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28节

注⑩索隐按:公羊“纪裂-来逆女,何以书?讥也,讥不亲迎也”。
注⑾索隐以言若乐声调,能令四时和,而陰阳变,则能生万物,是陰阳即夫妇也。夫妇道和而能化生万物。万物,人为之本,故云“万物之统”。
注⑿索隐□音配,又如字。
注⒀索隐以言夫妇亲爱之情,虽君父之尊而不夺臣子所好爱,使移其本意,是不能得也。故曰“匹夫不可夺志”是也。
注⒁索隐按:郑玄注礼记云“姓者,生也。子姓,谓-孙也”。按即赵飞燕等是也。
注⒂索隐按:谓有始不能要其终也。以言虽有子姓而意不能要终,如栗姬、-后等皆是也。
注⒃索隐上音乌。恶犹于何也。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得而记焉。汉兴,吕娥-①为高祖正后,男为太子。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②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
及高祖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而高祖后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况羽反。吕后姊字长-也。”索隐吕后字,音况羽反。
按:汉书吕后名雉。
注②索隐汉书云得定陶戚姬。
注③索隐尔雅云“恙,忧也”。一说,古者野居露宿,恙,噬人虫也,故人相恤云“得无恙乎”。
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①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诈取后宫人子为子。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于是贵外家,王诸吕以为辅,而以吕禄女为少帝后,欲连固根本牢甚,然无益也。
注①索隐按:皇甫谧云名嫣。
高后崩,合葬长陵。①禄、产等惧诛,谋作乱。大臣征之,天诱其统,②卒灭吕氏。唯独置孝惠皇后居北宫。③迎立代王,是为孝文帝,奉汉宗庙。此岂非天邪?
非天命孰能当之?
注①集解关中记曰:“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合陵也。诸陵皆如此。”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衷’。”
注③索隐按:宫在未央北,故曰北宫。正义括地志云:“北宫在雍州长安县西北十三里,与桂宫相近,在长安故城中。”
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①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陰,因葬焉。②
注①索隐媪音乌老反。然媪是妇人之老者通号,故赵太后自称媪,及王媪、刘媪之属是也。
注②索隐顾氏按-墓记,在会稽县,县西北-山上今犹有兆域-音庄洽反。
正义括地志云:“-山在越州会稽县西北三里,一名稷山。”-音庄洽反。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①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注①索隐按:是河南宫之成皋台,汉书作“成皋灵台”。西征记云“武牢城内有高祖殿,西南有武库”。正义括地志云:“洛州泛水县,古东虢州,故郑之制邑,汉之成皋县也。”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优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①
注①索隐按地理志,轵县在河内,恐地远非其封也。按:长安东有轵道亭,或当是所封也。
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于是乃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下吏奉守-,寝庙上食祠如法。而栎阳北亦置灵文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及尊)*赏赐各以亲疏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
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①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②
注①索隐按:庙记云“在霸陵南十里,故谓南陵”。按:今在长安东-水东东原上,
名曰少陰。在霸陵西南,故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是也。正义括地志云:“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汉南陵县,本薄太后陵邑。陵在东北,去县六里。”
注②集解徐广曰:“霸陵县有轵道亭。”
窦太后,①赵之清河观津人也。②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③“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④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注①索隐按:皇甫谧云名猗房。
注②正义在冀州枣强县东北二十五里。
注③正义谓宦者为吏,主发遣宫人也。
注④索隐音疋消反。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①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注①索隐按:挚虞注决录云“窦太后父少遭秦乱,隐身渔钓,坠泉而死。景帝立,太后遣使者填父所坠渊,起大坟于观津城南,人闲号曰窦氏青山也”。
窦皇后兄窦长君,①弟曰窦广国,字少君。②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寒)[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③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他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④丐沐沐我,⑤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注①索隐按:决录云建字长君。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窦少君墓在冀州武邑县东南二十七里。”
注③索隐谓从逐其宜阳之主人家,而皆往长安也。
注④索隐决者,别也。传音转。传舍谓邮亭传置之舍。盖窦后初入宫时,别其弟于传舍之中也。
注⑤索隐丐音盖。丐者,乞也。沐,米潘也。谓后乞潘为弟沐。
注⑥索隐按:公亦祖也,谓皇后同祖之昆弟,如窦婴即皇后之兄子之比,亦得家于长安。故刘氏云“公昆弟谓广国等”。
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长者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窦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孝文帝崩,孝景帝立,乃封广国为章武侯。①长君前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②吴楚反时,窦太后从昆弟子窦婴,
任侠自喜,将兵,以军功为魏其侯。③窦氏凡三人为侯。
注①索隐地理志县名,属勃海。正义括地志云:“沧州鲁城县。”
注②索隐地理志县名,属勃海。正义括地志云:“故南皮城在沧州南皮县北四里,汉南皮县也。”
注③索隐地理志县名,属琅邪。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①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
注①索隐是当武帝建元六年,此文是也。而汉书作“元光”,误。
王太后,①槐里人,②母曰臧儿。臧儿者,故燕王臧荼孙也。臧儿嫁为槐里王仲妻,生男曰信,与两女。③而仲死,臧儿更嫁长陵田氏,生男-、胜。
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因欲奇两女,④乃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予决,乃内之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位,王夫人生男。⑤
注①索隐按:皇甫谧云名□。音志。
注②索隐按:地理志右扶风槐里,本名废丘。正义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槐里,亦曰废丘,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也。”
注③索隐□后及儿-也。
注④索隐奇者,异之也。汉书作“倚”。倚者,依也。
注⑤索隐即武帝也。汉武故事云“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月日生于猗兰殿”。
先是臧儿又入其少女儿-,①儿-生四男。②
注①索隐况羽反。
注②索隐谓广川王越-胶东王寄-清河王乘-常山王舜也。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及景帝立,立□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①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
景帝以故望之。②
注①索隐过音戈。谓-之。
注②索隐望犹责望,谓恨之也。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之而未发也。①
注①索隐-音衔。衔谓恨也。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①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②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
“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③
注①索隐大行,礼官。行音衡。
注②索隐此皆公羊传文。
注③索隐地理志盖县属太山。
景帝崩,太子袭号为皇帝。尊皇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①封田-为武安侯,②胜为周阳侯。③
注①正义德州县也。
注②索隐地理志县名,属魏郡。正义括地志云:“武安故城在洛州武安县西南七里,六国时赵邑,汉武安县城也。”
注③索隐地理志县名,属上郡。正义括地志云:“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也。”
景帝十三男,一男为帝,十二男皆为王。而儿-早卒,其四子皆为王。王太后长女号日平阳公主,①次为南宫公主,②次为林虑公主。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平阳故城□晋州城西面,今平阳故城东面也。城记云尧筑也。”
注②正义南宫,冀州县也。
首节 上一节 128/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