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10节
注①集解张华曰:“赵简子-在临水界,二-并,上气成楼阁。”
赵襄子元年,越围吴。①襄子降丧食,使楚隆问吴王。②
注①正义年表及*(赵)[越]*世家、*(云)*左传越灭吴在简子三十五年,已在襄子元年前十五年矣,何得更有越围吴之事?从此以下至“问吴王”是三十年事,文*(说)[脱]*误在此耳。
注②正义左传云哀公二十年,简子死,襄子嗣立,以越围吴故,降父之祭馔,而使楚隆慰问王,为哀公十三年。简子在黄池之役,与吴王质言曰“好恶同之”,故减祭馔及问吴王也。而赵世家及六国年表云此年晋定公卒,简子除三年之丧,服-而已。按:简子死及使吴年月皆误,与左传文不同。
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①请代王。使厨人躁铜-②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陰令宰人各③以-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之山。④遂以代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伯鲁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蚤死,故封其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山在广武。”正义括地志云:“夏屋山一名贾屋山,今名贾母山,在代州-门县东北三十五里。夏屋与句注山相接,盖北方之险,亦天下之阻路,所以分别内外也。”
注②正义音斗。其形方,有柄,取斟水器。说文云勺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雒’。”
注④正义-,今簪也。括地志云:“摩-山一名磨-山,亦名为*[鸣鸡]*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魏土地记云‘代郡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赵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自刺而死。使者遂亦自杀’。”
襄子立四年,知伯与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是为晋懿公。①知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
注①索隐或作“哀公”。其大父名雍,□昭公少子,号戴子也。
原过从,后,至于王泽,①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
“赵毋恤,余霍泰山②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鬓麋髭-,大膺大
胸,修下而冯,左-界乘,③奄有河宗,④至于休溷诸貉,⑤南伐晋别,⑥北灭黑姑。”
⑦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王泽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河东永安县。”
注③集解徐广曰:“修,或作‘随’。界,一作‘介’。”
注④正义穆天子传云:“河宗之子孙*(则)[-]*□絮。”按:盖在龙门河之上流,岚、胜二州之地也。
注⑤正义音陌。自河宗、休溷诸貉,乃戎狄之地也。
注⑥正义赵南伐晋之别邑,谓韩、魏之邑也。
注⑦正义亦戎国。
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①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②不敢失礼。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③私于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
于是襄子行赏,高共为上。张孟同曰:“晋阳之难,唯共无功。”襄子曰:“方晋阳急,-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礼,是以先之。”于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强于韩、魏。遂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④
注①正义何休云:“八尺曰版。”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赫’。”
注③索隐按:战国策作“张孟谈”。谈者,史迁之父名,迁例改为“同”。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三神祠今名原过祠,今在霍山侧也。”
其后娶空同氏,①生五子。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传位与伯鲁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为太子。②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崆峒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古西戎地。又原州平高县西百里亦有崆峒山,□黄帝问广成子道处。”俱是西戎地,未知孰是。
注②索隐代成君名周,伯鲁之子。系本云代成君子起□襄子之子,不云伯鲁,非也。
献侯少□位,治中牟。①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河南中牟县,赵献侯自耿徙此。瓒曰:“中牟在春秋之时是郑之疆内也,及三卿分晋,则在魏之邦土也。赵界自漳水以北,不及此。春秋传曰‘-侯如晋过中牟’,按中牟非-适晋之次也。汲郡古文曰‘齐师伐赵东鄙,围中牟’,此中牟不在赵之东也。按中牟当漯水之北。”索隐此赵中牟在河北,非郑之中牟。正义按:五鹿在魏州元城县东十二里,邺□相州荡陰县西五十八里,有牟山,盖中牟邑在此山侧也。
襄子弟桓子①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
注①索隐系本云襄子子桓子,与此不同。
十年,中山武公初立。①十三年,城平邑。②十五年,献侯卒,子烈侯籍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西周桓公之子。桓公者,孝王弟而定王子。”索隐按: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系本云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为赵武灵王所灭,不言谁之子孙。徐广云西周桓公之子,亦无所据,盖未能得其实耳。
注②集解地理志曰代郡有平邑县。
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击守之。六年,魏、韩、赵皆相立为诸侯,追尊献子为献侯。
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枪、石二人,①吾赐之田,人万亩。”
公仲曰:“诺。”不与。居一月,烈侯从代来,问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顷,烈侯复问。公仲终不与,乃称疾不朝。番吾君②自代来,谓公仲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今公仲相赵,于今四年,亦有进士乎?”公仲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公仲乃进三人。及朝,烈侯复问:“歌者田何如?”公仲曰:“方使择其善者。”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然。③明日,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君说。烈侯使使谓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官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④赐相国衣二袭。⑤
注①索隐枪,七羊反。枪与石二人名。
注②集解徐广曰:“番音盘。常山有番吾县。”正义括地志云:“番吾故城在恒州房山县东二十里。”番蒲古今音异耳。
注③正义-音由,古字与“攸”同。言牛畜以仁义约以王道,故止歌者田。
攸攸,气行貌,宽缓也。
注④正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少府)*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注⑤集解单复具为一袭。
九年,烈侯卒,弟武公立。①武公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
是岁,魏文侯卒。
注①索隐谯周云:“系本及说赵语者并无其事,盖别有所据。”
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
二年,败齐于灵丘。①三年,救魏于廪丘,大败齐人。四年,魏败我兔台。
筑刚平②以侵。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③八年,拔魏黄城。④九年,伐齐。齐伐燕,赵救燕。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⑤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代郡有灵丘县。
注②正义兔台、刚平并在河北。
注③正义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
注④集解杜预曰:“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正义括地志云:“故黄城在魏州冠氏县南十里,因黄沟为名。”按:陈留外黄城非随所别也。
注⑤正义赵州房子县是。
十一年,魏、韩、赵共灭晋,分其地。伐中山,又战于中人。①十二年,敬侯卒,子成侯种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中山唐县有中人亭。”正义括地志云:“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在定州唐县东北四十一里,春秋时鲜虞国之中人邑也。”
成侯元年,公子胜与成侯争立,为乱。二年六月,雨雪。三年,太戊午①为相。伐-,取乡邑七十三。魏败我蔺。②四年,与秦战高安,③败之。五年,伐齐于鄄。④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⑤六年,中山筑长城。伐魏,败-泽,⑥
围魏惠王。七年,侵齐,至长城。⑦与韩攻周。八年,与韩分周以为两。⑧九年,与齐战阿下。⑨十年,攻-,取甄。十一年,秦攻魏,赵救之石阿。⑩十二年,秦攻魏少梁,⑾赵救之。十三年,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虏其太子、痤。魏败我浍,取皮牢。[一二]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十四年,与韩攻秦。十五年,助魏攻齐。
注①集解徐广曰:“戊,一作‘成’。”
注②正义地理志云属西河郡也。
注③正义盖在河东。
注④正义濮州鄄城县是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曰上党有长子县。
注⑥正义-音浊。徐广云长杜有浊泽,非也。括地志云:“浊水源出蒲州解县东北
平地。”尔时魏都安邑,韩、赵伐魏,岂河南至长杜也?解县浊水近于魏都,当是也。
注⑦正义齐长城西头在济州平陰县。太山记云:“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经太山千余里,琅邪入海。”括地志云:“所侵处在密州南三十里。”
注⑧集解徐广曰:“显王二年。周纪无此。”正义括地志云:“周显二年,西周惠公封少子子班于巩,为东周。其子武公为秦所灭。郭缘生述征记云巩县本周巩伯邑。”
注⑨集解徐广曰:“战,一作‘会’也。”正义阿,东阿也,今济州东阿县也。
注⑩正义盖在石、隰等州界也。
注⑾正义少梁故城在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古少梁国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魏年表曰取赵皮牢。”正义括地志云:“浍水县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按:皮牢当在浍之侧。
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平阳。”正义端氏,泽州县也。
十七年,成侯与魏惠王遇葛。①十九年,与齐、宋会平陆,②与燕会阿。
③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④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郸,齐亦败魏于桂陵。⑤二十四年,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秦攻我蔺。二十五年,成侯卒。公子-与太子肃侯⑥争立,-败,亡奔韩。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马丘。年表曰十八年赵孟如齐。”
注②正义兖州县也。平陆城*(与)*□古厥国。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故葛城一名依城,又名西阿城,在瀛州高阳县西北五十里。以徐、*(兖)[-]*二水并过其西,又徂经其北。曲曰阿,以齐有东阿,故曰西阿城。地理志云瀛州属河闲,赵分也。”按:燕会赵□此地。
注④集解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索隐刘氏云“荣椽盖地名,其中有一高处,可以为台”,非也。按:荣椽是良材,可为椽,-饰有光荣,所以魏献之,故赵因用之
以为檀台。正义郑玄云:“荣,屋翼也。”说文云:“椽,榱也。屋-之两头起者为荣也。”括地志云:“檀台在-州临-县北二里。”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故桂城在曹州乘氏县东北二十一里,故老云此□桂陵也。”
注⑥索隐系本云名语。
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①二年,与魏惠王遇于陰晋。②三年,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四年,朝天子。六年,攻齐,拔高唐。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
③十一年,秦孝公使商君伐魏,虏其将公子。赵伐魏。十二年,秦孝公卒,商君死。十五年,起寿陵。④魏惠王卒。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屯留故城在潞州长子县东北三十里,本汉屯留县城也。”
注②正义地理志云华陰县,魏之陰晋,秦惠文王更名宁秦,高帝更名华陰。
赵襄子元年,越围吴。①襄子降丧食,使楚隆问吴王。②
注①正义年表及*(赵)[越]*世家、*(云)*左传越灭吴在简子三十五年,已在襄子元年前十五年矣,何得更有越围吴之事?从此以下至“问吴王”是三十年事,文*(说)[脱]*误在此耳。
注②正义左传云哀公二十年,简子死,襄子嗣立,以越围吴故,降父之祭馔,而使楚隆慰问王,为哀公十三年。简子在黄池之役,与吴王质言曰“好恶同之”,故减祭馔及问吴王也。而赵世家及六国年表云此年晋定公卒,简子除三年之丧,服-而已。按:简子死及使吴年月皆误,与左传文不同。
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①请代王。使厨人躁铜-②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陰令宰人各③以-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之山。④遂以代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伯鲁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蚤死,故封其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山在广武。”正义括地志云:“夏屋山一名贾屋山,今名贾母山,在代州-门县东北三十五里。夏屋与句注山相接,盖北方之险,亦天下之阻路,所以分别内外也。”
注②正义音斗。其形方,有柄,取斟水器。说文云勺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雒’。”
注④正义-,今簪也。括地志云:“摩-山一名磨-山,亦名为*[鸣鸡]*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魏土地记云‘代郡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赵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自刺而死。使者遂亦自杀’。”
襄子立四年,知伯与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是为晋懿公。①知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
注①索隐或作“哀公”。其大父名雍,□昭公少子,号戴子也。
原过从,后,至于王泽,①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
“赵毋恤,余霍泰山②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鬓麋髭-,大膺大
胸,修下而冯,左-界乘,③奄有河宗,④至于休溷诸貉,⑤南伐晋别,⑥北灭黑姑。”
⑦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王泽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河东永安县。”
注③集解徐广曰:“修,或作‘随’。界,一作‘介’。”
注④正义穆天子传云:“河宗之子孙*(则)[-]*□絮。”按:盖在龙门河之上流,岚、胜二州之地也。
注⑤正义音陌。自河宗、休溷诸貉,乃戎狄之地也。
注⑥正义赵南伐晋之别邑,谓韩、魏之邑也。
注⑦正义亦戎国。
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①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②不敢失礼。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③私于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
于是襄子行赏,高共为上。张孟同曰:“晋阳之难,唯共无功。”襄子曰:“方晋阳急,-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礼,是以先之。”于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强于韩、魏。遂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④
注①正义何休云:“八尺曰版。”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赫’。”
注③索隐按:战国策作“张孟谈”。谈者,史迁之父名,迁例改为“同”。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三神祠今名原过祠,今在霍山侧也。”
其后娶空同氏,①生五子。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传位与伯鲁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为太子。②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崆峒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古西戎地。又原州平高县西百里亦有崆峒山,□黄帝问广成子道处。”俱是西戎地,未知孰是。
注②索隐代成君名周,伯鲁之子。系本云代成君子起□襄子之子,不云伯鲁,非也。
献侯少□位,治中牟。①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河南中牟县,赵献侯自耿徙此。瓒曰:“中牟在春秋之时是郑之疆内也,及三卿分晋,则在魏之邦土也。赵界自漳水以北,不及此。春秋传曰‘-侯如晋过中牟’,按中牟非-适晋之次也。汲郡古文曰‘齐师伐赵东鄙,围中牟’,此中牟不在赵之东也。按中牟当漯水之北。”索隐此赵中牟在河北,非郑之中牟。正义按:五鹿在魏州元城县东十二里,邺□相州荡陰县西五十八里,有牟山,盖中牟邑在此山侧也。
襄子弟桓子①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
注①索隐系本云襄子子桓子,与此不同。
十年,中山武公初立。①十三年,城平邑。②十五年,献侯卒,子烈侯籍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西周桓公之子。桓公者,孝王弟而定王子。”索隐按: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系本云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为赵武灵王所灭,不言谁之子孙。徐广云西周桓公之子,亦无所据,盖未能得其实耳。
注②集解地理志曰代郡有平邑县。
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击守之。六年,魏、韩、赵皆相立为诸侯,追尊献子为献侯。
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枪、石二人,①吾赐之田,人万亩。”
公仲曰:“诺。”不与。居一月,烈侯从代来,问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顷,烈侯复问。公仲终不与,乃称疾不朝。番吾君②自代来,谓公仲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今公仲相赵,于今四年,亦有进士乎?”公仲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公仲乃进三人。及朝,烈侯复问:“歌者田何如?”公仲曰:“方使择其善者。”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然。③明日,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君说。烈侯使使谓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官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④赐相国衣二袭。⑤
注①索隐枪,七羊反。枪与石二人名。
注②集解徐广曰:“番音盘。常山有番吾县。”正义括地志云:“番吾故城在恒州房山县东二十里。”番蒲古今音异耳。
注③正义-音由,古字与“攸”同。言牛畜以仁义约以王道,故止歌者田。
攸攸,气行貌,宽缓也。
注④正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少府)*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注⑤集解单复具为一袭。
九年,烈侯卒,弟武公立。①武公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
是岁,魏文侯卒。
注①索隐谯周云:“系本及说赵语者并无其事,盖别有所据。”
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
二年,败齐于灵丘。①三年,救魏于廪丘,大败齐人。四年,魏败我兔台。
筑刚平②以侵。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③八年,拔魏黄城。④九年,伐齐。齐伐燕,赵救燕。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⑤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代郡有灵丘县。
注②正义兔台、刚平并在河北。
注③正义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
注④集解杜预曰:“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正义括地志云:“故黄城在魏州冠氏县南十里,因黄沟为名。”按:陈留外黄城非随所别也。
注⑤正义赵州房子县是。
十一年,魏、韩、赵共灭晋,分其地。伐中山,又战于中人。①十二年,敬侯卒,子成侯种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中山唐县有中人亭。”正义括地志云:“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在定州唐县东北四十一里,春秋时鲜虞国之中人邑也。”
成侯元年,公子胜与成侯争立,为乱。二年六月,雨雪。三年,太戊午①为相。伐-,取乡邑七十三。魏败我蔺。②四年,与秦战高安,③败之。五年,伐齐于鄄。④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⑤六年,中山筑长城。伐魏,败-泽,⑥
围魏惠王。七年,侵齐,至长城。⑦与韩攻周。八年,与韩分周以为两。⑧九年,与齐战阿下。⑨十年,攻-,取甄。十一年,秦攻魏,赵救之石阿。⑩十二年,秦攻魏少梁,⑾赵救之。十三年,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虏其太子、痤。魏败我浍,取皮牢。[一二]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十四年,与韩攻秦。十五年,助魏攻齐。
注①集解徐广曰:“戊,一作‘成’。”
注②正义地理志云属西河郡也。
注③正义盖在河东。
注④正义濮州鄄城县是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曰上党有长子县。
注⑥正义-音浊。徐广云长杜有浊泽,非也。括地志云:“浊水源出蒲州解县东北
平地。”尔时魏都安邑,韩、赵伐魏,岂河南至长杜也?解县浊水近于魏都,当是也。
注⑦正义齐长城西头在济州平陰县。太山记云:“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经太山千余里,琅邪入海。”括地志云:“所侵处在密州南三十里。”
注⑧集解徐广曰:“显王二年。周纪无此。”正义括地志云:“周显二年,西周惠公封少子子班于巩,为东周。其子武公为秦所灭。郭缘生述征记云巩县本周巩伯邑。”
注⑨集解徐广曰:“战,一作‘会’也。”正义阿,东阿也,今济州东阿县也。
注⑩正义盖在石、隰等州界也。
注⑾正义少梁故城在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古少梁国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魏年表曰取赵皮牢。”正义括地志云:“浍水县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按:皮牢当在浍之侧。
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平阳。”正义端氏,泽州县也。
十七年,成侯与魏惠王遇葛。①十九年,与齐、宋会平陆,②与燕会阿。
③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④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郸,齐亦败魏于桂陵。⑤二十四年,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秦攻我蔺。二十五年,成侯卒。公子-与太子肃侯⑥争立,-败,亡奔韩。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马丘。年表曰十八年赵孟如齐。”
注②正义兖州县也。平陆城*(与)*□古厥国。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故葛城一名依城,又名西阿城,在瀛州高阳县西北五十里。以徐、*(兖)[-]*二水并过其西,又徂经其北。曲曰阿,以齐有东阿,故曰西阿城。地理志云瀛州属河闲,赵分也。”按:燕会赵□此地。
注④集解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索隐刘氏云“荣椽盖地名,其中有一高处,可以为台”,非也。按:荣椽是良材,可为椽,-饰有光荣,所以魏献之,故赵因用之
以为檀台。正义郑玄云:“荣,屋翼也。”说文云:“椽,榱也。屋-之两头起者为荣也。”括地志云:“檀台在-州临-县北二里。”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故桂城在曹州乘氏县东北二十一里,故老云此□桂陵也。”
注⑥索隐系本云名语。
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①二年,与魏惠王遇于陰晋。②三年,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四年,朝天子。六年,攻齐,拔高唐。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
③十一年,秦孝公使商君伐魏,虏其将公子。赵伐魏。十二年,秦孝公卒,商君死。十五年,起寿陵。④魏惠王卒。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屯留故城在潞州长子县东北三十里,本汉屯留县城也。”
注②正义地理志云华陰县,魏之陰晋,秦惠文王更名宁秦,高帝更名华陰。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