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大外交

大外交 第95节


同日下午,莫洛托夫在刚落成的总理府会见了希特勒。德方刻意
安排要让这位来自莫斯科的无产阶级外长见识德国的厉害。接待人员
引他走过宽广的走廊,两边每隔几码就有一名身着黑色制服的高大卫
士;以纳粹的举手礼向他立正敬礼。希特勒办公室的大门与高耸的天
花板齐高,由两名特别高大的希特勒卫士推开,他们举起双手形成拱
门,莫洛托夫由此进入室内,只见在那庞大的房间里,希特勒坐在远
处墙边的书桌前,静静地端详这群访客一会儿,然后突然站起来,一
言不发地与苏联代表团的成员一一握手。希特勒请他们在接待区坐下
后,布幔掀起,里宾特洛甫与几名顾问走过来加入谈话。
在让访客领略了纳粹的排场后,希特勒提出他认为此次会面的目
的何在。他主张双方达成一项共同的长期战略,因为苏德两国的“掌
权者有充分的权威可承诺其国家朝确定的方向发展”。希特勒的想法


是与苏联一同将整个欧洲非洲纳入某种门罗主义之下,并瓜分非洲的
殖民地。
莫洛托夫为表现他丝毫未被德方的接待所吓倒,似是模仿维也纳
轻歌剧对这种场面的反应,只提出了一连串具体的问题:三国条约最
终的目的何在?希特勒对他自称的新秩序如何定义?对广义的亚洲如
何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对巴尔干有何打算?将芬兰划归苏联范围的默
契是否仍有效?
过去从没有人与希特勒交谈时,能以这种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或
是敢于对希特勒有所质疑。不管怎样,只要是德军到得了的地方,希
特勒是不愿让德国的行动自由受到任何约束的,尤其是欧洲。
次日与希特勒会面前,先是一顿斯巴达式的午餐,随后的会谈仍
一无进展。希特勒不改一贯作风,先发表长篇大论,说明他建议如何
与斯大林瓜分世界:
“在征服英国后,英帝国将被视为一个已破产的庞大的
全球产业,任人瓜分。在这片产业上,俄罗斯将有通路直通
不会结冻且真正开放的海洋。迄今,英国人以4500万的少
数统治着整个英帝国6亿的人口。德国即将瓦解此种少数。
在这些情形下,整体的世界观产生于焉。并有必要安排
俄罗斯参与解决这些问题。所有可能对此破产产业有兴趣的
国家,必须停止一切争议,集中全力于分派英帝国。”
莫洛托夫冷冷地表示,对他所能理解的部分他可以同意,其余的
则保证向莫斯科回报。对希特勒指苏德间并无利益冲突,莫洛托夫表
示原则上赞同,但他立即出了一个实际的题目来考验希特勒的提议,
他问:若苏联向保加利亚提出类似德国给予罗马尼亚的保证(此举实
际上会阻碍德国在巴尔干进一步扩张其影响力),德国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苏联并吞芬兰又会如何?民族自决显然并非苏联的外交政策原
则,如果不会受到希特勒的干预,斯大林会毫不迟疑地并吞非俄罗斯
的民族。不但凡尔赛和平方案的领土安排已寿终正寝,连其道德原则
也是如此。
会谈的紧张气氛并未因希特勒接下来的回答而缓和。他暴躁地指


出,保加利亚好像不曾要求与苏联结盟。他也反对苏联并吞芬兰,理
由是这超出苏德密约的范围,应避而不谈。莫洛托夫此次正是为了讨
论密约以外的问题而来。会谈是以不欢而散收场。希特勒起身,一边
叨唠着英国有可能空袭,莫洛托夫重申其基本立场:“苏联身为大国,
不可能对欧亚的重大问题视而不见。”他没有明说,如果希特勒实现
苏联的愿望,苏联将如何投桃报李,只保证在向斯大林报告后,他会
将上级对适当划分势力范围的构想转达给希特勒。
希特勒十分恼怒,连莫洛托夫在苏联大使馆举行的晚宴都未参
加,虽然其他纳粹领袖多半都出席了。晚宴进行到一半被英国的空袭
打断,由于苏联大使馆没有防空避难设施,来宾们只得四散走避。纳
粹领袖乘轿车匆忙离去,苏联代表团躲往贝尔维堡( Bellevue Castle,
现今德国总统在柏林时,官邸便设于此),里宾特洛甫则将莫洛托夫


带至附近他私人的防空避难所中。在那里他拿出一份苏联加入三国条
约的草约,仿佛全不知道莫洛托夫既无意愿也无权力超出他已向希特
勒表明的范围。莫洛托夫则对此草约视若无睹,仍继续提出希特勒回
避的问题,并重申任何欧洲问题均少不了苏联。接着他特别列举南斯
拉夫、波兰、希腊、瑞典及土耳其,反而故意不提里宾特洛甫及希特
勒先前向他开出的沿印度洋的空头支票。
莫洛托夫摆出自大、不妥协的态度,用意是为斯大林争取时间,
解决棘手的难题。希特勒建议与他联手击败英国。但明眼人不难看
出,击败英国之后,面对可能结盟的三国条约签约国,苏联将无所遁
形,而这三国原都是反共产国际条约的一分子。反之,若英国战败但
苏联不曾出力,那苏联最好是改善其战略地位,因为届时与希特勒摊
牌乃意料中之事。
最后斯大林终究未决定要采取哪个方向。11月25日,莫洛托夫
向里宾特洛甫提出斯大林对加入三国条约的条件。德军须撤出芬兰,
并任由苏联处置芬兰;保加利亚须与苏联结为军事同盟,并允许苏联
在其境内设基地;土耳其也须同意让苏联在其境内设基地,含达达尼


尔海峡。苏联若以武力在巴尔干半岛及达达尼尔海峡寻求其战略目
标,德国须袖手旁观。对于希特勒自己的提议,承认巴统( Batum)
与巴库( Baku)以南地区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斯大林现在将此范围扩
至伊朗及波斯湾。至于日本,它必须放弃对库页岛的一切采矿权。斯
大林想必早知道德方不会接受这些条件,因为这将有碍于德国向东扩
张,而且他并未提出苏联对等的互惠行动。
因此斯大林对希特勒的答复主要是在宣示,他认为苏联的势力范
围应该包括哪些,同时也在警告对方,若此范围遭到侵犯他将加以反
制,至少会有外交上的对策。其后10年之间,斯大林沿袭过去沙皇
的战术,可经由协定时便订协定,必要时则诉诸武力,一步步建立起
上述的势力范围。为达成11月25日这份备忘录中揭示的目标,斯大
首节 上一节 95/119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哭泣的骆驼

下一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