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44节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弋)[易]*阳为阳陵。①复置津关,用传出入。②冬,以赵国为邯郸郡。
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汉景帝陵也,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按:豫作寿陵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文帝十二年,除关,无用传,至此复置传,以七国新反,备非常也。”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传音‘檄传’之‘传’,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索隐传音丁恋反。如今之过所。
注③集解地理志赵国景帝以为邯郸郡。
五年三月,作阳陵、①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为隆虑侯。②徙广川王为赵王。
注①索隐景帝豫作寿陵也。按:赵系家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后代遂因之也。
注②索隐音林闾。避殇帝讳改之。
六年春,封中尉*(赵)*绾为建陵侯,①江都丞相嘉②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③赵丞相嘉④为江陵侯,故将军布为-侯。梁楚二王皆薨。
后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⑤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建陵故县在沂州承县界。”
注②集解徐广曰:“姓程。”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平曲县故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苏。”
注⑤集解徐广曰:“殖,一作‘填’。”正义按:驰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三丈而树。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①*十*(二)①*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②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③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注①正义临江,忠州县。虽王临江而都江陵。
注②正义条,田雕反。字亦作“莜”,音同。
注③索隐按系家,太后槐里人,父仲。兄信,封盖侯。后故金氏妻女弟-儿也。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①孙平②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子)[孙]*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地动。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注①索隐周昌之兄。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应’。”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子寄为胶东王。封四侯。①九月甲戌,日食。
注①集解文颖曰:“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此四人各谏其王,无使反,不听,皆杀之,故封其子。”索隐韦昭云:“张尚子当居,赵夷吾子周,建德子横,王悍子□也。”
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①立皇子方乘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亚夫*(死)[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军东都门外。②
注①正义汉书表云中三年,安陵侯子军、桓侯赐、遒侯陆强、容城侯徐卢、易侯仆-、范阳侯代、翕侯邯郸七人,以匈奴王降,皆封为列侯。按:纪言二人者是匈奴二王为首降。
注②集解按:三辅黄图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索隐按:三辅黄图云东出北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①大蝗。秋,赦徒作阳陵者。
注①集解瓒曰:“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西京故事云景帝庙为德阳宫。”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①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
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注①正义惠景闲年表云亚谷侯卢他之、隆卢侯陈-、乘氏侯刘买、桓邑侯刘明、盖侯王信。按:其五人是中元五年封,余检不获。中元三年,匈奴王二人降,封为列侯。惠景闲表云匈奴王降为侯者有七人,疑其五人是十侯之数。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①城阳共王、②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③子彭离为济东王,④子定为山阳王,⑤子不识为济陰王。⑥梁分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⑦长信詹事⑧为长信少府,⑨将行为大长秋,⑩大行为行人,⑾奉常为太常,⑿典客为大行,[一三]治粟内史为大农。⒁以大内为二千石,⒂置左右内官,属大内。[一六]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注①正义都睢阳,今宋州。
注②正义城阳,今濮州雷泽县,古城阳也。共音恭。谥法“严敬故事曰恭”。
注③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注④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注⑤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属兖州。
注⑥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陰国,属兖州。按:今曹州是也。
注⑦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
注⑧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应劭曰:“詹,省也,给也。”瓒曰:“茂陵书詹事秩二千石。”
注⑨集解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
注⑩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将行,秦官。”应劭曰:“长秋,皇后卿。”
注⑾集解服虔曰:“天子死未有谥,称大行。”晋灼曰:“礼有大行、小行,主谥官,故以此名之。”如淳曰:“不反之辞也。”瓒曰:“大行是官名,掌九仪之制,以宾诸侯。”索隐按:郑玄曰“命者五,谓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是九也。”
注⑿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
注⒀索隐韦昭云:“大行,官名,秦时云典客,景帝初改云大行,后更名大鸿胪,武帝因而不改,故汉书景纪有大鸿胪。百官表又云武帝改名大鸿胪。鸿,声也。胪,附皮。以言其掌四夷宾客,若皮胪之在外附于身也。复有大行令,故诸侯薨,大鸿胪奏谥,列侯薨,则大行奏诔”。按:此大行令即鸿胪之属官也。
注⒁集解汉书百官表曰:“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也。”
注⒂集解韦昭曰:“大内,京师府藏。”
注⒃索隐主天子之私财物曰少内。少内属大内也。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为-尉。①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四月,大。五月丙戌,②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③为丞相,封建陵侯。
注①正义汉书百官表云:“-尉,秦官,掌宫闱门-屯兵。景帝初,更命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尉。”
注②集解徐广曰:“丙,一作‘甲’。”
注③索隐姓-也。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①-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布。②止马舂。③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
省列侯遣之国。④三月,匈奴入-门。十月,租长陵田。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⑤民疫。
注①正义郅,真栗反。郅都传云匈奴刻木为郅都而射,不中。
注②索隐七-,盖今七升布,言其粗,故令衣之也。正义衣,于既反-,祖工反-,八十缕也。与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缕。
注③索隐止人为马舂粟,为岁不登故也。
注④集解晋灼曰:“文纪遣列侯之国,今又省之。”
注⑤正义衡山国,今衡州。河东,今蒲州。云中郡,今胜州。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十二月晦,。①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②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③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④三月,封皇太后弟-⑤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雷’字,又作‘图’字,实所未详。”
注②索隐天廷即龙星右角也。按:石氏星传曰“龙在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廷”。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帝以孝惠七年生,年四十八。”
注④集解汉书云:“二月癸酉,帝葬阳陵。”皇甫谧曰:“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四丈,去长安四十五里。”
注⑤集解苏林曰:“-音鼢。”索隐-音扶粉反。按:外戚世家皇太后母臧氏初嫔王氏,生子信而寡,更嫁长陵田氏,生-及胜也。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①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注①索隐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于是遂弱,卒以安也。
【索隐述赞】景帝即位,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后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集解太史公自序曰“作今上本纪”,又其述事皆云“今上”,“今天子”,或有言“孝武帝”者,悉后人所定也。张晏曰:“武纪,褚先生补作也。褚先生名少孙,汉博士也。”索隐按:褚先生补,合集武帝事以编年,今止取封禅书补之,信其才之薄也。又张晏云“褚先生颍川人,仕元成闲”。韦棱云“褚-家传褚少孙,梁相褚大弟之孙,宣帝代为博士,寓居于沛,事大儒王式,号为‘先生’,续太史公书”。阮孝绪亦以为然也。
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彻。”索隐裴-云:“太史公自序云‘作今上本纪’,又其序事皆云‘今上’,‘今天子’,今或言‘孝武皇帝’者,悉后人所定也。”
正义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
注②索隐按:景十三王传广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闲王德以至广川,凡有八人,则武帝第九也。
注③集解张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岁为太子,为太子十岁而景帝崩,时年十六矣。”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①天下-安,②荐绅③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坚利事,⑤召案绾-臧,绾-臧自杀,⑥诸所兴为者皆废。
注①集解徐广曰:“六十七年,岁在辛丑。”
注②正义-音鱼废反。
注③索隐上音-,挺也。言挺笏于绅带之闲,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汉书作“缙绅”,臣瓒云“缙,赤白色”,非也。
注④索隐城南,长安城南门外也。案:关中记云明堂在长安城门外,杜门之西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纤微伺察之。”
注⑥正义汉书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无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应劭云:“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故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令杀。”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①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②舍之上林中缟氏观。③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④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⑤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注①正义-音止。括地志云:“汉五帝-在岐州雍县南。孟康云-者神灵之所止。”案:五-者——密——吴阳——北。先是文公作——,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下-,祭赤帝-黄帝;汉高祖作北-,祭黑帝:是五-也。
注②正义汉武帝故事云:“起柏梁台以处神君,长陵女子也。先是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子悼痛之,岁中亦死,而灵,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生,民人多往请福,说家人小事有验。平原君亦事之,至后子孙尊贵。及上即位,太后延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局,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自祷神君,及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谓神君曰:‘吾以神君津-,故斋戒祈福,今欲滢,此非也。’自绝不复往。神君-之,乃去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缟音蹄。”索隐徐广音蹄,邹诞音斯,又音蹄,观名也。
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汉景帝陵也,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按:豫作寿陵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文帝十二年,除关,无用传,至此复置传,以七国新反,备非常也。”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传音‘檄传’之‘传’,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索隐传音丁恋反。如今之过所。
注③集解地理志赵国景帝以为邯郸郡。
五年三月,作阳陵、①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为隆虑侯。②徙广川王为赵王。
注①索隐景帝豫作寿陵也。按:赵系家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后代遂因之也。
注②索隐音林闾。避殇帝讳改之。
六年春,封中尉*(赵)*绾为建陵侯,①江都丞相嘉②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③赵丞相嘉④为江陵侯,故将军布为-侯。梁楚二王皆薨。
后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⑤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建陵故县在沂州承县界。”
注②集解徐广曰:“姓程。”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平曲县故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苏。”
注⑤集解徐广曰:“殖,一作‘填’。”正义按:驰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三丈而树。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①*十*(二)①*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②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③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注①正义临江,忠州县。虽王临江而都江陵。
注②正义条,田雕反。字亦作“莜”,音同。
注③索隐按系家,太后槐里人,父仲。兄信,封盖侯。后故金氏妻女弟-儿也。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①孙平②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子)[孙]*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地动。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注①索隐周昌之兄。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应’。”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子寄为胶东王。封四侯。①九月甲戌,日食。
注①集解文颖曰:“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此四人各谏其王,无使反,不听,皆杀之,故封其子。”索隐韦昭云:“张尚子当居,赵夷吾子周,建德子横,王悍子□也。”
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①立皇子方乘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亚夫*(死)[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军东都门外。②
注①正义汉书表云中三年,安陵侯子军、桓侯赐、遒侯陆强、容城侯徐卢、易侯仆-、范阳侯代、翕侯邯郸七人,以匈奴王降,皆封为列侯。按:纪言二人者是匈奴二王为首降。
注②集解按:三辅黄图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索隐按:三辅黄图云东出北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①大蝗。秋,赦徒作阳陵者。
注①集解瓒曰:“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西京故事云景帝庙为德阳宫。”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①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
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注①正义惠景闲年表云亚谷侯卢他之、隆卢侯陈-、乘氏侯刘买、桓邑侯刘明、盖侯王信。按:其五人是中元五年封,余检不获。中元三年,匈奴王二人降,封为列侯。惠景闲表云匈奴王降为侯者有七人,疑其五人是十侯之数。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①城阳共王、②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③子彭离为济东王,④子定为山阳王,⑤子不识为济陰王。⑥梁分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⑦长信詹事⑧为长信少府,⑨将行为大长秋,⑩大行为行人,⑾奉常为太常,⑿典客为大行,[一三]治粟内史为大农。⒁以大内为二千石,⒂置左右内官,属大内。[一六]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注①正义都睢阳,今宋州。
注②正义城阳,今濮州雷泽县,古城阳也。共音恭。谥法“严敬故事曰恭”。
注③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注④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注⑤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属兖州。
注⑥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陰国,属兖州。按:今曹州是也。
注⑦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
注⑧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应劭曰:“詹,省也,给也。”瓒曰:“茂陵书詹事秩二千石。”
注⑨集解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
注⑩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将行,秦官。”应劭曰:“长秋,皇后卿。”
注⑾集解服虔曰:“天子死未有谥,称大行。”晋灼曰:“礼有大行、小行,主谥官,故以此名之。”如淳曰:“不反之辞也。”瓒曰:“大行是官名,掌九仪之制,以宾诸侯。”索隐按:郑玄曰“命者五,谓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是九也。”
注⑿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
注⒀索隐韦昭云:“大行,官名,秦时云典客,景帝初改云大行,后更名大鸿胪,武帝因而不改,故汉书景纪有大鸿胪。百官表又云武帝改名大鸿胪。鸿,声也。胪,附皮。以言其掌四夷宾客,若皮胪之在外附于身也。复有大行令,故诸侯薨,大鸿胪奏谥,列侯薨,则大行奏诔”。按:此大行令即鸿胪之属官也。
注⒁集解汉书百官表曰:“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也。”
注⒂集解韦昭曰:“大内,京师府藏。”
注⒃索隐主天子之私财物曰少内。少内属大内也。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为-尉。①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四月,大。五月丙戌,②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③为丞相,封建陵侯。
注①正义汉书百官表云:“-尉,秦官,掌宫闱门-屯兵。景帝初,更命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尉。”
注②集解徐广曰:“丙,一作‘甲’。”
注③索隐姓-也。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①-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布。②止马舂。③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
省列侯遣之国。④三月,匈奴入-门。十月,租长陵田。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⑤民疫。
注①正义郅,真栗反。郅都传云匈奴刻木为郅都而射,不中。
注②索隐七-,盖今七升布,言其粗,故令衣之也。正义衣,于既反-,祖工反-,八十缕也。与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缕。
注③索隐止人为马舂粟,为岁不登故也。
注④集解晋灼曰:“文纪遣列侯之国,今又省之。”
注⑤正义衡山国,今衡州。河东,今蒲州。云中郡,今胜州。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十二月晦,。①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②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③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④三月,封皇太后弟-⑤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雷’字,又作‘图’字,实所未详。”
注②索隐天廷即龙星右角也。按:石氏星传曰“龙在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廷”。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帝以孝惠七年生,年四十八。”
注④集解汉书云:“二月癸酉,帝葬阳陵。”皇甫谧曰:“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四丈,去长安四十五里。”
注⑤集解苏林曰:“-音鼢。”索隐-音扶粉反。按:外戚世家皇太后母臧氏初嫔王氏,生子信而寡,更嫁长陵田氏,生-及胜也。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①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注①索隐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于是遂弱,卒以安也。
【索隐述赞】景帝即位,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后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集解太史公自序曰“作今上本纪”,又其述事皆云“今上”,“今天子”,或有言“孝武帝”者,悉后人所定也。张晏曰:“武纪,褚先生补作也。褚先生名少孙,汉博士也。”索隐按:褚先生补,合集武帝事以编年,今止取封禅书补之,信其才之薄也。又张晏云“褚先生颍川人,仕元成闲”。韦棱云“褚-家传褚少孙,梁相褚大弟之孙,宣帝代为博士,寓居于沛,事大儒王式,号为‘先生’,续太史公书”。阮孝绪亦以为然也。
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彻。”索隐裴-云:“太史公自序云‘作今上本纪’,又其序事皆云‘今上’,‘今天子’,今或言‘孝武皇帝’者,悉后人所定也。”
正义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
注②索隐按:景十三王传广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闲王德以至广川,凡有八人,则武帝第九也。
注③集解张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岁为太子,为太子十岁而景帝崩,时年十六矣。”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①天下-安,②荐绅③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坚利事,⑤召案绾-臧,绾-臧自杀,⑥诸所兴为者皆废。
注①集解徐广曰:“六十七年,岁在辛丑。”
注②正义-音鱼废反。
注③索隐上音-,挺也。言挺笏于绅带之闲,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汉书作“缙绅”,臣瓒云“缙,赤白色”,非也。
注④索隐城南,长安城南门外也。案:关中记云明堂在长安城门外,杜门之西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纤微伺察之。”
注⑥正义汉书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无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应劭云:“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故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令杀。”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①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②舍之上林中缟氏观。③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④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⑤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注①正义-音止。括地志云:“汉五帝-在岐州雍县南。孟康云-者神灵之所止。”案:五-者——密——吴阳——北。先是文公作——,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下-,祭赤帝-黄帝;汉高祖作北-,祭黑帝:是五-也。
注②正义汉武帝故事云:“起柏梁台以处神君,长陵女子也。先是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子悼痛之,岁中亦死,而灵,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生,民人多往请福,说家人小事有验。平原君亦事之,至后子孙尊贵。及上即位,太后延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局,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自祷神君,及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谓神君曰:‘吾以神君津-,故斋戒祈福,今欲滢,此非也。’自绝不复往。神君-之,乃去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缟音蹄。”索隐徐广音蹄,邹诞音斯,又音蹄,观名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