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中国道教

中国道教 第92节

  注:

  ①《十三经注疏》上册第763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②《三国志》第1册234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③④⑤⑥⑦《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77、479页,382页,167页,154、156页,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灯仪

  灯仪是道教斋醮中一种常见仪式,它以行仪的道士手持光辉朗明的"灯"为特征,以象征上照诸天,下照地狱。灯仪一般都在日落以后举行。现存《道藏》中的灯仪约有二十种,分属金箓和黄箓两类。例如:金箓类的《玉皇十七慈光灯仪》《上清十一曜灯仪》《三官灯仪》《南斗延寿灯仪》《北斗七元星灯仪》《北斗本命延寿灯仪》等,黄箓类的《黄箓九阳梵气灯仪》《黄箓九巵灯仪》《黄箓破狱灯仪》《黄箓五苦轮灯仪》等。宋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金箓简文》称:"燃灯威仪,功德至重,上照诸天,下明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侍灯之官,勤为用意,每令灯光,竟夕明真。"①中国古代祭仪中有火祭的记载,《周礼》称"凡祭祀,则祭祀",②爟即火。但是并无灯仪。据文献记载,大约秦汉时的帝王宫室中就已有"青玉五枝灯"、"百华灯树"和"芳苡灯"等。两晋南北朝时,灯开始进入士大夫阶层的生活。西晋傅玄有《灯铭》,北周庾信有《灯赋》,梁江淹也有《灯赋》,还分述大王之灯的华艳,庶人之灯的穷朴。东汉早期道教并无有关灯仪的记载,将灯引进斋醮坛场约在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道士陆修静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述及醮坛执事就有"侍灯"之职,称其职能为"景临西方,备办灯具,依法安置,光滔火燃,恒使明朗",并称如使"灯火中灭,罚香一斤"。③北周武帝宇文邕编集的《无上秘要》述及三皇斋等各种斋法时,各有醮坛设灯的记载,例如,三皇斋设坛方二丈四尺,四方各列九灯,共三十六枚;金箓斋法在四季燃灯时数量各有不同,少则三灯,多则一千二百灯;太真上、中、下元品燃灯也有不同,其中,上元斋法燃灯上极九十灯,中可六十灯,下可三十灯,中下元斋法燃灯数略少,另外还须在太岁、年命上二处燃灯,令昼夜恒,余灯则白日不须明,如逢天雨仅于斋堂燃太岁、本命二灯便足,余者可缺。盟真斋"于家中庭,安一长灯,令高九尺,于一灯上燃九灯火,每令光明,上照九玄诸天福堂,下照九地无极世界",以使"九幽之中,长徒饿鬼,责役死魂,身受光明,普见命根"。④因此,灯在醮坛上的作用仅仅是照彻幽暗的作用。

  同时,道士在斋仪中,除了燃灯、礼灯以外,也将燃灯同内修结合起来,认为燃灯能使神归于形,《无上秘要》引《洞真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称:"子学神真之道,处虚宫之上、琼宫之内,不知明灯以自映通玄光于五脏之内,因得明矣,形体之神因得归也。子若能暮明灯于本命,朝明灯于行年,恒明灯于太岁上,三处愿念,即体澄气正,真光内照,万神朗清,元君奉法,施行三年,即致夜光,……行之九年,身体光明,彻视万里。"⑤另外,也将燃灯同念诵和叩齿等仪式或方术结合起来,《无上秘要》引《洞真智慧大戒经》,有"明灯颂"五言、二十六句以及叩齿三通的提示,称"徒燃灯而不知此诵,六天魔府不过人死命,八方诸天不遣玉童玉女,飞天神人不降于子矣。十方三界,不度兆仙名于东华南宫,不受子七祖父母化生之道"。⑥约于唐末杜光庭时代,礼灯之法已经形成,杜光庭在《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九"礼灯仪"一节中,有注称,"燃灯威仪",法师率众每夜旋绕灯下,依位咒祝。⑦在南宋时期,灵宝斋法中首先出现了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与"破狱"有关的黄箓类灯仪,然后在元明时期敷衍出了大量灯仪。

  明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称"醮坛所用灯图,古有一百余样,其式繁多",该书所列灯图,计有十一种,诸如:

  玉皇灯图、周天灯图、本命灯图、北斗灯图、南斗灯图、十二曜灯图、九天玉枢灯图、火德灯图、九宫八卦土灯图、血湖地狱灯图、炼度灯图等。⑧现存的金箓类灯仪的程式,大致是:入坛、启白(通意),归命和赞颂,讽经,宣疏,回向。各灯仪的主要内容和区别,在归命和赞颂部分。例如在《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中,有归命太玄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赞咏冲虚圣佑真君归命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赞咏冲靖德佑真君;归命三宫保命微妙冲惠仁佑神应真君,赞咏冲惠仁佑真君。⑨归命文辞是散文体,赞咏文辞是诗体。《玄帝灯仪》则重复三次归命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三次赞咏。三次文辞略异。AB散文体是念诵,诗体当是唱赞。唱念错落有致,加上坛场灯烛辉煌,表现灯仪"上照诸天"的景象。

  现存的黄箓类灯仪的程式,也是入坛,启白(通意),举天尊之号和赞颂,讽经,宣疏,回向。在举天尊之号和赞颂部分,都同破狱拔亡有关。例如在《黄箓破狱灯仪》中,高功举玉宝皇上尊,破东方风雷地狱;举好生度命尊,破东南方铜柱地狱举玄真万福尊,破南方火翳地狱;举太灵虚皇尊,破西南屠割地狱;举太妙至极尊,破西方金刚地狱;举无量太华尊,破西北方火车地狱举玄上玉晨尊,破北方溟冷地狱;举度仙上圣尊,破东北方镬汤地狱举上下方救苦尊,破中央普掠地狱。AC《黄箓五苦轮灯仪》以举寻声救苦天尊开始,举转轮圣王天尊结束,中破五轮回之苦,即五轮回之道:色累苦心门,受累苦神门,贪累苦形门,华竞苦精门,身累苦魂门等。AD在散文式的文辞中,每个内容均间有诗体文辞,其念唱结合的方式与金箓类灯仪相同。

  宋元以后黄箓九幽灯仪演习十分普遍。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昔祖师所说三元简文,燃灯科式最为禁重,而重阴一照,万苦停辛,铁狱无穷,蒙光开爽。黄箓科九幽斋仪,有回耀轮灯、九巵神灯、九狱神灯,破昏暗于长夜,照苦爽于三途,假天象之慧力,分上圣之威光,照彻寒扃,普开冥壤。"AE法师于日中时分,以符咒从阳燧取火,点天尊前明烛一炬。入夜,法师与侍灯在天尊前分请灯光于坛,"燃灯光,照彻于冥阴,使幽爽立度于开泰"。然后,行摄召之法,明九幽之狱而能破其幽暗,可度亡魂。九幽者指"北斗九元之所化幽狱也,分布九维,东曰幽冥,南曰幽阴,西曰幽夜,北曰幽酆,东北曰幽都,东南曰幽治,西南曰幽关,西北曰幽府,中央曰幽狱"。法师破幽之法,就是"左手掐中指中,随方化身,取本方气而吹弹",心中存自身为破狱各方之高真,同时东方步丁罡九步,南方三步,西方七步,北方五步,四维并五步,中央则丁罡一十二步。AF据现存九幽灯仪破狱时,法师由南顺时钟绕坛一周,执灵宝策杖,在各方以策杖击地,象征击破地狱,"八方都毕,至中央,并烧二符二幡","掐玉清诀,存黄色之云覆于一方,存自己作天尊之形仪。每狱皆叩齿九通于咒前后,如此,则地狱开,亡爽登真也"。AG最后祷以收灯祝文,称:"请覆金莲之焰,恭愿亡过某千生罪垢,随落烬以俱消万劫殃缠,逐倾光而尽灭。身度光明之界,永离黑暗之乡。"

  由于在夜间举行,坛场灯烛辉煌。元代马祖常有诗云:

  "炬焰天无夜,熏焚树有烟。"AH但坛场设置历代并不一致。《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称:"于中庭燃九灯于竿上,以照九幽,坛四面各燃九灯,合三十六灯。露经中庭,巡绕九幽灯,烧香行道礼忏也。"AI也有坛中立一梓轮,上中下三层,上层灯十二,中层灯十六,下层灯二十一,共四十九盏。也有坛中筑一沙坛,外方内圆如车轮共三围,外围灯二十四,中围灯十五,内围灯九,中央又燃灯一盏,共四十九。AJ另有以土九石作坛九所,每坛二尺见方,合之坛共六尺见方。每坛灯三炬,九坛共灯二十七炬。AK由于坛场狭小,火烛不便,也有不安灯坛而改用白米铺灯的。据《道书援神契》称:"古者仓颉制字而天雨粟,鬼夜哭。故道法划地为狱,以米为界,后世凡铺灯,皆用米,本诸此也。"LB可知铺灯用米也系古法,至少有七百年的历史。

  地狱之说,是佛教轮回教义的组成部分。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就已吸收作为自己教义的一部分。但是将它同道教固有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义结合以后,对于地狱和轮回的态度又不是消极的。黄箓类灯仪,就是为了体现光照地狱、拔度亡魂,解脱轮回的愿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九称:

  "幽冥之界,无复光明,当昼景之时,犹如重雾,及昏瞑之后,更甚阴霾,长夜罪魂,无由开朗。众生或无善业夙有罪根,殁世以来,沉沦地狱,受诸恶报,幽闭酆都,不睹三光,动经亿劫,我天尊大慈悲愍,弘济多门。垂燃灯之文,以续明照夜,灵光所及,罪恼皆除,更乘忏拔之缘,便遂往生之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道心,依按科格,来诣斋所,斋备香油,为国主、帝王、君臣、父子,三途九夜,若幽若明,依法然灯,照烛内外,上映诸天之上、福堂之中,下照九地之下、地狱之内,使苦魂超度幽爽开光,九祖升天,三途黑暗,福霑一切,功德无穷,当知此人积劫善缘,必得成道。"LC

  注:

  ①③④⑤⑥AI《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31页,507页,第10册176页,222页,223页,第8册4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②《十三经注疏》上册843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⑦⑧⑨ABACADAEAFAGAJAKLBLC《道藏》第9册501页,第36册409页,第3册573页,572页,591页,594页,892页,894页,895页,900页,895页,第32册145页,第9册49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H《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008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

  炼度

  炼度是超度亡灵的黄箓类科仪的一种。炼,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就是修斋行道,拔度幽魂。

  炼度要旨《灵宝玉鉴》卷三十八《炼度更生门》对炼度的要旨有一个完整的说明:"灵宝大法,有受炼更生之道,外则置设水火,内则交媾坎离,九气以生其神,五芽以寓其气,合三光而明景,周十转以回灵,亦各依其本法而然耳。然必以妙无真阳之气,以具无质之质,以全真中之真,成此圣胎法身,蜕然神化,超出于二气五行之外,不生不灭之表者,实由夫即身之妙也。苟达即身之妙,则自然成真矣,在得鱼而后忘筌可也。况道者神之主,神者气之主,气者形之主。故炼形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则唯道为神,形同太虚矣。

  所谓金液炼形,玉符保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是也。其炼度更生之道,确乎无以议焉。"①意思是,炼度科仪是灵宝斋法的一种,炼度醮坛上要设置水池和火沼,亡魂被召来后通过水池和火沼中的交炼,以涤除秽垢,内外莹彻,百骸流光,婴成升仙。所谓"内则交媾坎离",指的是行仪法师的内炼,《太极祭炼内法》指出:"炼度是炼自己造化,以度幽魂。未能炼神,安能度鬼。全仗真心内事,其符其咒乃寓我之造化耳。"②所谓"即身之妙",指的是生者行持之士,内炼交媾坎离,通过炼形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与道合真,以生者之妙无真阳之气,度化亡魂,使亡魂具无质之质,全真中之真,炼成圣胎法身,度化自然成真,达到以生度死,以己度人的目的。

  炼度源流明永乐四年(1406),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太极祭炼内法序》中称:"炼度魂爽,犹为灵宝之要,而炼度之简捷,犹以祭炼事略而功博,自仙公葛真君藏其教,位证仙品。"③意即炼度是重要的灵宝斋法,祭炼是炼度的一种,简便可行,它是由葛仙公(葛玄)创立,他也因此而得道升仙。宋明之间道教文献大多认定炼度仪是由葛玄传法于后的。

  北宋郑所南(1241~1318)在《太极祭炼内法》卷下说到葛仙公在若耶山"精思精处",使天上三真人感应而降,授以《法轮经》,"开阐仙公济度幽真之心",称"今天台山桐柏观侧有法轮观,正仙公祭炼古迹",并且说到,当时"或云有大威鬼王稽首长跪,谓仙公度鬼八十万数,皆得受生,三年之后,位证大仙,后仙公上升,留祭鬼径于冲虚靖坛,今竟莫考"。郑所南曾经查考了葛玄的传记,无可奈地称"葛玄传所纪甚多,却不载祭炼感应事"。④因此,可以推测炼度仪是灵宝派道士编成的科仪,只是托古称由葛玄所创。灵宝派早期经典《度人经》有云:"死魂受炼,仙化成人。"但是,唐代以前,死魂之受炼,只是指死魂受到神灵的炼化。北齐严东注称:"南宫者,长生之宫也,度命君治在其中,讳吁员。得入南宫之中,吁员即炼度朽骸,生童即灌其生津,著生契于四极,给自然之羽童。生童者,日中灵童也。"唐薛幽栖注则称:

  "死魂举度于南宫,则以流火之膏,炼其鬼质,从兹改化,便得仙也。"⑤因此,古灵宝法中并无以生度死之意。

  一般认为,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明《道藏》收有杜光庭编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等斋仪著作约十九种,经查考,在这些著作中,却并无炼度仪的记载。但是,在北宋末年出现了郑所南关于炼度的专著《太极祭炼内法》。同时,南宋时期编纂的几部斋醮仪范总集,都有关于炼度仪的专篇,例如由宁全真授、林灵真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卷,关于炼度仪轨的记载就有二十多处。其中,卷二十五至二十六有"开度通用"的炼度醮仪,卷八十有"生神开度斋用"的炼度醮仪,卷八十一有"生神开度斋用"的炼度仪,卷九十五有"青玄黄箓斋用"的炼度醮仪,卷一百六有"明真斋用"的炼度仪,卷一百十四有"迁拔道场用"的太极心法祭炼仪,卷一百三十有"度星斋用"的经法炼度仪,卷二百六十三至二百六十五有炼度品,等等。⑥另外,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的《上清灵宝大法》六十六卷和金允中编的《上清灵宝大法》四十五卷,也有大量关于炼度仪轨的记载。因此,可以肯定,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炼度仪已广泛流传于南宋政权控制的地区内。从这些记载来看,炼度仪似乎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创,各种炼度仪式程序和召请神将也或有异同。值得注意的是,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七称:"炼度之仪,古法来(应作未--引者注)立,虽盛于近世,然自古经诰之中,修真之士莫不服符请气,内炼身神,故刘混康先生谓生人服之可以炼神,而鬼魂得之亦可度化,是炼度之本意也。混康,即宋朝三茅山宗师观妙冲和先生,乃华阳道士。大观二年(1108)再赴,解化于阙下,是以炼度之符莫非法师自炼度之法。"⑦金允中以推侧的语气提出炼度之符出自刘混康之手,但现存有关刘混康的史料,并无刘混康参与炼度仪编撰演习的细节。不过,金允中相距刘混康为时不远,因此,刘混康可能对于炼度仪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炼度程式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四列有南宋末年经过他校订的"炼度"科仪文本,炼度的程式包括:祝香,启闻上帝;焚降真召灵符,高功就座召将吏,存将吏降临,次念五帝真讳收召亡魂,水火交炼,焚符九章,使亡魂之脏腑生神说戒赞道经师三宝鬼神十戒,九真妙戒,举奉戒颂读符告简牒高功下座,送魂度桥焚燎,举三清乐,等等。⑧其核心部分是"收召亡魂,水火交炼"。据《杭俗遗风》载:"道士超度道场,法师于寒林台前,画符掐诀。

  由一道士以竹梢挂纸旛一首,持向法师。法师于寒林台前,列水火盆各一,以竹梢纸旛烧去,然后一抖,则更出一首,再烧再抖,左右向水火盆作四五度后,随后抖出数十丈长白纸一条,供于正荐桌上,名曰水火炼度。"⑨这一记载显示该仪的特色是设有"水火盆各一"。

  水盆,即水池。火盆,即火沼。据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九称:"火池用圆炉盛真火,水池用方器盛真水。

  立水池、火沼二牌。火池用绯旛,水池用黄旛,五方用五色旛,书五帝符于上。"其中的真水,取自拂晓时"东井中,人未汲者",经焚请水符后,在烛光下,汲水入净器内,即是真水。真火是在正午时,"面日,截竹取火,下用印香引之",火着后,焚请火符,引火烧炭,即是真火。AB各种炼度仪的异同从南宋末年到明代,炼度仪式种类明显增多。明代编成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汇集了多种炼度仪式,诸如:三光炼度、南昌炼度、灵宝炼度、混元阴炼和九炼生尸,等等。现存的全真道派仪范总集《广成仪制》中还有"九天炼度"、"九天生神"、"玉清炼度返生玉符"、"铁罐斛食"等。但这些仪式的程式,主干部分大致相同。

  各种炼度仪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仪式召请的神将有所不同,对于亡魂再生形质的构想有所不同,并因此使之具有不同特点。三光炼度的三光指日月星。请召的神灵有太阳日君、太阴月君和南昌朱宫的炼度官将等。认为"元始开图,本自然之一气;朱陵度命,法总出于三天",亡魂经过水火交炼,就可以"炼三气于三光,视九阳于九道,魂魄宫阙,耳目精神,当从此更生,使神迁而受化"。AC南昌炼度的南昌即南昌受炼司,神仙世界中主管炼度亡魂的机构。白玉蟾称:"南昌宫所摄二宫,一曰上宫,一曰下宫。上宫主受炼司事,下宫主受度司也。"AD召请神灵除三清等外,主要是南宫炼度真人、南宫朱陵上帝、开光尊神、火府高尊、水宫仙圣、炼度司主宰等。认为亡魂经过水火交炼后,摄召五方五帝之气,即:东方青帝(青气)护魂,南方赤帝(赤气)养气,西方白帝(白气)侍魄,北方黑帝(黑气)通血,中央黄帝(黄气)中主,就可以"五回三转,气通太灵","九孔纳冥,解脱本形"。AE灵宝炼度召请的同于南昌炼度,但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在亡魂经水火交炼后,焚化十二经络符,摄召十二气,即一气生肾,二气生心,三气生肝,四气生肺,五气生脾,六气生膀胱,七气生小肠,八气生胆,九气生大肠,十气生胃,十一气生三焦,十二气生心胞胳,经十二气炼化,亡魂"五脏六腑,胞胳根元"。另又据人生禀受九天之气的理论,奏请郁单天气降为胞、禅善天气降为胎、梵监天气降具真魂,寂然天气降具魄,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气降化胆,洞玄天气降化腑,灵化天气降明窍,高虚天气降具三部八景之形,无想无结无爱天气降具神,"以阳气为魂,阴气为魄,阴阳既济,形神化生","三关五脏,六腑九宫,金楼玉室,十二重门,紫户玉阁,三万六千关节,根源本始,一时生神。令神布气满,声尚神具,毛发生神"。AF混元阴炼的混元是元气之始的意思,指"混元合气,聚而合灵。三元九数,周分十二。在天,则十二宫;分野在人,则十二经络脏腑,以应六阴六阳,表里化生成形也"。AG以茭草作人形,穿上亡者死时衣样,引于炼度坛下。经水火交炼后,焚十二经络符和十二大将军真形符,称"一气生肾,六元运阳化阴大将军杨文光;二气生心,七变混景大将军丁忠",等等,并给付焚化"保举升天合同大券",以"使骨肉同飞,过度天门"。AH紫皇炼度的紫皇当是紫微之尊称,即玄天上帝。召请的神灵,除主神玄天紫皇上帝外,同于灵宝炼度。根据十二气混元能生十二经络的理论,亡魂经水火交炼后,焚化十二经络符,召请十二气化生大将军,更生亡魂之肾、膀胱、心、小肠、肝、胆、肺、大肠、脾、胃、三焦和心胞络等,"九天之气生其神,三元之真保其命","千和万合,自然成真"。AI九炼生尸的九指九天,即郁单天、兜率天、不骄天、禅善天、梵辅天、应声天、须延天、高虚天和无想天。"气清高澄,上积阳而成天界。气浊凝宰,下积阴而成地位。二气交降,阴阳相索,冲气凝和,以生人道"。在水火交炼亡魂以后,焚化九天九气自然符,更生亡魂之胎、魂、魄、脏腑等。另有在坛场建立九坛,每坛布九灯,共灯八十一盏,称九天生神灯。每坛各安神水一瓶和九炼符一道,随着科仪进行,按次焚符,"先告九天阳符,生魂生神次告九阴符,以全魄全性,次告灵宝五符,以生万神"等。两种"生炼九尸"仪,均以"九章诵彻,五体生成"为结束。AJ九宫八卦炼度的八卦是《易经》中以阴阳二爻组成的八种基本图形。前人以八卦配八个方位,加上中央,称为九宫。

  九宫八卦是术数家在命相、堪舆等广泛使用的概念。台湾地区道教《灵宝炼度宗旨全集》的经文中有"布列朱陵九宫八卦炼度以周受斋主"之语。AK九宫八卦炼度仪中已无水池、火沼之设,而以《易》学义理派理论为依据,以"坎"为水,以"离"为火,称"濯炼以坎水离火,灌溉以乌精兔华,必使三景八部整具形神,六府九宫了无塞碍"。九宫八卦炼度也无摄召真气和神灵炼化之程序,称"按卦气而分布,炼魂魄以成形,集三元而道化,使九气以会神"。全仪以诵念和唱赞为主,大为简化。《庄林续道藏》中另有《灵宝炼度宗旨》和日本大渊忍尔编《中国人的宗教仪礼》一书亦收有《无上炼度宗旨科》,它们与元明时期的炼度科仪比较,亦已简化。据载,仪式上设有度桥,孝男要手持"灵炉"和"魂身",在度桥上反复通过七次以至九次,口中还要说"死魂受炼,炼化成人"等语。LB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炼度已经失去"水火炼度"的原义,而与度桥仪相融合。

  各种炼度仪的不同,多与师承系统和流传地区的不同有关。但是大多数仪式的核心部分却是相同的,显示了道教教义思想和道教仪式的稳定性。

  南宋以来,炼度一直是黄箓斋醮的主要仪式。明代《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六回,为李瓶儿设的五七度亡道场,醮坛名称就是"青玄救苦、颁符告简、五七转经、水火炼度荐扬斋坛"。醮坛门对联的下联"南丹赦罪,净魄受炼而径上朱陵",都点明五七道场与炼度相关。道场直到晚夕,才行炼度大仪,"大厅棚内搭高座,扎彩桥,安设水池火沼,放摆斛食。

  李瓶儿灵位另有几筵帏幕,供献齐整,旁边一首魂幡:一首红幡,一首黄幡,上书:'制魔保举','受炼南宫'"。《金瓶梅词话》用了近一千四百字篇幅详细描写炼度仪式的过程,细节周详、毫无缺漏。炼度已毕,则"门外化财,焚烧箱库。回来斋功圆满,道众都换了冠服,铺排收卷道像"。LC炼度仪式是明代道教斋仪的压轴戏。炼度仪式结束,一场斋醮仪式也就宣告结束。直到当今,无论是大陆本土或港台,在黄箓类道场中炼度仪式皆一仍其旧。

  注:

  ①⑤《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808页,第4册4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②③④⑥⑦⑧ABACADAEAFAGAHAIAJ《道藏》第10册449页,439页,471页,第7册1页,第31册582页,647页,251、252页,第3册950页,953页,958页,962页,966页,第34册763页,第3册97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K《杭俗遗风》

  AD《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4页b,巴蜀书社,1986年

  AK《庄林续道藏》第16册4457页,台湾省成文出版社,1974年

  LB《中国人的宗教仪礼》(日文版)565页,日本福武书店,1983年
首节 上一节 92/13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蒋勋说宋词

下一篇:中医内科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