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第117节
1.遗精与早泄
遗精是指未进行性交的情况下,精液流出,而早泄是性交时精液过早泄出,诚如《沈氏尊生书·卷十八》所描述的“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明确指出了早泄的特征。
2.遗精与走阳
走阳是指性交时,精泄不止。如《医宗必读·遗精》所言:“有久旷之人,或纵欲之人,与女交合,泄而不止,谓之走阳。”遗精是未同房而精液流出,两者不难区别。
3.遗精与精浊
遗精与精浊都是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流出,流出物均来自于精室。但精浊常在大便时或排尿终了时发生,尿道口有米泔样或糊状分泌物溢出,并伴有茎中作痒作痛,而遗精多发生于梦中或情欲萌动时,不伴有疼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明辨疾病虚实
可从病之新久、浅深判别。新病梦遗有虚有实,多虚实参见;久病精滑虚多实少;湿热下注则为实证。
2.细审脏腑病位劳心过度,邪念妄想梦遗者,多责于心;精关不固,无梦滑泄者,多由于肾。对肾虚不藏者还应辨别阴阳。
二、治疗原则
实证应以清泄为主,依据君火、相火、湿热的不同,或清或泄;虚证宜用补涩为要,针对脏腑阴阳不同,分别治以滋阴温肾、调补心脾、固涩精关为宜;虚实夹杂者,应虚实兼顾。久病人络夹瘀者,可佐以活血通络。
三、证治分类
1.君相火旺证
症状:少寐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口苦胁痛,小溲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君相火动,迫精妄泄。
治法:清心泄肝。
代表方:黄连清心饮加减。本方功能清心宁神,治心火偏亢,扰动精室之梦遗。常用药:黄连、山栀清心火;知母、黄柏泄相火;生地、远志、枣仁养心安神。肝火偏旺者,加龙胆草;阴虚者,加天冬、玄参;心中烦热者,加淡豆豉;遗精日久者,加桑螵蛸、益智仁、山茱萸。
2.湿热下注证
症状:遗精时作,小溲黄赤,热涩不畅,口苦而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蕴,下扰精室。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本方清化湿热,通利湿浊,适用于脾胃湿热下扰精室而成的遗精。
常用药:萆薢、黄柏、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莲子心、石菖蒲、丹参清心安神;白术、薏苡仁健脾化湿。
口苦口黏,加茵陈、佩兰、草果。湿热下注肝经,症见阴囊湿痒,小溲短赤,口苦胁痛,可用龙胆泻肝汤。
3.劳伤心脾证
症状:劳则遗精,失眠健忘,心悸不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
证机概要:心脾两虚,气不摄精。
治法: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代表方:妙香散加减。本方益气生精,养心安肾,适用于心脾气虚,气不摄精的遗精。
常用药:人参、黄芪、山药益气生精;茯神、远志清心调神;木香、桔梗、升麻理气升清。
若中气下陷明显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心脾血虚显著者,可改用归脾汤治疗。若脾虚日久损及肾阳虚损者,宜脾肾双补。
4.肾气不固证
症状:多为无梦而遗,甚则滑泄不禁,精液清稀而冷,形寒肢冷,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证机概要:肾元虚衰,封藏失职。
治法:补肾固精。
代表方:金锁固精丸加减。本方有固肾摄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
常用药:沙苑子、杜仲、菟丝子、山药补肾益精;莲须、龙骨、牡蛎涩精止遗;金樱子、芡实、莲子、山茱萸补肾涩精。
肾阳虚为主,症见滑泄久遗,阳痿早泄,阴部有冷感,可加鹿角霜、肉桂、锁阳等;若以肾阴虚为主,症见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酌加熟地、枸杞子、龟板、阿胶;当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肾中阴阳两虚者,可合用右归丸以温润固本。
【预后转归】
遗精实证者易治,清利、理气、降火以调阴阳气血,多可痊愈;体虚者获效较缓,调补肾脏阴阳最为紧要。若纵情恣欲,调治不当,或讳疾忌医,久病不治,日久肾精耗伤,阴阳俱虚,则会转变成早泄、阳痿、不育或虚劳等证。
【预防调护】
注意精神调养,排除杂念,清心寡欲。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做到劳逸结合,丰富文体活动,适当参加体力劳动。衬裤不宜过紧,养成侧卧习惯。
注意生活起居,节制性欲,戒除手淫,少食醇酒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