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34节

第三十一章 幕府山

华东野战军第一师从镇江出发,一路昼伏夜出,沿途破坏电报线路,封锁了全部消息,就这样步步紧逼,在南京方面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直接冲到了南京城脚下。

第一师的先头部队此时已经赶到燕子矶上,燕子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气势雄伟。

革命官兵站在矶石上,就能越过幕府山,看到南京神策门上空冲天而起的道道烟柱和大片赤红色的火光。

包括师长张云逸在内,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真是意料之外的状况。

社会党在南京城内确实有不少地下组织,但第一师还没和他们取得联络,按照华东野司令部的计划,南京城内的地下组织也不应该这么早就发起暴动。

但事实就是现在整个南京都乱掉了,火光冲天,城中人声鼎沸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们有听到枪炮声吗?”

张云逸反反复复询问身边的作战参谋、副官还有警卫,大家所有人的结论都是一样,虽然隐约能听到城中传出的许多喧哗声,可偏偏就是没有枪炮声。

按理来说,如果南京城中的地下组织提前发起暴动,工会是有一批枪弹的,不可能一点枪炮声都听不到。如果那些枪弹都被反动军政府没收,则暴动又怎么能造成这么大的声势呢?

张云逸也是一头雾水,可第一师长途奔袭,战士们都冒着巨大风险,挺着疲惫的双腿,已经冲过无数道关卡,又怎么可能停在幕府山前呢?

万里长江从山脚下奔腾向前,幕府山和燕子矶附近不但是大江南北的交通渡口,也是古金陵防御江北的战略屏障和军事要道,但对从东面镇江一道奔袭而来的敌军,防御力就不那么强大了。

辛亥年时,张云逸也曾跟随社会党主导的北伐军,参与过光复南京之役。当年联军就是一鼓作气攻破了张勋设在幕府山的阵地,然后四面开花,没有花多长的时间就将清军彻底聚歼,连张勋本人都被林书记长亲手击毙于浦口附近的大胜关。

红军的各级参谋部门,还有军事院校,都曾对光复南京之役做过无数次的复盘和检讨,张云逸对南京周边地形可谓了如指掌,他也很清楚幕府山的阵地是由号称国民党武力支柱的宁军第一师防守。

战士们连夜奔袭,大多疲惫不堪,重武器几乎没有,就连一部分小口径的轻型迫击炮都还遥遥落在队伍后头几十里的地方。

进攻南京的战机,是否成熟?

“师长,第一师是红军的大哥部队,这又是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场大战役,我们绝不能露怯。”

第一师的团指导员季方推了下眼镜,他几天没有好好睡过觉,眼里布满血丝,但脸上又杀气腾腾,战斗欲望简直旺盛得要冒出烟儿来。

政治部主任严重也鼓舞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困难的时候,敌人一定更困难,师长,干吧!”

张云逸的心脏都快要跳到嗓子眼里了——他绝不是一个懦弱或无决断力的指战员,林淮唐、姚雨平、陈更新都曾经高度评价过张云逸是红军中很少有的那种“持重稳健,有大局观”的高级将领。

但奇袭南京之战对社会党、对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事业来说,都显得太过重要。“五月风暴”爆发以后,红军虽然竭尽全力的破坏交通、封锁消息,希望迟滞北洋军和国民党的反应,也希望放松敌人的警惕。

像现在这样趁敌不备,直接将利刃插入敌人心脏里的机会,只有短短几天的窗口时间。

等到反动派们反应过来以后,不要说是等江西、湖北等省的军队增援过来,光是南京的两个师都不是华野第一师能单独解决的。

张云逸深吸一口气,语气异常的沉稳:

“党员带头,冲过幕府山,不管南京城内是谁在搞暴动,我们都要支援到他们!这就是红军的责任!”

张云逸的话说完以后,燕子矶前那一大群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却都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有好几百人都主动站出来,一副战意昂扬的模样,就要加入攻坚队伍。

要不是政治部主任严重对里头好几个刺头儿眼熟,差点就让不少写了一两个月还没写完入党申请书的人混了进来。

张云逸哑然失笑:“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闹!别瞎闹,党员先上。”

江面上大风劲吹,刺骨的冷气陡然扑面而来,幕府山上林海松涛也荡漾出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百多名动作敏捷的攻坚队员各就各位,所有人胸前都别好了徐州造的11式手榴弹,还有六具12式60迫也已经就位,随时提供曲射火力支援。

幕府山上的宁军第一师部分守军注意力似乎还都完全集中在南京城内,红军的观察哨相继发现山上数处阵地守军正在下山,好像是要返回城中。

“时候到了!党员带头,打!”

攻坚队员一把扯开领口就冲了上去,最前面的那名战士带着党员才有的红色一道杠臂章,身形敏捷得真像一只山林间的野猴。

红军日常训练很重视体操、跳高、跳远等体育竞赛活动,长年累月接受这种训练的红军战士,在山地中一下子就显出了巨大的优势,行动之快速和灵活,根本不是国民党军队可比的。

“丢他妈!”

江风大作松涛哗然,趁着山间满是风声的时机,攻坚队迅速拉近了和敌人的距离,而幕府山守军直到这时候居然都还没发现有一个师的红军正在逼近南京。

一大片手榴弹被同时投掷出去,密密麻麻的黑点连成一线,顺着优美的轨迹,穿过昏暗的林间,“轰隆!”无数巨响,尘土飞扬、火光四起,爆炸的气浪把震荡得整座山脉好像都动摇了起来。

接着12式60迫也马上开火,红军炮手虽然还没有掌握大规模的步炮协同战术,做不出像弹幕徐进那样复杂的战术,但是小规模的近距火力支援还是没有问题。

迫击炮的曲线火力简直比克虏伯的七五山炮还要适合中国战场,一颗颗炮弹尾翼上带着透明的火焰划过天际,马上又在敌人的阵地中造成惊人破坏。

政治部主任严重几乎有些看呆了:“这种火力,这种富裕仗,是咱们配打的吗?”

红军的火力和列强陆军一比,那简直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

但华东野第一师作为红军的大哥部队,军械装备本来就最为精良,与号称国民党武力支柱的宁军第一师相比,即便只依靠手榴弹和轻型迫击炮,竟然也能压制住守军阵地。

从黄花岗起义和潮梅大起义开始,红军也算打过不少仗啦,像今天这样才刚刚发挥出自己六七分火力就能完全压制住敌人的情况,实在罕见得不能再罕见。

近代的中国,近代的中国军队,近代的中国革命者,往往要用血肉之躯去对抗敌人的钢铁,往往要用精神原子弹去对抗敌人铺天盖地的轰炸,这是光荣的牺牲,同时也是无奈的勇敢。

如果红军总能拥有像今天这样的火力优势,又有谁想要靠大刀去对抗坦克呢!

今日的胜利以后,但愿这个世界中的红军永远不再需要去歌颂无奈的勇敢,而要让敌人去高唱血肉的牺牲!

第三十二章 武工队

草鞋峡是长江中一条狭长的江岸,弯多水急,形似草鞋,故此得名。它西起南京上元门,与滔滔长江一起向东延伸,左是大江,右依幕府山,一路飘逸,停落在险峻的燕子矶处,成为了拱卫南京东北大门的决战战场。

通向神策门的道路前,路北是江堤的坡岸,路南是高高耸立的幕府山——幕府山在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山势不算高峰,却走势长长,逶迤如龙,山坡上的树木大多苍翠,松涛林海无边无际,阵阵的爆炸声充斥山脊,一波高过一波的喊杀声则震撼了南京的郊外。

一百多名攻坚队员强行突破开敌阵的缺口以后,红军的“大哥”部队华东野第一师更多战士也从树林和山石的遮掩下冲了出去。

山坡上顿时人浪涌起,数百名、上千名战士或双手架枪,或飞驰向前,他们运动的灵活、动作的矫健,你一眼就可看出这是一群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具备了强健体魄的革命军人,他们全都是些结实、粗壮、有劲而又惊人的灵敏的青年。

当华东红军战士用惊人的速度灵活地运动时,你会感觉到他们的那种进取心以及他们的勇猛大胆、机智灵活、不知疲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这是一支极端善于在林间和山区作战的部队!

红军一贯重视体育训练,哪怕是纠察队、农会自卫军和赤卫队也会经常组织体育竞赛。华东野战军的大部分驻地还都有必要的体育设备,开辟有能进行普通体育练习的、设备齐全的操场。

哪怕条件再艰苦,红军仅仅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树木,就搭造出了无数做体育竞赛和野战机动训练的场地。

幕府山上原来驻扎有宁军第一师的两个营守军,但南京城内发生暴动以后,其中一个营已经在华东野发动进攻以前调往城内进行镇压,所以守军总兵力仅有一营而已。

他们虽然占据了非常险峻和优良的防御阵地,可是根本没有做好打一场“革命战争”的心理准备,不仅阵地上严重缺乏土木工事,而且兵员分散,机关枪数量也很少,虽然有好几门对中国军队而言算得上大口径的克虏伯山炮,但是在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里炮兵火力一时不能发挥,竟然反被红军的迫击炮压制。

“四组一队,按照战术讲义执行,快速突破幕府山阵地,驰援南京!”

红军里受训练程度最高的大哥部队华东野第一师,也还无法真正执行像“三三制”这样复杂和高要求的班组战术。

所以红军退而求其次,对于步兵的战术要求仅仅落实到“四组一队”的层级。四组一队是以连为一战斗单位,连内分四个组,即所谓四组一队,四组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

这不能算是班组战术,而算是一种突击连队战术,形式上更接近于后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陆军使用的风暴突击队战术,层级上处在连队一级,所以比较下探到班组级别的“三三制”战术来说,对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组织能力的要求更低一些。

突击队员们迅速前进,以秘密、快速、勇猛的动作接近防御阵地,而后以集中使用的自动火器和手榴弹等攻坚火力从敌阵地的薄弱处撕开一道缺口。

由于红军尚不能制造哪怕是半自动步枪这样的突击火器,所以所谓“集中使用自动火器”还只是把较优良的步枪集合起来使用而已。

正面部队则配合撕开缺口的小分队,在保存实力的情况下进行佯攻,分散敌人火力。幕府山的国军(国民党军队)山炮,大部分都炸到了佯攻部队方向,几乎没造成什么杀伤。

而后突击队员沿这道缺口向敌人阵地纵深渗透,避开敌人主力,迂回绕路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切断敌各部之间的部署和联系,一面等待主力部队跟进,一面寻找敌人阵地的薄弱处形成钳性攻势形成包围圈,从各个方向截断敌人的退路,并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

但这时候因为国军不知何故的关系,在幕府山背后迟迟没有友军部队增援上来的情况,因此一线突击队的指战员们便自行决定改变作战方案,将阻击部队也一起调回来参与拔点作战。

“迫击炮连,急速射!”

伴随迫击炮发泄着红军的火力,第一师主力步兵也跟进上来,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幕府山上已经动摇和混乱成一锅粥的国军部队进行迂回穿插,进一步打击敌军士气。

幕府山半山腰上,一师的指战员包括师长张云逸在内的一群人,都对解放战争开战以后的第一口宝剑饮血满意十足!

这样干净凌厉的仗,才是国民要求红军打出来的仗。

幕府山上的国民党守军直到被第一师完全包围以后,看到那一面面红旗的时候,才慢慢反应过来眼前的敌人不是什么土匪,也不是什么索饷哗变的退伍兵,而是社会党的军队!

“师长,突击队已经拿下幕府山阵地,俘虏敌军如何处置?”

张云逸握紧手:“全部缴械以后,留给后方部队看管,我们继续前进,目标南京,刻不容缓。”

南京城上空依旧烟雾弥漫、火光冲天,红军依旧不知道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实上全世界都没有人知道南京城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包括了南京城中的程德全都督。

他和应德闳离开都督府以后才发现事态那是大大的不妙啊!

原本应德闳说什么只是一些“留宁官员索要工资”,这放在一开始是没错,但随着索饷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许多生活无着落的原北伐军军官和遣散老兵也加入到了哗变之中。

还有许多地痞流氓浑水摸鱼,趁乱抢劫,使得局势更加混乱。

驻扎在下关和城内的宁军第八师已经派出一个团弹压乱兵,还派了一个连到都督府来保护程德全等人,本来形势是渐渐受到控制,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乱兵手里居然莫名其妙多出许多长枪短炮和手榴弹,直接和镇压军在大街上干了起来!

程德全只知道南京起义爆发的缘由,却不知道其激化的原因。

而南京城内的社会党地下党组织和津浦铁路工人敌后武工队,就是不知道南京起义爆发的原因,却推动了这场“意外之喜”的进一步发展。

索饷官员和遣散老兵的哗变与社会党无关,只是事态发酵以后,城中的地下党组织当即决断,决定改变原定计划,不等第一师攻城提前启动起义行动。

他们马上联络以津浦线铁路工人为主的南京武工队,将大批“五月风暴”前就秘密运到南京和浦口的武器分发出去。

一部分多余的军火,甚至干脆直接分发给了那些闹事的索饷老兵,进一步牵制镇压军的精力。

第三十三章 星轮红旗

南京城里现在是满天枪声、爆炸声,原来张云逸还听不到一点枪炮声,现在却只显得枪弹大作的声音简直吵闹得过分。

他和政治部主任严重一拍即合:“武工队起义了!”

首节 上一节 234/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