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56节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①请谒事情。”②曰:“中国无事,③秦得烧掇焚-④君之国;有事,⑤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⑥其后五国伐秦。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⑧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⑨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⑩
注①索隐音戈。言义渠道远,今日已后,不复得更过相见。
注②索隐谓欲以秦之缓急告语之也。
注③索隐按:谓山东诸侯齐-魏之大国等。正义中国谓关东六国。无事,不共攻秦。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孤切。”索隐掇音都活反,谓焚烧而侵掠。焚-音烦乌二音。按:焚柔而牵制也。战国策云“秦且烧-君之国”,是说其事也。
注⑤索隐谓山东诸国共伐秦也。
注⑥索隐谓秦求亲义渠君也。正义有事谓六国攻秦。秦若被攻伐,则必轻使重币,事义渠之国,欲令相助。犀首此言,令义渠君勿援秦也。
注⑦索隐按:表秦惠王后元七年,楚-魏-齐-韩-赵五国共攻秦,是其事也。
注⑧索隐凡丝挠布帛等一段为一纯。纯音屯。
注⑨索隐按:谓上文犀首云“*(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故云“衍之所谓”,因起兵袭秦以伤张仪也。
注⑩索隐入李伯之下。谓义渠破秦而收军,而入于李伯之下,则李伯人名或邑号。战国策“伯”作“帛”。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①
注①索隐佩五国之印,为约长。犀首后相五国,或从或横,常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①其短以扶其说,②成其衡道。③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注①索隐下音步卜反。振谓振扬而暴露其短。
注②索隐按:扶谓说彼之非,成我之是,扶会己之说辞。
注③索隐张仪说六国,使连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然山东地形从长,苏秦相六国,令从亲而宾秦也。关西地形衡长,张仪相六国,令破其从而连秦之衡,故谓张仪为连横矣。
【索隐述赞】仪未遭时,频被困辱。及相秦惠,先韩后蜀。连衡齐魏,倾危诳惑。陈轸挟权,犀首骋欲。如何三晋,继有斯德。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①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②秦人号曰“智囊”。
注①索隐按:樗,木名也,音摅。高诱曰“其里有大樗树,故曰樗里”。然疾居渭南陰乡之樗里,故号曰樗里子。又按:纪年则谓之“楮里疾”也。
注②索隐滑音骨。稽音鸡。邹诞解云“滑,乱也。稽,同也。谓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一云滑稽,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正义滑读为-,水流自出。稽,计也。言其
智计宣吐如泉,流出无尽,故杨雄酒赋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是也。颜师古云:“滑稽,转利之称也。滑,乱也。稽,碍也。其变无留也。”一说稽,考也,言其滑乱不可考较。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①使将而伐曲沃,②尽出其人,③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④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⑤
注①索隐按:右更,秦之第十四爵名也。
注②正义故城在陕州*[陕]*县西南三十二里也。
注③索隐按:年表云十一年拔魏曲沃,归其人。又秦本纪惠文王后元八年,五国共围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斩首八万。十一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
则焦与曲沃同在十一年明矣。而传云“八年拔之”,不同。王劭按:本纪-年表及此传,三处记秦伐国并不同,又与纪年不合,今亦殆不可考。
注④正义蔺县在石州。
注⑤索隐按:严君是爵邑之号,当是封之严道。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①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②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疾,③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注①索隐游,姓;腾,名也。
注②集解许慎曰:“仇犹,夷狄之国。”战国策曰:“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周礼曰:“广车之萃。”郑玄曰:“广车,横陈之车。”索隐战国策云“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以“仇犹”为“-由”。韩子作“仇由”。地理志临淮有-犹县也。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山,亦名仇犹,夷狄之国也。韩子云‘智伯欲伐仇犹国,道险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之,载以广车。仇犹大悦,除涂内之。赤章曼支谏曰:“不可,此小所以事大,而今大以遗小,卒必随,不可。”不听,遂内之。曼支因断毂而驰。至十九日而仇犹亡也’。”
注③正义防-樗里子。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①蒲守恐,请胡衍。②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③夫-之所以为-者,以蒲也。④今伐蒲入于魏,-必折而从之。⑤魏亡西河之外⑥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柰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⑦皮氏未降,又去。
注①索隐按:纪年云“楮里疾围蒲不克,而秦惠王薨”,事与此合。正义蒲故城在滑州匡城县北十五里,即子路作宰地。
注②索隐人姓名也。
注③集解赖,利也。
注④正义蒲是-国之鄣。
注⑤索隐战国策云“今蒲入于秦,-必折而入于魏”,与此文相反。
注⑥正义谓同-华等州。
注⑦正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百四十步,魏邑。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①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陰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
东,未央宫在其西,②武库正直其墓。③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注①索隐按黄图,在汉长安故城西。
注②正义汉长乐宫在长安县西北十五里,未央在县西北十四里,皆在长安故城中也。
注③索隐直如字读。直犹当也。
甘茂者,下蔡人也。①事下蔡史举先生,②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注①索隐地理志下蔡县属汝南也。正义今颍州县,即州来国。
注②索隐战国策及韩子皆云史举,上蔡监门。
惠王卒,武王立。张仪-魏章去,东之魏。蜀侯辉-相壮反,①秦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注①索隐辉音晖,又音胡昆反。秦之公子,封蜀也。华阳国志作“晖”。壮音侧状反。姓陈也。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①辅行。”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②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③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④行千里攻之,难。
昔曾参之处费,⑤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
樗里子-公孙-⑥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⑦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
⑧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注①正义饷受二音,人姓名。
注②索隐按:山海经-启筮云“昔伯-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或是此也。正义秦邑。
注③索隐谓上党-南阳并积贮日久矣。正义韩之北三郡积贮在河南宜阳县之日久矣。
注④索隐数音率腴反。正义谓函谷及三崤-五谷。
注⑤集解音秘。
注⑥索隐按:战国策作“公孙衍”。正义音释。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冯’。”
注⑧正义甘茂归至息壤,与秦王盟,恐后樗里子-公孙-伐韩,今二子果争之。武王召茂欲罢兵,故甘茂云息壤在彼邑也。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①王母宣太后,楚女也。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②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于-以救韩。楚兵去。
注①索隐按:赵系家昭王名稷。系本云名侧也。
注②索隐按:赵惠王二十六年,楚围雍氏,至昭王七年,又围雍氏,韩求救于秦,是再围也。刘氏云“此是前围雍氏,当赧王之三年”。战国策及纪年与此并不同。正义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里。
秦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皮氏。向寿者,宣太后外族也,而与昭王少相长,故任用。向寿如楚,①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向寿为秦守宜阳,将以伐韩。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②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③今公与楚解口地,④封小令尹以杜阳。⑤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韩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阏⑥于秦。⑦愿公孰虑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寿谒之公仲,⑧曰秦韩之交可合也。”苏代对曰:“愿有谒于公。⑨人曰贵其所以贵者贵。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秦事,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何?彼有以失之也。⑩公孙-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⑾人皆言楚之善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也。[一二]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楚,⒀如此则无患矣。韩氏必先以国从公孙-而后委国于甘茂。韩,公之雠也。⒁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僻雠也。”向寿曰:“然,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⒂反宜阳之民,⒃今公徒收之,甚难。”⒄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也?”对曰:“公奚不以秦为韩求颍川于楚?⒅此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
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不得,是韩楚之怨不解⒆而交走秦也。[二0]秦楚争强,而公徐过楚[二一]以收韩,此利于秦。”[二二]向寿曰:“柰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欲以韩取齐。
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二三]是以公孙——甘茂无事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如,一作‘和’。”
注②集解譬禽兽得困急,犹能抵触倾覆人车。
注③正义公仲自以为必可得秦封。
注④索隐解口,秦地名,近韩,今将与楚也。正义上纪买反。公,向寿也。
解口犹开口得言。向寿于秦开口,则楚人必得封地也。
注⑤索隐又封楚之小令尹以杜阳。杜阳亦秦地,今以封楚今尹,是秦楚合也。
注⑥集解音乌曷反。
注⑦正义公仲恐韩亡,欲将私徒往宜阳阏向寿也。
注⑧正义子,苏代也。向寿恐,今苏代谒报公仲,云“秦韩交可合”。
注⑨正义公,向寿也。言向寿亦党于楚,与公孙——甘茂党韩-魏同也。
注⑩索隐彼,公孙-及甘茂也。有以失之,谓不见委任,情有所失。正义言秦王虽爱习公孙——甘茂,秦事不亲委者,为党韩-魏也。今国事独与向寿主断者,不知寿党于楚以事秦王者,以失之也。
注⑾正义苏氏云:“向寿与公孙——甘茂皆有党,言无异也。”又一云改异党楚之意。
注⑿正义楚善变改,不可信。若变改,向寿必亡败,是自为责。
注⒀正义令秦亲韩而备楚之变改,则向寿无患矣。
注⒁正义韩氏必先委二人,故韩为向寿之雠。
注⒂集解徐广曰:“秦昭王元年予韩武遂。”
注⒃正义武遂,宜阳,本韩邑也,秦伐取之。今欲还韩,令其民得反归居之。
注①索隐音戈。言义渠道远,今日已后,不复得更过相见。
注②索隐谓欲以秦之缓急告语之也。
注③索隐按:谓山东诸侯齐-魏之大国等。正义中国谓关东六国。无事,不共攻秦。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孤切。”索隐掇音都活反,谓焚烧而侵掠。焚-音烦乌二音。按:焚柔而牵制也。战国策云“秦且烧-君之国”,是说其事也。
注⑤索隐谓山东诸国共伐秦也。
注⑥索隐谓秦求亲义渠君也。正义有事谓六国攻秦。秦若被攻伐,则必轻使重币,事义渠之国,欲令相助。犀首此言,令义渠君勿援秦也。
注⑦索隐按:表秦惠王后元七年,楚-魏-齐-韩-赵五国共攻秦,是其事也。
注⑧索隐凡丝挠布帛等一段为一纯。纯音屯。
注⑨索隐按:谓上文犀首云“*(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故云“衍之所谓”,因起兵袭秦以伤张仪也。
注⑩索隐入李伯之下。谓义渠破秦而收军,而入于李伯之下,则李伯人名或邑号。战国策“伯”作“帛”。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①
注①索隐佩五国之印,为约长。犀首后相五国,或从或横,常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①其短以扶其说,②成其衡道。③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注①索隐下音步卜反。振谓振扬而暴露其短。
注②索隐按:扶谓说彼之非,成我之是,扶会己之说辞。
注③索隐张仪说六国,使连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然山东地形从长,苏秦相六国,令从亲而宾秦也。关西地形衡长,张仪相六国,令破其从而连秦之衡,故谓张仪为连横矣。
【索隐述赞】仪未遭时,频被困辱。及相秦惠,先韩后蜀。连衡齐魏,倾危诳惑。陈轸挟权,犀首骋欲。如何三晋,继有斯德。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①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②秦人号曰“智囊”。
注①索隐按:樗,木名也,音摅。高诱曰“其里有大樗树,故曰樗里”。然疾居渭南陰乡之樗里,故号曰樗里子。又按:纪年则谓之“楮里疾”也。
注②索隐滑音骨。稽音鸡。邹诞解云“滑,乱也。稽,同也。谓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一云滑稽,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正义滑读为-,水流自出。稽,计也。言其
智计宣吐如泉,流出无尽,故杨雄酒赋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是也。颜师古云:“滑稽,转利之称也。滑,乱也。稽,碍也。其变无留也。”一说稽,考也,言其滑乱不可考较。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①使将而伐曲沃,②尽出其人,③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④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⑤
注①索隐按:右更,秦之第十四爵名也。
注②正义故城在陕州*[陕]*县西南三十二里也。
注③索隐按:年表云十一年拔魏曲沃,归其人。又秦本纪惠文王后元八年,五国共围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斩首八万。十一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
则焦与曲沃同在十一年明矣。而传云“八年拔之”,不同。王劭按:本纪-年表及此传,三处记秦伐国并不同,又与纪年不合,今亦殆不可考。
注④正义蔺县在石州。
注⑤索隐按:严君是爵邑之号,当是封之严道。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①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②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疾,③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注①索隐游,姓;腾,名也。
注②集解许慎曰:“仇犹,夷狄之国。”战国策曰:“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周礼曰:“广车之萃。”郑玄曰:“广车,横陈之车。”索隐战国策云“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以“仇犹”为“-由”。韩子作“仇由”。地理志临淮有-犹县也。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山,亦名仇犹,夷狄之国也。韩子云‘智伯欲伐仇犹国,道险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之,载以广车。仇犹大悦,除涂内之。赤章曼支谏曰:“不可,此小所以事大,而今大以遗小,卒必随,不可。”不听,遂内之。曼支因断毂而驰。至十九日而仇犹亡也’。”
注③正义防-樗里子。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①蒲守恐,请胡衍。②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③夫-之所以为-者,以蒲也。④今伐蒲入于魏,-必折而从之。⑤魏亡西河之外⑥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柰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⑦皮氏未降,又去。
注①索隐按:纪年云“楮里疾围蒲不克,而秦惠王薨”,事与此合。正义蒲故城在滑州匡城县北十五里,即子路作宰地。
注②索隐人姓名也。
注③集解赖,利也。
注④正义蒲是-国之鄣。
注⑤索隐战国策云“今蒲入于秦,-必折而入于魏”,与此文相反。
注⑥正义谓同-华等州。
注⑦正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百四十步,魏邑。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①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陰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
东,未央宫在其西,②武库正直其墓。③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注①索隐按黄图,在汉长安故城西。
注②正义汉长乐宫在长安县西北十五里,未央在县西北十四里,皆在长安故城中也。
注③索隐直如字读。直犹当也。
甘茂者,下蔡人也。①事下蔡史举先生,②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注①索隐地理志下蔡县属汝南也。正义今颍州县,即州来国。
注②索隐战国策及韩子皆云史举,上蔡监门。
惠王卒,武王立。张仪-魏章去,东之魏。蜀侯辉-相壮反,①秦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注①索隐辉音晖,又音胡昆反。秦之公子,封蜀也。华阳国志作“晖”。壮音侧状反。姓陈也。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①辅行。”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②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③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④行千里攻之,难。
昔曾参之处费,⑤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
樗里子-公孙-⑥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⑦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
⑧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注①正义饷受二音,人姓名。
注②索隐按:山海经-启筮云“昔伯-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或是此也。正义秦邑。
注③索隐谓上党-南阳并积贮日久矣。正义韩之北三郡积贮在河南宜阳县之日久矣。
注④索隐数音率腴反。正义谓函谷及三崤-五谷。
注⑤集解音秘。
注⑥索隐按:战国策作“公孙衍”。正义音释。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冯’。”
注⑧正义甘茂归至息壤,与秦王盟,恐后樗里子-公孙-伐韩,今二子果争之。武王召茂欲罢兵,故甘茂云息壤在彼邑也。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①王母宣太后,楚女也。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②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于-以救韩。楚兵去。
注①索隐按:赵系家昭王名稷。系本云名侧也。
注②索隐按:赵惠王二十六年,楚围雍氏,至昭王七年,又围雍氏,韩求救于秦,是再围也。刘氏云“此是前围雍氏,当赧王之三年”。战国策及纪年与此并不同。正义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里。
秦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皮氏。向寿者,宣太后外族也,而与昭王少相长,故任用。向寿如楚,①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向寿为秦守宜阳,将以伐韩。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②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③今公与楚解口地,④封小令尹以杜阳。⑤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韩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阏⑥于秦。⑦愿公孰虑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寿谒之公仲,⑧曰秦韩之交可合也。”苏代对曰:“愿有谒于公。⑨人曰贵其所以贵者贵。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秦事,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何?彼有以失之也。⑩公孙-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⑾人皆言楚之善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也。[一二]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楚,⒀如此则无患矣。韩氏必先以国从公孙-而后委国于甘茂。韩,公之雠也。⒁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僻雠也。”向寿曰:“然,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⒂反宜阳之民,⒃今公徒收之,甚难。”⒄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也?”对曰:“公奚不以秦为韩求颍川于楚?⒅此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
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不得,是韩楚之怨不解⒆而交走秦也。[二0]秦楚争强,而公徐过楚[二一]以收韩,此利于秦。”[二二]向寿曰:“柰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欲以韩取齐。
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二三]是以公孙——甘茂无事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如,一作‘和’。”
注②集解譬禽兽得困急,犹能抵触倾覆人车。
注③正义公仲自以为必可得秦封。
注④索隐解口,秦地名,近韩,今将与楚也。正义上纪买反。公,向寿也。
解口犹开口得言。向寿于秦开口,则楚人必得封地也。
注⑤索隐又封楚之小令尹以杜阳。杜阳亦秦地,今以封楚今尹,是秦楚合也。
注⑥集解音乌曷反。
注⑦正义公仲恐韩亡,欲将私徒往宜阳阏向寿也。
注⑧正义子,苏代也。向寿恐,今苏代谒报公仲,云“秦韩交可合”。
注⑨正义公,向寿也。言向寿亦党于楚,与公孙——甘茂党韩-魏同也。
注⑩索隐彼,公孙-及甘茂也。有以失之,谓不见委任,情有所失。正义言秦王虽爱习公孙——甘茂,秦事不亲委者,为党韩-魏也。今国事独与向寿主断者,不知寿党于楚以事秦王者,以失之也。
注⑾正义苏氏云:“向寿与公孙——甘茂皆有党,言无异也。”又一云改异党楚之意。
注⑿正义楚善变改,不可信。若变改,向寿必亡败,是自为责。
注⒀正义令秦亲韩而备楚之变改,则向寿无患矣。
注⒁正义韩氏必先委二人,故韩为向寿之雠。
注⒂集解徐广曰:“秦昭王元年予韩武遂。”
注⒃正义武遂,宜阳,本韩邑也,秦伐取之。今欲还韩,令其民得反归居之。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