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14节
注③正义*(舆地理志)[括地志]*云:“平都县在今新兴郡,与阳周县相近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太子从质秦归。”正义按:太子□春平君也。
三年,庞暖将,攻燕,禽其将剧辛。四年,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①不拔;移攻齐,取饶安。②五年,傅抵③将,居平邑;庆舍将东阳④河外师,守河梁。⑤六年,封长安君以饶。⑥魏与赵邺。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新丰。”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渤海。又云饶属北海,安属平原。”正义饶安,沧州县也,七国时属齐,战国时属赵。
注③正义上音付,下音邸。赵将姓名。
注④正义属贝州,在河北岸也。
注⑤正义河外,河南岸魏州地也。河梁,桥也。
注⑥正义□饶阳也。瀛州饶阳县东二十里饶阳故城,汉县也,明长安君是号也。
九年,赵攻燕,取狸阳城。①兵未罢,秦攻邺,拔之。②悼襄王卒,子优缪王迁立。
注①正义按:燕无狸阳,疑“狸”字误,当作“渔阳”,故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里,燕渔阳郡城也。按赵东界至瀛州,则檀州在北,赵攻燕取渔阳城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饶阳在河闲。又年表曰拔阏与-邺九城。”
优缪王迁元年,①城柏人。二年,秦攻武城,②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又云‘愍王’。世本云孝成王丹生悼襄王偃,偃生今王迁。
年表及史考赵迁皆无谥。”索隐徐广云王迁无谥,今惟此独称优缪王者,盖秦灭赵之后,人臣窃追谥之,太史公或别有所见而记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云秦拔我平阳。”
三年,秦攻赤丽-宜安,①李牧率师与战肥下,②却之。封牧为武安君。
四年,秦攻番吾,③李牧与之战,却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宜安故城在恒州-城县西南二十里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肥累故城在恒州-城县西七里,春秋时肥子国,白狄别种也。”
注③正义上音婆,又音盘,又作“蒲”。括地志云:“蒲吾城在恒州房山县东二十里也。”
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①北至平陰,②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③六年,大饥,民斗言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注①集解徐广曰:“徐,一作‘除’。”
注②正义乐徐在晋州,平阴在汾也。
注③正义其坼沟见在,亦在晋-汾二州之界也。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及齐将颜聚代之。赵-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①
注①集解淮南子云:“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讴,闻之者莫不流涕。”正义括地志云:“赵王迁墓在房州房陵县西九里也。”
八年十月,邯郸为秦。
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①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缪哉!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注①集解徐广曰:“列女传曰邯郸之倡。”
【索隐述赞】赵氏之系,与秦同祖。周穆平徐,乃封造父。带始事晋,夙初有土。岸贾矫诛,韩厥立武。宝符临代,卒居伯鲁。简梦翟犬,灵歌处女。胡服虽强,建立非所。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①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②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注①索隐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
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毛,文王庶子。
注②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①为大夫。卜偃曰:②“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注①正义魏城在陕州芮城县北五里。郑玄诗谱云:“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
注②索隐晋掌卜大夫郭偃也。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①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注①索隐左传武子名摺O当驹啤氨贤蛏芒季,芒季生武仲州”。州与-声相近?字异耳,代亦不同。
魏悼子徙治霍。①生魏绛。②
注①索隐系本云“武仲生庄子绛”,无悼子。又系本居篇曰“魏武子居魏,悼子徙霍”。宋忠曰“霍,今河东彘县也”。则是有悼子,系本卿大夫代自脱耳。
然魏,今河北魏县是也。正义晋州霍邑县,汉彘县也,后汉改曰永安,隋改曰霍邑,本春秋时霍伯国也。
注②索隐谥昭子。系本云“庄子”,文错也。居篇又曰“昭子徙安邑”,亦与此文同也。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辱杨干。①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徙治安邑。②魏绛卒,谥为昭子。③生魏嬴。嬴生魏献子。④
注①索隐左传曰-杨干之仆。
注②正义安邑在绛州夏县安邑故城是。
注③集解徐广曰:“世本曰庄子。”
注④索隐系本云“献子名荼。荼,庄子之子”。无魏嬴。
献子事晋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强,公室卑。
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魏献子为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献子与赵简子-①中行文子-②范献子③并为晋卿。
注①索隐赵鞅。
注②索隐荀寅。
注③索隐范吉射。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献子生魏侈。①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
注①索隐侈,他本亦作“哆”,盖“哆”字误,而代数错也。按系本“献子生简子取,取生襄子多”,而左传云“魏曼多”是也。则侈是襄子,中闲少简子一代。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①与韩康子-②赵襄子③共伐灭知伯,④分其地。
注①索隐系本云:“襄子生桓子驹。”
注②索隐名虔。
注③索隐名无恤。
注④索隐智伯,智瑶也,本姓荀,亦曰荀瑶。正义知音智。括地志云:“故智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古今地名云解县有智城,盖谓此也。”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①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与韩武子-②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曰斯也。”索隐系本云“桓子生文侯斯”,其传云“孺子-是魏驹之子”,与此系代亦不同也。
注②索隐系本“武子名启章,康子子”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缢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陰-合阳。①
注①正义雒,漆沮水也,城在水南。合阳,合水之北。括地志云:“合阳故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三里。雒陰在同州西也。”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阳狐。①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阳狐郭在魏州元城县东北三十里也。”
二十五年,子击生子。①
注①索隐乙耕反。击,武侯也-,惠王也。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①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注①正义过,光卧反。文侯轼干木闾也。皇甫谧高士传云:“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干木-墙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其仆曰:‘君何轼?’曰:‘段干木贤者也,不趣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己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淮南子云:“段干木,晋之大驵,而为文侯师。”吕氏春秋云:“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
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①称治。
注①索隐按:大河在邺东,故名邺为河内。正义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
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陰,东至-州,折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云也。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
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文侯弟名成。”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陕-案:地理志曰弘农陕县故虢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正义括地志云:“虢山在陕州陕县西二里,临黄河。今临河有冈阜,似是颓山之余也。”
三十二年,伐郑。城酸枣。败秦于注。①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②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晋。③
注①集解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也。”正义括地志云:“注城在汝州梁县西十五里。注,或作‘铸’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在南平阳县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今之华陰。”索隐按:年表作“齐侵陰晋”。秦本纪云“惠王六年,魏纳陰晋,更名曰宁秦”。徐氏云“今之华陰也”。
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得其将识。①是岁,文侯卒,②子击立,是为武侯。
注①索隐识,将名也。武下,魏地。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十三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太子从质秦归。”正义按:太子□春平君也。
三年,庞暖将,攻燕,禽其将剧辛。四年,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①不拔;移攻齐,取饶安。②五年,傅抵③将,居平邑;庆舍将东阳④河外师,守河梁。⑤六年,封长安君以饶。⑥魏与赵邺。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新丰。”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渤海。又云饶属北海,安属平原。”正义饶安,沧州县也,七国时属齐,战国时属赵。
注③正义上音付,下音邸。赵将姓名。
注④正义属贝州,在河北岸也。
注⑤正义河外,河南岸魏州地也。河梁,桥也。
注⑥正义□饶阳也。瀛州饶阳县东二十里饶阳故城,汉县也,明长安君是号也。
九年,赵攻燕,取狸阳城。①兵未罢,秦攻邺,拔之。②悼襄王卒,子优缪王迁立。
注①正义按:燕无狸阳,疑“狸”字误,当作“渔阳”,故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里,燕渔阳郡城也。按赵东界至瀛州,则檀州在北,赵攻燕取渔阳城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饶阳在河闲。又年表曰拔阏与-邺九城。”
优缪王迁元年,①城柏人。二年,秦攻武城,②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又云‘愍王’。世本云孝成王丹生悼襄王偃,偃生今王迁。
年表及史考赵迁皆无谥。”索隐徐广云王迁无谥,今惟此独称优缪王者,盖秦灭赵之后,人臣窃追谥之,太史公或别有所见而记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云秦拔我平阳。”
三年,秦攻赤丽-宜安,①李牧率师与战肥下,②却之。封牧为武安君。
四年,秦攻番吾,③李牧与之战,却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宜安故城在恒州-城县西南二十里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肥累故城在恒州-城县西七里,春秋时肥子国,白狄别种也。”
注③正义上音婆,又音盘,又作“蒲”。括地志云:“蒲吾城在恒州房山县东二十里也。”
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①北至平陰,②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③六年,大饥,民斗言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注①集解徐广曰:“徐,一作‘除’。”
注②正义乐徐在晋州,平阴在汾也。
注③正义其坼沟见在,亦在晋-汾二州之界也。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及齐将颜聚代之。赵-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①
注①集解淮南子云:“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讴,闻之者莫不流涕。”正义括地志云:“赵王迁墓在房州房陵县西九里也。”
八年十月,邯郸为秦。
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①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缪哉!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注①集解徐广曰:“列女传曰邯郸之倡。”
【索隐述赞】赵氏之系,与秦同祖。周穆平徐,乃封造父。带始事晋,夙初有土。岸贾矫诛,韩厥立武。宝符临代,卒居伯鲁。简梦翟犬,灵歌处女。胡服虽强,建立非所。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①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②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注①索隐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
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毛,文王庶子。
注②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①为大夫。卜偃曰:②“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注①正义魏城在陕州芮城县北五里。郑玄诗谱云:“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
注②索隐晋掌卜大夫郭偃也。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①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注①索隐左传武子名摺O当驹啤氨贤蛏芒季,芒季生武仲州”。州与-声相近?字异耳,代亦不同。
魏悼子徙治霍。①生魏绛。②
注①索隐系本云“武仲生庄子绛”,无悼子。又系本居篇曰“魏武子居魏,悼子徙霍”。宋忠曰“霍,今河东彘县也”。则是有悼子,系本卿大夫代自脱耳。
然魏,今河北魏县是也。正义晋州霍邑县,汉彘县也,后汉改曰永安,隋改曰霍邑,本春秋时霍伯国也。
注②索隐谥昭子。系本云“庄子”,文错也。居篇又曰“昭子徙安邑”,亦与此文同也。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辱杨干。①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徙治安邑。②魏绛卒,谥为昭子。③生魏嬴。嬴生魏献子。④
注①索隐左传曰-杨干之仆。
注②正义安邑在绛州夏县安邑故城是。
注③集解徐广曰:“世本曰庄子。”
注④索隐系本云“献子名荼。荼,庄子之子”。无魏嬴。
献子事晋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强,公室卑。
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魏献子为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献子与赵简子-①中行文子-②范献子③并为晋卿。
注①索隐赵鞅。
注②索隐荀寅。
注③索隐范吉射。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献子生魏侈。①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
注①索隐侈,他本亦作“哆”,盖“哆”字误,而代数错也。按系本“献子生简子取,取生襄子多”,而左传云“魏曼多”是也。则侈是襄子,中闲少简子一代。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①与韩康子-②赵襄子③共伐灭知伯,④分其地。
注①索隐系本云:“襄子生桓子驹。”
注②索隐名虔。
注③索隐名无恤。
注④索隐智伯,智瑶也,本姓荀,亦曰荀瑶。正义知音智。括地志云:“故智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古今地名云解县有智城,盖谓此也。”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①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与韩武子-②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曰斯也。”索隐系本云“桓子生文侯斯”,其传云“孺子-是魏驹之子”,与此系代亦不同也。
注②索隐系本“武子名启章,康子子”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缢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陰-合阳。①
注①正义雒,漆沮水也,城在水南。合阳,合水之北。括地志云:“合阳故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三里。雒陰在同州西也。”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阳狐。①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阳狐郭在魏州元城县东北三十里也。”
二十五年,子击生子。①
注①索隐乙耕反。击,武侯也-,惠王也。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①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注①正义过,光卧反。文侯轼干木闾也。皇甫谧高士传云:“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干木-墙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其仆曰:‘君何轼?’曰:‘段干木贤者也,不趣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己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淮南子云:“段干木,晋之大驵,而为文侯师。”吕氏春秋云:“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
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①称治。
注①索隐按:大河在邺东,故名邺为河内。正义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
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陰,东至-州,折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云也。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
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文侯弟名成。”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陕-案:地理志曰弘农陕县故虢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正义括地志云:“虢山在陕州陕县西二里,临黄河。今临河有冈阜,似是颓山之余也。”
三十二年,伐郑。城酸枣。败秦于注。①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②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晋。③
注①集解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也。”正义括地志云:“注城在汝州梁县西十五里。注,或作‘铸’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在南平阳县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今之华陰。”索隐按:年表作“齐侵陰晋”。秦本纪云“惠王六年,魏纳陰晋,更名曰宁秦”。徐氏云“今之华陰也”。
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得其将识。①是岁,文侯卒,②子击立,是为武侯。
注①索隐识,将名也。武下,魏地。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十三里。”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