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中国道教

中国道教 第131节

  《南戏戏神咒"啰哩嗹"之谜》(饶宗颐);

  《秦始皇与方士徐福和卢生》(宫川尚志);

  《二十世纪道教大师陈撄宁》(韩涛)。

  香港道教研究方面:

  《香港农村醮场器乐曲》(陈永海);

  《道教传统及其在新界农村中的位置》(福勒);

  《新界的道教科仪经文》(徐佩明)。

  当代宗教研究方面: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研究》(阮仁泽);

  《闽南道教》(丁荷生)。

  道教音乐方面:

  《琴曲中道教影响》(梁铭越);

  《同一道曲在各地流传中的变化》(陈大灿);

  《道藏乐谱及其今日之演奏习惯》(波尔滋);

  《"玉音法事"线谱过解举例提要》(陈国符)。

  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举行的世界性的研究中国道教的会议。

  会上讨论了道教对于中国文化及其传统道德的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

  日本松本浩一在《中国和台湾的道教研究现状》中评述这次会议时认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陈耀庭发表的关于上海道教仪礼的研究报告,以及斋醮录像的介绍引起了普遍关注"。因为,报告"介绍了上海道教的系统,上海进行的斋醮,特别论述了进表科仪的渊源,并且将其同苏州进行的该仪式的内容以及《庄林续道藏》介绍的台湾的拜表内容相比较,指出了它们在思想上和结构上的基本一致,只是受到地方习惯上的影响多少有些变化,它们是在同一传统中发展出来的"。松本浩一指出道教仪礼研究是中国学术研究的缺门,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这一领域的今后发展是"令人注目"的。

  1986年4月11日至13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宗教系又举行了"全真道教斋醮仪式国际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日本、中国和香港的学者。会议的主要论文有:"全真教团史"(洼德忠),《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陈耀庭)等。讨论会特别邀请香港圆玄学院道长们赴夏威夷设坛行斋仪三天,向海外学者介绍了道教斋仪的全过程,并且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曹本冶教授介绍了道教音乐的形式和特点。会议气氛活跃,议论风生,具有鲜明的当代学术研究的特点。

  可以认为,关于道教研究的国际会议在80年代以后,不论是多边的或是双边的,都渐趋活跃。这一现象是同道教在中国大陆得到恢复以及道教研究的国际化趋势相一致的。国内和国外的学者们都在期待着在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举办新的国际会议的时机。1992年10月,在中国西安召开的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就有日本和法国的学者参加。

  现在看来,实现这一愿望的时机即将到来了

首节 上一节 131/13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蒋勋说宋词

下一篇:中医内科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