、穿襄城以后,奔袭京汉铁路的许昌段。但现在歼敌一部的机会已经来到樊钟秀的手边,他决定临时改变计划,不再前往鲁山县去,而是转向叶县来消灭王天纵。

也是在近三百年前,李自成在叶县消灭了他曾经的好友——受到明朝招安的农民军豪帅,闯塌天刘国能所部。

历史好像一个循环,三百年后,樊钟秀和王天纵在这里撞上,正如同三百年前李自成和刘国能在叶县的交手。

大雨打得地面上泥水飞溅,第四旅所有人马浑身上下都沾满了泥浆,推着大车前进的战士们更是疲惫不堪。

“我们困难,敌人一定更困难……”

樊钟秀彻底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也明白了社会党分发的《红军战斗手册》上对于“最后五分钟”的强调是什么意思。

最后五分钟,只要我们咬牙坚持最后五分钟,垮掉的就是敌人。

茫茫的大雨中,数千人的队伍迅速行动了起来,好像一条灰色的长龙穿过中州大地。而在他们进军方向的另一头,王天纵麾下稽查队和卫队营的北军官兵,则由于连日暴雨的天气,分散驻扎在叶县县城内。

叶县没有军营营房,这些士兵就直接抢占了一批民房来住,部队完全分散了开来。而原本被王天纵派去负责站岗放哨的部队,也因为天气关系擅自中止了任务,回到城中强占的民房避雨。

叶县本就单薄的城墙,则在暴雨的冲刷下,坍塌出了七八处宽约二三米左右的大豁口。

至于王天纵本人,他住在叶县县城内的刘国能庙中,这是清初时当地官府修建的一座寺庙,里面至今还供奉着一座刘国能的泥塑像。

第七十章 挺进京汉路

河南除了有许多土匪以外,民间还有大量的会道门组织,这些团体都是和白莲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组织,什么红枪会,绿枪会,黄枪会,大刀会,红灯照,金钟照,铁冠照等等,不一而足。

王天纵住的刘国能庙里头,现在也张贴起了红枪会的各种标语和图案。只有香案前的那座泥塑像,还让人记起这是一座用以纪念明末将领刘国能的寺庙。

寺庙外哗哗啦啦的雨水声让寺庙中居然变得寂静了起来,王天纵还穿着一件肩膀上带有流苏装饰的北洋军将官制服,他在刘国能的泥塑前上了一炷香,心里期盼着这位明末战将能够保佑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名声。

但王天纵细细想了一下,又觉得这很不吉利,毕竟刘国能最后到底是死在了李自成的手上。虽然崇祯皇帝给他追封了不少官位,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明清两代都表彰刘国能这个招安土匪的节气,可对王天纵而言,人如果死掉了那可就真的什么都剩不下来了,除了鸟朝天以外,一切都成了空谈。

王天纵绝不想这样。

但香上都上了,也没有再取回来的道理。

王天纵苦笑着摇摇头,突然间却听到哗哗不断的暴雨声里,却隐隐传来一阵沉闷的雷鸣。

不对……那不是雷鸣。

曾经的中州大侠顿时警觉了起来,解放战争刚刚爆发时,他也曾跟着蓝天蔚混过大半个月时间,所以马上就听出了那绝非什么打雷声,而分明是红军手榴弹特有的爆炸声。

“怎么回事?卫队营的人呢!卫队营的人呢!是红军来了吗?!”

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叶县城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红军第四旅的战士直到接近县城城墙的时候,才被守军发现,但这个时候已经没人能阻拦住他们冲入城内了。

大批革命官兵跳过城墙被雨水冲塌的豁口,迈步跃进城中,接着振臂掷出成片的手榴弹,轰轰轰炸个不停。城墙边的沟沿上站立着几个王天纵亲信的蹚将,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红军打死。

子弹从他们的眼窝处穿透过去,红花脑浆细细地从伤口流出,有人倒在地上没有立刻死去,依然在地上挣扎,用双手抓紧草根,吃力地向前爬动。

任应岐随即朝着他补了一枪,然后立刻带骑兵营朝县城内的官署冲去,场面一片混乱,许多红军战士都在大喊着“红军政策,投降不杀”、“红军政策,投降不杀”的口号。

而数量更多的守军士兵,则由于分散居住在大量强占的民房中,一时间根本无法组织起来,只能被动挨打,作为防守方反而更为混乱。

只有王天纵带着刘国能庙附近的卫队营赶了过来,他两手各抓一支驳壳枪,朝天连放数声枪响,想要控制住局面。

首节 上一节 25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