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52节

可是很快更多的红军战士就跟着冲进了城里,王天纵脸上挂满雨滴,只剩下一片惊人的惨淡。

“我们完了!”

天色愈来愈阴沉,沉重的云块越压越低,中间又被闪电漏开一道硕大的缝隙,雨水倾盆而下,灌满全城。

红军战士和稽查处的北军官兵,都在县城内泥泞的街道上混战成一团。有用手枪近战射击的,也有使用刺刀、红缨枪和大砍刀白刃格斗的,还有更多人各自抢占射击位置开火,子弹到处乱跳,鲜血很快就和雨水完全混合在了一起。

中原兵团本来攻坚作战的训练就没有华东野战军、华南野战军那样完善,更何况樊钟秀所部第四旅的训练程度在中原兵团中也是最低的。

好在天气原因使得叶县城防如同虚设,王天纵本人虽然有过人的胆识,但却缺乏合格的军事布防能力,守军的整个驻扎和防务安排,都简直是差到了极点。

一部分红军战士很快控制住了叶县县城西南段的城墙和一处鼓楼,他们把就地将此前卸下分拆的迫击炮重新组装起来。

蓝天蔚派到第四旅来的几名炮兵军官立刻开始计算射击诸元,鼓楼本身也是一处位置极佳的炮兵观察所,轰击的准确度逐渐提高,炮火准备之后,雷声滚滚而来,天地间一片昏暗,全城都遭到了红军迫击炮的轰炸。

大雨倾盆,道路泥泞,阻碍了红军的进攻,但也同样阻碍了守军的增援。王天纵亲自带着卫队营想夺回那处位置关键的鼓楼,但在暴雨中他们举步维艰,几次冲击都被红军战士击退,而一直坚持身先士卒的王天纵本人则被好几发流弹打伤,鲜血浸透红了他的大礼服。

大雨也是下得越来越激烈,王天纵手里那支卫队营本来若充分使用起来,是有可能作为预备队防御反击将红军打出城去的。但他过于执着想要夺回鼓楼,以至于使卫队营受到了过多伤亡,也使得王天纵忽略了红军的骑兵部队。

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第四旅的骑兵营已经控制了叶县县城内的多处要地,官署衙门、军械库、藩库、粮仓、电报局、铜元局……处处都升起了象征着胜利和解放的星轮红旗。

守军的士气彻底瓦解,王天纵的脸色惨淡如死灰一般,他拿起手里的驳壳枪对准太阳穴,砰的一声鲜血飞溅就倒在了雨地中。

三百年前的刘国能在被明廷招安以后,就在这座县城中被李自成生擒。他投降明军以后,虽然杀戮了许多农民军的老朋友,但李自成对他还有不小期盼,依旧好言相劝希望刘国能投降,但刘国能以明朝的忠臣孝子自居,痛骂李自成后被杀。

三百年后的今天,樊钟秀不想杀王天纵这个曾经联过兰谱的好兄弟,但一直等到红军清扫完战场以后,樊钟秀才见到了他这位老朋友的尸体。

“王天纵是自杀的。”骑兵营营长任应岐答道。

樊钟秀长叹一声:“按照红军的统一政策掩埋掉吧!”

中原兵团中最弱的第四旅却首先取得了出击外线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樊钟秀暴雨夜奇袭叶县,全歼了一团又一营的守军,还击毙了在河南绿林道上威望极高的中州大侠王天纵,这无疑震撼到了正在准备东进山东战场的冯国璋兵团上下全体将士。

而对于豫西红军来说,这场胜利则鼓舞起了众人的士气,也意味着蓝天蔚反攻战略的正确性,证明着豫西红军的兵力虽然少于敌人、武器装备更弱于敌人,但只要发扬红军的机动灵活优势,利用天气和地形因素来创造战机,豫西红军完全有能力成建制的歼灭冯国璋兵团一部。

红军在外线的反击刚刚开始。

第七十一章 血泪脊梁

康大眼一手提着一手巾现洋,另一只手拿着一个沉甸甸桑皮纸包,里头装着满满当当的烟土。他一路小跑回到战壕中,两手抖落,喊道:“赏钱和大烟都到了!弟兄们再意思两下吧,今天的仗就算打完啦!”

北洋军的战壕前方不远处又传来了红军机关枪滴答滴答的响声,山东的这些红军虽然在北洋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战线越是向徐州迫近,北洋官兵们就能感到红军的抵抗力度越是激烈了起来。

“大眼,团长呢?”

一串机枪子弹从赵自牢的头顶飞过,他和康大眼一样都是原来华野北伐军出身的革命官兵,辛亥年被北军俘虏以后,因为军事技能过硬就被收编入第三师内。

原来赵自牢和康大眼都准备趁南北议和的机会逃回南方,可是没等他们行动,政保局就主动联系上了这批被北洋军收编的红军俘虏,授意他们在北方潜伏下来,于北洋六镇中建立起秘密的地下党组织。

赵自牢在北伐军时就是司务长了,现在在北洋军的王牌部队第三师里也已经混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基层军官。

他将已经放得很低的帽檐又向下压到山根的位置,与康大眼秘密交换着眼神:“吴团长呢?”

“好像是因为烧村的事情……吴团长要去找老段讨个说法。”

一枚红军的迫击炮炮弹落在战壕不远处,爆炸的轰鸣声又打断了赵自牢和康大眼两人的谈话。地平线上骤然升起大片的喊杀声,橘红色的日头已有一半落下,红军的冲锋号却刚刚拉开反攻的序曲。

“他妈的!社贼又杀回来啦!”

刚刚还在分烟土的北洋官兵,一听到那尖利刺耳的号声,他们就知道是红军的突击队打了回来。自从北洋军推进到距离徐州不远的滕县一带后,红军的抵抗程度就加倍激烈了起来。

红军不仅是野战工事修得又多又好,而且他们特别擅长的就是故作后撤,等到北洋军离开土木工事开始前进的时候,突然间又吹响那吓死人的冲锋号,然后就会有一群隐蔽好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给冲过来准备抢占阵地的北洋官兵一记犀利的回马枪。

第三师调来山东也有一段时间了,赵自牢麾下的这些官兵也逐渐熟悉了红军的战术战法。他们都知道敌人的反击可不是吃素的,所以每个人都提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就连在北洋军前线正慢慢成了硬通货的烟土都顾不上了。

北军官兵都拿起步枪开始快速射击,第三师的训练程度号称北洋六镇之冠,士兵的军事技能和战斗士气也确实扎实又过硬,居然硬顶着红军的迫击炮、机关枪火力,还能把这波红军突击队的攻势给打退回去。

“社贼就那么几门炮、那么几挺机关枪,我怎么总觉得他们火力比咱们第三师还猛?炮兵营是干什么吃的呀!”

太阳慢慢落山,夜色开始降临,但这些第三师的北洋士兵依旧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们都知道红军最擅长也最喜欢的就是夜袭。

前几天夜里,张敬尧指挥的北洋军第二混成旅才让红军一波夜袭打得人仰马翻,三千多人一夜溃散,差点就让山东红军打回兖州。

要不是张敬尧与段祺瑞关系莫逆,就他在邹城两下店让红军穿插部队夜袭掏心的这场大败仗,换一般没后台的人身上,肯定是要摘掉旅长帽子的。

“听说徐州有钱得很嘞!社贼还在那里修了好几所女子中学,你们知道吗?嗨,我看你们也不懂女子中学是什么意思。女学生晓得不晓得?不比什么小毛子好看多了嘛。”

北洋军在山东前线汇集了杨善德第四师、靳云鹏第五师、李纯第六师、卢永祥第十师四个师和施从滨第一混成旅、张敬尧第二混成旅、臧致平第四混成旅三个混成旅,其中除了臧致平部通过海路调往浙江作战以外,其余部队都还集中在山东境内。

而且近一段时间,袁世凯又把他最器重的王牌部队曹锟第三师也调到了山东,一再加码,就是准备一举拿下徐州。

除了北洋军的正规野战部队以外,段祺瑞还采纳了徐树铮的建议,给山东各地的豪绅武装发去了大量委任状。只要有一百人的兵力,就发给一个某某游击司令的委任状,有五百人以上的兵力,则升格为发给某某保安司令的委任状,而如果能召集超过一千人的武装,那就再升格为发给某某讨赤司令的委任状。

一时间北洋军刚刚侵占的鲁中南地区,也是遍地蜂拥而起五花八门的各色反动武装,规模不下于数万人之多。

徐州在北,则北军就能长驱直入一饮江水味道,更何况过去一年以来,社会党那么大力宣传他们建设徐州的种种成就,袁世凯当然也知道拿下徐州,就意味着夺取红军手里规模最大的一处军工基地。

北洋军对于徐州,那就是势在必得。

袁世凯是这样想的,段祺瑞当然也是这样做的,唯一一个问题,就是此前北洋军占领泰安、兖州的时候,华东野战军的抵抗并不激烈,因此当他们进入滕县境内以后突然遭到红军猛烈反击的时候,从段祺瑞的兵团剿总再到下面各级师旅长那里,就都有了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华东野战军在滕县修筑了大量野战工事,他们针对北洋军依托铁路发挥炮兵火力优势这点,大量修筑反斜面阵地,利用丘陵山体抵御北洋的炮击。而且还挖掘了数量惊人的战壕,由于缺乏铁丝网的材料,红军就使用竹子代替,一般是把竹子削尖以后插成一排,仿照古代的拒马使用,有时候还会在几段假战壕里插满削尖的竹子杀伤敌人。

红军也从来不是一支习惯于被动挨打的军队,他们在滕县虽然修筑阵地,摆开了一副准备打阵地防御战的架势。但如果北洋军真的如此以为,那就又上了华东野战军陈更新、李济深、秦汉唐那群人的当。

红军在滕县的防御阵地是采取了弹性防御的策略,战壕和工事都布置有三四条以上,第一条防线其实仅做侦察和诱骗北军火炮之用,第二条防线则挖掘了许多隐蔽士兵用的散兵坑,后面两条防线才是真正的底线。

北洋军的攻势往往都是先以大炮开火,结果就是炮弹大量落入第一条假防线里,等他们的步兵冲过来以后,需要穿过红军的第二条隐蔽线以后再进攻后面两条真正的防线。

这时候红军就会转守为攻,以第四条防线的预备队发起强有力的反突击,把北洋军的步兵赶回到第二条防线的位置以后,再配合隐蔽潜伏的散兵截击敌人。

像这样的战术已经颇让北洋军深感棘手,更何况红军还有不少部队在朝着兖州、泰安一带发起迂回穿插的交通破袭。

段祺瑞兵团的后方交通线屡屡受到威胁,张敬尧第二混成旅差点成建制被击溃的两下店之战,就是华东野战军第三师朝兖州一带铁路穿插破袭时发起的一次攻势。

按理来说,红军的穿插部队都是孤军深入,远离他们的后方,反而楔入北洋军的纵深之中,北军是很容易就能将这些小股孤军围而聚歼的。

但实际作战中,则由于北洋军表面上侵占了鲁中南大片地区,但主力部队都部署在铁路沿线,根本没有深入周边村庄。

附庸于北洋军政府的反动豪绅武装正在农村地带和山东的赤卫队激烈交战,他们残暴的作风则进一步把鲁中南根据地的民众推向红军一方,使迂回敌后发起穿插攻势的红军在后勤和请报上得到巨大帮助,比起北洋军反而更有一种主场作战的优势。

不过红军的这一优势,同样也有很大代价,那就是大量在社会党领导下实行了土地改革的村庄正遭到北洋军与山东反动豪绅武装的残酷报复。

是人民的血泪,撑起了山东红军的脊梁。

第七十二章 吴佩孚之问

红军的一次次反击都依托于解放区百姓的支持,但这样的内线作战同时也就意味着许多根据地被北洋军或者反动的豪绅武装所占领。

红军的每一次胜利,又必然引起反动军队的报复性屠杀。

康大眼和赵自牢谈论的“烧村”之事,就是最近徐树铮向段祺瑞提出的一个新策略——徐树铮认为红军之所以能够不断破袭济南剿总的后方交通线,就是由于“社贼”拥有本地奸民的支持,所以只要将鲁中南各地附贼奸民一概屠戮无遗,就能彻底消灭红军赖以生存的土壤。

段祺瑞一向对“小扇子”的进策言听计从,但这回由于事涉重大,段祺瑞非常的犹豫。甚至连袁世凯几番催促济南剿总进攻徐州的时候,甚至是当张敬尧的第二混成旅已经被穿插红军夜袭的时候,段祺瑞也还在犹豫,无法下定屠戮民众的决心。

这不是因为段祺瑞比之徐树铮有多么仁慈,而是因为山东可是北洋军的大本营之一,当年袁世凯就是在山东巡抚的任上靠剿灭义和团而获得了列强的青睐。

北洋六镇的兵员,也有非常大一部分是从山东征募,中层的许多军官也是山东籍贯。

过去社会党因为一卅大罢工的缘故,就在山东获得了很普遍的支持,这已经有些威胁到北洋团体的内聚力,像吴佩孚之所以特别尊敬林淮唐,就是因为吴佩孚是山东人,对于社会党过去在山东抵制德国帝国主义势力侵略的做法多少有些感激之情。

屠戮无遗。

这四个字段祺瑞并不陌生,北洋军是湘军和淮军集团的直系后裔,当年曾国藩可就是靠着这一手“屠戮无遗”、“合城剿洗”打败了太平天国。

但段祺瑞犹豫再三,还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特别是冒着得罪北洋军内大量山东籍同僚的风险,去下达烧村屠杀的命令。

吴佩孚行色匆匆,曹锟原来向陆军部推荐过提拔吴佩孚为第三师的旅长,可因为吴佩孚在五月风暴前后对社会党人表现出来的同情态度,使他丧失了这次升官机会,现在还是一名团长。

虽然只是团长,但他直接穿过卫兵人墙冲进济南剿总的司令部时,也没有一个人出面阻拦。

自从第三师被调到山东以来,任谁都知道吴佩孚是第三师中最能打的将领,他虽然只是一个团长,可在滕县的几次战斗中战果居然比济南剿总的好几个混成旅旅长都好。

吴佩孚把大檐军帽夹在肋下,他满额汗水,气势汹汹地冲进了段祺瑞的司令部中。

“段司令!”

吴佩孚拉开军帐的门帘,面色铁青的怒吼道:“是谁下令烧村的?山东是我北洋根基,是谁下令在山东屠戮无遗的?是谁?我要毙了他妈个王八蛋!”

第三师的师长曹锟也在司令部,他看到吴佩孚这样猛冲进来,赶紧拦住吴秀才:“什么段司令,叫芝公!子玉这是干嘛呢、干嘛呢?这里是剿总司令部!你别胡闹,先回去先回去成不成,再有什么事你之后先跟我说……”

段祺瑞正坐在司令部的沙盘前,和其余将领、军官围着一张地图,讨论剿总兵团下一步如何突破红军滕县防线的问题。

他对吴佩孚印象不错,知道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山东战场上北洋军表现最好的一名军官,所以还是温声道:“什么烧村,什么屠戮?子玉,没有这回事。”

吴佩孚冷冷地瞟了段祺瑞身后的智囊“小扇子”徐树铮一眼,道:“那就是徐参谋长下的命令吧?段司令,第十师在邹城烧了十多个村子,在匡庄的关帝庙设了一个刑场,枪毙了一千多个红军奸细,司令您知道吗?我还真不信第十师能抓到一千多个奸细,分明就是杀良冒功!”

段祺瑞闻言也略略吃了一惊,他放下手里的红蓝铅笔刚想说些什么,那边徐树铮就直接承认:“不错,是我替芝公下的命令。子玉大可以把这笔账算在我的头上。”

徐树铮自衿的笑着:“屠戮烧村,听起来确实名声不好。但咱们不这么干,猴年马月能拿下徐州啊?红军到处破袭北军的交通线,靠的就是附贼奸民里通外敌,他们活该去死。”

徐树铮一张圆脸笑眯眯的,说出来的话却令吴佩孚的心中只剩下团团寒意。

他居然背着段祺瑞直接下令烧村,也真是胆大妄为。然而段祺瑞听了徐树铮这话,脸色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叹了一声:“又铮,下次还是要和我先通报一声。”

北洋团体中人所共知段祺瑞对徐树铮是言听计从,但他真的信任徐树铮到这地步吗?连徐树铮擅自下令烧村屠杀都不在乎。

吴佩孚只觉得齿冷,他看得出来,段祺瑞分明是内心也同意徐树铮的策略,只是不愿意背上下令屠杀的坏名声罢了。

被第十师屠杀的大批村民里,有些人还能和吴佩孚本人七扯八扯扯上远房亲戚关系,也因此才有人想方设法把这事告到了吴佩孚这里。

首节 上一节 25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