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40节

注③集解徐广曰:“郦,一作‘-’。”
注④集解徐广曰:“台弟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惠帝二年卒,谥康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①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注①索隐母曰曹姬也。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①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饮之。②-明,孝惠还,③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④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滢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注①集解如淳曰:“列女传云周宣王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后改为掖庭。”索隐永巷,别宫名,有长巷,故名之也。后改为掖庭。按:韦昭云以为在掖门内,故谓之掖庭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鸟食蝮,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
注③集解徐广曰:“-犹比也。诸言-明者,将明之时。”
注④索隐令音龄。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①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②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③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
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④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⑤乐饮,罢,归齐王。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⑥诸侯来会。十月朝贺。
注①索隐音捧泛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出’。”
注③集解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百官表列侯所食曰国,皇后-公主所食曰邑,诸侯王女曰公主。”
苏林曰:“公,五等尊爵也。春秋听臣子以称君父,妇人称主,有‘主孟啖我’之比,故云公主。”瓒曰:“天子女虽食汤沐之邑,不君其民。”索隐啖音徒滥反。按:主是谓里克妻,即优施之语,事见国语。孟者,且也,言且啖我物,我教汝妇事夫之道。此即妇人称主之意耳。比音必二反。
注④集解如淳曰:“张敖子偃为鲁王,故公主得为太后。”
注⑤正义汉法,诸侯各起邸第于京师。
注⑥索隐按:汉宫阙疏“四年筑东面,五年筑北面”。汉旧仪“城方六十三里,经纬各十二里”。三辅旧事云“城形似北斗”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①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②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③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④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⑤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时年二十三。”
注②集解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
注③正义解,纪卖反。言哭解惰,有所思也。又音户卖反。解,节解也。又纪买反,谓解说也。
注④正义毋音无。
注⑤集解汉书云:“葬安陵。”皇览曰:“山高三十二丈,广袤百二十步,居地六十亩。”皇甫谧曰:“去长陵十里,在长安北三十五里。”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血盟,①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②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③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
注①索隐-,邹音使接反。又云或作“-”,音丁牒反。
注②集解应劭曰:“古官。傅者,覆也。”瓒曰:“大戴礼云‘傅之德义’。”
注③索隐按:韦昭云信都之县名。
四月,太后欲侯诸吕,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①为博城侯。②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③以吕禄女妻之。齐丞相寿为平定侯。④少府延为梧侯。⑤乃封吕种为沛侯,⑥吕平为扶柳侯,⑦张买为南宫侯。⑧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冯。”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兖州博城,本汉博城县城。”
注③索隐虚音墟,琅邪县也。正义括地志云:“朱虚故城在青州临朐县东六十里,汉朱虚也。十三州志云丹朱游故虚,故云朱虚也。”虚犹丘也。朱犹丹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齐。”
注⑤集解徐广曰:“姓阳成也。延以军匠起,作宫筑城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释之之子也。”正义括地志云:“徐州沛县古城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吕后姊子也。母字长。”正义括地志云:“扶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里,汉扶柳县也。有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
注⑧集解徐广曰:“其父越人,为高祖骑将。”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①子不疑为常山王,②子山为襄城侯,③子朝为轵侯,④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⑤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⑥为胡陵侯,⑦续康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⑧四年,封吕-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⑨吕更始为赘其侯,⑩吕忿为吕城侯,⑾及诸侯丞相五人。⑿
注①集解韦昭曰:“今陈留郡。”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常山故城在恒州真定县南八里,本汉东垣邑也。”
注③索隐按:下文更名义,又改名弘农。汉书襄城侯唯云名弘,盖史省文耳。
按志,襄城属颍川也。
注④索隐按:韦昭云河内有轵县,音纸也。正义括地志云:“故轵城在怀州济源县东南十三里,七国时魏邑。”
注⑤正义初吕台为吕王,后吕产王梁,更名梁曰吕。
注⑥集解徐广曰:“释之少子。”
注⑦正义胡陵,县名,属山阳,章帝改曰胡陆。
注⑧集解汉书云:“秋,星昼见。”
注⑨索隐他音。俞音输。正义括地志云:“故-城在德州平原县西南三十里,本汉-县,吕他邑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表云吕后昆弟子淮阳丞相吕胜为赘其侯。”索隐按表作“临淮”也。
注⑾正义括地志云:“故吕城在邓州南阳县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
注⑿集解徐广曰:“中邑侯朱通、山都侯王恬开、松兹侯徐厉、滕侯吕更始、醴陵侯越。”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①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优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②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优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
以轵侯朝为常山王。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夏,赦天下。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东牟侯。③
注①正义刘伯庄云:“诸美人元幸吕氏,怀身而入宫生子。”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注③索隐韦昭云:“东莱县。”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于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围守之,弗与食。其-臣或窃馈,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①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丁丑,赵王优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次。
注①集解徐广曰:“举,一作‘与’。”
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之国,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曰吕,吕曰济川。太后女弟吕-①有女为营陵侯刘泽妻,泽为大将军。太后王诸吕,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乃以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
注①索隐韦昭云:“樊哙妻,封林光侯。”
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宗庙礼,废其嗣。
宣平侯张敖卒,以子偃为鲁王,敖赐谥为鲁元王。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①上侯,位次第一,②请立为赵王。太后许之,追尊禄父康侯为赵昭王。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八年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通弟吕庄为东平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吕后兄子也。前封胡陵侯,盖号曰武信。”
注②集解如淳曰:“功大者位在上,功臣侯表有第一第二之次也。”
三月中,吕后祓,还①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②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注①正义祓,芳弗反,又音废。后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戟。”
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①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②吕荣为祝兹侯。③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食细阳之池阳乡。”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张释卿。”-案:如淳曰“百官表‘谒者掌宾赞受事’,灌婴为中谒者。后常以奄人为之,诸官加‘中’者多奄人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吕后昆弟子。”
注④集解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其身,有加异者,与关内之邑,食其租税也。风俗通义曰‘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①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注①集解蔡邕曰:“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加号称王,故谓之诸侯王。
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
高后已葬,①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合葬长陵。”皇览曰:“高帝、吕后,山各一所也。”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陰知其谋。恐见诛,乃陰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语在齐王语中。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①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汉闻之,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陰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注①索隐比音如字。比犹频也。赵隐王如意,赵优王友,赵王恢,是三赵王也。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①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臣莫自坚其命。
首节 上一节 40/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