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32节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新安故城在洛州渑池县东一十三里,汉新安县城也。即坑秦卒处。”
注②集解徐广曰:“汉元年十一月。”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①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②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注①集解文颖曰:“时关在弘农县衡山岭,今移在河南谷城县。”索隐文颖曰:
“在弘农县衡山岭,今移在谷城。”颜师古云:“今桃林县南有洪滔-水,即古之函关。”按:山形如函,故称函关。正义括地志云:“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秦函谷关也。图记云西去长安四百余里,路在谷中,故以为名。”
注②集解孟康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阪口名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①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
“鲰生③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注①索隐名缠,字伯,后封射阳侯。
注②正义为,于伪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鲰音士垢反,鱼名。”-案:服虔曰:“鲰音浅。鲰,小人貌也。”瓒曰“楚汉春秋鲰,姓也”。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①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②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
“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③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④-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⑤头发上指,目眦尽裂。⑥项王按剑而跽⑦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⑧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注①集解如淳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注②正义项羽从弟。
注③正义拥,纡拱反。盾,食允反。
注④正义直江反。
注⑤正义-,昌真反。
注⑥正义眦,自赐反。
注⑦索隐其纪反,谓长跪。
注⑧索隐啖,徒览反。凡以食-人则去声,自食则上声。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①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躁?”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②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闲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闲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④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本无‘都’字。”
注②索隐汉书作“纪通”。通,纪成之子。
注③集解如淳曰:“脱身逃还其军。”
注④集解徐广曰:“唉,乌来反。”索隐音虚其反。皆叹恨发声之辞。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①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②项王闻之,烹说者。

注①集解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注②集解张晏曰:“沐猴,猕猴也。”索隐言猕猴不任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躁暴。果然,言果如人言也。
注③集解楚汉春秋-杨子法言云说者是蔡生,汉书云是韩生。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谓曰:“天下初发难时,①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②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③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陰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④王巴-蜀-汉中,都南郑。⑤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⑥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
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⑦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⑧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⑨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瑕丘⑩申阳者,⑾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⑿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⒀赵将司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⒁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⒂鄱君⒃吴芮率百越佐诸侯,⒄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⒅义帝柱国共敖⒆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二0]都江陵。[二一]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二二]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二三]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二四]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二五]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二六]陈余□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于赵,闻其在南皮,[二七]故因环封三县。[二八]番君将梅-[二九]功多,故封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三0]王九郡,都彭城。[三一]
注①集解服虔曰:“兵初起时。”正义难,乃惮反。
注②正义暴,蒲北反。
注③集解苏林曰:“讲,和也。”索隐服虔云:“解,折伏也。”说文云:“讲,和解也。”汉书作“媾解”。苏林云:“媾,和也。”是“讲”之与“媾”俱训和也。业,事也。言虽有疑心,然事已和解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以正月立。”
注⑥索隐孟康曰:“县名。今槐里是也。”韦昭曰:“周时名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废之,故曰废丘。”正义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废丘,故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地理志云汉高二年,引水灌废丘,章邯自杀,更废丘曰槐里。”
注⑦集解韦昭曰:“在长安东,名桃林塞。”
注⑧集解苏林曰:“栎音药。”正义括地志云:“栎阳故城一名万年城,在雍州栎阳东北二十五里。秦献公之城栎阳,即此也。”
注⑨集解文颖曰:“上郡,秦所置,项羽以董翳为翟王,更名为翟。”索隐按:
今-州有高奴城。正义括地志云:“延州州城即汉高奴县。”
注⑩集解徐广曰:“一云瑕丘公也。”
注⑾集解服虔曰:“瑕丘县属山阳。申,姓;阳,名。”文颖曰:“姓瑕丘,字申阳。”瓒曰:“瑕丘公申阳是。瑕丘,县名。”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云成周之地,秦庄襄王以为洛阳县,三川守理之。后汉都洛阳,改为‘贿’。汉以火德,忌水,故去洛旁‘水’而加‘隹’。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忌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而加‘水’。”
注⒀正义括地志云:“阳翟,洛州县也。左传云郑伯突入于栎。杜预云栎,郑别都,今河南阳翟县是也。地理志云阳翟县是,属颍川郡,夏禹之国。”
注⒁正义括地志云:“邢州城本汉襄国县,秦置三十六郡,于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项羽改曰襄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地理志云故邢侯国也。
帝王世纪云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云周武王封周公旦之子为邢侯。
左传云‘凡-蒋-邢-茅,周公之胤也’。”
注⒂索隐六县,古国,皋陶之后。正义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百三十二里,本六国,偃姓,皋繇之后所封也。黥布亦皋繇之后,居六也。”
注⒃正义番君。番音婆。
注⒄集解韦昭曰:“鄱音蒲河反。初,吴芮为鄱令,故号曰鄱君。今鄱阳县是也。”
注⒅集解文颖曰:“邾音朱,县名,属江夏。”正义说文云音诛。括地志云:
“故邾城在黄州黄冈县东南二十里,本春秋时邾国。邾子,曹姓。侠居。至鲁隐公徙蕲。”音机。
注⒆正义共音恭。
注[二0]集解汉书音义曰:“本南郡,改为临江国。”
注[二一]正义江陵,荆州县。江陵,故郢都也。
注[二二]集解徐广曰:“都无终。”
注[二三]集解徐广曰:“都即墨。”正义括地志云:“即墨故城在莱州胶水县南六十里。古齐地,本汉旧县。”胶音交。在胶水之东。
注[二四]索隐按:高纪及田儋传云“临济”,此言“临-”,误。正义-,侧其反。括地志云:“青州临-县也。即古临-地也。一名齐城,古营丘之地,所封齐之都也。少昊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殷时有逢伯陵,殷末有薄姑氏,为诸侯,国此地。后太公封,方五百里。”
注[二五]正义在济北。
注[二六]正义地理志云成安县在颍川郡,属豫州。
注[二七]正义括地志云:“故南皮城在沧州南皮县北四里,本汉皮县城,即陈余所封也。”
注[二八]集解汉书音义曰:“绕南皮三县以封之。”
注[二九]集解韦昭曰:“呼玄反。”
注[三0]正义货殖传云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注[三一]集解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正义彭城,徐州县。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①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②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③趣义帝行,其-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④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
注①索隐戏音羲,水名也。言“下”者,如许下-洛下然也。按:上文云项羽入至戏西鸿门,沛公还军霸上,是羽初停军于戏水之下。后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则亦还戏下。今言“诸侯罢戏下”,是各受封邑号令讫,自戏下各就国。何须假借文字,以为旌麾之下乎?颜师古-刘伯庄之说皆非。
注②集解文颖曰:“居水之上流也。游,或作‘流’。”
注③集解如淳曰:“郴音。”
注④集解文颖曰:“郴县有义帝-,岁时常祠不绝。”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①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陈余陰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余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余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陈余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张耳走归汉。陈余迎故赵王歇于代,反之赵。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齐与济北-胶东。”正义三齐记云:“右即墨,中临淄,左平陆,谓之三齐。”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令萧公角等①击彭越。彭越败萧公角等。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征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项王由此怨布也。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注①集解苏林曰:“官号也。或曰萧令也。时令皆称公。”
春,汉王部①五诸侯兵,②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津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③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④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⑤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⑥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⑦楚又追击至灵壁东⑧睢水上。⑨汉军却,为楚所挤,⑩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⑾围汉王三。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⑿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⒀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⒁从太公、吕后闲行,⒂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劫’。”索隐按:汉书见作“劫”字。
注②集解徐广曰:“塞、翟、魏、殷、河南。”-案:应劭曰“雍、翟、塞、殷、韩也”。韦昭曰“塞、翟、殷、韩、魏,雍时已败也”。索隐按:徐广、韦昭皆数翟、塞及殷、韩等;颜师古不数三秦,谓常山、河南、韩、魏、殷;顾胤意略同,乃以陈余兵为五:未知孰是。鄙意按:韩王郑昌拒汉,汉使韩信击破之,则是韩兵不下而已破散也。韩不在此数。五诸侯者,塞、翟、河南、魏、殷也。正义师古云:“诸家之说皆非。张良遗羽书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谓出关之东也。今羽闻汉东之时,汉固已得三秦矣。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张耳降,河南王申阳降,韩王郑昌降,魏王豹降,虏殷王-,皆汉东之后,故知谓此为五诸侯。时虽未得常山之地,功臣年表云‘张耳弃国,与大臣归汉’,则当亦有士卒尔。时雍王犹在废丘被围,即非五诸侯之数也。寻此纪文,昭然可晓。前贤注释,并失指趣。”高纪及汉书皆言“劫五诸侯兵”。凡兵初降,士卒未有自指麾,故须劫略而行。又云“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发谓差点拨发也,收谓劫略收敛也。韦昭云河南、河东、河内。申阳都雒阳,韩王成都阳翟,皆河南也。,魏豹都平阳,河东也。司马-都朝歌,张耳都襄国,河内也。此三河士则五诸侯兵也。更着雍、塞、翟,则成八诸侯矣。重明颜公之说是。故韩信传云“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是。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徐州)*鲁,兖州曲阜县也。地理志云胡陵在山阳县属也。”
首节 上一节 32/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