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07节
儿单于立,汉使两使者,一吊单于,一吊右贤王,欲以乖其国。使者入匈奴,匈奴悉将致单于。单于怒而尽留汉使。汉使留匈奴者前后十余辈,而匈奴使来,汉亦辄留相当。
是岁,汉使贰师将军广利西伐大宛,而令因-①将军敖筑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儿单于年少,好杀伐,国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闲告汉曰:“我欲杀单于降汉,汉远,即兵来迎我,我□发。”初,汉闻此言,故筑受降城,犹以为远。
注①正义音于。
其明年春,汉使浞野侯破奴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期至浚稽山①而还。浞野侯既至期而还,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
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闲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中郭纵为护,维王为渠,②相与谋曰:“及诸校尉畏亡将军而诛之,莫相劝归。”军遂没于匈奴。
匈奴儿单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边而去。其明年,单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
注①索隐应劭云:“在武威县北。”
注②正义为渠帅也。
儿单于立三岁而死。子年少,匈奴乃立其季父乌维单于弟右贤王-①-湖为单于。是岁太初三年也。
注①集解音钩,又音吁。索隐音钩,又音吁——
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①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鄣列亭②至庐朐,③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伉屯其旁,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④
注①正义即五原郡榆林塞也。在胜州榆林县四十里也。
注②正义顾胤云:“鄣,山中小城。亭,候望所居也。”
注③集解音衢,匈奴地名,又山名。索隐服虔云:“匈奴地名。”张晏云:“山名。”正义地理志云五原郡-阳县北出石门鄣,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按:□筑城鄣列亭至庐朐也。服虔云:“庐朐,匈
奴地名也。”张晏云:“山名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汉居延县故城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一千五百三十里,有汉遮虏鄣,强弩都尉路博德之所筑。李陵败,与士-期至遮虏鄣,即此也。长老传云鄣北百八十里,直居延之西北,是李陵战地也。”
其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
又使右贤王入酒泉、张掖,略数千人。会任文①击救,尽复失所得而去。是岁,贰师将军破大宛,斩其王而还。匈奴欲遮之,不能至。其冬,欲攻受降城,会单于病死。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汉将也。”——
湖单于立一岁死。匈奴乃立其弟左大都尉且-①侯为单于。
注①索隐上音子余反,下音低。
汉既诛大宛,威震外国。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①是岁太初四年也。
注①集解公羊传曰:“九世犹可以复雠乎?曰虽百世可也。”
且-侯单于既立,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得归。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①也”。汉遣中郎将苏武厚币赂遗单于。单于益骄,礼甚倨,非汉所望也。其明年,浞野侯破奴得亡归汉。
注①正义胡朗反。
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①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汉复使因-将军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会涿涂山,②毋所得。又使骑都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与单于会,合战,陵所杀伤万余人,兵及食尽,欲解归,匈奴围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没,得还者四百人。单于乃贵陵,以其女妻之。
注①正义在伊州。
注②集解徐广曰:“涂音邪。”索隐涿音卓。涂音以奢反。正义匈奴中山也。
后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①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余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降匈奴,②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因-敖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是岁③汉兵之出击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④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余,一作‘斜’,音邪。”索隐徐广云:“一作‘斜’,音邪。”山海经云:“北鲜之山,鲜水出焉,北流注余吾。”正义累,力为反。重,丈用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案将相年表及汉书,征和二年,巫蛊始起。三年,广利与商丘成出击胡军,败,乃降。”
注③集解徐广曰:“天汉四年。”正义自此以下,上至贰师闻其家,非天汉四年事,似错误,人所知。
注④正义御音语。其功不得相御当也。
注⑤索隐汉书云:“明年,且-死,长子狐鹿姑单于立”。张晏云:“自狐鹿姑单于已下,皆刘向、褚先生所录,班彪又撰而次之,所以汉书匈奴传有上下两卷。”
太史公曰:孔氏着春秋,隐桓之闲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①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忌讳之辞也。②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③而务绛纳其说,④以便偏指,
不参⑤彼己;将率⑥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⑦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
注①索隐案:讳国恶,礼也。仲尼仕于定哀,故其着春秋,不切论当世而微其词也。
注②索隐案:罔着,无也。谓其无实而-之是也,忌讳当代故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徼音皎。”索隐按:徐音皎,刘伯庄音叫,皆非也。按其字宜音侥。徼者,求也,言求一时权宠。
注④索隐音税。
注⑤索隐案:谓说者谋匈奴,皆患其直徼求一时权幸,但务谄进其说,以自便其偏指,不参详终始利害也。
注⑥集解诗云:“彼己之子。”索隐彼己者,犹诗人讥词云“彼己之子”是也。
将率则指樊哙、-、霍等也。
注⑦正义言尧虽贤圣,不能独理,得禹而九州安宁。以刺武帝不能择贤将相,而务谄纳小人浮说,多伐匈奴,故坏齐民。故太史公引禹圣成其太平,以攻当代之罪。
【索隐述赞】猃狁、熏粥,居于北边。既称夏裔,式憬周篇。颇随畜牧,屡扰尘烟。爰自冒顿,尤聚控弦。虽空帑藏,未尽中权。
卷一百一十一 韂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大将军-青者,平阳人也。①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媪通,②生青。青同母兄-长子,而姊-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③故冒姓为-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媪。媪长女-孺,④次女少儿,次女□子夫。后子夫男弟步、广⑤皆冒-氏。
注①正义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
注②索隐-,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或者媪是老称,后追称媪耳。又外戚传云“薄姬父与魏王宗女魏媪通”,则亦魏是媪姓。而小颜云“-者,举其夫姓也”。然案此云“侯妾-媪”,似更无别夫也。下云“同母兄-长子及姊子夫皆冒-姓”,又似有夫。其所冒之姓为父与母,皆未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曹参曾孙平阳夷侯,时尚武帝姊平阳公主,生子襄。”索隐案:如淳云“本阳信长公主,为平阳侯所尚,故称平阳公主”。按徐广云“夷侯,曹参曾孙,名襄”。又按系家及功臣表“时”或作“畴”,汉书作“寿”,并文字残缺,故不同也。
注④索隐汉书云“君孺”。
注⑤集解徐广曰:“步,一作‘少’。”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①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②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③有一钳徒④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注①集解服虔曰:“先母,适妻也。青之适母。”索隐汉书作“民母”。服虔云“母,适妻也。青之适母”。顾氏云“郑季本妻编于民户之闲,故曰民母”。
今本亦或作“民母”也。
注②索隐音去声。
注③正义按:居室,署名,武帝改曰保宫。灌夫系居室是也。
注④集解张晏曰:“甘泉中徒所居也。”
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①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②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③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闲累千金。孺为太仆公孙贺妻。少儿故与陈掌通,④上召贵掌。公孙敖由此益贵。子夫为夫人。青为大中大夫。
注①集解徐广曰:“堂邑安侯陈婴之孙夷侯午,尚景帝姊长公主,子季须。元鼎元年,季须坐坚自杀。”正义文颖云:“陈皇后,武帝姑女也。”
注②索隐案:晋灼云“上林中宫名也”。
注③索隐篡犹劫也,夺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陈平曾孙,名掌也。”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
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
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元朔元年春,-夫人有男,①立为皇后。其秋,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明年,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虏略渔阳二千余人,败韩将军军。汉令将军李息击之,出代;令车骑将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②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③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青校尉苏建有功,以千一百户封建为平陵侯。使建筑朔方城。④青校尉张次公有功,封为岸头侯。⑤天子曰:“匈奴逆天理,乱人轮,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藉兵,数为边害,⑥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诗不云乎,‘薄伐-狁,⑦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⑧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⑨至高阙,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⑩绝梓领,梁北河,⑾讨蒲泥,破符离,⑿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⒀执讯获丑,⒁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户。”
其明年,匈奴入杀代郡太守友,⒂入略-门千余人。其明年,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杀略汉数千人。
注①索隐□-太子据也。
注②索隐按:山名也。小颜云“一曰塞名,在朔方之北”。
注③索隐按:谓北地郡之北,黄河之南。正义今夏州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夏州朔方县北什贲故城是。”按:苏建筑,什贲之号盖出蕃
语也。
注⑤索隐案:晋灼云“河东皮氏县之亭名也”。正义服虔云:“乡名也。”
注⑥集解张晏曰:“从蛮夷借兵钞边也。”
注⑦索隐薄伐猃狁。此小雅六月诗,美宣王北伐也。薄伐者,言逐出之也。
注⑧索隐小雅出车之诗也。
注⑨正义□云中郡之西河,今胜州东河也。
注⑩集解如淳曰:“案,行也。榆溪,旧塞名。”或曰按,寻也。索隐按榆谷旧塞。如淳云:“按,行也,寻也。榆谷,旧塞名也。”案:水经云“上郡之北有诸次水,东经榆林塞为榆溪”,是榆谷旧塞也。
注⑾集解如淳曰:“绝,度也。为北河作桥梁。”正义括地志云:“梁北河在灵州界也。”
注⑿集解晋灼曰:“二王号。”索隐晋灼云:“二王号。”崔浩云:“漠北塞名。”
注⒀集解张晏曰:“伏于隐处,听军虚实。”
注⒁正义讯,问也。丑,。言执其生口问之,知虏处,获得-类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友者,太守名也。姓共也。”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①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余人,②-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③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④青子不疑为陰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闲,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
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中,⑤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闲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⑥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⑦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⑧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⑨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侯。
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侯。⑩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其秋,匈奴入代,杀都尉朱英。
注①集解文颖曰:“音俎。”
是岁,汉使贰师将军广利西伐大宛,而令因-①将军敖筑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儿单于年少,好杀伐,国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闲告汉曰:“我欲杀单于降汉,汉远,即兵来迎我,我□发。”初,汉闻此言,故筑受降城,犹以为远。
注①正义音于。
其明年春,汉使浞野侯破奴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期至浚稽山①而还。浞野侯既至期而还,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
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闲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中郭纵为护,维王为渠,②相与谋曰:“及诸校尉畏亡将军而诛之,莫相劝归。”军遂没于匈奴。
匈奴儿单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边而去。其明年,单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
注①索隐应劭云:“在武威县北。”
注②正义为渠帅也。
儿单于立三岁而死。子年少,匈奴乃立其季父乌维单于弟右贤王-①-湖为单于。是岁太初三年也。
注①集解音钩,又音吁。索隐音钩,又音吁——
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①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鄣列亭②至庐朐,③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伉屯其旁,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④
注①正义即五原郡榆林塞也。在胜州榆林县四十里也。
注②正义顾胤云:“鄣,山中小城。亭,候望所居也。”
注③集解音衢,匈奴地名,又山名。索隐服虔云:“匈奴地名。”张晏云:“山名。”正义地理志云五原郡-阳县北出石门鄣,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按:□筑城鄣列亭至庐朐也。服虔云:“庐朐,匈
奴地名也。”张晏云:“山名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汉居延县故城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一千五百三十里,有汉遮虏鄣,强弩都尉路博德之所筑。李陵败,与士-期至遮虏鄣,即此也。长老传云鄣北百八十里,直居延之西北,是李陵战地也。”
其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
又使右贤王入酒泉、张掖,略数千人。会任文①击救,尽复失所得而去。是岁,贰师将军破大宛,斩其王而还。匈奴欲遮之,不能至。其冬,欲攻受降城,会单于病死。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汉将也。”——
湖单于立一岁死。匈奴乃立其弟左大都尉且-①侯为单于。
注①索隐上音子余反,下音低。
汉既诛大宛,威震外国。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①是岁太初四年也。
注①集解公羊传曰:“九世犹可以复雠乎?曰虽百世可也。”
且-侯单于既立,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得归。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①也”。汉遣中郎将苏武厚币赂遗单于。单于益骄,礼甚倨,非汉所望也。其明年,浞野侯破奴得亡归汉。
注①正义胡朗反。
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①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汉复使因-将军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会涿涂山,②毋所得。又使骑都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与单于会,合战,陵所杀伤万余人,兵及食尽,欲解归,匈奴围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没,得还者四百人。单于乃贵陵,以其女妻之。
注①正义在伊州。
注②集解徐广曰:“涂音邪。”索隐涿音卓。涂音以奢反。正义匈奴中山也。
后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①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余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降匈奴,②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因-敖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是岁③汉兵之出击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④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余,一作‘斜’,音邪。”索隐徐广云:“一作‘斜’,音邪。”山海经云:“北鲜之山,鲜水出焉,北流注余吾。”正义累,力为反。重,丈用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案将相年表及汉书,征和二年,巫蛊始起。三年,广利与商丘成出击胡军,败,乃降。”
注③集解徐广曰:“天汉四年。”正义自此以下,上至贰师闻其家,非天汉四年事,似错误,人所知。
注④正义御音语。其功不得相御当也。
注⑤索隐汉书云:“明年,且-死,长子狐鹿姑单于立”。张晏云:“自狐鹿姑单于已下,皆刘向、褚先生所录,班彪又撰而次之,所以汉书匈奴传有上下两卷。”
太史公曰:孔氏着春秋,隐桓之闲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①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忌讳之辞也。②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③而务绛纳其说,④以便偏指,
不参⑤彼己;将率⑥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⑦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
注①索隐案:讳国恶,礼也。仲尼仕于定哀,故其着春秋,不切论当世而微其词也。
注②索隐案:罔着,无也。谓其无实而-之是也,忌讳当代故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徼音皎。”索隐按:徐音皎,刘伯庄音叫,皆非也。按其字宜音侥。徼者,求也,言求一时权宠。
注④索隐音税。
注⑤索隐案:谓说者谋匈奴,皆患其直徼求一时权幸,但务谄进其说,以自便其偏指,不参详终始利害也。
注⑥集解诗云:“彼己之子。”索隐彼己者,犹诗人讥词云“彼己之子”是也。
将率则指樊哙、-、霍等也。
注⑦正义言尧虽贤圣,不能独理,得禹而九州安宁。以刺武帝不能择贤将相,而务谄纳小人浮说,多伐匈奴,故坏齐民。故太史公引禹圣成其太平,以攻当代之罪。
【索隐述赞】猃狁、熏粥,居于北边。既称夏裔,式憬周篇。颇随畜牧,屡扰尘烟。爰自冒顿,尤聚控弦。虽空帑藏,未尽中权。
卷一百一十一 韂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大将军-青者,平阳人也。①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媪通,②生青。青同母兄-长子,而姊-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③故冒姓为-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媪。媪长女-孺,④次女少儿,次女□子夫。后子夫男弟步、广⑤皆冒-氏。
注①正义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
注②索隐-,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或者媪是老称,后追称媪耳。又外戚传云“薄姬父与魏王宗女魏媪通”,则亦魏是媪姓。而小颜云“-者,举其夫姓也”。然案此云“侯妾-媪”,似更无别夫也。下云“同母兄-长子及姊子夫皆冒-姓”,又似有夫。其所冒之姓为父与母,皆未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曹参曾孙平阳夷侯,时尚武帝姊平阳公主,生子襄。”索隐案:如淳云“本阳信长公主,为平阳侯所尚,故称平阳公主”。按徐广云“夷侯,曹参曾孙,名襄”。又按系家及功臣表“时”或作“畴”,汉书作“寿”,并文字残缺,故不同也。
注④索隐汉书云“君孺”。
注⑤集解徐广曰:“步,一作‘少’。”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①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②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③有一钳徒④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注①集解服虔曰:“先母,适妻也。青之适母。”索隐汉书作“民母”。服虔云“母,适妻也。青之适母”。顾氏云“郑季本妻编于民户之闲,故曰民母”。
今本亦或作“民母”也。
注②索隐音去声。
注③正义按:居室,署名,武帝改曰保宫。灌夫系居室是也。
注④集解张晏曰:“甘泉中徒所居也。”
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①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②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③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闲累千金。孺为太仆公孙贺妻。少儿故与陈掌通,④上召贵掌。公孙敖由此益贵。子夫为夫人。青为大中大夫。
注①集解徐广曰:“堂邑安侯陈婴之孙夷侯午,尚景帝姊长公主,子季须。元鼎元年,季须坐坚自杀。”正义文颖云:“陈皇后,武帝姑女也。”
注②索隐案:晋灼云“上林中宫名也”。
注③索隐篡犹劫也,夺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陈平曾孙,名掌也。”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
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
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元朔元年春,-夫人有男,①立为皇后。其秋,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明年,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虏略渔阳二千余人,败韩将军军。汉令将军李息击之,出代;令车骑将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②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③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青校尉苏建有功,以千一百户封建为平陵侯。使建筑朔方城。④青校尉张次公有功,封为岸头侯。⑤天子曰:“匈奴逆天理,乱人轮,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藉兵,数为边害,⑥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诗不云乎,‘薄伐-狁,⑦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⑧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⑨至高阙,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⑩绝梓领,梁北河,⑾讨蒲泥,破符离,⑿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⒀执讯获丑,⒁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户。”
其明年,匈奴入杀代郡太守友,⒂入略-门千余人。其明年,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杀略汉数千人。
注①索隐□-太子据也。
注②索隐按:山名也。小颜云“一曰塞名,在朔方之北”。
注③索隐按:谓北地郡之北,黄河之南。正义今夏州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夏州朔方县北什贲故城是。”按:苏建筑,什贲之号盖出蕃
语也。
注⑤索隐案:晋灼云“河东皮氏县之亭名也”。正义服虔云:“乡名也。”
注⑥集解张晏曰:“从蛮夷借兵钞边也。”
注⑦索隐薄伐猃狁。此小雅六月诗,美宣王北伐也。薄伐者,言逐出之也。
注⑧索隐小雅出车之诗也。
注⑨正义□云中郡之西河,今胜州东河也。
注⑩集解如淳曰:“案,行也。榆溪,旧塞名。”或曰按,寻也。索隐按榆谷旧塞。如淳云:“按,行也,寻也。榆谷,旧塞名也。”案:水经云“上郡之北有诸次水,东经榆林塞为榆溪”,是榆谷旧塞也。
注⑾集解如淳曰:“绝,度也。为北河作桥梁。”正义括地志云:“梁北河在灵州界也。”
注⑿集解晋灼曰:“二王号。”索隐晋灼云:“二王号。”崔浩云:“漠北塞名。”
注⒀集解张晏曰:“伏于隐处,听军虚实。”
注⒁正义讯,问也。丑,。言执其生口问之,知虏处,获得-类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友者,太守名也。姓共也。”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①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余人,②-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③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④青子不疑为陰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闲,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
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中,⑤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闲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⑥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⑦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⑧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⑨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侯。
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侯。⑩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其秋,匈奴入代,杀都尉朱英。
注①集解文颖曰:“音俎。”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