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08节

注①索隐纡纷反。左传作“髡顽”。
厘公五年,郑相子驷朝厘公,厘公不礼。子驷怒,使厨人药杀厘公,①赴诸侯曰“厘公暴病卒”。立厘公子嘉,嘉时年五岁,是为简公。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子驷使贼夜-僖公。”
简公元年,诸公子谋欲诛相子驷,子驷觉之,反尽诛诸公子。二年,晋伐郑,郑与盟,晋去。冬,又与楚盟。子驷畏诛,故两亲晋-楚。三年,相子驷欲自立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杀相子驷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产曰:“子驷为不可,诛之,今又效之,是乱无时息也。”于是子孔从之而相郑简公。
四年,晋怒郑与楚盟,伐郑,郑与盟。楚共王救郑,败晋兵。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
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十九年,简公如晋请-君还,而封子产以六邑。①子产让,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吴使延陵季子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政将及子。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子产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
注①集解服虔曰:“四井为邑。”
二十五年,郑使子产于晋,问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实沉-台骀为祟,史官莫知,敢问?”对曰:“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居旷林,①不相能也,日躁干戈以相征伐。后帝弗臧,②迁阏伯于商丘,主辰,③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④迁实沈于大夏,主参,⑤唐人是因,服事夏-商,⑥其季世曰唐叔虞。⑦当武王邑姜方娠大叔,梦帝谓己:⑧‘余命而子曰虞,⑨乃与之唐,属之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
及成王灭唐而国大叔焉。故参为晋星。⑩由是观之,则实沉,参神也。昔金天氏有
裔子曰昧,为玄冥师,⑾生允格-台骀。⑿台骀能业其官,[一三]宣汾-洮,⒁障大泽,⒂以处太原。⒃帝用嘉之,国之汾川。
⒄沉-姒-蓐-黄实守其祀。⒅今晋主汾川而灭之。⒆由是观之,则台骀,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则水旱之——之;[二0]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不时-之;若君疾,饮食哀乐女色所也。”平公及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为之礼于子产。
注①索隐贾逵曰:“旷,大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后帝,尧也。臧,善也。”
注③集解贾逵曰:“商丘在漳南。”杜预曰:“商丘,宋地。”服虔曰:“辰,大火,主祀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商人,契之先,汤之始祖相土封阏伯之故地,因其故国而代之。”
注⑤集解服虔曰:“大夏在汾浍之闲,主祀参星。”杜预曰;“大夏,今晋阳县。”
注⑥集解贾逵曰:“唐人谓陶唐氏之胤刘累事夏孔甲,封于大夏,因实沉之国,子孙服事夏-商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春秋云“夏孔甲时有尧苗-刘累者,以豢龙事孔甲,夏后
嘉之,赐曰御龙氏,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之以食夏后。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夏后盖别封刘累之后于夏之墟,为唐侯。
至周成王时,唐人作乱,成王灭之而封太叔,迁唐人子孙于杜,谓之杜伯,范氏所云在周为唐杜氏也’。地记云‘唐氏在大夏之墟,属河东安县。今在绛城西北一百里有唐城者,以为唐旧国’。”然则叔虞之封□此地也。
注⑦集解杜预曰:“唐人之季世,其君曰叔虞。”
注⑧集解贾逵曰:“帝,天也。己,武王也。”
注⑨集解杜预曰:“取唐君之名。”
注⑩集解贾逵曰:“晋主祀参,参为晋星。”
注⑾集解服虔曰:“金天,少-也。玄冥,水官也。师,长也。昧为水官之长。”
注⑿集解服虔曰:“允格-台骀,兄弟也。”
注⒀集解服虔曰:“修昧之职。”
注⒁集解贾逵曰:“宣犹通也。汾-洮,二水名。”
注⒂集解服虔曰:“陂障其水也。”
注⒃集解服虔曰:“太原,汾水名。”杜预曰:“太原,晋阳也,台骀之所居者。”
注⒄集解服虔曰:“帝颛顼也。”
注⒅集解贾逵曰:“四国台骀之后也。”
注⒆集解贾逵曰:“灭四国。”
注[二0]集解服虔曰:“-为营,攒用币也。若有水旱,则-祭山川之神以祈福也。”
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冬,畏楚灵王之强,又朝楚,子产从。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灵王盟于申,诛齐庆封。
三十六年,简公卒,子定公宁立。秋,定公朝晋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疾-其君灵王而自立,为平王。欲行德诸侯。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
四年,晋昭公卒,其六卿强,公室卑。子产谓韩宣子曰:“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六年,郑火,公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来奔。十年,太子建与晋谋袭郑。郑杀建,建子胜奔吴。
十一年,定公如晋。晋与郑谋,诛周乱臣,入敬王于周。①
注①索隐王避弟子朝之乱出居狄泉,在昭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晋-郑入之。经曰“天王入于成周”是也。
十三年,定公卒,子献公虿立。献公十三年卒,子声公胜立。当是时,晋六卿强,侵夺郑,郑遂弱。
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①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子产墓在新郑县西南三十五里。郦元注水经云‘子产墓在-水上,累石为方坟,坟东北向郑城,杜预云言不忘本’。”
注②集解贾逵曰:“爱,惠也。”杜预曰:“子产见爱,有古人遗风也。”
八年,晋范-中行氏反晋,告急于郑,郑救之。晋伐郑,败郑军于铁。①
注①集解杜预曰:“戚城南铁丘。”正义括地志云:“铁丘在滑州-南县东南十五里。”
十四年,宋景公灭曹。二十年,齐田常-其君简公,而常相于齐。二十二年,楚惠王灭陈。孔子卒。
三十六年,晋知伯伐郑,取九邑。
三十七年,声公卒,子哀公易立。①哀公八年,郑人-哀公而立声公弟丑,是为共公。共公三年,三晋灭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卒,子优公已立。优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优公。郑人立优公弟骀,是为-公。②
注①集解年表云三十八年。
注②集解年表云郑立优公子骀。或作“缭”-
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①二十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阳城。”正义括地志云:“负黍亭在洛州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故周邑也。”
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二十七,子阳之党共——公骀而立优公弟乙为君,是为郑君。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本云‘立优公弟乙阳为君,是为康公’。六国年表云立优公
子骀,又以郑君阳为郑康公乙。班固云‘郑康公乙为韩所灭’。”
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
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
太史公曰: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此与晋之里克何异?守节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齐。变所从来,亦多故矣!
【索隐述赞】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虢-郐献邑,祭祝专命。庄既犯酰厉亦奔命。居栎克入,梦兰毓庆。伯服生囚,叔瞻尸聘。厘-简之后,公室不竞。负黍虽还,韩哀日盛。
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①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注①正义中音仲。
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①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②与桃林③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④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⑤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⑥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⑦由此为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或云皋狼地名,在西河。”索隐按:如此说,是名孟增号宅皋狼。而徐广云“或曰皋狼地名,在西河”。按地理志,皋狼是西河郡之县名,盖孟增幸于周成王,成王居之于皋狼,故云皋狼。
注②索隐言造父取八骏,品其色,齐其力,使驯调也。并四曰乘,并两曰匹。
正义乘,食证反。并四曰乘,两曰匹。取八骏品其力,使均驯。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桃林在陕州桃林县,西至潼关,皆为桃林塞地。山海经云夸父之山,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广阔三百里,中多马,造父于此得骅骝——耳之乘献周穆王也。”
注④索隐穆天子传曰“穆王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作歌”,是乐而忘归也。
谯周不信此事,而云“余常闻之,代俗以东西陰阳所出入,宗其神,谓之王父母。或曰地名,在西域,有何见乎”。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之徐国也。博物志云:
‘徐君宫人娠,生卵,以为不祥,□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鹄仓,衔所□卵以归,覆暖之,遂成小儿,生偃王。故宫人闻之,更收养之。及长,袭为徐君。
后鹄仓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鹄仓或名后仓也’。”
注⑥索隐谯周曰:“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且王者行有周-,岂闻乱而独长驱日行千里乎?”并言此事非实也。
注⑦正义晋州赵城县□造父邑也。
自造父已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时伐戎,为御。及千亩战,①奄父脱宣王。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优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千亩原在晋州岳阳县北九十里也。”
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生)[至]*赵夙。
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齐。①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晋献公赐赵夙耿。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求,一作‘来’。”
注②索隐杜预曰:“耿,今河东皮氏县耿乡是。”
夙生共孟,当鲁闵公之元年也。共孟生赵衰,字子余。①
注①索隐系本云公明生共孟及赵夙,夙生成季衰,衰生宣孟盾。左传云衰,赵夙弟。而此系家云共孟生衰,谯周亦以此为误耳。
赵衰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赵衰从。翟伐-咎如,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长女妻赵衰而生盾。初,重耳在晋时,赵衰妻亦生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①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语在晋事中。
注①索隐系本云:“成季徙原。”宋忠云:“今-门原平县也。”正义括地志云:“原平故城,汉原平县也,在代州崞县南三十五里。”崞音郭。按:宋忠说非也。括地志云:“故原城在怀州济原县西北二里。左传云襄王以原赐晋文公,原不服,文公伐原以示信,原降,以赵衰为原大夫,即此也。原本周畿内邑也。”
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为适嗣,晋妻三子皆下事之。晋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谥为成季。
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①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首节 上一节 108/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