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62节

注③索隐按:谯周作“探得赵王陰事”。
魏有隐士曰侯嬴,①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②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赞宾客,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注①索隐音盈。又曹植音“羸瘦”之“羸”。
注②索隐上音浦计反,下音五计反。邹诞云又上音疋未反,下音五弟反。正义不正视也。
注③索隐-音遍。赞者,告也。谓以侯生遍告宾客。
注④集解徐广曰:“为,一作‘羞’。”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闲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①将十万-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注①索隐魏将姓名也。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闲语,①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②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注①索隐闲音闲。[闲]语谓静语也。
注②索隐旧解资之三年谓服齐衰也。今案:资者,畜也。谓欲为父复雠之资畜于心已得三年矣。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①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注①集解上音乌百反,下音庄白反。索隐上乌白反,下争格反。案:——谓多词句也。正义声类云:“-,大笑-,大呼。”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矢①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注①集解吕忱曰:“□盛弩矢。”索隐□音兰。谓以盛矢,如今之胡簏而短也。
吕姓,忱名,作字林者。言□盛弩矢之器。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①自言-过,以负于魏,②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③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注①集解礼记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
注②索隐负音佩。
注③索隐音-,赵邑名,属常山。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①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闲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②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注①集解徐广曰:“浆,一作‘醪’。”索隐按:别录云“浆,或作‘醪’字”。
注②索隐谓豪者举之。举亦音据也。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①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注①索隐史不记其名。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①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②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③
注①索隐抑音忆。按:抑谓以兵蹙之。
注②索隐言公子所得进兵法而必称其名,以言其恕也。
注③集解刘歆七略有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七卷。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①屠大梁。
注①索隐魏王名假。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袕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索隐述赞】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朱亥,尽礼侯嬴。遂却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①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②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③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
注①索隐名横,考烈王完之父。
注②正义竟陵属江夏郡也。
注③正义今陈州也。
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两虎相与□而驽犬受其-,①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②致至则危,③累-是也。今大
国之地,-天下有其二垂,④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⑤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⑥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⑦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⑧桃,入邢,⑨魏之兵云翔而不敢。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
,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⑩以临仁-平丘,⑾黄-济阳婴城⑿而魏氏服;王又割濮-之北,⒀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⒁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⒂
注①索隐按:谓两虎□乃受-于驽犬也。刘氏云受犹承也。
注②正义至,极也,极则反也。冬至,陰之极;夏至,阳之极。
注③集解徐广曰:“致,或作‘安’。”
注④正义言极东西。
注⑤索隐音腰。以言山东从,韩-魏是其腰。
注⑥索隐按:秦使盛桥守事于韩,亦如楚使召滑相赵然也。并内行章义之难。
注⑦索隐信音申。
注⑧集解徐广曰:“秦始皇五年,取酸枣-燕-虚。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注⑨集解徐广曰:“燕县有桃城,平皋有邢丘。”正义邢丘在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
注⑩集解徐广曰:“苏秦云‘北有河外-卷-衍’。长垣县有蒲乡。”索隐此蒲在-之长垣蒲乡也。衍在河南,与卷相近。首盖牛首,垣□长垣,非河东之垣也。垣音圆。
注⑾集解徐广曰:“属陈留。”索隐仁及平丘二县名。谓以兵临此二县,则黄及济阳等自婴城而守也。按:地理志平丘属陈留,今不知所在。
注⑿集解徐广曰:“苏代云‘决白马之口,魏无黄-济阳’。”正义故黄城在曹州考城县东。济阳故城在曹州宛句县西南。婴城,未详。
注⒀集解徐广曰:“濮水北于钜野入济。”索隐地名,盖地近濮也。
注⒁正义刘伯庄云:“言秦得魏地,楚赵之*(绝)*从[绝]。”
注⒂集解徐广曰:“单,亦作‘殚’。”索隐单音丹。单者,尽也。言王之威尽行矣。
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①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②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③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④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⑤既胜齐人于艾陵,⑥还为越王禽三渚之浦。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⑧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⑨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注①正义言狐惜其尾,每涉水,举尾不令湿,比至极困,则濡之。譬不可力臣之。
注②索隐智伯败于榆次也。地理志属太原,有梗阳乡。正义榆次,并州县也。
注水经云:“榆次县南洞涡水侧有凿台。”
注③索隐干隧,吴之败处,地名。干,水边也。隧,道路也。正义干隧,吴地名也。出万安山西南一里太湖,□吴王夫差自刭处,在苏州西北四十里。
注④索隐谓智伯及吴王没伐赵及伐齐之利于前,而自易其患于后。后□榆次-干隧之难也。
注⑤索隐从音绝用反。刘氏云:“从犹领也。”
注⑥正义艾山在兖州博县南六十里也。
注⑦集解战国策曰“三江之浦”。正义吴俗传云:“越军得子胥梦,从东入伐吴,越王□从三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乃开渠曰示浦,入破吴王于姑苏,
败干隧也。”
注⑧正义并州城。
注⑨集解徐广曰:“凿台在榆次。”
诗曰“大武远宅而不涉”。①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免,还犬获之。②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③何则?王无重世之德④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折颐,⑤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束手为-虏者相及于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注①正义言大军不远跋涉攻伐。
注②集解韩婴章句曰:“——,往来貌。获,得也。言——之□兔。谓狡兔数往来逃匿其迹,有时遇犬得之。”毛传曰:“□兔,狡兔也。”郑玄曰:“遇犬,犬之驯者,谓田犬。”索隐“-”作“跃”。跃,天历反。□音谗。
注③索隐大国谓秦也。
注④索隐重世犹累世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颠’。”索隐上音拉,下音夷。
且王攻楚将恶出兵?①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也。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②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注①正义恶音乌。
注②索隐楚都陈,随水之右壤盖在随之西,□今邓州之西,其地多山林者矣。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①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②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③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
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④齐南以泗水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未能,其于禁王之为帝有余矣。⑤
注①正义徐州西,宋州东,兖州南,并故宋地。
首节 上一节 162/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