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00节

“现在也就徐绍桢还在跳梁,但我们和联军私下沟通过,苏军刘之洁没有表态,但是沪军黎天才是支持君汉做南京都督的。

镇军那边,我听凉生说陶骏保一直持反对意见,但镇军上下,除陶骏保一人以外,大家都支持你来做南京都督。”

第四十六章 散装苏联

推荐一本新书《一战男儿在二战》,是带一些沙雕色彩的战地文,战地玩家群穿二战

江苏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省份,设立至今不过二百年左右,和四川、山西这样以自然山水地形构建的独立板块为基础的古老省份不同,类似江苏的新兴省份缺乏具有统治力的中心城市。

清代江苏省宁、苏分治,两江总督驻在江宁,江苏巡抚驻在苏州,江北又另外有一套治理系统。

康熙六年正式将江南省划分为苏皖两省之前,为了更好地治理江南省,清廷就在此设定了左右两个布政使司。其中,管理现在江苏辖区的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管理现在安徽辖区的左布政使司则治所江宁。

江苏和安徽正式分家以后,安徽布政使搬到了安庆,可江苏境内还是有两个布政使司。江苏布政使驻扎苏州,江宁还另有一个布政使司,管辖范围包括江宁、淮安、扬州、徐州、海门、通州(南通),其实也就是把苏锡常之外的江苏精华部分集于一身了。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但它在江苏省内,其实地理位置是相对比较偏,更靠近安徽省一侧,这就很难压住强势的苏锡常地区和广阔的苏北地带。

对于散装“苏联”来说,“徽京”之说便不胫而走。

在北伐军光复南京以前,江苏巡抚程德全已经在本地绅商和在沪立宪派代表的劝说下,决定反正。

十一月四日晚,陈其美派沪军五十人抵达苏州,入苏州新军第二十三混成协营内,号召官兵响应上海的起义。次日清晨,新军就和各地民军一起进入苏州城内,占领各机关,沿街布置岗哨。

江苏巡抚程德全一方面是对时局丧失了控制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了张謇为首的苏省立宪派说服,便命令下人用竹竿将大堂上的瓦片挑去几片,以示除旧布新、咸与革命——所以坊间也戏称程德全这个江苏都督为瓦片都督。

程德全组织江苏都督府后,又成立了江苏省临时议会,召集原来咨议局议员到苏州开会,仍然由张謇为议长,因此张謇才是江苏都督府真正的灵魂人物。

像先锋队这样的激进派革命党人,当然瞧不起程德全此类老官僚。可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程德全在苏州“挑瓦革命”,及时改旗易帜,是保全了一方百姓的安宁,因此反而具备了极高人望。

“对江苏百姓来说,一省两会毕竟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农粮、兵备、民政各部门在两地都各有一套班子,内耗巨大,还互相踢皮球……绝非长久之计。”

林淮唐和林时爽等人前往尧化门慰问兵士,所到之处都获得了各军各部基层将士的热烈欢迎,林淮唐血战拼出的“人气”果然非比寻常。

林时爽问道:“君汉是担心瓦片都督来南京吗?”

“司令部不是收到上海来的电报吗?张謇急着把苏省省会定在南京,说白了就是要程德全来收割咱们北伐军的战果。”

“这我们绝不能允许。”

“反对?很难反对。江苏原本就是一个省,清廷分而治之才叫不合理。现在既然建立民国,一省之中只设一个行政总机关,把民政统一,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怎么反对?

我看张謇这几天就要到处宣扬,请程德全移驻南京,人家还要说这是苏省全省百姓的期望呢。”

林时爽回望南京城门,忧心道:“现在江苏一个省,有三个都督,镇军都督林述庆、沪军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势力犬牙交错。我们虽然克取南京,但一时间也难以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问题。君汉……你是否准备辞督?现在大家一致意见,只有你适合出任南京都督,你若辞督,自然南京都督消失无形。”

“哈!”林淮唐一笑而起,“陈其美以以沪上一隅,左右东南半壁,张謇以议长身份又想谋控南方,这些野心家,我一个都不信任。把南京交给他们,可以,但要等我做完应有之事。”

“什么意思?”

“走,去两江督署,阿文,你支不支持我做南京都督?”

林时爽眼睛一亮:“先锋队要走到前台了吗?”

“哈哈哈,力有不逮!就让我先来做个十日都督过过瘾吧!”

革命军入城以后,江浙联军和华野都在原来的两江督署处合署办公。这在洪秀全天王府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官衙,现在又回到了起义者的手中。

大门前的台阶上,华野和联军士兵分列左右两侧,负枪站岗,气魄雄赳。但他们一见到林淮唐和林时爽乘车抵达督署门口,就都无法隐藏激动兴奋的神色、情绪。

“君汉先生到!”

林淮唐在林时爽的搀扶下下了车,他穿着一身还没来得及做好军衔标记的军常服,腰间挟着大檐帽,肩上披着一件深色军大衣。

“诸君袍泽,守卫督署,也是辛苦了。”

“不辛苦!君汉先生,我们不辛苦!”

“哈哈。”

林淮唐轻轻一笑,正准备走进督署里面,没想到正在里面办公的徐绍桢、林述庆、陶骏保还有华野司令部的姚雨平、林祖涵等人就主动迎了出来。

“徐总司令也在这里呀,我还以为徐总司令已经去苏州迎接程雪楼啦!”

徐绍桢确实和苏州方面有联系,张謇和程德全的电报也是发给他,用意无非是要徐绍桢稳住林淮唐,等待苏州方面移驾。

但他被林淮唐这样不软不硬、不阴不阳的堵了一句,脸色马上变得很难看,顿时失语。

徐绍桢和陶骏保都是老官僚,不过陶骏保的态度就比徐绍桢圆滑许多,毕竟他自己无论如何没机会染指南京都督一职,而且陶骏保对程德全等立宪派来收割革命战果的事情,也相对有些警惕性。

“南京城上下全体将士,都支持君汉先生出任南京都督。如今南京城群龙无首,政权尚未厘清,制度尚未确立,庶务亦无人主持,众望皆推君汉先生,先生又有何意见?”

林述庆、林之夏、韩恢三人,都是镇军中的友善派,他们支持林淮唐出任宁督的意愿,当然就还比中立派的陶骏保更强烈。

林淮唐身上还带伤,走上前来的速度很慢,身姿也像在冬风中摇晃着,如风扶柳,众目睽睽关注中,将士们的心又为之摇曳牵引。

“先生——先生意见若何?”

林淮唐却转头问到台阶上站立的一列列卫兵:“同志诸君,林淮唐把选择权交给你们,同志诸君,你们希望谁来做南京都督?”

联军和华野的士兵们,均面面相觑,他们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愣住,也是吓到,好像不能想象这样一个重大的决策,自己怎么能去做决定呢?

林淮唐见状失笑:“我看这样办吧!举办士兵代表大会,由革命军的全体士兵,采取普遍选举的方式投票出一个南京都督来!

我们不是要建立共和国吗?那就从我们自己开始,用普遍选举的方式,告诉世人,什么叫天下为公。”

第四十七章 激进社会主义abc

林淮唐越来越能确定一件事情:他不是超人,林淮唐也只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类,所以他没有资格代别人来决定这个民族将来的命运。

可很多时候,他又按捺不住作秀,甚或利用媒体和舆论来引领时代的风向。

是历史创造了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

对于熟读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林淮唐而言,这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但当他真的站在风口上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克制住随风直上青云巅的欲望?

革命军将以普遍选举的方式推选南京临时都督,这在当时是一桩石破天惊的大新闻,霎时间轰动南京全城,众口相传,更让南京各界绅民团体,纷迭来信,要求各商会、学会组织,也理应参与进选举宁督之事。

对此,是镇军司令林述庆主动出面,向市民做了解释:“……概因戎马尚繁,民政未定,军管状态一日未解除,满清余孽一日未靖清,则全民普遍选举之法,不适宜立时实施于宁……

……所谓军国民者,必以有兵役历史者方能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参政之权。民国肇造,国防军尚未建立,唯以有革命军资格者,方可称为有智识及知性之合格国民……

目前选举法尚未拟定,宁督之选亦为临时组织之法,一俟程都督雪楼驾临省垣,本军及临时都督必还政于万民之手……”

林述庆的意思,就是说目前南京还没有结束军官状态,城中还存在大量满清余孽,因此不能冒然让全城市民都参与选举。

而后他又强调了所谓“军国民主义”之说,军国民主义是这时候一种非常流行的思潮,如蔡锷、李烈钧等民初英俊,多奉行此说,主张只有具备服兵役历史的人才能拥有选举权,实际就是后世军国法西斯主义的前身之一。

这套论调,民初信奉者数量属实不少,但林淮唐对此论调颇有微词,他对军国民主义的缝合怪思想是很不以为然的。

而且满城旗人据说还私藏不少枪械,林述庆提出的理由也确实有一定依据,再加上联军保证江苏都督程德全只要能来南京,就会取消临时都督,还政于民,南京各类市民团体,也就取消了他们主张的要求。

林淮唐自己倒是挂念着,日后还得找机会阐明军国民主义的利害。不能让其发展为使军队凌驾于广大人民之上,从而走向不堪设想的极端状态的理论基础。

对此问题,其实连先锋队执委会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像方声洞就直言不讳:“程德全一到南京,就把政权移交给他这个老官僚?那同志们付出的莫大牺牲,岂不是白给?荒谬啊!谁提的主意,我必杀此人!”

林淮唐淡淡扫了方声洞一眼:“这个意见,是我提出来的,子明要动手就赶快。”

方声洞愕然之下,只有尴尬地低下头去。

“南京临时都督,临时二字,是我提出来的。”林淮唐轻轻挑眉,“据说孙先生本月就将回国,南京光复以后,估计就要成为南方临时政府的首都所在,等程德全过来做几天都督以后,还是要让出这个位子。”

陈更新不解道:“那总队长为什么要去争这个十日都督?”

林淮唐笑道:“哈哈,南京善后庶务的主导权,一定要由先锋队掌握,不然三百万库平银难道还等着程德全来搬回苏州?”

不光是南京藩库有三百万左右白银,林淮唐又粗略计算了一下,再加上盐解、铜元局存银、江海关存银,总计现银不下五百万两,折合银元那就有七八百万元。

这笔钱,当然不能白白送给程德全和张謇,最好也不要让陈其美拿去。

南京临时都督,虽然不过是个十日都督而已,但掌握这十天南京善后的主导权,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何况以士兵代表大会普遍选举的方式,选出南京临时都督,也有利于林淮唐整合联军的力量。

先把民主的风气氛围和组织程序,深入人心,才能有效避免将来被张謇这群立宪派卸磨杀驴。

联军士兵,大抵由学生、工人、店员、渔民和农夫组成,更遥远的将来,这些人若被裁撤回乡,也有利于把先锋队的革命主张和政策带去全国各地。

“士兵代表大会仓促组织,明天就要选举开票,我们时间有限,就直接发小册子和报纸,诚斋,秘书处做好工作了吗?”

秘书处处长谭平山是广东高州人,原来是广东师范学校的教师,潮梅起义后加入先锋队,目前担任华野政治部秘书处处长。

谭平山面容古板,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的风格:“要感谢熊克武先生的帮助,他说服上海的中国公学,把九台印刷机全部借给华野使用,加上我们原来的机器,小册子和报纸的印刷量都非常充分。”

“哦?熊克武?是不是但懋辛和饶国梁的那个同学?”

“是,熊先生在上海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林时爽说。

林淮唐颔首道:“我知道他,熊克武称得上是四川革命党人里的一个领袖,一定要联系好他,对先锋队将来对四川做发展工作一定很有价值。中国公学的人,只要愿意帮助我们,一定要给够待遇,不要让他们白白贴钱帮忙。”

“好。”

“小册子的问题,我看现阶段是可以将我们的主张完全公开,这一点具体怎么做,之后执委会再聚一聚来讨论看看。”

“完全公开?包括分田、集体化和公有制吗?”

“对,都公开,现在时机是比较成熟了,我们的政策主张既然需要和立宪派区分开,那就没必要再藏着掖着。

就算吓到人,早吓到也比晚吓到要好,正好让各界都有个缓冲时间适应适应嘛!”

其实先锋队就算现在完全公开其分田打土豪和集体化、公有化的社会改革方案,也不一定就会造成多么惊世骇俗的影响。

首节 上一节 10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