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58节
注⑨索隐须贾说穰侯,言魏人谓梁王若少割地而求秦质,必是欺我,即闻魏见欺于秦也。
注⑩集解尔雅曰:“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
注⑾索隐“陶”一作“魏”。言秦前攻得魏之城邑,秦罢则亡而还于魏也。
正义定陶近大梁,穰侯攻梁兵疲,定陶必为魏伐。
注⑿索隐贾引魏人之说不许王讲于秦,是言魏氏方疑,可以少割地而收魏也。
注⒀索隐楚-赵怒魏之与秦讲,皆争事秦,是东方从国于是解散也,故云“从以此散”。正义从,足松反。
注⒁索隐穰侯封陶,魏效绛与安邑,是得河东地。言从秦适陶,开河西-河东之两道。正义穰故封定陶,故宋及单父是陶之南道也,魏之安邑及绛是陶北道。
注⒂索隐上音祈。此时宋已灭,是秦将尽得宋地也。
注⒃索隐言莫行围梁之危事。
注⒄正义表云魏安厘王二年,秦军大梁城,韩来救,与秦温以和也。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
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①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②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陰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③敝邑之王曰④‘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晋-楚,⑤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汉也,必死,安能-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
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注①集解丘权反。
注②索隐既得观津,仍令赵伐齐,而秦又以兵益助赵也。
注③索隐告齐王,言秦必定不益兵以助赵。正义臣,苏代也。必知秦与赵甲四万以伐齐。
注④正义谓齐王也。
注⑤正义今晋-楚伐齐,晋-楚之国亦-败。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欲伐齐取刚-寿,①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坚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注①集解徐广曰:“济北有刚县。”正义故刚城在兖州龚丘县界。寿张,郓州县也。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索隐述赞】穰侯智识,应变无方。内倚太后,外辅昭王。四登相位,再列封疆。摧齐挠楚,破魏围梁。一夫开说,忧愤而亡。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白起者,-人也。①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②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③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④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⑤河。⑥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⑦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⑧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⑨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⑩遂东至竟陵。⑾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⑿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⒀
注①正义-音眉,岐州县。
注②索隐在河南也。正义今洛州伊阙。
注③正义今洛州南十九里伊阙山,号曰龙门是也。
注④正义言太尉。
注⑤集解徐广曰:“音干。”
注⑥集解郭璞曰:“今河东闻喜县东北有干河口,因名干河里,但有故沟处,无复水也。”索隐魏以安邑入秦,然安邑以东至干河皆韩故地,故云取韩安邑。
注⑦集解徐广曰:“河东垣县。”
注⑧索隐地理志不载光狼城,盖属赵国。正义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昭王二十八年。”正义鄢邓二邑在襄州。
注⑩正义夷陵,今峡州郭下县。
注⑾正义故城在郢州长寿县南百五十里,今复州亦是其地也。
注⑿正义陉庭故城在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此南阳,河内修武是也。”正义案:南阳属韩,秦攻之,则韩太行羊肠道绝矣。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①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②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③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④
注①索隐地理志野王县属河内,在太行东南。孟康曰“古邢国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河南新郑,韩之国都是也。”索隐郑国□韩之都,在河南。
秦伐野王,是上党归韩之道绝也。
注③索隐平阳君未详何人。
注④正义常山一名华阳,解在赵世家。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①拔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颍川。”索隐今其地阙。西河别有蔺县也。正义按:检诸地记,颍川无蔺。括地志云:“洛州嵩县本夏之纶国也,在缑氏东南六十里。”
地埋志云:“纶氏属颍川郡。”按:既攻缑氏、蔺,二邑合相近,恐纶蔺声相似,字随音而转作“蔺”。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①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②以按据上党民。③四月,-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④秦斥兵斩赵裨将茄。⑤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⑥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⑦夺西垒壁。⑧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⑨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闲,⑩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闲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陰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
秦军详败而走,⑾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⑿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⒀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⒁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一五]遮绝赵救及粮食。
注①集解音纥。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泫氏。”索隐地理志泫氏今在上党郡也。正义长平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一里也。
注③索隐谓屯兵长平,以据援上党。
注④索隐谓犯秦之斥候兵也。
注⑤索隐音加,裨将名也。
注⑥索隐鄣,堡城。尉,官也。正义括地志云:“赵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赵东
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又有故谷城。此二城□二鄣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乘’。”
注⑧正义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廉颇坚壁以待秦,王-夺赵西垒壁者。
注⑨正义数音朔。挑,田鸟反。
注⑩正义纪苋反。
注⑾正义详音羊。
注⑿正义秦壁一名秦垒,今亦名秦长垒。
注⒀正义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赵括筑壁败处。
注⒁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注⒂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陰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①秦分军为二:王-攻皮牢,②拔之;司马梗定太原。③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
曰:“然。”又曰:“□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④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⑤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⑥故不如因而割之,⑦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⑧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注①索隐秦前攻赵已破上党,今回兵复定其郡,其余城犹属赵也。
注②正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
注③正义太原,赵地,秦定取也。
注④正义鄢在襄州率道县南九里。郢在荆州江陵县东六里。汉中,今梁州之地。
注⑤集解徐广曰:“平皋有邢丘。”正义邢丘,今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平皋县城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亡音无也。”
注⑦正义因白起之攻,割取韩、赵之地。
注⑧集解徐广曰:“卷县有垣雍城。”正义释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
按:今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也。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①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注①正义任,入针反,堪也。
秦王使王-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①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陰密。②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③秦昭王与应侯-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④
注①正义强,其两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安定。”正义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城西□古陰密国,密康公国也。
注③索隐按:故咸阳城在渭北。杜邮,今在咸阳城中。正义说文云“邮,境上行舍”,道路所经过。今咸阳县城,本秦之邮也,在雍州西北三十五里。
注④集解何晏曰:“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重得志矣。向使-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天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肯服,何城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何者?设使赵-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君之补袒,患诸侯之-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可
谓善战而拙胜。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以称奇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索隐卷音拳。袒音浊苋反,字亦作“绽”-音救。
注⑩集解尔雅曰:“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
注⑾索隐“陶”一作“魏”。言秦前攻得魏之城邑,秦罢则亡而还于魏也。
正义定陶近大梁,穰侯攻梁兵疲,定陶必为魏伐。
注⑿索隐贾引魏人之说不许王讲于秦,是言魏氏方疑,可以少割地而收魏也。
注⒀索隐楚-赵怒魏之与秦讲,皆争事秦,是东方从国于是解散也,故云“从以此散”。正义从,足松反。
注⒁索隐穰侯封陶,魏效绛与安邑,是得河东地。言从秦适陶,开河西-河东之两道。正义穰故封定陶,故宋及单父是陶之南道也,魏之安邑及绛是陶北道。
注⒂索隐上音祈。此时宋已灭,是秦将尽得宋地也。
注⒃索隐言莫行围梁之危事。
注⒄正义表云魏安厘王二年,秦军大梁城,韩来救,与秦温以和也。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
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①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②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陰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③敝邑之王曰④‘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晋-楚,⑤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汉也,必死,安能-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
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注①集解丘权反。
注②索隐既得观津,仍令赵伐齐,而秦又以兵益助赵也。
注③索隐告齐王,言秦必定不益兵以助赵。正义臣,苏代也。必知秦与赵甲四万以伐齐。
注④正义谓齐王也。
注⑤正义今晋-楚伐齐,晋-楚之国亦-败。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欲伐齐取刚-寿,①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坚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注①集解徐广曰:“济北有刚县。”正义故刚城在兖州龚丘县界。寿张,郓州县也。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索隐述赞】穰侯智识,应变无方。内倚太后,外辅昭王。四登相位,再列封疆。摧齐挠楚,破魏围梁。一夫开说,忧愤而亡。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白起者,-人也。①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②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③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④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⑤河。⑥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⑦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⑧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⑨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⑩遂东至竟陵。⑾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⑿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⒀
注①正义-音眉,岐州县。
注②索隐在河南也。正义今洛州伊阙。
注③正义今洛州南十九里伊阙山,号曰龙门是也。
注④正义言太尉。
注⑤集解徐广曰:“音干。”
注⑥集解郭璞曰:“今河东闻喜县东北有干河口,因名干河里,但有故沟处,无复水也。”索隐魏以安邑入秦,然安邑以东至干河皆韩故地,故云取韩安邑。
注⑦集解徐广曰:“河东垣县。”
注⑧索隐地理志不载光狼城,盖属赵国。正义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昭王二十八年。”正义鄢邓二邑在襄州。
注⑩正义夷陵,今峡州郭下县。
注⑾正义故城在郢州长寿县南百五十里,今复州亦是其地也。
注⑿正义陉庭故城在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此南阳,河内修武是也。”正义案:南阳属韩,秦攻之,则韩太行羊肠道绝矣。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①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②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③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④
注①索隐地理志野王县属河内,在太行东南。孟康曰“古邢国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河南新郑,韩之国都是也。”索隐郑国□韩之都,在河南。
秦伐野王,是上党归韩之道绝也。
注③索隐平阳君未详何人。
注④正义常山一名华阳,解在赵世家。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①拔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颍川。”索隐今其地阙。西河别有蔺县也。正义按:检诸地记,颍川无蔺。括地志云:“洛州嵩县本夏之纶国也,在缑氏东南六十里。”
地埋志云:“纶氏属颍川郡。”按:既攻缑氏、蔺,二邑合相近,恐纶蔺声相似,字随音而转作“蔺”。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①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②以按据上党民。③四月,-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④秦斥兵斩赵裨将茄。⑤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⑥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⑦夺西垒壁。⑧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⑨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闲,⑩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闲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陰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
秦军详败而走,⑾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⑿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⒀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⒁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一五]遮绝赵救及粮食。
注①集解音纥。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泫氏。”索隐地理志泫氏今在上党郡也。正义长平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一里也。
注③索隐谓屯兵长平,以据援上党。
注④索隐谓犯秦之斥候兵也。
注⑤索隐音加,裨将名也。
注⑥索隐鄣,堡城。尉,官也。正义括地志云:“赵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赵东
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又有故谷城。此二城□二鄣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乘’。”
注⑧正义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廉颇坚壁以待秦,王-夺赵西垒壁者。
注⑨正义数音朔。挑,田鸟反。
注⑩正义纪苋反。
注⑾正义详音羊。
注⑿正义秦壁一名秦垒,今亦名秦长垒。
注⒀正义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赵括筑壁败处。
注⒁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注⒂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陰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①秦分军为二:王-攻皮牢,②拔之;司马梗定太原。③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
曰:“然。”又曰:“□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④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⑤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⑥故不如因而割之,⑦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⑧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注①索隐秦前攻赵已破上党,今回兵复定其郡,其余城犹属赵也。
注②正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
注③正义太原,赵地,秦定取也。
注④正义鄢在襄州率道县南九里。郢在荆州江陵县东六里。汉中,今梁州之地。
注⑤集解徐广曰:“平皋有邢丘。”正义邢丘,今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平皋县城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亡音无也。”
注⑦正义因白起之攻,割取韩、赵之地。
注⑧集解徐广曰:“卷县有垣雍城。”正义释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
按:今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也。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①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注①正义任,入针反,堪也。
秦王使王-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①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陰密。②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③秦昭王与应侯-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④
注①正义强,其两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安定。”正义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城西□古陰密国,密康公国也。
注③索隐按:故咸阳城在渭北。杜邮,今在咸阳城中。正义说文云“邮,境上行舍”,道路所经过。今咸阳县城,本秦之邮也,在雍州西北三十五里。
注④集解何晏曰:“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重得志矣。向使-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天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肯服,何城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何者?设使赵-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君之补袒,患诸侯之-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可
谓善战而拙胜。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以称奇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索隐卷音拳。袒音浊苋反,字亦作“绽”-音救。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