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第3节
有位施主家有一女,相貌庄严。长大后,对迦叶佛生起无比的信心,并在
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精通三学、清净戒律(Sila)、具足梵行(Brahmacari)
等等殊胜功德,并是传授佛法的一位说法上师。传法后,她得到许多供养,
如各种饮食、衣药等,但她自忖:我一个人享受这么多供养,意义不是很
大。就发心将所有财物供养僧众。后来,她找了僧尼二众,把她每次所得
供养物供养僧众(Bhikkhu Sangha)。这些僧众的生活也是全由她来供养
维持。有一次,这位比丘尼遇到急事请求僧众帮忙,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帮
她。都说:‘我们很忙,要读经不能舍离善法而去帮你。’这位比丘尼顿
时生起大嗔恨心,便恶口相骂:‘我平时对你们事事时时关照,供养你们,
为你们做那么多事,可我遇到一件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你们一点良
心都没有,像母狗一样。’她用‘母狗’来骂僧众,她自己造了很大的恶
业(Akusala Karma)。(师言:因果方面的报应,应从中了解。本来这
次讲《百业经》,希望听法人越多越好,但人就是这样刚强难化。听法的
人很少,许多堪布活佛也因种种原因外出,堪布活佛也好,大德高僧也好,
如果没听此《百业经》,将来可能在取舍因果方面会有些差错。不管什么
人,若没听此经,以后做事因果自负,希望各位认真地听。今后特别注意,
不应用如‘母狗’等恶名来责骂别人。平时讲话必须有礼貌,经常观察自
己的语言,不要造恶业。)僧众觉得她如此恶口相骂很不应理,就问她:
‘你是什么人?我们又是什么人?’那位比丘尼生气地说:‘你们是出家
人,我也是出家人。’僧众们告诉她:‘有点不同,虽然都是出家人,但
我们当中有已得果位的圣者,你毕竟是个凡夫,这样恶口骂人造了很大的
罪业,会使你在轮回(Samsara)中感受痛苦(Dukkha)的。所以,你应
该以最大的后悔心来好好地忏悔你的罪业。’听此话后,这位比丘尼觉得
言之有理,便在后半生中更加精进行持净戒,常求忏悔。她临终时发愿:
愿我一生中持戒供养的功德,使我能生生世世投身富贵之家,相貌庄严,
并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在其教法下得出家身,证罗汉果!同时又发愿:
愿我于僧众前恶口骂人之罪业不要成熟!(师言:有些业你不想成熟,但
很快成熟。)虽然她临终时如是发愿,可这个恶业最先成熟,并且转五百
世母狗之身。其它的愿也如理如实地成熟。这是她前世的业力,那么今生
的因缘又是什么呢?是她做母狗时对舍利子生欢喜心和信心,以这个信心
转为人身,这是她今生的因缘。(师言: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持戒的人,
在释迦佛时能证得果位;在释迦佛教法下受居士戒以上的人,在弥勒佛
(Maitreya Buddha)教法下能证得果位。如果其中破了戒,在贤劫千佛
中任一佛的教法中能得解脱。我们在释迦佛教法下若不破戒定能在弥勒佛
的教法下证得果位。若破了戒,在余九百九十五尊佛的教法下得证果位。)
(译者:这些观点是荣素班智达《边法辩》讲义中的教证,所以我们大家
应该注意因果,另一方面至少也要受居士戒。要特别注意我们对僧众的态
度,作为堪布管家有时会对僧众说些不入耳的话或不好听的比喻,但若自
己有很大的忏悔心作忏悔,是否能忏悔清净也很难说!不过上师说过念四
十万金刚萨 心咒能忏净,自己也有点安慰。以上的这个公案对大家启发
不小,应从因果取舍方面注意。)
(2)小眼沙弥
—责骂圣者 累世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
(Vaisravana)。其子成人娶一贤妻,共度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有
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精通三学、清净戒律(Sila)、具足梵行(Brahmacari)
等等殊胜功德,并是传授佛法的一位说法上师。传法后,她得到许多供养,
如各种饮食、衣药等,但她自忖:我一个人享受这么多供养,意义不是很
大。就发心将所有财物供养僧众。后来,她找了僧尼二众,把她每次所得
供养物供养僧众(Bhikkhu Sangha)。这些僧众的生活也是全由她来供养
维持。有一次,这位比丘尼遇到急事请求僧众帮忙,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帮
她。都说:‘我们很忙,要读经不能舍离善法而去帮你。’这位比丘尼顿
时生起大嗔恨心,便恶口相骂:‘我平时对你们事事时时关照,供养你们,
为你们做那么多事,可我遇到一件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你们一点良
心都没有,像母狗一样。’她用‘母狗’来骂僧众,她自己造了很大的恶
业(Akusala Karma)。(师言:因果方面的报应,应从中了解。本来这
次讲《百业经》,希望听法人越多越好,但人就是这样刚强难化。听法的
人很少,许多堪布活佛也因种种原因外出,堪布活佛也好,大德高僧也好,
如果没听此《百业经》,将来可能在取舍因果方面会有些差错。不管什么
人,若没听此经,以后做事因果自负,希望各位认真地听。今后特别注意,
不应用如‘母狗’等恶名来责骂别人。平时讲话必须有礼貌,经常观察自
己的语言,不要造恶业。)僧众觉得她如此恶口相骂很不应理,就问她:
‘你是什么人?我们又是什么人?’那位比丘尼生气地说:‘你们是出家
人,我也是出家人。’僧众们告诉她:‘有点不同,虽然都是出家人,但
我们当中有已得果位的圣者,你毕竟是个凡夫,这样恶口骂人造了很大的
罪业,会使你在轮回(Samsara)中感受痛苦(Dukkha)的。所以,你应
该以最大的后悔心来好好地忏悔你的罪业。’听此话后,这位比丘尼觉得
言之有理,便在后半生中更加精进行持净戒,常求忏悔。她临终时发愿:
愿我一生中持戒供养的功德,使我能生生世世投身富贵之家,相貌庄严,
并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在其教法下得出家身,证罗汉果!同时又发愿:
愿我于僧众前恶口骂人之罪业不要成熟!(师言:有些业你不想成熟,但
很快成熟。)虽然她临终时如是发愿,可这个恶业最先成熟,并且转五百
世母狗之身。其它的愿也如理如实地成熟。这是她前世的业力,那么今生
的因缘又是什么呢?是她做母狗时对舍利子生欢喜心和信心,以这个信心
转为人身,这是她今生的因缘。(师言: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持戒的人,
在释迦佛时能证得果位;在释迦佛教法下受居士戒以上的人,在弥勒佛
(Maitreya Buddha)教法下能证得果位。如果其中破了戒,在贤劫千佛
中任一佛的教法中能得解脱。我们在释迦佛教法下若不破戒定能在弥勒佛
的教法下证得果位。若破了戒,在余九百九十五尊佛的教法下得证果位。)
(译者:这些观点是荣素班智达《边法辩》讲义中的教证,所以我们大家
应该注意因果,另一方面至少也要受居士戒。要特别注意我们对僧众的态
度,作为堪布管家有时会对僧众说些不入耳的话或不好听的比喻,但若自
己有很大的忏悔心作忏悔,是否能忏悔清净也很难说!不过上师说过念四
十万金刚萨 心咒能忏净,自己也有点安慰。以上的这个公案对大家启发
不小,应从因果取舍方面注意。)
(2)小眼沙弥
—责骂圣者 累世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
(Vaisravana)。其子成人娶一贤妻,共度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