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7节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南海岛夷草服葛越。”正义括地志云:“百济国西南渤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邑落有人居,属百济。”又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凡百余小国。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按:东南之夷草服葛越,焦竹之属,越即苎祁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织,细缯也。贝,水物也。”郑玄曰:“贝,锦名也。
诗云‘成是贝锦’。凡织者,先染其丝,织之属百济。”又倭国,武皇后改即成[文]矣。”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小曰橘,大曰柚。锡命乃贡,言不常也。”郑玄曰:
“有锡则贡之,或时乏则不贡。锡,所以柔金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均,读曰沿。沿,顺水行也。”
荆及衡阳维荆州:①江-汉朝宗于海。②九江甚中,③沱-涔已道,④云土-梦为治。⑤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⑥贡羽-旄-齿-革,金三品,——干-栝-柏,⑦砺-砥——丹,⑧维——,⑨三国致贡其名,[一0]包匦菁茅,⑾其篚玄-玑组,⑿九江入赐大龟。⒀浮于江-沱-涔-*(于)*汉,-于雒,至于南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正义括地志云:“江水源出岷州南岷山,南流至益州,即东南流入蜀,至泸州,东流经三硖,过荆州,与汉水合。孙卿子云‘江水其源可以滥觞’也。”
又云:“汉水源出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山。”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郑玄曰:“地理志九江在寻阳南,皆东合为大江。”索隐按:寻阳记九江者,乌江-蚌江-乌白江-嘉靡江-沙江-畎江-廪江-堤江——江。又张浈九江图所载有三里-五畎-乌土-白蚌。九江之名不同。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沱,江别名。涔,水名。”郑玄曰:“水出江为沱,汉为涔。”索隐涔,亦作“潜”。沱出蜀郡郫县西,东入江。潜出汉中安阳县*(直)*西*[南]*,北入汉。故尔雅云“水自江出为沱,汉出为潜”。正义括地志云:“繁江水受郫江。禹贡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源出益州新繁县。潜水一名复水,今名龙门水,源出利州挠谷县东龙门山大石袕下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云梦之泽在江南,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为耕作畎亩之治。”索隐梦,一作“瞢”,邹诞生又音蒙。按:云土-梦本二泽名,盖人以二泽相近,或合称云梦耳。知者,据左传云楚子济江入于云中,又楚子-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则是二泽各别也。韦昭曰:“云土今为县,属江夏南郡华容。”今按:地理志云江夏有云杜县,是其地。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八,赋第三。”
注⑦集解郑玄曰:“四木名。”孔安国曰:“干,柘也。柏叶松身曰栝。”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砥细于砺,皆磨石也-,石中矢镞。丹,朱类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箭足杆’。杆即-也,音怙。箭足者,矢镞也。或以箭足训释——乎?”-案:郑玄曰“——,聆风也”。
注⑩集解马融曰:“言——三国所致贡,其名善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匦,缠结也。菁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重之,故包裹又缠结也。”正义括地志云:“辰州卢溪县西南三百五十里有包茅山。武阳记云‘山际出包茅,有刺而三脊,因名包茅山’。”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此州染玄-色善,故贡之。玑,珠类,生于水中。组,绶类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尺二寸曰大龟,出于九江水中。龟不常用,赐命而纳之。”
荆河惟豫州:①伊-雒——既入于河,②荥播既都,③道荷泽,被明都。④其土壤,下土坟垆。⑤田中上,赋杂上中。⑥贡漆-丝——,其篚纤絮,⑦锡贡磬错。⑧浮于雒,达于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正义括地志云:“荆山在襄州荆山县西八十里。韩子云‘卞和得玉璞于楚之荆山’,即此也。”河,洛州北河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伊出陆浑山,洛出上洛山,-出渑池山,-出河南北山,四水合流而入河。”索隐伊水出弘农卢氏县东,洛水出弘农上洛县-领山,-水出河南谷城县-亭北,-水出弘农新安县东,皆入于河。正义括地志云:“伊水出虢州卢氏县东峦山,东北流入洛。洛水出商州洛南县-领山,东流经洛州郭内,又东合伊水-水出洛州新安县东,南流至洛州郭内,南入洛-水源出洛州新安县东白石山,东北与谷水合流,经洛州郭内,东流入洛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荥,泽名。波水已成遏都。”索隐古文尚书作“荥波”,此及今文并云“荥播”。播是水播溢之义,荥是泽名。故左传云狄及-战于荥泽。
郑玄云:“今塞为平地,荥阳人犹谓其处为荥播。”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荷泽在胡陵。明都,泽名,在河东北,水流-覆被之。”
索隐荷泽在济陰定陶县东。明都音孟猪。孟猪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尔雅-左传谓之“孟诸”,今文亦为然,唯周礼称“望诸”,皆此地之一名。正义括地志云:“荷泽在曹州济陰县东北九十里定陶城东,今名龙池,亦名九卿陂。”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垆,疏也。”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四,赋第二,又杂出第一。”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细挠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治玉石曰错,治磬错也。”
华阳黑水惟梁州:①汶——既-,②沱-涔既道,③蔡-蒙旅平,④和夷-绩。⑤其土青骊。⑥田下上,赋下中三错。⑦贡——铁-银-镂——磬,⑧熊-罴-狐-狸-织皮。⑨西倾因桓是来,⑩浮于潜,-于沔,⑾入于渭,乱于河。⑿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正义括地志云:“黑水源出梁州城固县西北太山。”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山在汉阳西。”索隐汶,一作“-”,又作“-”-山,封禅书一云渎山,在蜀都湔氐道西徼,江水所出——山在陇西西县,汉水所出也。正义括地志云:“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连挠至蜀二千里,皆名岷山——山在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湔音子践反。氐音丁奚反。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沱-潜发源此州,入荆州。”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蔡,蒙,二山名。祭山曰旅。平言治功毕也。”郑玄曰:
“地理志蔡-蒙在汉嘉县。”索隐此非徐州之蒙,在蜀郡青衣县。青衣后改为汉嘉。蔡山不知所在也。蒙,县名。正义括地志云:“蒙山在雅州严道县南十里。”
注⑤集解马融曰:“和夷,地名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色青黑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三等。”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玉名。”郑玄曰:“黄金之美者谓之。镂,刚铁,可以刻镂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贡四兽之皮也。织皮,今-也。”
注⑩集解马融曰:“治西倾山因桓水是来,言无余道也。”郑玄曰:“地理志西倾山在陇西临洮。”索隐西倾在陇西临洮县西南。桓水出蜀郡-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也。正义括地志云:“西倾山今-台山,在洮州临潭县西南三百三十六里。”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汉上水为沔。”郑玄曰:“或谓汉为沔。”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正绝流曰乱。”
黑水西河惟雍州:①弱水既西,②泾属渭。③漆-沮既从,④沣⑤水所同。⑥荆-岐已旅,⑦终南-敦物至于鸟鼠。⑧原隰-绩,至于都野。⑨三危既度,⑩三苗大序。⑾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一二]贡——琳-琅。⒀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⒁会于渭。[一五]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⒃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西。”索隐地理志益州滇池有黑水祠。郑玄引地说云“三危山,黑水出其南”。山海经“黑水出昆仑墟西北隅”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导之西流,至于合黎。”郑玄曰:“-水皆东,此独西流也。”索隐按:水经云“弱水出张掖删丹县西北,至酒泉会水县入合黎山腹”。
山海经云“弱水出昆仑墟西南隅”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属,逮也。水北曰。言治泾水入于渭也。”郑玄曰:
“地理志泾水出安定泾阳。”索隐渭水出首阳县鸟鼠同袕山。说文云:“水相入曰。”正义括地志云:“泾水源出原州百泉县西南-头山泾谷。渭水源出渭州渭原县西七十六里鸟鼠山,今名青雀山。渭有三源,并出鸟鼠山,东流入河。”
按:言理泾水及至渭水,又理漆-沮亦从渭流,复理沣水,亦同入渭者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漆水源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漆)*山漆溪,东入渭。沮水一名石川水,源出雍州富平县,东入栎阳县南。汉高帝于栎阳置万年县。十三州*(地理)*志云‘万年县南有泾-渭,北有小河,即沮水也’。诗云古公去-度漆-沮,即此二水。”
注⑤集解音丰。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漆-沮之水已从入渭。沣水所同,同于渭也。”索隐漆-沮二水,漆水出右扶风漆县西,沮水地理志无文,而水经以-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县入洛。说文亦以漆-沮各是一水名。孔安国独以为一,又云是洛水。沣水出右扶风-县东南,北过上林苑。正义括地志云:“雍州-县终南山,沣水出焉。”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也。”正义括地志云:“荆山在雍州富平县,今名掘陵原。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尚书正义云:“洪水时祭祀礼废。已旅祭,言理水功毕也。”按:雍州荆山即黄帝及禹铸鼎地也。
襄州荆山县西荆山即卞和得玉璞者。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三山名,言相望也。”郑玄曰:“地理志终南-敦物皆在右扶风武功也。”索隐按:左传中南山,杜预以为终南山。地理志云“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华)[垂]*山古文以为敦物”,皆在扶风武功县东。正义括地志云:“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泰)[秦]*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肺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都野在武威,名曰休屠泽。”正义原隰,优州地也。
按:原,高平地也。隰,低下地也。言从渭州致功,西北至凉州都野-沙州三危山也。括地志云:“都野泽在凉州姑臧县东北二百八十里。”
注⑩索隐郑玄引河图及地说云“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山相连”。度,刘伯庄音田各反,尚书作“宅”。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西裔之山己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序,禹之功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琳,皆玉名。琅-,石而似珠者。”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经也。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
索隐积石在金城河关县西南。龙门山在左冯翊夏阳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积石山今名小积石,在河州-罕县西七里。河州在京西一千四百七十二里。龙门山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李奇云‘禹凿通河水处,广八十步’。三秦记云‘龙门水悬船而行,两旁有山,水陆不通,龟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鳃点额龙门下’。”按:河在冀州西,故云西河也。禹发源河水小积石山,浮河东北下,历灵-胜北而南行,至于龙门,皆雍州地也。
注⒂正义水经云“河水又南至潼关,渭水从西注之”也。
注⒃集解孔安国曰:“织皮,毛布。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羌——之属皆就次序,美禹之功及戎狄也。”索隐郑玄以为衣皮之人居昆仑-析支-渠搜,三山皆在西戎。王肃曰“昆仑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西戎在西域”。
王肃以为地名,而不言渠搜。今按:地理志金城临羌县有昆仑祠,敦煌广至县有昆仑障,朔方有渠搜县。
道九山:①-及岐至于荆山,②-于河;壶口-雷首③至于太岳;④砥柱-析城至于王屋;⑤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⑥西倾-朱圉-鸟鼠⑦至于太华;⑧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⑨道——,至于荆山;
⑩内方至于大别;⑾汶山之阳至衡山,⑿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一三]
注①索隐——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内方——是九山也。
古分为三条,故地理志有北条之荆山。马融以-为北条,西倾为中条,——为南条。郑玄分四列,-为陰列,西倾次陰列,——为阳列,-山次阳列。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在右扶风也。”索隐-,一作“岍”。按:有-水,故其字或从“山”或从“水”,犹-山然也。地理志云吴山在-县西,古文以为-山。岐山在右扶风美阳县西北;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南也。正义括地志云:“-山在陇州-源县西六十里。其山东邻岐-岫,西接陇冈,-水出焉。岐山在岐州。”
注③索隐雷首山在河东蒲阪县东南。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三山在冀州;太岳在上党西也。”索隐即霍泰山也。已见上。正义括地志云:“壶口在慈州吉昌县西南。雷首山在蒲州河东县。太岳,霍山也,在沁州沁源县。”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此三山在冀州*(之)*南河之北。”索隐析城山在河东-泽县西南。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水经云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南河水中也。
正义括地志云:“-柱山,俗名三门山,在陕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孔安国云‘-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也’。”括地志云:“析城山在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里。注水经云‘析城山甚高峻,上平坦,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括地志云:“王屋山在怀州王屋县北十里。
古今地名云‘山方七百里,山高万仞,本冀州之河阳山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此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而入于沧海。”索隐太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常山,恒山是也,在常山郡上曲阳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
“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有羊肠阪。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道书福地记云‘恒山高三千三百丈,上方二十里,有太玄之泉,神草十九种,可度俗’。”
注⑦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曰朱圉在汉阳南。”孔安国曰:“鸟鼠山,渭水所山,在陇西之西。”
注⑧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太华山在弘农华陰南。”索隐圉,一作“圄”。朱圉山在天水冀县南。鸟鼠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太华即敦物山。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熊耳在卢氏东。外方在颍川。嵩高山-桐柏山在南阳平氏东南。陪尾在江夏安陆东北,若横尾者。”索隐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伊水所出。外方山即颍川嵩高县嵩高山,古文尚书亦以为外方山。桐柏山一名大复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地理志谓之横尾山。
负音陪也。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陰县南八里。熊耳山在虢州卢氏县南五十里。嵩高山亦名太室山,亦名外方山,在洛州阳城县北二十三里也。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东南五十里,淮水出焉。横尾山,古陪尾山也,在安州安陆县北六十里。”
注⑩集解郑玄曰:“地理志荆山在南郡临沮。”索隐此东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隅也。正义括地志云:“——山在梁州。荆山在襄州荆山县西八十里也。”
又云:“荆山县本汉临沮县地也。沮水即汉水也。”按:孙叔敖激沮水为云梦泽是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内方在竟陵,名立章山。大别在庐江安丰县。”
索隐内方山在竟陵县东北。大别山在六安国安丰县,今土人谓之甑山。正义括地志云:“章山在荆州长林县东北六十里。今汉水附章山之东,与经史符会。”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织,细缯也。贝,水物也。”郑玄曰:“贝,锦名也。
诗云‘成是贝锦’。凡织者,先染其丝,织之属百济。”又倭国,武皇后改即成[文]矣。”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小曰橘,大曰柚。锡命乃贡,言不常也。”郑玄曰:
“有锡则贡之,或时乏则不贡。锡,所以柔金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均,读曰沿。沿,顺水行也。”
荆及衡阳维荆州:①江-汉朝宗于海。②九江甚中,③沱-涔已道,④云土-梦为治。⑤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⑥贡羽-旄-齿-革,金三品,——干-栝-柏,⑦砺-砥——丹,⑧维——,⑨三国致贡其名,[一0]包匦菁茅,⑾其篚玄-玑组,⑿九江入赐大龟。⒀浮于江-沱-涔-*(于)*汉,-于雒,至于南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正义括地志云:“江水源出岷州南岷山,南流至益州,即东南流入蜀,至泸州,东流经三硖,过荆州,与汉水合。孙卿子云‘江水其源可以滥觞’也。”
又云:“汉水源出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山。”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郑玄曰:“地理志九江在寻阳南,皆东合为大江。”索隐按:寻阳记九江者,乌江-蚌江-乌白江-嘉靡江-沙江-畎江-廪江-堤江——江。又张浈九江图所载有三里-五畎-乌土-白蚌。九江之名不同。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沱,江别名。涔,水名。”郑玄曰:“水出江为沱,汉为涔。”索隐涔,亦作“潜”。沱出蜀郡郫县西,东入江。潜出汉中安阳县*(直)*西*[南]*,北入汉。故尔雅云“水自江出为沱,汉出为潜”。正义括地志云:“繁江水受郫江。禹贡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源出益州新繁县。潜水一名复水,今名龙门水,源出利州挠谷县东龙门山大石袕下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云梦之泽在江南,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为耕作畎亩之治。”索隐梦,一作“瞢”,邹诞生又音蒙。按:云土-梦本二泽名,盖人以二泽相近,或合称云梦耳。知者,据左传云楚子济江入于云中,又楚子-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则是二泽各别也。韦昭曰:“云土今为县,属江夏南郡华容。”今按:地理志云江夏有云杜县,是其地。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八,赋第三。”
注⑦集解郑玄曰:“四木名。”孔安国曰:“干,柘也。柏叶松身曰栝。”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砥细于砺,皆磨石也-,石中矢镞。丹,朱类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箭足杆’。杆即-也,音怙。箭足者,矢镞也。或以箭足训释——乎?”-案:郑玄曰“——,聆风也”。
注⑩集解马融曰:“言——三国所致贡,其名善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匦,缠结也。菁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重之,故包裹又缠结也。”正义括地志云:“辰州卢溪县西南三百五十里有包茅山。武阳记云‘山际出包茅,有刺而三脊,因名包茅山’。”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此州染玄-色善,故贡之。玑,珠类,生于水中。组,绶类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尺二寸曰大龟,出于九江水中。龟不常用,赐命而纳之。”
荆河惟豫州:①伊-雒——既入于河,②荥播既都,③道荷泽,被明都。④其土壤,下土坟垆。⑤田中上,赋杂上中。⑥贡漆-丝——,其篚纤絮,⑦锡贡磬错。⑧浮于雒,达于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正义括地志云:“荆山在襄州荆山县西八十里。韩子云‘卞和得玉璞于楚之荆山’,即此也。”河,洛州北河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伊出陆浑山,洛出上洛山,-出渑池山,-出河南北山,四水合流而入河。”索隐伊水出弘农卢氏县东,洛水出弘农上洛县-领山,-水出河南谷城县-亭北,-水出弘农新安县东,皆入于河。正义括地志云:“伊水出虢州卢氏县东峦山,东北流入洛。洛水出商州洛南县-领山,东流经洛州郭内,又东合伊水-水出洛州新安县东,南流至洛州郭内,南入洛-水源出洛州新安县东白石山,东北与谷水合流,经洛州郭内,东流入洛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荥,泽名。波水已成遏都。”索隐古文尚书作“荥波”,此及今文并云“荥播”。播是水播溢之义,荥是泽名。故左传云狄及-战于荥泽。
郑玄云:“今塞为平地,荥阳人犹谓其处为荥播。”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荷泽在胡陵。明都,泽名,在河东北,水流-覆被之。”
索隐荷泽在济陰定陶县东。明都音孟猪。孟猪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尔雅-左传谓之“孟诸”,今文亦为然,唯周礼称“望诸”,皆此地之一名。正义括地志云:“荷泽在曹州济陰县东北九十里定陶城东,今名龙池,亦名九卿陂。”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垆,疏也。”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四,赋第二,又杂出第一。”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细挠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治玉石曰错,治磬错也。”
华阳黑水惟梁州:①汶——既-,②沱-涔既道,③蔡-蒙旅平,④和夷-绩。⑤其土青骊。⑥田下上,赋下中三错。⑦贡——铁-银-镂——磬,⑧熊-罴-狐-狸-织皮。⑨西倾因桓是来,⑩浮于潜,-于沔,⑾入于渭,乱于河。⑿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正义括地志云:“黑水源出梁州城固县西北太山。”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山在汉阳西。”索隐汶,一作“-”,又作“-”-山,封禅书一云渎山,在蜀都湔氐道西徼,江水所出——山在陇西西县,汉水所出也。正义括地志云:“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连挠至蜀二千里,皆名岷山——山在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湔音子践反。氐音丁奚反。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沱-潜发源此州,入荆州。”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蔡,蒙,二山名。祭山曰旅。平言治功毕也。”郑玄曰:
“地理志蔡-蒙在汉嘉县。”索隐此非徐州之蒙,在蜀郡青衣县。青衣后改为汉嘉。蔡山不知所在也。蒙,县名。正义括地志云:“蒙山在雅州严道县南十里。”
注⑤集解马融曰:“和夷,地名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色青黑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三等。”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玉名。”郑玄曰:“黄金之美者谓之。镂,刚铁,可以刻镂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贡四兽之皮也。织皮,今-也。”
注⑩集解马融曰:“治西倾山因桓水是来,言无余道也。”郑玄曰:“地理志西倾山在陇西临洮。”索隐西倾在陇西临洮县西南。桓水出蜀郡-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也。正义括地志云:“西倾山今-台山,在洮州临潭县西南三百三十六里。”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汉上水为沔。”郑玄曰:“或谓汉为沔。”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正绝流曰乱。”
黑水西河惟雍州:①弱水既西,②泾属渭。③漆-沮既从,④沣⑤水所同。⑥荆-岐已旅,⑦终南-敦物至于鸟鼠。⑧原隰-绩,至于都野。⑨三危既度,⑩三苗大序。⑾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一二]贡——琳-琅。⒀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⒁会于渭。[一五]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⒃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西。”索隐地理志益州滇池有黑水祠。郑玄引地说云“三危山,黑水出其南”。山海经“黑水出昆仑墟西北隅”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导之西流,至于合黎。”郑玄曰:“-水皆东,此独西流也。”索隐按:水经云“弱水出张掖删丹县西北,至酒泉会水县入合黎山腹”。
山海经云“弱水出昆仑墟西南隅”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属,逮也。水北曰。言治泾水入于渭也。”郑玄曰:
“地理志泾水出安定泾阳。”索隐渭水出首阳县鸟鼠同袕山。说文云:“水相入曰。”正义括地志云:“泾水源出原州百泉县西南-头山泾谷。渭水源出渭州渭原县西七十六里鸟鼠山,今名青雀山。渭有三源,并出鸟鼠山,东流入河。”
按:言理泾水及至渭水,又理漆-沮亦从渭流,复理沣水,亦同入渭者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漆水源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漆)*山漆溪,东入渭。沮水一名石川水,源出雍州富平县,东入栎阳县南。汉高帝于栎阳置万年县。十三州*(地理)*志云‘万年县南有泾-渭,北有小河,即沮水也’。诗云古公去-度漆-沮,即此二水。”
注⑤集解音丰。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漆-沮之水已从入渭。沣水所同,同于渭也。”索隐漆-沮二水,漆水出右扶风漆县西,沮水地理志无文,而水经以-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县入洛。说文亦以漆-沮各是一水名。孔安国独以为一,又云是洛水。沣水出右扶风-县东南,北过上林苑。正义括地志云:“雍州-县终南山,沣水出焉。”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也。”正义括地志云:“荆山在雍州富平县,今名掘陵原。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尚书正义云:“洪水时祭祀礼废。已旅祭,言理水功毕也。”按:雍州荆山即黄帝及禹铸鼎地也。
襄州荆山县西荆山即卞和得玉璞者。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三山名,言相望也。”郑玄曰:“地理志终南-敦物皆在右扶风武功也。”索隐按:左传中南山,杜预以为终南山。地理志云“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华)[垂]*山古文以为敦物”,皆在扶风武功县东。正义括地志云:“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泰)[秦]*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肺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都野在武威,名曰休屠泽。”正义原隰,优州地也。
按:原,高平地也。隰,低下地也。言从渭州致功,西北至凉州都野-沙州三危山也。括地志云:“都野泽在凉州姑臧县东北二百八十里。”
注⑩索隐郑玄引河图及地说云“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山相连”。度,刘伯庄音田各反,尚书作“宅”。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西裔之山己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序,禹之功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琳,皆玉名。琅-,石而似珠者。”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经也。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
索隐积石在金城河关县西南。龙门山在左冯翊夏阳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积石山今名小积石,在河州-罕县西七里。河州在京西一千四百七十二里。龙门山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李奇云‘禹凿通河水处,广八十步’。三秦记云‘龙门水悬船而行,两旁有山,水陆不通,龟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鳃点额龙门下’。”按:河在冀州西,故云西河也。禹发源河水小积石山,浮河东北下,历灵-胜北而南行,至于龙门,皆雍州地也。
注⒂正义水经云“河水又南至潼关,渭水从西注之”也。
注⒃集解孔安国曰:“织皮,毛布。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羌——之属皆就次序,美禹之功及戎狄也。”索隐郑玄以为衣皮之人居昆仑-析支-渠搜,三山皆在西戎。王肃曰“昆仑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西戎在西域”。
王肃以为地名,而不言渠搜。今按:地理志金城临羌县有昆仑祠,敦煌广至县有昆仑障,朔方有渠搜县。
道九山:①-及岐至于荆山,②-于河;壶口-雷首③至于太岳;④砥柱-析城至于王屋;⑤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⑥西倾-朱圉-鸟鼠⑦至于太华;⑧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⑨道——,至于荆山;
⑩内方至于大别;⑾汶山之阳至衡山,⑿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一三]
注①索隐——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内方——是九山也。
古分为三条,故地理志有北条之荆山。马融以-为北条,西倾为中条,——为南条。郑玄分四列,-为陰列,西倾次陰列,——为阳列,-山次阳列。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在右扶风也。”索隐-,一作“岍”。按:有-水,故其字或从“山”或从“水”,犹-山然也。地理志云吴山在-县西,古文以为-山。岐山在右扶风美阳县西北;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南也。正义括地志云:“-山在陇州-源县西六十里。其山东邻岐-岫,西接陇冈,-水出焉。岐山在岐州。”
注③索隐雷首山在河东蒲阪县东南。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三山在冀州;太岳在上党西也。”索隐即霍泰山也。已见上。正义括地志云:“壶口在慈州吉昌县西南。雷首山在蒲州河东县。太岳,霍山也,在沁州沁源县。”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此三山在冀州*(之)*南河之北。”索隐析城山在河东-泽县西南。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水经云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南河水中也。
正义括地志云:“-柱山,俗名三门山,在陕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孔安国云‘-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也’。”括地志云:“析城山在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里。注水经云‘析城山甚高峻,上平坦,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括地志云:“王屋山在怀州王屋县北十里。
古今地名云‘山方七百里,山高万仞,本冀州之河阳山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此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而入于沧海。”索隐太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常山,恒山是也,在常山郡上曲阳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
“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有羊肠阪。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道书福地记云‘恒山高三千三百丈,上方二十里,有太玄之泉,神草十九种,可度俗’。”
注⑦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曰朱圉在汉阳南。”孔安国曰:“鸟鼠山,渭水所山,在陇西之西。”
注⑧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太华山在弘农华陰南。”索隐圉,一作“圄”。朱圉山在天水冀县南。鸟鼠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太华即敦物山。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熊耳在卢氏东。外方在颍川。嵩高山-桐柏山在南阳平氏东南。陪尾在江夏安陆东北,若横尾者。”索隐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伊水所出。外方山即颍川嵩高县嵩高山,古文尚书亦以为外方山。桐柏山一名大复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地理志谓之横尾山。
负音陪也。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陰县南八里。熊耳山在虢州卢氏县南五十里。嵩高山亦名太室山,亦名外方山,在洛州阳城县北二十三里也。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东南五十里,淮水出焉。横尾山,古陪尾山也,在安州安陆县北六十里。”
注⑩集解郑玄曰:“地理志荆山在南郡临沮。”索隐此东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隅也。正义括地志云:“——山在梁州。荆山在襄州荆山县西八十里也。”
又云:“荆山县本汉临沮县地也。沮水即汉水也。”按:孙叔敖激沮水为云梦泽是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内方在竟陵,名立章山。大别在庐江安丰县。”
索隐内方山在竟陵县东北。大别山在六安国安丰县,今土人谓之甑山。正义括地志云:“章山在荆州长林县东北六十里。今汉水附章山之东,与经史符会。”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