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3节
注引地理志芮在临晋者,恐疏。然闲原在河东,复与虞-芮相接,临晋在河西同州,非临晋芮乡明矣。
明年,伐犬戎。①明年,伐密须。②明年,败耆国。③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④明年,伐崇侯虎。⑤而作丰邑,⑥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⑦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注①集解山海经曰:“有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正义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故字从犬。又后汉书云“犬戎,盘瓠之后也”,今长沙武林之郡太半是也。又毛诗疏云“犬戎昆夷”是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密须氏,-姓之国。”瓒曰:“安定陰密县是。”正义括地志云:“陰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其东接县城,□古密国。”杜预云-姓国,在安定陰密县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正义□黎国也。邹诞生云本或作“黎”。孔安国云黎在上党东北。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潞州黎城县东北十八里。尚书云‘西伯既戡黎’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城在野王县西北,音于。”正义括地志云:“故-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国城也。左传云:‘——晋-应-韩,武王之穆也’。”
注⑤正义皇甫谧云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闲。
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丰在京兆-县东,有灵台。镐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池,去丰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正义括地志云:“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县东三十五里。镐在雍州西南三十二里。”
注⑦集解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正义括地志云:“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原上也。”
西伯盖□位五十年。其囚-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①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②后十年而崩,③谥为文王。④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⑤盖王瑞自太王兴。⑥
注①正义干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按: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文王着演易之功,作周纪方赞其美,不敢专定,重易故称“盖”也。
注②正义二国相让后,诸侯归西伯者四十余国,咸尊西伯为王。盖此年受命之年称王也。帝王世纪云:“文王□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文王更为受命之元年,始称王矣。”又毛诗*[疏]*云:“文王九十七而终,终时受命九年,则受命之元年年八十九也。”
注③正义十当为“九”,其说在后。
注④正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
注⑤正义易纬云“文王受命,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郑玄信而用之,言文王称王,已改正朔布王号矣。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岂殷纣尚存而周称王哉?若文王自称王改正朔,则是功业成矣,武王何复得云大勋未集,欲卒父业也?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父-王季历-文王昌”。
据此文乃是追王为王,何得文王自称王改正朔也?
注⑥正义古公在-,被戎狄攻战夺民。太王曰“民之在我,与彼何异,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遂远去-,止于岐下-人举国尽归古公。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乃贬戎狄之俗,为室屋邑落,而分别居之。季历又生昌,有圣瑞。盖是王瑞自太王时而兴起也。然自“西伯盖□位五十年”以下至“太王兴”,在西伯崩后重述其事,为经传不同,不可全□,乃略而书之,引次其下,事必可疑,故数言“盖”也。
武王即位,①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注①正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春秋元命包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也。”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①东观兵,至于盟津。②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③“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④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⑤“总尔-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⑥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⑦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注①集解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索隐按:文云“上祭于毕”,则毕,天星之名。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毕星也。正义上音时掌反。尚书武成篇云:“我文考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惟九年,大统未集。”太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太誓篇云:“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大戴礼云:“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则武王少文王十四岁矣。礼记文王世子云:“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按:文王崩时武王已八十三矣,八十四即位,至九十三崩,武王即位适满十年。言十三年伐纣者,续文王受命年,欲明其卒父业故也。金-篇云:“惟克商二年,王有疾,不豫。”按: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十一年武王服阕,观兵孟津,十三年克纣,十五年有疾,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则武王年九十三矣。而太史公云九年王观兵,十一年伐纣,则以为武王即位年数,与尚书违,甚疏矣。
注②集解徐广曰:“谯周云武王十一年东观兵,十三年克纣。”
注③集解马融曰:“诸受符节有司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予小子受先公功’。”
注⑤集解郑玄曰:“号令之军法重者。”
注⑥集解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与周之象也。”索隐此已下至火复王屋为乌,皆见周书及今文泰誓。
注⑦集解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魄然,安定意也。”郑玄曰:
“书说云乌有孝名。武王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色也。”索隐按:
今文泰誓“流为-”-,鸷鸟也。马融云“明武王能伐纣”,郑玄云“乌是孝鸟,言武王能终父业”,亦各随文而解也。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周。于是武王-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①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②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③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④离-其王父母弟,⑤乃断□其先祖之乐,乃为滢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⑥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⑦不可再,不可三!”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灭’。”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虎贲,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
注③正义毕,尽也。尽从河南渡河北。
注④集解马融曰:“动逆天地人也。”正义按:三正,三统也。周以建子为天统,殷以建丑为地统,夏以建寅为人统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王父母弟,祖父母之族。必言‘母弟’,举亲者言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怡,一作‘辞’。”
注⑦集解郑玄曰:“夫子,丈夫之称。”
二月①甲子昧爽,②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③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④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⑤武王曰:“嗟!我有国-君,⑥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⑦千夫长、百夫长,⑧及庸、蜀、羌、-、微、-、彭、濮人,⑨称尔戈,⑩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⑾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其先祖肆祀不答,⑿□□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⒀俾暴虐于百姓,以坚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⒁夫子勉哉!
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⒂勉哉夫子!尚桓桓,⒃如虎如罴,如豺如离,⒄于商郊,不御克-,以役西土,⒅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⒆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正’。此建丑之月,殷之正月,周之二月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昧,冥也;爽,明:蚤旦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癸亥夜陈,甲子朝誓之。”正义括地志云:“-州城,故老云周武王伐纣至于商郊牧野,乃筑此城。郦元注水经云自朝歌南至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牧野也。”括地志又云:“纣都朝歌在-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钺,以黄金饰斧。左手杖钺,示无事于诛;右手把旄,示有事于教令。”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劳苦之。”
注⑥集解马融曰:“-,大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亚,次。旅,-大夫也,其位次卿。师氏,大夫官,以兵守门。”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师率,卒率。”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八国皆蛮夷戎狄。羌在西。蜀,叟-、微在巴蜀-、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汉之南。”马融曰:“武王所率,将来伐纣也。”正义-音矛。括地志云:“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庸国。益州及巴、利等州,皆古蜀国。
陇右岷、洮、丛等州以西,羌也。姚府以南,古-国之地。戎府之南,古微、泸、彭三国之地。濮在楚西南。有-州、微、濮州、泸府、彭州焉。武王率西南夷诸州伐纣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称,举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索,尽也。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肆,祭名。答,问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言纣□其贤臣,而尊长逃亡,罪人信用之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今日战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相齐。言当旅进一心也。”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伐谓击刺也。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也。”
注⒃集解郑玄曰:“威武貌。”
注⒄集解徐广曰:“此训与‘螭’同。”
注⒅集解郑玄曰:“御,强御,谓强暴也。克,杀也。不得暴杀纣师之-走者,当以为周之役也。”
注⒆集解郑玄曰:“所言且也。”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①以大卒驰帝纣师。②纣师虽-,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③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④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⑤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⑥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⑦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⑧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注①集解周礼:“环人,掌致师。”郑玄曰:“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也。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春秋传曰:“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代御执辔,御下□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而复。”
注②集解徐广曰:“帝,一作‘商’。”正义大卒,谓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有虎贲三千人。
注③正义衣音于既反。周书云:“甲子夕,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注:“天智,玉之善者,缝环其身自厚也。凡焚四千玉也,庶玉则销,天智玉不销,纣身不尽也。”
注④正义武王率诸侯伐天子,天子已死,诸侯毕贺,故武王揖诸侯,言先拊循其心也。
注⑤正义谓至朝歌。
注⑥索隐武王虽以臣伐君,颇有-德,不应答商人之拜,太史公失辞耳。寻上文,诸侯毕拜贺武王,武王尚且报揖,无容遂下拜商人。
注⑦正义周书作“轻吕击之”。轻吕,剑名也。
注⑧集解司马法曰:“夏执玄钺。”宋均曰:“玄钺用铁,不磨砺。”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①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②卫康叔封布兹,③召公-赞采,④师尚父牵牲。尹佚-祝曰:⑤“殷之末孙季纣,⑥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只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注①集解蔡邕独断曰:“前驱有九旒云罕。”东京赋曰:“云罕九旒。”薛综曰:“旒,旗名。”
注②集解周礼曰:“司-氏以鉴取明水于月。”郑玄曰:“鉴,镜属也。取月之水,欲得陰阳之-气。陈明水以为玄酒。”索隐明,明水也。旧本皆无“水”字,今本有“水”字者多,亦是也。若惟云“奉明”,其义未见,不知“奉明”何物也-音毁。
注③集解徐广曰:“兹者,籍席之名。诸侯病曰‘负兹’。”索隐兹,一作“-”,公明草也。言“兹”,举成器;言“-”,见-草也。
注④正义赞,佐也。采,币也。
注⑤正义尹佚读-书祝文以祭社也。
注⑥正义周书作“末孙受德”。受德,纣字也。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①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②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
③命闳夭封比干之墓。④命宗祝享祠于军。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⑤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⑥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⑦黄帝之后于祝,⑧帝尧之后于蓟,⑨帝舜之后于陈,⑩大禹之后于□。⑾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⑿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⒀封召公-于燕。⒁封弟叔鲜于管,⒂弟叔度于蔡。⒃余各以次受封。
注①正义地理志云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邶、墉、-是。邶以封纣子武庚;墉,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
帝王世纪云:“自殷都以东为-,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墉,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按:二说各异,未详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释,一作‘原’。”
注③集解徐广曰:“保,一作‘宝’。”
注④正义封,谓益其土及画疆界。括地志云:“比干墓在卫州汲县北十里二百五十步。”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武功成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宗彝,宗庙樽也。作分器,着王之命及受物。”
注⑦集解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
注⑧正义左传云:“祝其,实夹谷。”杜预云:“夹谷即祝其也。”服虔云:“东海郡祝其县也。”
明年,伐犬戎。①明年,伐密须。②明年,败耆国。③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④明年,伐崇侯虎。⑤而作丰邑,⑥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⑦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注①集解山海经曰:“有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正义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故字从犬。又后汉书云“犬戎,盘瓠之后也”,今长沙武林之郡太半是也。又毛诗疏云“犬戎昆夷”是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密须氏,-姓之国。”瓒曰:“安定陰密县是。”正义括地志云:“陰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其东接县城,□古密国。”杜预云-姓国,在安定陰密县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正义□黎国也。邹诞生云本或作“黎”。孔安国云黎在上党东北。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潞州黎城县东北十八里。尚书云‘西伯既戡黎’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城在野王县西北,音于。”正义括地志云:“故-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国城也。左传云:‘——晋-应-韩,武王之穆也’。”
注⑤正义皇甫谧云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闲。
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丰在京兆-县东,有灵台。镐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池,去丰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正义括地志云:“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县东三十五里。镐在雍州西南三十二里。”
注⑦集解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正义括地志云:“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原上也。”
西伯盖□位五十年。其囚-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①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②后十年而崩,③谥为文王。④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⑤盖王瑞自太王兴。⑥
注①正义干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按: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文王着演易之功,作周纪方赞其美,不敢专定,重易故称“盖”也。
注②正义二国相让后,诸侯归西伯者四十余国,咸尊西伯为王。盖此年受命之年称王也。帝王世纪云:“文王□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文王更为受命之元年,始称王矣。”又毛诗*[疏]*云:“文王九十七而终,终时受命九年,则受命之元年年八十九也。”
注③正义十当为“九”,其说在后。
注④正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
注⑤正义易纬云“文王受命,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郑玄信而用之,言文王称王,已改正朔布王号矣。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岂殷纣尚存而周称王哉?若文王自称王改正朔,则是功业成矣,武王何复得云大勋未集,欲卒父业也?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父-王季历-文王昌”。
据此文乃是追王为王,何得文王自称王改正朔也?
注⑥正义古公在-,被戎狄攻战夺民。太王曰“民之在我,与彼何异,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遂远去-,止于岐下-人举国尽归古公。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乃贬戎狄之俗,为室屋邑落,而分别居之。季历又生昌,有圣瑞。盖是王瑞自太王时而兴起也。然自“西伯盖□位五十年”以下至“太王兴”,在西伯崩后重述其事,为经传不同,不可全□,乃略而书之,引次其下,事必可疑,故数言“盖”也。
武王即位,①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注①正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春秋元命包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也。”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①东观兵,至于盟津。②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③“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④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⑤“总尔-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⑥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⑦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注①集解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索隐按:文云“上祭于毕”,则毕,天星之名。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毕星也。正义上音时掌反。尚书武成篇云:“我文考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惟九年,大统未集。”太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太誓篇云:“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大戴礼云:“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则武王少文王十四岁矣。礼记文王世子云:“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按:文王崩时武王已八十三矣,八十四即位,至九十三崩,武王即位适满十年。言十三年伐纣者,续文王受命年,欲明其卒父业故也。金-篇云:“惟克商二年,王有疾,不豫。”按: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十一年武王服阕,观兵孟津,十三年克纣,十五年有疾,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则武王年九十三矣。而太史公云九年王观兵,十一年伐纣,则以为武王即位年数,与尚书违,甚疏矣。
注②集解徐广曰:“谯周云武王十一年东观兵,十三年克纣。”
注③集解马融曰:“诸受符节有司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予小子受先公功’。”
注⑤集解郑玄曰:“号令之军法重者。”
注⑥集解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与周之象也。”索隐此已下至火复王屋为乌,皆见周书及今文泰誓。
注⑦集解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魄然,安定意也。”郑玄曰:
“书说云乌有孝名。武王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色也。”索隐按:
今文泰誓“流为-”-,鸷鸟也。马融云“明武王能伐纣”,郑玄云“乌是孝鸟,言武王能终父业”,亦各随文而解也。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周。于是武王-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①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②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③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④离-其王父母弟,⑤乃断□其先祖之乐,乃为滢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⑥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⑦不可再,不可三!”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灭’。”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虎贲,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
注③正义毕,尽也。尽从河南渡河北。
注④集解马融曰:“动逆天地人也。”正义按:三正,三统也。周以建子为天统,殷以建丑为地统,夏以建寅为人统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王父母弟,祖父母之族。必言‘母弟’,举亲者言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怡,一作‘辞’。”
注⑦集解郑玄曰:“夫子,丈夫之称。”
二月①甲子昧爽,②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③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④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⑤武王曰:“嗟!我有国-君,⑥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⑦千夫长、百夫长,⑧及庸、蜀、羌、-、微、-、彭、濮人,⑨称尔戈,⑩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⑾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其先祖肆祀不答,⑿□□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⒀俾暴虐于百姓,以坚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⒁夫子勉哉!
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⒂勉哉夫子!尚桓桓,⒃如虎如罴,如豺如离,⒄于商郊,不御克-,以役西土,⒅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⒆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正’。此建丑之月,殷之正月,周之二月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昧,冥也;爽,明:蚤旦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癸亥夜陈,甲子朝誓之。”正义括地志云:“-州城,故老云周武王伐纣至于商郊牧野,乃筑此城。郦元注水经云自朝歌南至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牧野也。”括地志又云:“纣都朝歌在-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钺,以黄金饰斧。左手杖钺,示无事于诛;右手把旄,示有事于教令。”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劳苦之。”
注⑥集解马融曰:“-,大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亚,次。旅,-大夫也,其位次卿。师氏,大夫官,以兵守门。”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师率,卒率。”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八国皆蛮夷戎狄。羌在西。蜀,叟-、微在巴蜀-、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汉之南。”马融曰:“武王所率,将来伐纣也。”正义-音矛。括地志云:“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庸国。益州及巴、利等州,皆古蜀国。
陇右岷、洮、丛等州以西,羌也。姚府以南,古-国之地。戎府之南,古微、泸、彭三国之地。濮在楚西南。有-州、微、濮州、泸府、彭州焉。武王率西南夷诸州伐纣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称,举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索,尽也。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肆,祭名。答,问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言纣□其贤臣,而尊长逃亡,罪人信用之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今日战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相齐。言当旅进一心也。”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伐谓击刺也。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也。”
注⒃集解郑玄曰:“威武貌。”
注⒄集解徐广曰:“此训与‘螭’同。”
注⒅集解郑玄曰:“御,强御,谓强暴也。克,杀也。不得暴杀纣师之-走者,当以为周之役也。”
注⒆集解郑玄曰:“所言且也。”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①以大卒驰帝纣师。②纣师虽-,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③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④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⑤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⑥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⑦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⑧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注①集解周礼:“环人,掌致师。”郑玄曰:“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也。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春秋传曰:“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代御执辔,御下□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而复。”
注②集解徐广曰:“帝,一作‘商’。”正义大卒,谓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有虎贲三千人。
注③正义衣音于既反。周书云:“甲子夕,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注:“天智,玉之善者,缝环其身自厚也。凡焚四千玉也,庶玉则销,天智玉不销,纣身不尽也。”
注④正义武王率诸侯伐天子,天子已死,诸侯毕贺,故武王揖诸侯,言先拊循其心也。
注⑤正义谓至朝歌。
注⑥索隐武王虽以臣伐君,颇有-德,不应答商人之拜,太史公失辞耳。寻上文,诸侯毕拜贺武王,武王尚且报揖,无容遂下拜商人。
注⑦正义周书作“轻吕击之”。轻吕,剑名也。
注⑧集解司马法曰:“夏执玄钺。”宋均曰:“玄钺用铁,不磨砺。”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①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②卫康叔封布兹,③召公-赞采,④师尚父牵牲。尹佚-祝曰:⑤“殷之末孙季纣,⑥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只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注①集解蔡邕独断曰:“前驱有九旒云罕。”东京赋曰:“云罕九旒。”薛综曰:“旒,旗名。”
注②集解周礼曰:“司-氏以鉴取明水于月。”郑玄曰:“鉴,镜属也。取月之水,欲得陰阳之-气。陈明水以为玄酒。”索隐明,明水也。旧本皆无“水”字,今本有“水”字者多,亦是也。若惟云“奉明”,其义未见,不知“奉明”何物也-音毁。
注③集解徐广曰:“兹者,籍席之名。诸侯病曰‘负兹’。”索隐兹,一作“-”,公明草也。言“兹”,举成器;言“-”,见-草也。
注④正义赞,佐也。采,币也。
注⑤正义尹佚读-书祝文以祭社也。
注⑥正义周书作“末孙受德”。受德,纣字也。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①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②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
③命闳夭封比干之墓。④命宗祝享祠于军。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⑤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⑥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⑦黄帝之后于祝,⑧帝尧之后于蓟,⑨帝舜之后于陈,⑩大禹之后于□。⑾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⑿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⒀封召公-于燕。⒁封弟叔鲜于管,⒂弟叔度于蔡。⒃余各以次受封。
注①正义地理志云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邶、墉、-是。邶以封纣子武庚;墉,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
帝王世纪云:“自殷都以东为-,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墉,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按:二说各异,未详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释,一作‘原’。”
注③集解徐广曰:“保,一作‘宝’。”
注④正义封,谓益其土及画疆界。括地志云:“比干墓在卫州汲县北十里二百五十步。”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武功成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宗彝,宗庙樽也。作分器,着王之命及受物。”
注⑦集解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
注⑧正义左传云:“祝其,实夹谷。”杜预云:“夹谷即祝其也。”服虔云:“东海郡祝其县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