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05节
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余城。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①而杀将军项燕。
注①索隐机祈二音。
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楚)*郡云。①
注①集解孙检曰:“秦虏楚王负刍,灭去楚名,以楚地为三郡。”索隐裴注频引孙检,不知其人本末,盖齐人也。
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躁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也,可不慎与?□疾以乱立,嬖滢秦女,甚乎哉,几①再亡国!
注①索隐音祈。
【索隐述赞】鬻熊之嗣,周封于楚。僻在荆蛮,荜路蓝缕。及通而霸,僭号曰武。文既伐申,成亦赦许。子圉篡嫡,商臣杀父。天祸未悔,凭坚自怙。昭困奔亡,怀迫囚虏。顷襄-考烈,祚衰南土。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①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②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注①正义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
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绝记云:“无余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
注②正义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为子,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李,①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注①集解杜预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李城。”索隐事在左传鲁定公十四年。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
“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陰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津兵击越,败之夫椒。①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②吴王追而围之。
注①集解杜预曰:“夫椒在吴郡吴县,太湖中椒山是也。”索隐夫音符。椒音焦,本又作“湫”,音酒小反。贾逵云地名。国语云败之五湖,则杜预云在椒山为非。事具哀公元年。
注②集解杜预曰:“上会稽山也。”索隐邹诞云:“保山曰栖,犹鸟栖于木以避害也,故六韬曰‘军处山之高者则曰栖’。”
越王谓范蠡曰:①“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柰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②定倾者与人,③节事者以地。④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⑤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⑥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
“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贪,可诱以利,请闲行⑦言之。”于是句践以美女宝器令种
闲献吴太宰。⑧-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
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⑨-
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注①正义会稽典录云:“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本是楚宛三户人,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遣吏谒奉。吏还曰:‘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驾车而往,蠡避之。后知种之必来谒,谓兄嫂曰:‘今日有客,愿假衣冠。’有顷种至,抵掌而谈,旁人观者耸听之矣。”
注②集解韦昭曰:“与天,法天也。天道盈而不溢。”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注③集解虞翻曰:“人道尚谦卑以自牧。”索隐人主有定倾之功,故人与之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索隐国语“以”作“与”,此作“以”,亦与义也。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韦昭等解恐非。
注⑤集解韦昭曰:“市,利也。谓委管钥属国家,以身随之。”正义卑作言辞,厚遗珍宝。不许平,越王身往事之,如市贾货易以利,此是定倾危之计。
注⑥索隐大夫,官;种,名也。一曰大夫姓,犹司马-司徒之比,盖非也。
成者,平也,求和于吴也。正义吴越春秋云:“大夫种姓文名种,字子禽。荆平王时为宛令,之三户之里,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从吏恐文种-,令人引衣而鄣之。文种曰:‘无鄣也。吾闻犬之所吠者人,今吾到此,有圣人之气,行而求之,来至于此。且人身而犬吠者,谓我是人也。’乃下车拜,蠡不为礼。”
注⑦索隐闲音纪闲反。闲行犹微行。
注⑧索隐国语云:“越饰美女二人,使大夫种遗太宰。”
注⑨索隐言悉五千人触战,或有能当吴兵者,故国语作“耦”,耦亦相当对之名。
又下云“无乃伤君王之所爱乎”,是有当则相伤也。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里,晋重耳-翟,齐小白-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①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②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③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注①集解徐广曰:“吊,一作‘葬’。”
注②索隐镇音。
注③索隐越大夫也。国语作“诸稽郢”。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①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滢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
注①索隐逢,姓;同,名。故楚有逢伯。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
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①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②虏齐高-国③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
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
“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④我又立若,⑤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⑥于是吴任-政。
注①索隐疥-音介。
注②索隐在鲁哀十一年。
注③索隐国惠子-高昭子。
注④索隐而,汝也。父,阖庐也。
注⑤索隐若亦汝也。
注⑥索隐国语云吴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见”,乃盛以鸱夷,投之于江也。
居三年,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①吴国津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②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③教士四万人,④君子六千人,⑤诸御千人,⑥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注①索隐在哀十三年。
注②索隐据左氏传,太子名友。
注③索隐虞书云“流宥五刑”。按:流放之罪人,使之习战,任为卒伍,故有二千人。正义谓先惯习流利战阵死者二千人也。
注④索隐谓常所教练之兵也。故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之”是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也。”虞翻曰:“言君养之如子。”索隐君子谓君所子养有恩惠者。又按:左氏“楚沈尹戌帅都君子以济师”,杜预曰“都君子谓都邑之士有复除者”。国语“王以私卒君子六千人”。
注⑥索隐诸御谓诸理事之官在军有职掌者。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①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②使者去,不者且得罪。”③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④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⑤曰:
“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
注①集解虞翻曰:“吴大夫。”
注②集解虞翻曰:“执事,蠡自谓也。”
注③集解虞翻曰:“我为子得罪。”索隐虞翻注盖依国语之文,今望此文,谓使者宜速去,不且得罪于越,义亦通。
注④集解杜预曰:“甬东,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索隐国语云“与之夫妇三百”是也。
注⑤正义今之面衣是其遗象也。越绝云:“吴王曰‘闻命矣!以三寸帛-吾两目。
使死者有知,吾-见伍子胥-公孙圣;以为无知,吾耻生者’。越王则解绶以-其目,
遂伏剑而死。”-音觅。顾野王云大巾覆也。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①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②
注①集解楚世家曰:“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注②索隐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故纪年称为“于□子”。据此文,句践平吴之后,周元王始命为伯,后遂僭而称王也。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①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
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②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注①集解徐广曰:“狡,一作‘郊’。”
注②正义越绝云:“九术:一曰尊天事鬼;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以尽其财,以疲其力;六曰贵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利;九曰坚甲利兵以承其弊。”
句践卒,①子王-与立。②王-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③子王翁立。王翁卒,④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⑤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⑥
注①索隐纪年云:“晋出公十年十一月,于□子句践卒,是为-执。”
注②索隐-音石。与音余。按:纪年云“于□子句践卒,是-执。次鹿郢立,六年卒”。乐资云“越语谓鹿郢为-与也”。
注③索隐纪年云:“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
注④索隐纪年于□子朱句三十四年灭滕,三十五年灭郯,三十七年朱句卒。
注⑤索隐纪年云:“翳三十三年迁于吴,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其君翳,十月□杀诸咎。□滑,吴人立子错枝为君。明年,大夫寺区定□乱,立无余之。
十二年,寺区弟忠-其君莽安,次无颛立。无颛八年薨,是为——卯。”
故庄子云“越人三-其君,子搜患之,逃乎丹袕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以王舆”。乐资云“号曰无颛”。盖无颛后乃次无强也,则王之侯即无余之也。
注⑥索隐盖无颛之弟也。音其良反。
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①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②故二晋之事越也,③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④所重于得晋者何也?”⑤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⑥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⑦莒地,以聚常-郯之境,⑧则方城之外不南,⑨淮-泗之闲不东,商-于-析-郦-⑩宗胡之地,⑾夏路以左,⑿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⒀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闲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⒁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也。今楚-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于中,⒂以至无假之关者⒃三千七百里,⒄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一八]且王之所求者,□晋楚也;晋楚不□,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⒆长沙,[二0]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二一]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二二]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
注①正义叶,式涉反,今许州叶县。阳翟,河南阳翟县也。二邑此时属韩,与楚犬牙交境,韩若伐楚,恐二邑为楚所危。
注②正义陈,今陈州也。上蔡,今豫州上蔡县也。二邑此时属魏,与楚犬牙交境,魏若伐楚,恐二国为楚所危也。
注③正义言韩-魏与楚邻,今令越合于二晋而伐楚。
注④集解徐广曰:“效犹见也。”
注①索隐机祈二音。
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楚)*郡云。①
注①集解孙检曰:“秦虏楚王负刍,灭去楚名,以楚地为三郡。”索隐裴注频引孙检,不知其人本末,盖齐人也。
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躁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也,可不慎与?□疾以乱立,嬖滢秦女,甚乎哉,几①再亡国!
注①索隐音祈。
【索隐述赞】鬻熊之嗣,周封于楚。僻在荆蛮,荜路蓝缕。及通而霸,僭号曰武。文既伐申,成亦赦许。子圉篡嫡,商臣杀父。天祸未悔,凭坚自怙。昭困奔亡,怀迫囚虏。顷襄-考烈,祚衰南土。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①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②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注①正义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
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绝记云:“无余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
注②正义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为子,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李,①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注①集解杜预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李城。”索隐事在左传鲁定公十四年。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
“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陰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津兵击越,败之夫椒。①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②吴王追而围之。
注①集解杜预曰:“夫椒在吴郡吴县,太湖中椒山是也。”索隐夫音符。椒音焦,本又作“湫”,音酒小反。贾逵云地名。国语云败之五湖,则杜预云在椒山为非。事具哀公元年。
注②集解杜预曰:“上会稽山也。”索隐邹诞云:“保山曰栖,犹鸟栖于木以避害也,故六韬曰‘军处山之高者则曰栖’。”
越王谓范蠡曰:①“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柰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②定倾者与人,③节事者以地。④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⑤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⑥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
“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贪,可诱以利,请闲行⑦言之。”于是句践以美女宝器令种
闲献吴太宰。⑧-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
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⑨-
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注①正义会稽典录云:“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本是楚宛三户人,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遣吏谒奉。吏还曰:‘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驾车而往,蠡避之。后知种之必来谒,谓兄嫂曰:‘今日有客,愿假衣冠。’有顷种至,抵掌而谈,旁人观者耸听之矣。”
注②集解韦昭曰:“与天,法天也。天道盈而不溢。”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注③集解虞翻曰:“人道尚谦卑以自牧。”索隐人主有定倾之功,故人与之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索隐国语“以”作“与”,此作“以”,亦与义也。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韦昭等解恐非。
注⑤集解韦昭曰:“市,利也。谓委管钥属国家,以身随之。”正义卑作言辞,厚遗珍宝。不许平,越王身往事之,如市贾货易以利,此是定倾危之计。
注⑥索隐大夫,官;种,名也。一曰大夫姓,犹司马-司徒之比,盖非也。
成者,平也,求和于吴也。正义吴越春秋云:“大夫种姓文名种,字子禽。荆平王时为宛令,之三户之里,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从吏恐文种-,令人引衣而鄣之。文种曰:‘无鄣也。吾闻犬之所吠者人,今吾到此,有圣人之气,行而求之,来至于此。且人身而犬吠者,谓我是人也。’乃下车拜,蠡不为礼。”
注⑦索隐闲音纪闲反。闲行犹微行。
注⑧索隐国语云:“越饰美女二人,使大夫种遗太宰。”
注⑨索隐言悉五千人触战,或有能当吴兵者,故国语作“耦”,耦亦相当对之名。
又下云“无乃伤君王之所爱乎”,是有当则相伤也。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里,晋重耳-翟,齐小白-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①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②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③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注①集解徐广曰:“吊,一作‘葬’。”
注②索隐镇音。
注③索隐越大夫也。国语作“诸稽郢”。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①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滢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
注①索隐逢,姓;同,名。故楚有逢伯。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
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①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②虏齐高-国③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
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
“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④我又立若,⑤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⑥于是吴任-政。
注①索隐疥-音介。
注②索隐在鲁哀十一年。
注③索隐国惠子-高昭子。
注④索隐而,汝也。父,阖庐也。
注⑤索隐若亦汝也。
注⑥索隐国语云吴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见”,乃盛以鸱夷,投之于江也。
居三年,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①吴国津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②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③教士四万人,④君子六千人,⑤诸御千人,⑥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注①索隐在哀十三年。
注②索隐据左氏传,太子名友。
注③索隐虞书云“流宥五刑”。按:流放之罪人,使之习战,任为卒伍,故有二千人。正义谓先惯习流利战阵死者二千人也。
注④索隐谓常所教练之兵也。故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之”是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也。”虞翻曰:“言君养之如子。”索隐君子谓君所子养有恩惠者。又按:左氏“楚沈尹戌帅都君子以济师”,杜预曰“都君子谓都邑之士有复除者”。国语“王以私卒君子六千人”。
注⑥索隐诸御谓诸理事之官在军有职掌者。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①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②使者去,不者且得罪。”③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④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⑤曰:
“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
注①集解虞翻曰:“吴大夫。”
注②集解虞翻曰:“执事,蠡自谓也。”
注③集解虞翻曰:“我为子得罪。”索隐虞翻注盖依国语之文,今望此文,谓使者宜速去,不且得罪于越,义亦通。
注④集解杜预曰:“甬东,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索隐国语云“与之夫妇三百”是也。
注⑤正义今之面衣是其遗象也。越绝云:“吴王曰‘闻命矣!以三寸帛-吾两目。
使死者有知,吾-见伍子胥-公孙圣;以为无知,吾耻生者’。越王则解绶以-其目,
遂伏剑而死。”-音觅。顾野王云大巾覆也。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①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②
注①集解楚世家曰:“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注②索隐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故纪年称为“于□子”。据此文,句践平吴之后,周元王始命为伯,后遂僭而称王也。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①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
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②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注①集解徐广曰:“狡,一作‘郊’。”
注②正义越绝云:“九术:一曰尊天事鬼;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以尽其财,以疲其力;六曰贵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利;九曰坚甲利兵以承其弊。”
句践卒,①子王-与立。②王-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③子王翁立。王翁卒,④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⑤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⑥
注①索隐纪年云:“晋出公十年十一月,于□子句践卒,是为-执。”
注②索隐-音石。与音余。按:纪年云“于□子句践卒,是-执。次鹿郢立,六年卒”。乐资云“越语谓鹿郢为-与也”。
注③索隐纪年云:“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
注④索隐纪年于□子朱句三十四年灭滕,三十五年灭郯,三十七年朱句卒。
注⑤索隐纪年云:“翳三十三年迁于吴,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其君翳,十月□杀诸咎。□滑,吴人立子错枝为君。明年,大夫寺区定□乱,立无余之。
十二年,寺区弟忠-其君莽安,次无颛立。无颛八年薨,是为——卯。”
故庄子云“越人三-其君,子搜患之,逃乎丹袕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以王舆”。乐资云“号曰无颛”。盖无颛后乃次无强也,则王之侯即无余之也。
注⑥索隐盖无颛之弟也。音其良反。
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①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②故二晋之事越也,③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④所重于得晋者何也?”⑤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⑥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⑦莒地,以聚常-郯之境,⑧则方城之外不南,⑨淮-泗之闲不东,商-于-析-郦-⑩宗胡之地,⑾夏路以左,⑿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⒀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闲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⒁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也。今楚-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于中,⒂以至无假之关者⒃三千七百里,⒄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一八]且王之所求者,□晋楚也;晋楚不□,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⒆长沙,[二0]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二一]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二二]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
注①正义叶,式涉反,今许州叶县。阳翟,河南阳翟县也。二邑此时属韩,与楚犬牙交境,韩若伐楚,恐二邑为楚所危。
注②正义陈,今陈州也。上蔡,今豫州上蔡县也。二邑此时属魏,与楚犬牙交境,魏若伐楚,恐二国为楚所危也。
注③正义言韩-魏与楚邻,今令越合于二晋而伐楚。
注④集解徐广曰:“效犹见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