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第118节


【临证备要】

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之遗精,临床较为多见,病由心而起,在治疗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调摄心神,排除妄念。用药不宜过于苦泄,以免伤及阴液,可在清泄中酌加养阴之剂。

2.湿热下注之遗精,不宜过早固涩,以免恋邪。若精滑致虚,需视虚实、先后酌情施治,不宜专事涩摄。其次,用药勿太寒凉和滋腻,以防苦寒败胃,不利脾胃亏弱之体,且火湿互因,早施滋腻,恐碍湿的泄化。

3.久遗不愈者,常有痰瘀滞留精道,瘀阻精窍的病理改变,可酌情用化痰祛瘀通络之变法治疗,往往可收到奇效。对于这种患者,临证辨证时不一定囿于舌紫脉涩,应抓住有遗精史,手淫过频,少腹、会阴部及睾丸坠胀疼痛,射精不畅,射精痛,精液黏稠或有硬颗粒状物夹杂其中等特点综合分析。

【医案举隅】

郭某,男,23岁,农民。初诊日期:1997年7月4日。

遗精8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服用奥复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未得到控制。

遗精五六天一次,严重时每天一次,尿频,后尿道疼痛,小腹胀痛,腰酸不适,睾丸发凉,头痛(两颞部),寐差,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滑。前列腺指诊:偏大,质偏硬,压痛。前列腺液常规:pH值6.7,白细胞满视野(HP),卵磷脂小体(+)。

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诊断:遗精(热毒内蕴,瘀浊阻滞)。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排浊。

处方: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

当归10g,浙贝母10g,苦参10g,虎杖15g,败酱草15g,冬瓜仁15g,鸡内金10g,乌药10g,黄柏10g。

二诊(1997年7月20日):服上方14剂,患者遗精一次,梦交、尿频、后尿道疼痛明显减轻,小腹不胀,头不痛,腰仍感不适,睾丸发凉,寐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继以前方。

三诊(1997年8月4日):服上方14剂,患者遗精未作,诸症明显缓解,偶有小腹胀及腰不适,舌质淡,苔薄黄,脉弦。前列腺液常规:pH值7.1,白细胞10~15/HP,卵磷脂小体(+)。继用上方,巩固疗效。

按:患者年轻体壮,尿频痛、苔薄黄为热;前列腺增大、质硬为瘀;前列腺液白细胞满视野为浊。由于热瘀内蕴,扰动精室而发病,故治疗上当用清热解毒、祛瘀排浊之法。

[骆斌,吴少刚.王琦治疗遗精的思路与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4):42~43]

【古代文献精选】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也,心火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合亦暗流而疏泄矣。”

《景岳全书·遗精论治》:“治遗精法,凡心火甚者,当清心降火;相火盛者,当壮水滋阴;气陷者,当升举;滑泄者,当固涩;湿热相乘者,当分利;虚寒冷利者,当温补下元;元阳不足,精气两虚,当专培根本。”

《医家四要·七种遗精分虚分实》:“遗精有七,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而遗者,有思欲不遂而遗者,有贪色过度而精滑者,有肾虚不固而常渗者,此皆无梦而遗,为虚证也……又有因相火动而梦遗者,为虚中之实证也……又有壮年久旷而精溢出者……又有饮酒厚味,痰火湿热扰动而精出者……此二者,皆实证也。以上共为七证,当分虚实而治,庶几不成。”

附旱泄

早泄是指性交时过早射精,甚至未交即泄的病证。

早泄多由情志内伤,湿热侵袭,纵欲过度,久病体虚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病位在肾,并与心、脾相关。病理性质虚多实少,虚实夹杂证候亦在临床常见。辨证应分清虚实,辨别病位。治疗原则,虚证者宜补脾肾为主,或滋阴降火,或温肾填精,或补益心脾,佐以固涩。实证者宜清热利湿,清心降火。慎用补涩,忌苦寒太过,以防恋邪或伤及脾胃。

1.阴虚火旺证

症状:过早泄精,性欲亢进,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时有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不足,虚火妄动。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知母、黄柏、丹皮清降相火;生地、山茱萸、枸杞子、龟板滋水养阴;金樱子、芡实、龙骨益肾固精。

五心烦热者,加鳖甲、地骨皮;肾虚腰酸者,加川断、狗脊、杜仲。

2.肾虚不固证

症状:早泄,性欲减退,遗精或阳痿,腰膝酸软,夜尿多,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弱。

证机概要:肾气亏虚,精液不固。治法:益肾固精。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阴;附子、肉桂助阳;龙骨、金樱子、芡实涩精。

夜尿频多者,加益智仁益肾缩泉;畏寒肢冷者,加肉苁蓉、菟丝子温阳。

3.心脾亏损证

症状:早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心悸怔忡,食少便溏,舌淡,脉细。

证机概要:气血亏虚,心脾失养。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生地、桂圆肉养血;枣仁、茯神、远志宁神;木香理气;山茱萸、金樱子益肾固精。

食少便溏者,加山药、陈皮健脾益气;惊悸怔忡者,加龙骨、牡蛎安神。
首节 上一节 118/15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中国道教

下一篇:陶行知文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