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63节
注②正义此时徐、泗属齐也。
注③索隐若秦楚构兵不休,则魏尽故宋,齐取泗上,是使齐魏独攻伐而得其利也。
注④索隐校音教。谓足以与秦为敌也。一云校者,报也,言力能报秦。
注⑤索隐言齐一年之后,未□能为帝,而能禁秦为帝有余力矣。然“禁”字作“楚”者,误也。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兵革之强,壹举事而树怨于楚,迟令①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②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③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④王之地一经两海,⑤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迟,一作‘还’。”索隐迟音值。值犹乃也。今音力呈反。
注②索隐谓韩、魏重齐,令归帝号,此秦之计失。
注③索隐注谓以兵裁之也。
注④正义右壤谓济州之南北也。
注⑤索隐谓西海至东海皆是秦地。正义广言横度中国东西也。
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
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①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②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注①集解徐广曰:“三十六年。”
注②正义然四君封邑检皆不获,唯平原有地,又非赵境,并盖号谥,而孟尝是谥。
注③正义墟音虚。*(阖闾)*今苏州也。*[阖闾]*于城内小城西北别筑城居之,今圮毁也。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又改破楚门为昌门。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①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
注①索隐按:年表云八年取鲁,封鲁君于莒,十四年而灭也。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①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注①集解徐广曰:“始皇六年。”
客有观津人朱英,①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于英不然。
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黾隘之塞而攻楚,②不便;假道于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③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野王,作置东郡。④春申君由此就封于吴,行相事。
注①正义观音馆。今魏州观城县也。
注②正义黾隘之塞在申州。黾音盲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许东南。”
注④正义濮、滑州兼河北置东郡。濮州本-都,而徙野王也。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
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闲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陰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①又有毋望之祸。②今君处毋望之世,③事毋望之主,④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
⑤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⑥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⑦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注①正义无望谓不望而忽至也。
注②索隐周易有无妄卦,其义殊也。
注③正义谓生死无常。
注④正义谓喜怒不节也。
注⑤正义谓吉凶忽*(为)[焉]*。
注⑥索隐言园是春申之仇也。战国策作“君之舅也”,谓为王之舅,意异也。
注⑦索隐朱亥。□上之朱英也。作“亥”者,史因赵有朱亥误也。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①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②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优王。③
注①正义寿州城门。
注②正义楚考烈王二十五年,秦始皇九年。
注③索隐按:楚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是楚君完非无子,而上文云考烈王无子,误也。
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太史公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①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旄音耄。”
【索隐述赞】黄歇辩智,权略秦、楚。太子获归,身作宰辅。珠炫赵客,邑开吴土。烈王寡胤,李园献女。无妄成灾,朱英徒语。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①须贾。②
注①索隐按:汉书百官表中大夫,秦官。此魏有中大夫,盖古官也。
注②索隐须,姓;贾,名也。须氏盖密须之后。
须贾为魏昭王①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②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陰事告齐,故得此馈,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折齿。③睢详死,□卷以箦,④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⑤故-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躁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注①索隐按:系本昭王名-,襄王之子也。
注②索隐名法章。
注③索隐折音力答反。谓打折其胁而又拉折其齿也。
注④索隐箦谓苇荻之薄也,用之以裹尸也。
注⑤索隐更音羹。溺即溲也。溺音年吊反。溲音所留反。正义溺,古“尿”字。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①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②与私约而去。
注①正义卒,祖律反。
注②索隐按: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与期三亭之南,盖送饯已毕,无人处。正义括地志云:
“三亭冈在汴州尉氏县西南三十七里。”按:三亭冈在山部中名也,盖“冈”字误为“南”。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至湖,①望见车骑从西来。范睢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②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范睢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③于是范睢下车走,曰:“此必悔之。”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
注①索隐按:地理志京兆有湖县,本名胡,武帝更名湖,即今湖城县也。正义今虢州湖城县也。
注②索隐内音纳,亦如字。内者亦犹入也。
注③索隐索犹搜也。音栅,又先格反。
已报使,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①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②待命岁余。
注①正义按:说苑云“晋灵公造九层之台,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见之。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加九
鸡子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子置下,加九鸡子
其上。左右惧慑息,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即坏九层台也”。
注②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谓□食草莱之馔具。
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优死于秦。秦东破齐。愍王尝称帝,后去之。数困三晋。厌天下辩士,无所信。
穰侯,华阳君,①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泾阳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
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及穰侯为秦将,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范睢乃上书曰:
注①集解徐广曰:“华,一作‘叶’。”索隐穰侯谓魏-,宣太后之异父弟。
穰,县,在南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之同父弟,亦号为新城君是也。
臣闻明主立政,①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愿
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②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于王邪?
注①索隐按:战国策“立”作“-”也。
注②索隐椹音陟林反。按:椹者,-椹也。质者,-刃也。腰斩者当椹质也。
且臣闻周有砥-,宋有结绿,梁有县藜,①楚有和朴,②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
注①集解薛综曰:“县藜一曰美玉。”
注②正义县音玄。刘伯庄云珍玉朴也。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为其割荣也。①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概②于王心邪?亡其言③臣者贱而不可用乎?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闲,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斧质。
注③索隐若秦楚构兵不休,则魏尽故宋,齐取泗上,是使齐魏独攻伐而得其利也。
注④索隐校音教。谓足以与秦为敌也。一云校者,报也,言力能报秦。
注⑤索隐言齐一年之后,未□能为帝,而能禁秦为帝有余力矣。然“禁”字作“楚”者,误也。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兵革之强,壹举事而树怨于楚,迟令①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②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③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④王之地一经两海,⑤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迟,一作‘还’。”索隐迟音值。值犹乃也。今音力呈反。
注②索隐谓韩、魏重齐,令归帝号,此秦之计失。
注③索隐注谓以兵裁之也。
注④正义右壤谓济州之南北也。
注⑤索隐谓西海至东海皆是秦地。正义广言横度中国东西也。
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
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①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②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注①集解徐广曰:“三十六年。”
注②正义然四君封邑检皆不获,唯平原有地,又非赵境,并盖号谥,而孟尝是谥。
注③正义墟音虚。*(阖闾)*今苏州也。*[阖闾]*于城内小城西北别筑城居之,今圮毁也。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又改破楚门为昌门。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①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
注①索隐按:年表云八年取鲁,封鲁君于莒,十四年而灭也。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①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注①集解徐广曰:“始皇六年。”
客有观津人朱英,①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于英不然。
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黾隘之塞而攻楚,②不便;假道于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③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野王,作置东郡。④春申君由此就封于吴,行相事。
注①正义观音馆。今魏州观城县也。
注②正义黾隘之塞在申州。黾音盲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许东南。”
注④正义濮、滑州兼河北置东郡。濮州本-都,而徙野王也。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
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闲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陰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①又有毋望之祸。②今君处毋望之世,③事毋望之主,④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
⑤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⑥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⑦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注①正义无望谓不望而忽至也。
注②索隐周易有无妄卦,其义殊也。
注③正义谓生死无常。
注④正义谓喜怒不节也。
注⑤正义谓吉凶忽*(为)[焉]*。
注⑥索隐言园是春申之仇也。战国策作“君之舅也”,谓为王之舅,意异也。
注⑦索隐朱亥。□上之朱英也。作“亥”者,史因赵有朱亥误也。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①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②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优王。③
注①正义寿州城门。
注②正义楚考烈王二十五年,秦始皇九年。
注③索隐按:楚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是楚君完非无子,而上文云考烈王无子,误也。
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太史公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①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旄音耄。”
【索隐述赞】黄歇辩智,权略秦、楚。太子获归,身作宰辅。珠炫赵客,邑开吴土。烈王寡胤,李园献女。无妄成灾,朱英徒语。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①须贾。②
注①索隐按:汉书百官表中大夫,秦官。此魏有中大夫,盖古官也。
注②索隐须,姓;贾,名也。须氏盖密须之后。
须贾为魏昭王①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②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陰事告齐,故得此馈,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折齿。③睢详死,□卷以箦,④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⑤故-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躁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注①索隐按:系本昭王名-,襄王之子也。
注②索隐名法章。
注③索隐折音力答反。谓打折其胁而又拉折其齿也。
注④索隐箦谓苇荻之薄也,用之以裹尸也。
注⑤索隐更音羹。溺即溲也。溺音年吊反。溲音所留反。正义溺,古“尿”字。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①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②与私约而去。
注①正义卒,祖律反。
注②索隐按: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与期三亭之南,盖送饯已毕,无人处。正义括地志云:
“三亭冈在汴州尉氏县西南三十七里。”按:三亭冈在山部中名也,盖“冈”字误为“南”。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至湖,①望见车骑从西来。范睢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②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范睢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③于是范睢下车走,曰:“此必悔之。”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
注①索隐按:地理志京兆有湖县,本名胡,武帝更名湖,即今湖城县也。正义今虢州湖城县也。
注②索隐内音纳,亦如字。内者亦犹入也。
注③索隐索犹搜也。音栅,又先格反。
已报使,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①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②待命岁余。
注①正义按:说苑云“晋灵公造九层之台,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见之。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加九
鸡子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子置下,加九鸡子
其上。左右惧慑息,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即坏九层台也”。
注②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谓□食草莱之馔具。
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优死于秦。秦东破齐。愍王尝称帝,后去之。数困三晋。厌天下辩士,无所信。
穰侯,华阳君,①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泾阳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
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及穰侯为秦将,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范睢乃上书曰:
注①集解徐广曰:“华,一作‘叶’。”索隐穰侯谓魏-,宣太后之异父弟。
穰,县,在南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之同父弟,亦号为新城君是也。
臣闻明主立政,①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愿
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②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于王邪?
注①索隐按:战国策“立”作“-”也。
注②索隐椹音陟林反。按:椹者,-椹也。质者,-刃也。腰斩者当椹质也。
且臣闻周有砥-,宋有结绿,梁有县藜,①楚有和朴,②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
注①集解薛综曰:“县藜一曰美玉。”
注②正义县音玄。刘伯庄云珍玉朴也。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为其割荣也。①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概②于王心邪?亡其言③臣者贱而不可用乎?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闲,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斧质。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