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乡战 第33节
他同样直直地盯着豆粒状的灯光,灯光在颤抖,他的身体也似在颤抖。他说:“我知道,我的错误,不,我的罪过,是不可饶恕的,我给党的工作造成损失,是我害了小婉,害了可怜的小婉。我要澄清事实,向所有人澄清事实,不是小婉勾引了我,那种说法不是事实,不是小婉勾引了我……”
“不管是谁勾引了谁,事情没有两样!”
“不,问题是不应归罪小婉,小婉是清白无辜的!”
易远方哼了声,冷冷地说:“你现在来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为小婉正名,可小婉已经疯了,一个疯了的人是不会在乎自己的名声的。”
“是的,已经晚了。”他面呈悲痛,“可我还要说清楚,小婉不是坏女人,即使她疯了,我也要为她洗清冤屈。小婉从来就没勾引过我,她是个好女人,是个苦命人,她家里穷,嫁进赵家门就像掉进了地狱,受尽了欺侮凌辱,赵祖辉那禽兽还不断地糟蹋她,她不从就往死里打,她想跳出火坑。我认识她时并不知道她是赵祖辉的儿媳。后来……我答应她,等土改后她和赵家离了婚,就把她带走,这就是事实真相。这些我都对席立江讲清楚了,可他不相信我,我对他说可以让上级处分我,千万不要斗争小婉。可是……她疯了,小婉没做妨碍土改的事,更没破坏土改,她希望土改成功自己得到解放……可她没等到那一天就疯了,是我害了她,我不能丢下她不管。我听说精神错乱的人见到当初给她造成刺激的人就能恢复神志,所以我要见她,想办法让她恢复神志。就是好不了,我也不抛弃她,我要求把她带走,一起回我的长丰老家,我会好好待她,伺候她一辈子……”说到此,他已经泪水满面,声音哽咽了。
易远方惊讶地听完这席话,尽管他说得没有条理,杂乱无章,但表达的意思却一清二楚。难道他与小婉的关系果真如他表白的这样吗?在解放区的土改中,地富们怂恿自己的妻女腐蚀村干部及工作队,这类美人计早已屡见不鲜,而前任却把自己和小婉的事情说成一种例外,涂上堂而皇之的色彩。这真实吗?就算是真实的,也并不能博得他对他的同情与谅解。不论怎么说,一个土改工作队长在自己工作的村子里与一个地主的儿媳偷欢,这是革命纪律所不容许的,他没有权利为自己的丑事辩解。至于小婉,她已经疯了,荣辱存亡对她已经失去了意义。
但是,这位前任的到来真的会给小婉带来转机?会使她恢复神志?他想,如果有一线希望,也应该让他试一试,就像李朵使用桃花那样试一试。
易远方站起身来。
来到街上,月亮已升中天,照得屋顶和街面像落了一层雪霜,给春夜更添几分料峭。易远方不由打个寒噤。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荒唐,带一个蜕化堕落者去寻找他的相好,而且在深夜,传播出去,满身长嘴也说不清楚。他想,若与席立江商量一下,自己可减小些干系。但席立江是绝不会同意的。前任的事情就是他报告上去的,至今对他仍耿耿于怀,他不会成全他。不会!易远方迷惘地望着街中那棵庞大的白果树,月光在树冠上像开出白花。那天早晨,他就是在这树下见到小婉的,那情景他难以忘怀。
易远方终于带他来到小婉住的草房前。
开门的是赵杨氏。当她看清门外的两个人,吓得浑身直抖,听到易远方的询问,好容易才说清楚小婉不在家。
易远方又带他向村东李朵的住处走去。
小婉果然在这里。
为慎重起见,易远方先把李朵叫到屋外,向她介绍了这位前任并说明来意。她回村晚,并没见过这位前任工作队长,但知道他那不良的名声。她久久地盯着他,月光映着他惨白的脸。
进到屋里,小婉盘腿坐在炕上,很安静,但一见到来人就立刻亢奋起来,双膝跪起,嘻嘻笑个不停。易远方和李朵留在门口,让卜正举一人向她走近。他走到炕前,向小婉凄声呼叫:“小婉,你怎么啦,怎么啦?”小婉看看他,并无异常反应,依旧嘻嘻笑个不止,从炕上的小筐里抓起一把桃花向他头上撒去,嘴里嚷:“真好看,真好看!”他扑向炕前,向小婉仰着脸,“小婉,你看我是谁?我是喜来呀,我是卜队长呀!”小婉还是不停地笑,又向他头上撒去一把桃花,“噢,真好看,真好看……”他忽然捂脸哭了,但他又赶紧止住。他把身体使劲向小婉探过去,张开双臂,迸着哭声喊道:“小婉,跟我走,跟我走,我是喜来呀,大名卜正举,小名喜来子,我告诉你的呀,你怎么不认我啦?小婉……”小婉无动于衷,笑得更癫狂了,不停地把桃花撒出去,边撒边嚷:“噢,真好看,真好看……”
卜正举落满桃花的身体僵住了,眼珠恐怖地凝固着。
他终于没能成功,没有把小婉唤醒,也不能把她带走。可是他决定留下来。他要继续帮助小婉回忆,直到能把她带走为止。
8
形势突然紧张起来,从青岛方向传来的炮声明显密集,闷雷似地衔接得没有间隙,在夜晚听来就像响彻在昆洛山。上级如此通报:青岛守敌企图向外蚕食扩展,东占崂山北占锯山以构成固守之屏障。与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同时,还乡团又加紧活动,莱西县又连续发生几起血案。李家庄所处昆洛山以北地面尚算平稳,昆洛山是一道天然屏障,又有重兵把守,敌正规军与别动队都难以插足。上级下达指示,从山后各村抽调民兵支援西线的斗争,李家庄去了十七名。
易远方亲自将这十七名出征民兵送到区上。在区上开了几天会,他又单独将李家庄挖浮财斗争的情况向区委做了汇报。回村后席立江和李茂生向他汇报了两件事:用挖得李金鞭的银元买来的一批牲口已拉进村,等待分配;民兵队长李恩宽告发了李朵,说李朵企图勾引他下水,条件是不再开她的斗争会。席立江又补充说村里的妇女会正准备开李朵的斗争大会。这消息使易远方感到惊讶,他不相信李朵会勾引李恩宽,他的直觉告诉他不可能发生这种事。他问席立江:“审讯过李朵了吗?”席立江说:“审讯过,可她一句话不说,怎么问都不回答,不开口就是认了,错不了。前有车后有辙,这一招是地主狗女人的拿手戏。”第二个小婉!易远方心里想。他又问什么时候开斗争大会,席立江说本来准备明天,可今天殿后村来人把她抓走了。接着李茂生又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殿后村位于昆洛山下,村后那片山峦本是李裕川的,土改之前村里的十几户人家都是李裕川的佃户,李裕川要他们每年给他提供相当数量的山货及柴草,作为山峦的地租。剥削程度很重,土改划定成分村里竟无一户够得上中农。他们说叫李裕川剥削得这么惨,光分了山峦还不行,得叫他交出浮财。可来村后听说李裕川跑了,他老婆死了,就把李朵抓去了,说什么时候交出浮财什么时候放人。易远方听了后问道:“为什么不阻拦住呢?李朵不是斗争对象,这一点我们是清楚的,上次斗争会她提出代替她母亲,我们并没有同意。”席立江说:“可她在斗争会上打了村干部,性质就变了,何况后来又发展到腐蚀拉拢干部。”易远方不再说什么了,他决定立刻赶到殿后村,把李朵要回来,否则李朵将凶多吉少。他让小贾在刚买来的牲口中挑一匹可骑的马,小贾在部队给首长当通讯员,善骑又懂马性,很快便牵来一匹光泽可人的枣红马,又找到一副鞍鞯,披挂起来。易远方匆匆上路了。
枣红马沿着胭脂河奔跑。时近中午,直射的阳光把河水照得耀眼,河滩上的砂砾、堤上杨树新绽的叶片都闪闪发亮。放眼望,前方那座威武大山依然保持着沉郁古板的黛黑色,只是在它与天空连接处才镶有一道亮边儿,这亮线其实便是昆洛山前后两县虚幻的分界线。
易远方取道的是一条捷径,河流穿越大地总是寻找捷径。他没进过昆洛山,他知道沿河而上,用不了两个钟头便可到达山脚下。到达那个贫困得全村无一例外都是佃户的殿后村。愈是贫穷的地方,阶级的压迫便愈是严酷,阶级的对立亦愈为尖锐。这是生活的常识。易远方对即将要与之打交道的殿后村贫苦农民,内心充满着深深的同情。仅仅从他们的境况而论,中国目前正进行着的这场大革命便是得道天助,人心所向的。它的宗旨就从总体上决定了这一事业的属性。殿后村的佃农们要他们的东家偿还其罪恶所得,无疑是正当合乎情理的。然而采取抓走一个女孩子作人质的方式又变得不那么合乎情理了。他想,人世万事大概都是在合情理与不合情理间徜徉吧?人人有自己的生活目的,崇高的或者不崇高的,然而人们在实现崇高目的时却理应按照崇高的方式行事,这一点似乎不应怀疑。从哲学角度看来,表现事物属性的不仅仅是意旨与结果,更包括过程,实现的过程,任何结果都是过程的产物。过程自始至终放射着光彩:红、黄、黑或白,而这些色调又会像基因般深深地沉淀于果实之中,久远地遗传着果实的品质。易远方近来常常进行这种“哲人”式思索,而结果又常常使他陷入更深的迷茫中。
快马加鞭,昆洛山愈见其庞大狰狞了,像铺天盖地的乌云迎面追压过来。那浓重的色彩使人感到寒气习习,听得见呼啸。易远方看见两道山梁在山脚的交叠处卧着一个鸦窝似的小村,那便是殿后村。他没料到,他竟然在他们到达之前追上了殿后村的人,一伙从背影便见其贫穷可怜的人行进在堤上的窄路上,像一团活动的土堆。李朵的学生旗袍像一朵小花开在土堆间。
易远方策马从堤下追过人群,然后又掉转马头登上堤坝,翻身下马,立在窄窄的路间。
殿后村的人仍然大摇大摆地往前走,直到走在易远方咫尺之前才站住,一双双眼睛奇怪地打量着他。这时李朵也看见了他,同样面呈惊讶。
“喂,乡亲们,”易远方和气地打招呼,“辛苦啦!”
“队伍上的同志,到哪儿去呀?”前面一个戴旧毡帽的中年汉子问道。易远方的灰布军衣虽然没缀红领章,但那汉子一眼便看出他是队伍上的人,他认为这个队伍上的人要打听路径。
“就到你们村呀。”易远方说。
“到俺们村?”汉子及另外的人一齐问道。
“我是李家庄土改工作队队长,我姓易。”易远方先自报家门。
众人闻言又一齐把眼光转向人中间一个留稀疏山羊胡的小老头儿,易远方猜出这个神情异于众人的干巴老头儿是这伙人里拿章程的角色。他手提一根光滑的木棍,看他的相貌和手里的棍子,易远方不由联想到小时候在天成戏院看的那出《苏三起解》里的崇公道,他仍还记得崇公道那两句怪调怪腔的戏文: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易远方又忽然觉得此时此刻的李朵也颇有点苏三的意味了。他发现这位“崇公道”定定地审视着他,带着威严、戒备的神情。也许他意识到这位工作队长笑脸上有点居心不良的意思。
“我是村贫协主席,姓杜,杜主席。”他告诉易远方自己的身份后又问,“我在李家庄可没见到你咧!”
易远方说:“是这么回事,我在区里开会,刚刚回来。”
杜主席转向李朵问道:“他是你们村的工作队长吗?”问后又严厉地补充一句,“老实交代!”
李朵说是。
杜主席又问易远方:“李村长说没挖到李裕川的浮财,是真格的吗?”
易远方回答:“李裕川在土改初期逃跑了,他老婆死了,目前我们还不知浮财的下落。”
“噢。”杜主席似乎松了口气,又说,“易同志不是本地人吧?你不知底细,俺们都是她(指指李朵)家的佃户,给她家当了几十年牛马,被剥削得透苦,这遭俺们不客气了!”
易远方点点头,说:“李村长给我介绍过这情况了,我认为你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李裕川的财产中应该有你们的一份儿……”
“这话说得是,”杜主席说,“所以俺们就把他闺女带来了,向她要狗日的浮财!”
易远方说:“可是我们追问过李朵,她并不知道浮财的下落……”
中年汉子打断说:“她咋能不知道?谁信她的鬼话!地主都是属锣鼓的,不敲打不响。同志你放心,俺们有办法叫她讲出来,不讲就豁了她的小?菖。”
“干嘛要豁那玩意儿?真是有妻的不知光棍苦……”一个耳旁长块亮疤的汉子说。
易远方心里发抖,可他还努力压抑住,他再次申明说:“据我们所知,她确实不清楚浮财的下落,她在城里念书,回村还不到一个月,那时她父亲已经逃跑了……”
杜主席哼了声,道:“易同志说明白吧,你追赶来是不是叫俺放了这地主闺女,嗯?”
“不管是谁勾引了谁,事情没有两样!”
“不,问题是不应归罪小婉,小婉是清白无辜的!”
易远方哼了声,冷冷地说:“你现在来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为小婉正名,可小婉已经疯了,一个疯了的人是不会在乎自己的名声的。”
“是的,已经晚了。”他面呈悲痛,“可我还要说清楚,小婉不是坏女人,即使她疯了,我也要为她洗清冤屈。小婉从来就没勾引过我,她是个好女人,是个苦命人,她家里穷,嫁进赵家门就像掉进了地狱,受尽了欺侮凌辱,赵祖辉那禽兽还不断地糟蹋她,她不从就往死里打,她想跳出火坑。我认识她时并不知道她是赵祖辉的儿媳。后来……我答应她,等土改后她和赵家离了婚,就把她带走,这就是事实真相。这些我都对席立江讲清楚了,可他不相信我,我对他说可以让上级处分我,千万不要斗争小婉。可是……她疯了,小婉没做妨碍土改的事,更没破坏土改,她希望土改成功自己得到解放……可她没等到那一天就疯了,是我害了她,我不能丢下她不管。我听说精神错乱的人见到当初给她造成刺激的人就能恢复神志,所以我要见她,想办法让她恢复神志。就是好不了,我也不抛弃她,我要求把她带走,一起回我的长丰老家,我会好好待她,伺候她一辈子……”说到此,他已经泪水满面,声音哽咽了。
易远方惊讶地听完这席话,尽管他说得没有条理,杂乱无章,但表达的意思却一清二楚。难道他与小婉的关系果真如他表白的这样吗?在解放区的土改中,地富们怂恿自己的妻女腐蚀村干部及工作队,这类美人计早已屡见不鲜,而前任却把自己和小婉的事情说成一种例外,涂上堂而皇之的色彩。这真实吗?就算是真实的,也并不能博得他对他的同情与谅解。不论怎么说,一个土改工作队长在自己工作的村子里与一个地主的儿媳偷欢,这是革命纪律所不容许的,他没有权利为自己的丑事辩解。至于小婉,她已经疯了,荣辱存亡对她已经失去了意义。
但是,这位前任的到来真的会给小婉带来转机?会使她恢复神志?他想,如果有一线希望,也应该让他试一试,就像李朵使用桃花那样试一试。
易远方站起身来。
来到街上,月亮已升中天,照得屋顶和街面像落了一层雪霜,给春夜更添几分料峭。易远方不由打个寒噤。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荒唐,带一个蜕化堕落者去寻找他的相好,而且在深夜,传播出去,满身长嘴也说不清楚。他想,若与席立江商量一下,自己可减小些干系。但席立江是绝不会同意的。前任的事情就是他报告上去的,至今对他仍耿耿于怀,他不会成全他。不会!易远方迷惘地望着街中那棵庞大的白果树,月光在树冠上像开出白花。那天早晨,他就是在这树下见到小婉的,那情景他难以忘怀。
易远方终于带他来到小婉住的草房前。
开门的是赵杨氏。当她看清门外的两个人,吓得浑身直抖,听到易远方的询问,好容易才说清楚小婉不在家。
易远方又带他向村东李朵的住处走去。
小婉果然在这里。
为慎重起见,易远方先把李朵叫到屋外,向她介绍了这位前任并说明来意。她回村晚,并没见过这位前任工作队长,但知道他那不良的名声。她久久地盯着他,月光映着他惨白的脸。
进到屋里,小婉盘腿坐在炕上,很安静,但一见到来人就立刻亢奋起来,双膝跪起,嘻嘻笑个不停。易远方和李朵留在门口,让卜正举一人向她走近。他走到炕前,向小婉凄声呼叫:“小婉,你怎么啦,怎么啦?”小婉看看他,并无异常反应,依旧嘻嘻笑个不止,从炕上的小筐里抓起一把桃花向他头上撒去,嘴里嚷:“真好看,真好看!”他扑向炕前,向小婉仰着脸,“小婉,你看我是谁?我是喜来呀,我是卜队长呀!”小婉还是不停地笑,又向他头上撒去一把桃花,“噢,真好看,真好看……”他忽然捂脸哭了,但他又赶紧止住。他把身体使劲向小婉探过去,张开双臂,迸着哭声喊道:“小婉,跟我走,跟我走,我是喜来呀,大名卜正举,小名喜来子,我告诉你的呀,你怎么不认我啦?小婉……”小婉无动于衷,笑得更癫狂了,不停地把桃花撒出去,边撒边嚷:“噢,真好看,真好看……”
卜正举落满桃花的身体僵住了,眼珠恐怖地凝固着。
他终于没能成功,没有把小婉唤醒,也不能把她带走。可是他决定留下来。他要继续帮助小婉回忆,直到能把她带走为止。
8
形势突然紧张起来,从青岛方向传来的炮声明显密集,闷雷似地衔接得没有间隙,在夜晚听来就像响彻在昆洛山。上级如此通报:青岛守敌企图向外蚕食扩展,东占崂山北占锯山以构成固守之屏障。与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同时,还乡团又加紧活动,莱西县又连续发生几起血案。李家庄所处昆洛山以北地面尚算平稳,昆洛山是一道天然屏障,又有重兵把守,敌正规军与别动队都难以插足。上级下达指示,从山后各村抽调民兵支援西线的斗争,李家庄去了十七名。
易远方亲自将这十七名出征民兵送到区上。在区上开了几天会,他又单独将李家庄挖浮财斗争的情况向区委做了汇报。回村后席立江和李茂生向他汇报了两件事:用挖得李金鞭的银元买来的一批牲口已拉进村,等待分配;民兵队长李恩宽告发了李朵,说李朵企图勾引他下水,条件是不再开她的斗争会。席立江又补充说村里的妇女会正准备开李朵的斗争大会。这消息使易远方感到惊讶,他不相信李朵会勾引李恩宽,他的直觉告诉他不可能发生这种事。他问席立江:“审讯过李朵了吗?”席立江说:“审讯过,可她一句话不说,怎么问都不回答,不开口就是认了,错不了。前有车后有辙,这一招是地主狗女人的拿手戏。”第二个小婉!易远方心里想。他又问什么时候开斗争大会,席立江说本来准备明天,可今天殿后村来人把她抓走了。接着李茂生又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殿后村位于昆洛山下,村后那片山峦本是李裕川的,土改之前村里的十几户人家都是李裕川的佃户,李裕川要他们每年给他提供相当数量的山货及柴草,作为山峦的地租。剥削程度很重,土改划定成分村里竟无一户够得上中农。他们说叫李裕川剥削得这么惨,光分了山峦还不行,得叫他交出浮财。可来村后听说李裕川跑了,他老婆死了,就把李朵抓去了,说什么时候交出浮财什么时候放人。易远方听了后问道:“为什么不阻拦住呢?李朵不是斗争对象,这一点我们是清楚的,上次斗争会她提出代替她母亲,我们并没有同意。”席立江说:“可她在斗争会上打了村干部,性质就变了,何况后来又发展到腐蚀拉拢干部。”易远方不再说什么了,他决定立刻赶到殿后村,把李朵要回来,否则李朵将凶多吉少。他让小贾在刚买来的牲口中挑一匹可骑的马,小贾在部队给首长当通讯员,善骑又懂马性,很快便牵来一匹光泽可人的枣红马,又找到一副鞍鞯,披挂起来。易远方匆匆上路了。
枣红马沿着胭脂河奔跑。时近中午,直射的阳光把河水照得耀眼,河滩上的砂砾、堤上杨树新绽的叶片都闪闪发亮。放眼望,前方那座威武大山依然保持着沉郁古板的黛黑色,只是在它与天空连接处才镶有一道亮边儿,这亮线其实便是昆洛山前后两县虚幻的分界线。
易远方取道的是一条捷径,河流穿越大地总是寻找捷径。他没进过昆洛山,他知道沿河而上,用不了两个钟头便可到达山脚下。到达那个贫困得全村无一例外都是佃户的殿后村。愈是贫穷的地方,阶级的压迫便愈是严酷,阶级的对立亦愈为尖锐。这是生活的常识。易远方对即将要与之打交道的殿后村贫苦农民,内心充满着深深的同情。仅仅从他们的境况而论,中国目前正进行着的这场大革命便是得道天助,人心所向的。它的宗旨就从总体上决定了这一事业的属性。殿后村的佃农们要他们的东家偿还其罪恶所得,无疑是正当合乎情理的。然而采取抓走一个女孩子作人质的方式又变得不那么合乎情理了。他想,人世万事大概都是在合情理与不合情理间徜徉吧?人人有自己的生活目的,崇高的或者不崇高的,然而人们在实现崇高目的时却理应按照崇高的方式行事,这一点似乎不应怀疑。从哲学角度看来,表现事物属性的不仅仅是意旨与结果,更包括过程,实现的过程,任何结果都是过程的产物。过程自始至终放射着光彩:红、黄、黑或白,而这些色调又会像基因般深深地沉淀于果实之中,久远地遗传着果实的品质。易远方近来常常进行这种“哲人”式思索,而结果又常常使他陷入更深的迷茫中。
快马加鞭,昆洛山愈见其庞大狰狞了,像铺天盖地的乌云迎面追压过来。那浓重的色彩使人感到寒气习习,听得见呼啸。易远方看见两道山梁在山脚的交叠处卧着一个鸦窝似的小村,那便是殿后村。他没料到,他竟然在他们到达之前追上了殿后村的人,一伙从背影便见其贫穷可怜的人行进在堤上的窄路上,像一团活动的土堆。李朵的学生旗袍像一朵小花开在土堆间。
易远方策马从堤下追过人群,然后又掉转马头登上堤坝,翻身下马,立在窄窄的路间。
殿后村的人仍然大摇大摆地往前走,直到走在易远方咫尺之前才站住,一双双眼睛奇怪地打量着他。这时李朵也看见了他,同样面呈惊讶。
“喂,乡亲们,”易远方和气地打招呼,“辛苦啦!”
“队伍上的同志,到哪儿去呀?”前面一个戴旧毡帽的中年汉子问道。易远方的灰布军衣虽然没缀红领章,但那汉子一眼便看出他是队伍上的人,他认为这个队伍上的人要打听路径。
“就到你们村呀。”易远方说。
“到俺们村?”汉子及另外的人一齐问道。
“我是李家庄土改工作队队长,我姓易。”易远方先自报家门。
众人闻言又一齐把眼光转向人中间一个留稀疏山羊胡的小老头儿,易远方猜出这个神情异于众人的干巴老头儿是这伙人里拿章程的角色。他手提一根光滑的木棍,看他的相貌和手里的棍子,易远方不由联想到小时候在天成戏院看的那出《苏三起解》里的崇公道,他仍还记得崇公道那两句怪调怪腔的戏文: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易远方又忽然觉得此时此刻的李朵也颇有点苏三的意味了。他发现这位“崇公道”定定地审视着他,带着威严、戒备的神情。也许他意识到这位工作队长笑脸上有点居心不良的意思。
“我是村贫协主席,姓杜,杜主席。”他告诉易远方自己的身份后又问,“我在李家庄可没见到你咧!”
易远方说:“是这么回事,我在区里开会,刚刚回来。”
杜主席转向李朵问道:“他是你们村的工作队长吗?”问后又严厉地补充一句,“老实交代!”
李朵说是。
杜主席又问易远方:“李村长说没挖到李裕川的浮财,是真格的吗?”
易远方回答:“李裕川在土改初期逃跑了,他老婆死了,目前我们还不知浮财的下落。”
“噢。”杜主席似乎松了口气,又说,“易同志不是本地人吧?你不知底细,俺们都是她(指指李朵)家的佃户,给她家当了几十年牛马,被剥削得透苦,这遭俺们不客气了!”
易远方点点头,说:“李村长给我介绍过这情况了,我认为你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李裕川的财产中应该有你们的一份儿……”
“这话说得是,”杜主席说,“所以俺们就把他闺女带来了,向她要狗日的浮财!”
易远方说:“可是我们追问过李朵,她并不知道浮财的下落……”
中年汉子打断说:“她咋能不知道?谁信她的鬼话!地主都是属锣鼓的,不敲打不响。同志你放心,俺们有办法叫她讲出来,不讲就豁了她的小?菖。”
“干嘛要豁那玩意儿?真是有妻的不知光棍苦……”一个耳旁长块亮疤的汉子说。
易远方心里发抖,可他还努力压抑住,他再次申明说:“据我们所知,她确实不清楚浮财的下落,她在城里念书,回村还不到一个月,那时她父亲已经逃跑了……”
杜主席哼了声,道:“易同志说明白吧,你追赶来是不是叫俺放了这地主闺女,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