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38节

注②正义汜音祀,在成皋故城东。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①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躁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注①集解文颖曰:“边,近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三月。”
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韩信。韩信不听。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①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②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③而徙逐故主,④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陰-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⑤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⑥病甚,⑦因驰入成皋。
注①索隐负音佩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卿,一作‘庆’。”索隐韦昭云:“宋义之号。”如淳曰:
“卿者,大夫之尊;子者,子男之爵;冠军,人之首也。尊宋义,故加此号。”
注③索隐谓章邯等。
注④索隐谓田市、赵歇、韩广之属。
注⑤索隐扪,摸也。中匈而扪足者,盖以矢初中痛闷,不知所在故尔。或者中匈而扪足,权以安士卒之心也。
注⑥正义行,寒孟反。
注⑦索隐按:三辅故事曰“楚汉相距于京索闲六年,身被大创十二,矢石通中过者有四”。言汉王病创也。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①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注①索隐枭,县首于木也。欣自刭于汜水上,令枭之于栎阳者,以旧都,故枭以示之也。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①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注①索隐应劭云:“在荥阳东南三十里,盖引河东南入淮泗也。”张华云:“一渠东南流,经浚仪,是始皇所凿,引河灌大梁,谓之鸿沟。一渠东经阳武南,为官渡水。”北征记云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渡水也。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①汉王败固陵,②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之)*③武王,行屠城父,④随*(何)*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⑤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注①正义今寿州。
注②集解晋灼曰:“即固始。”
注③集解徐广曰:“周殷以兵随刘贾。”
注④正义父音甫,今亳州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七月。”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陰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陰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①楚兵不利,淮陰侯复乘之,②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③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④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注①正义二人韩信将也。纵兵击项羽也。以“纵”字为绝句。孔将军,蓼侯孔熙。费将军,费侯陈贺也。
注②正义复,扶富反。乘犹登也,进也。
注③索隐应劭云:“今鸡鸣歌也。”颜游秦云:“楚歌犹吴讴也。”按:高祖令戚夫人楚舞,自为楚歌,是楚人之歌声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十二月。”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①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

注①集解徐广曰:“二月甲午。”
注②集解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其次称王。秦承三王之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正义泛音敷剑反。括地志云:“高祖即位坛在曹州济陰县界。张晏曰‘泛水在济陰界,取其泛爱弘大而润下’。”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①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②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③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④番君之将梅-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注①正义音被悲反,泗州下邳县是,楚王韩信之都。
注②正义曹州济陰县城是,梁王彭越之都。
注③正义洛州阳翟县是,韩王信之都。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潭州长沙县,本汉临湘县,长沙王吴芮都之。芮墓在长沙县北四里。”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①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尉’。”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①一岁。
注①正义食音寺。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①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②“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南宫在雒州雒阳县东北二十六里洛阳故城中。舆地志云秦时已有南北宫。”
注②集解孟康曰:“姓高,名起。”瓒曰:“汉帝年纪高帝时有信平侯臣陵、都武侯臣起。魏相丙吉奏事高帝时奏事有将军臣陵、臣起。”
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其秋,利几反,①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②而利几恐,故反。
注①正义几音机。姓名也。项羽之将,为陈县令,降汉。高帝征诸侯,利几恐,故反。
注②集解如淳曰:“得在通侯之籍。”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①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
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②心善家令言,③赐金五百斤。
注①集解李奇曰:“为恭也。如今卒持帚者也。”
注②集解蔡邕曰:“不言帝,非天子也。”索隐按:蔡邕云“不言帝,非天子也”。又按:本纪秦始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已有故事矣。盖太上者,无上也。
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
注③索隐颜氏按:荀悦云“故虽天子必有尊也,无父犹设三老,况其存乎?
家令之言过矣”。晋刘宝云“善其发悟己心,因得尊崇父号也”。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①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②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③秦,形胜之国,④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⑤地-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⑥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⑦北有勃海之利。⑧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⑨齐得十二焉。⑩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注①集解韦昭曰:“在南郡华容县。”
注②索隐汉纪及汉书作“宵”,刘显云相传作“肯”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
注④集解张晏曰:“秦地带山河,得形势之胜便者。”索隐韦昭云:“地形险固,故能胜人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河山之险,与诸侯相县隔,地绝千里,所以能禽诸侯者,得天下之利百二也。”李斐曰:“河山之险,由地势高,顺流而下易,故天下于秦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索隐服虔云:“谓函谷关去长安千里为县隔。”按:
文以河山险固形胜,其势如隔千里也。苏林曰:“百二,百中之二,二十万人也。”
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齐得十二’亦如之,故为东西秦,言势相敌,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余诸侯十万,齐地形胜亦倍于他国,当二十万人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建音蹇。”晋灼曰:“许慎曰瓴,瓮似瓶者。”
注⑦集解晋灼曰:“齐西有平原。河水东北过高唐,高唐即平原也。孟津号黄河故曰浊河。”
注⑧索隐崔浩云:“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横在济北,故齐都赋云海旁出为勃,名曰勃海郡。”
注⑨索隐以言齐境阔不啻千里,故云“之外”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齐得十之二,故齐愍王称东帝。后复归之,卒为秦所灭者,利钝之势异也。”李斐曰:“齐有山河之限,地方二千里,是与天下县隔也。
设有持戟百万之-,齐得十中之二焉。百万十分之二,亦二十万也。但文相避耳。故言东西秦,其势亦敌也。”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二十万人当百万。言齐虽固,不如秦二万乃当百万。”
后十余日,封韩信为淮陰侯,分其地为二国。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①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②乃论功,与诸列侯剖符行封。徙韩王信太原。③
注①索隐乃王吴地,在淮东也。姚察按:虞喜云“总言吴,别言荆者,以山命国也。今西南有荆山,在阳羡界。贾封吴地而号荆王,指取此义”。太康地理志阳羡县本名荆溪。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此言时民流移,故使齐言者还齐也。”正义按:言齐国形胜次于秦中,故封子肥七十余城,近齐城邑,能齐言者咸割属齐。亲子,故大其都也。孟说恐非。
注③索隐信初都阳翟也。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①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②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③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注①正义搜神记云:“昔秦人筑城于武周塞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乃不崩,遂名马邑。”括地志云:“朔州城,汉-门,即马邑县城也。攻韩信于马邑,即此城。”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上郡。”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朔州定襄县,本汉平城县。县东北三十里有白登山,山上有台,名曰白登台。汉书匈奴传云*(蹋)[冒]*顿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即此也。服虔曰‘白登,台名,去平城七里’。李穆叔赵记云‘平城东七里有土山,高百余尺,方十余里。’亦谓此也。”
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贿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①
注①索隐按:汉仪注高祖六年,更名咸阳曰长安。三辅旧事扶风渭城,本咸阳地,高帝为新城,七年属长安也。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①
注①集解地理志:东垣,高帝更名曰真定。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①立东阙-北阙-②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首节 上一节 38/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