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82节
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下,①身死-上。今将军涉西河,②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衣甘食,③倾耳以待命者。④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⑤北首燕路,⑥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⑦暴其所长于燕,⑧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
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
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注①集解李奇曰:“-音。今高邑是。”
注②索隐此之西河当冯翊也。正义即同州龙门河,从夏阳度者。
注③索隐-,邹氏音-,美也。恐灭亡不久,故废止作业而事美衣甘食,日偷苟且也,虑不图久故也。汉书作“靡衣偷食”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恐灭亡不久故也。”
注⑤集解魏都赋曰:“肴-顺时。”刘逵曰:“-酒也。”索隐刘氏依刘逵音-
酒谓以酒食养兵士也。案:古“释”字皆如此作,岂亦谓以酒食-兵士,故字从酉乎?
注⑥正义首音狩,向也。
注⑦正义咫尺,八寸。言其简牍或长尺也。
注⑧正义暴音仆。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南出,之宛-叶闲,①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复急围之。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②
注①正义宛在邓州。叶在许州。
注②集解文颖曰:“谓赵人未尝见发者。”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①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闲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
士,伏轼②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岁余乃下赵五十余,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③遂至临。
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韩信已定临-,遂东追广至高密西。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注①正义怀州有平原津。
注②集解韦昭曰:“轼,今小车中隆起者。”
注③集解徐广曰:“济南历城县。”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穷战,其锋不可当。
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①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②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③皆虏楚卒。
注①正义近其室家,怀顾望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出东莞而东北流,至北海都昌县入海。”索隐潍音维。地理志潍水出琅邪箕县东北,至都昌入海。徐广云“出东莞而东北流入海”,盖据水经而说,少不同耳。
注③正义城阳雷泽县是也,在濮州东南九十一里。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②征其兵击楚。
注①集解张晏曰:“发信使者所赍书。”
注②集解徐广曰:“四年二月。”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①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
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②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③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注①集解张华曰:“武涉墓在盱眙城东十五里。”
注②正义数,色庾反。
注③集解张晏曰:“郎中,宿-执戟之人也。”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愿少闲。”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①韩信曰:“何谓也?”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篮-,-至风起。
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闲,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②败荥阳,伤成皋,③遂走宛、叶之闲,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④为百姓请命,⑤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
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
注①集解张晏曰:“背畔则大贵。”
注②集解张晏曰:“折,耱败也。北,奔北。”
注③集解张晏曰:“于成皋伤-也。”臣瓒曰:“谓军折伤。”
注④正义乡音向。齐国在东,故曰西向也。
注⑤正义止楚汉之战□,士卒不死亡,故云“请命”。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陈泽之事,二人相怨。
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
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①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牦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②骐骥之局躅,③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④不如-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⑤
注①集解晋灼曰:“杨雄方言‘海岱之闲名罂为儋’。石,斗石也。”苏林曰:
“齐人名小罂为儋。石,如今受鲐鱼石罂,不过一二石耳。一说,一儋与一斛之余。”索隐儋音都滥反。石,斗也。苏林解为近之。鲐音胎。
注②正义音适。
注③集解徐广曰:“局,一作‘-’也。”
注④索隐吟,郑氏音拒荫反,又音琴。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本‘遂不用蒯通,蒯通曰:“夫迫于细苛者,不可与图大事;拘于臣虏者,固无君王之意。”说不听,因去详狂’也。”索隐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①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注①集解徐广曰:“以齐为平原、千乘、东莱、齐郡。”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①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注①集解张华曰漂母-在泗口南岸。
项王亡将钟离-家在伊庐,①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闻其在楚,诏楚捕。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计事-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②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陰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东海朐县有伊庐乡。”-案:韦昭曰“今中庐县”。索隐徐注出司马彪郡国志。正义括地志云:“中庐在义清县北二十里,本春秋时庐戎之国也,秦谓之伊庐,汉为中庐县。项羽之将钟离——在。”韦昭及括地志云皆说之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狡犹猾。”索隐郊兔死。郊音狡。狡,猾也。吴越春秋作“郊兔”,亦通。汉书作“狡兔”。战国策曰“东郭逡,海内狡兔也”。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拜为钜鹿守,①辞于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曰:“唯将军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津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陰使人至-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②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③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注①集解徐广曰:“表云为赵相国,将兵守代也。”
注②索隐按:晋灼曰,楚汉春秋云谢公也。姚氏案功臣表云慎阳侯乐说,淮陰舍人,告信反。未知孰是。”
注③正义长乐宫悬钟之室。
高祖已从-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
“若教淮陰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
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①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津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注①集解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韩王信者,①故韩襄王-孙也,②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③为韩王,④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败死定陶,成-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⑤使张良以韩司徒⑥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信都’。”索隐楚汉春秋云韩王信都,恐谬也。诸书不言有韩信都。案:韩王信初为韩司徒,后讹云“申徒”,因误以为韩王名耳。
注②集解张晏曰:“孺子为。”索隐张晏云“庶子为-子”。何休注公羊以为“-,贱子,犹之伐木有-生也”。汉书晁错云“-子悼惠王”是也。
注③正义故横城在宋州宋城县西南三十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二年六月也。都阳翟。”
注⑤正义河南县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他本多作‘申徒’,申与司声相近,字由此错乱耳。今有申徒,云是司徒之后,言司声转为申。”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而望归,①及其锋东乡,②可以争天下。”
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
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注①集解李奇曰:“-音。今高邑是。”
注②索隐此之西河当冯翊也。正义即同州龙门河,从夏阳度者。
注③索隐-,邹氏音-,美也。恐灭亡不久,故废止作业而事美衣甘食,日偷苟且也,虑不图久故也。汉书作“靡衣偷食”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恐灭亡不久故也。”
注⑤集解魏都赋曰:“肴-顺时。”刘逵曰:“-酒也。”索隐刘氏依刘逵音-
酒谓以酒食养兵士也。案:古“释”字皆如此作,岂亦谓以酒食-兵士,故字从酉乎?
注⑥正义首音狩,向也。
注⑦正义咫尺,八寸。言其简牍或长尺也。
注⑧正义暴音仆。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南出,之宛-叶闲,①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复急围之。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②
注①正义宛在邓州。叶在许州。
注②集解文颖曰:“谓赵人未尝见发者。”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①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闲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
士,伏轼②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岁余乃下赵五十余,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③遂至临。
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韩信已定临-,遂东追广至高密西。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注①正义怀州有平原津。
注②集解韦昭曰:“轼,今小车中隆起者。”
注③集解徐广曰:“济南历城县。”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穷战,其锋不可当。
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①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②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③皆虏楚卒。
注①正义近其室家,怀顾望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出东莞而东北流,至北海都昌县入海。”索隐潍音维。地理志潍水出琅邪箕县东北,至都昌入海。徐广云“出东莞而东北流入海”,盖据水经而说,少不同耳。
注③正义城阳雷泽县是也,在濮州东南九十一里。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②征其兵击楚。
注①集解张晏曰:“发信使者所赍书。”
注②集解徐广曰:“四年二月。”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①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
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②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③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注①集解张华曰:“武涉墓在盱眙城东十五里。”
注②正义数,色庾反。
注③集解张晏曰:“郎中,宿-执戟之人也。”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愿少闲。”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①韩信曰:“何谓也?”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篮-,-至风起。
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闲,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②败荥阳,伤成皋,③遂走宛、叶之闲,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④为百姓请命,⑤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
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
注①集解张晏曰:“背畔则大贵。”
注②集解张晏曰:“折,耱败也。北,奔北。”
注③集解张晏曰:“于成皋伤-也。”臣瓒曰:“谓军折伤。”
注④正义乡音向。齐国在东,故曰西向也。
注⑤正义止楚汉之战□,士卒不死亡,故云“请命”。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陈泽之事,二人相怨。
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
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①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牦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②骐骥之局躅,③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④不如-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⑤
注①集解晋灼曰:“杨雄方言‘海岱之闲名罂为儋’。石,斗石也。”苏林曰:
“齐人名小罂为儋。石,如今受鲐鱼石罂,不过一二石耳。一说,一儋与一斛之余。”索隐儋音都滥反。石,斗也。苏林解为近之。鲐音胎。
注②正义音适。
注③集解徐广曰:“局,一作‘-’也。”
注④索隐吟,郑氏音拒荫反,又音琴。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本‘遂不用蒯通,蒯通曰:“夫迫于细苛者,不可与图大事;拘于臣虏者,固无君王之意。”说不听,因去详狂’也。”索隐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①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注①集解徐广曰:“以齐为平原、千乘、东莱、齐郡。”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①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注①集解张华曰漂母-在泗口南岸。
项王亡将钟离-家在伊庐,①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闻其在楚,诏楚捕。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计事-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②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陰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东海朐县有伊庐乡。”-案:韦昭曰“今中庐县”。索隐徐注出司马彪郡国志。正义括地志云:“中庐在义清县北二十里,本春秋时庐戎之国也,秦谓之伊庐,汉为中庐县。项羽之将钟离——在。”韦昭及括地志云皆说之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狡犹猾。”索隐郊兔死。郊音狡。狡,猾也。吴越春秋作“郊兔”,亦通。汉书作“狡兔”。战国策曰“东郭逡,海内狡兔也”。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拜为钜鹿守,①辞于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曰:“唯将军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津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陰使人至-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②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③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注①集解徐广曰:“表云为赵相国,将兵守代也。”
注②索隐按:晋灼曰,楚汉春秋云谢公也。姚氏案功臣表云慎阳侯乐说,淮陰舍人,告信反。未知孰是。”
注③正义长乐宫悬钟之室。
高祖已从-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
“若教淮陰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
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①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津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注①集解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韩王信者,①故韩襄王-孙也,②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③为韩王,④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败死定陶,成-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⑤使张良以韩司徒⑥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信都’。”索隐楚汉春秋云韩王信都,恐谬也。诸书不言有韩信都。案:韩王信初为韩司徒,后讹云“申徒”,因误以为韩王名耳。
注②集解张晏曰:“孺子为。”索隐张晏云“庶子为-子”。何休注公羊以为“-,贱子,犹之伐木有-生也”。汉书晁错云“-子悼惠王”是也。
注③正义故横城在宋州宋城县西南三十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二年六月也。都阳翟。”
注⑤正义河南县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他本多作‘申徒’,申与司声相近,字由此错乱耳。今有申徒,云是司徒之后,言司声转为申。”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而望归,①及其锋东乡,②可以争天下。”
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