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第44节
丘:“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你们没有现量见到吗?”五比丘异
口同声地回答世尊曰:“见到了,见到了。”然后世尊慈祥地对他们讲:“我
们修行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堕入二边:一是不能过于耽著世间的享受;二
是不能使五蕴(Panca Khandha)过于受苦,毕竟是欲界众生,堕入任何一
边都不易成就。 (师言:在一般欲界凡夫修行的过程中,如果世间各方面
享受过于优越,则不易生起出离心;如果太苦了,无食充腹、无衣蔽体就
不安,身不安则道不隆, 所以大乘论典中讲不堕两边,应行中道。)远
离二边,当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五比丘听了世尊的开示后,态度迥然
不同,对佛生起了恭敬心,祈求传法。于是,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
迦牟尼佛,从此便开始为他们转法轮。
此时,世尊与五大比丘共住在鹿野苑附近的森林中,他们把化缘与
听法作了适当的安排:上午两位比丘留下听法,三位比丘去城中化缘,回
来与大家共享;下午三位比丘听法,两位去化缘。这样一起共住了很长一
段时间,世尊为五比丘传授四谛法⑴:苦谛⑵(Dukkha Sacca)、集谛⑶
(Samudaya Sacca)、灭谛⑷(Nirodha Sacca)、道谛⑸(Magga Sacca)。应知
苦而断集,灭集而修道。(世尊在此作了广泛的演说,详见藏文原版)此
五大比丘听受四谛法后,都摧毁了三界的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的果位。
世尊初转四谛法轮,欲界、色界的人、非人、天人等听说佛在鹿野苑转法
轮,都议论纷纷。此时许多众生请问:“世尊,此五大比丘以何因缘从轮
回的大海中解脱出来,获得无上菩提之珍宝?唯愿为说,愿乐欲闻。” 世
尊告曰:“不仅是现在我把这五大比丘从轮回的大海中救脱出来,往昔我
也曾用自己的生命把他们从世间的大海中解救出来。”“请问世尊,往昔
是怎样把他们从大海里解救出来的?”世尊曰:“久远以前,印度鹿野苑
由梵施国王执政。当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财富圆满,无争无灾,佛
法兴盛,国王也是声望极高,为世人所公认。在这个吉祥圆满的国度里有
位名叫‘宝’的大商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很
庄严的孩子:其身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等等。商主为他举行了隆
重的诞生仪式,因父亲特别高兴,就给他取名‘宝喜’,用牛奶、酸奶、
油饼等上好的营养品喂养着宝喜,他如海莲般地迅速长大。年少的宝喜对
文理、观察、衣服、珍宝、如意宝(Cinta Mani)、香、药、大象、骏马、
兵器等八种观察法都已精通无碍。且具有大慈大悲心,常藉父母之力对贫
穷的人作大布施。一次,宝喜的父亲生病了,他就采些根、茎、叶等配制
成草药,想方设法地给父亲治病。但终因没有疗效,其父亲去世了。宝喜
用黄、红、白、蓝四种布将尸体裹起,供养了很长时间,尽了子女对父亲
的孝道后,才把父亲的尸体抬到尸陀林去。后来,梵施国王为宝喜加冕,
封他为大臣。宝喜大臣经常辅助国王处理很多国事,如商业贸易,外交等
等。原来,宝喜曾借先父之财富做了大布施也满了很多众生的愿,可他想:
那些财 富都是先父积累的,如果我自己想行布施就应该凭自己的能力才
应理;仅借先父之财富来布施,别人会讥笑:‘这人没有一点福报,只借父
亲的财富来布施, 这是不应理的。’我应该自己积累财富广作布施。于
是他便通告下面的人:现在你们当中生活困难、财资匮乏无钱交税者,谁
愿意跟我一起去大海里取各种珍宝?这个通告发布后,约有五百商人纷纷
牵着牦牛、骆驼、驴、骡等满载着出海的资具,经过大大小小的城、镇、
森林、荒原等抵达大海边。宝喜大臣用五百嘎夏巴涅包了艘大船,并且安
排了五位负责人:一位负责饮食的生活委员;一位负责调解人际争论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