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第145节
便安慰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答应想个办法。
过了几天,目犍连尊者要带两个孩子去外面的花园里玩,但两个孩
子不敢去。尊者告诉他们说:“今天我们不去上次的地方,我们到另外一
个很好的地方去玩。”两个孩子就跟着目犍连尊者出游了。尊者又幻化了
一个美妙的天堂,天堂中的天子天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听到各种天人的
音乐和手掌声时,目犍连尊者问这两个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两个孩子都说不知道,尊者就遣他们去看个究竟。他们看到很多的天子和
天女,周身以天人的珠宝装饰着,共同享受非常美好的生活。两个孩子心
里很羡慕这种天人的生活。后来他们又看到有两个狮子座⑴,有很多天女
围绕着,演奏各种乐器,供养各种鲜花。两个小孩便问:“为什么这两个
狮子座上没有天子呢?”众天女告诉他们说:“现在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
外甥,他们不精进闻思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产,故会堕入地狱受苦报;又
因他们害怕堕地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于未来世会转生天界。这两个狮子
座是为他们准备的。”听到这番话,两个孩子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能
精进修行,以后还是可以转生天界的。他们欢天喜地的跑回来将实情一一
禀告了尊者。尊者慈悲地对他们说:“你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善、恶趣的苦
乐,所以你们一定要精进地修行啊!”此后,两个孩子特别精进修持佛法,
他们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
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一切都是痛苦的本
性,真正地生起了出离心。(师言:对于出家人,出离心是很重要的,但
我们刚出家时是否具有出离心有两个观点:一种说出家时必须要有出离
心,否则是不得戒体的;另一种说法是,只要能够发起出离心,暂时有没
有是无所谓的。但从《百业经》 的内容来看,刚刚出家的时候不一定有
很勇猛的出离心,但佛陀已经开许他们出家了。所以,在出家以后才生起
出离心也可以得到戒体。) 以后他们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
证得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
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得果后,他们二人经常依神变到各处去采集水果、
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感到这两个小孩很稀有,都觉得他们是非常了不
起的。有些年长的比丘们因之而自觉惭愧,这两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皆已
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我们这些头发都已变了三次的人却仍无甚证
悟,若还不精进努力那真是很惭愧啊!(译者:这里“头发变了三次”大概
是指人小的时候头发是红色的,青壮年时是黑色的,等到年迈的时候头发
是白色的。)于是,他们也开始精进努力,很多比丘都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两个孩子往昔造了什么业,七岁便灭尽了三界
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发愿力。”
(师言:从《百业经》的开头到结尾都说明了发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
在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定要发清净的善愿,切不要发下恶愿。) 很
早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
迦叶佛率众比丘出游鹿野苑,有五百青年人在花园里享受美好快乐的生
活。他们在远处看见如来出游的盛况,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
如来出世的机会很难得,欲发心出家,可是有些人说:‘现在我们是风华
正茂之时,应享受人世间美好的生活,等到年老的时候再出家不是很好
吗?’(师言:如今社会上的人多数认为年青的时候舍不得出家,等我老
了的时候再出家,或者等到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再出家等等的说法,这
是完全不对的。要出家就应马上出家,不要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不要询问
过了几天,目犍连尊者要带两个孩子去外面的花园里玩,但两个孩
子不敢去。尊者告诉他们说:“今天我们不去上次的地方,我们到另外一
个很好的地方去玩。”两个孩子就跟着目犍连尊者出游了。尊者又幻化了
一个美妙的天堂,天堂中的天子天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听到各种天人的
音乐和手掌声时,目犍连尊者问这两个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两个孩子都说不知道,尊者就遣他们去看个究竟。他们看到很多的天子和
天女,周身以天人的珠宝装饰着,共同享受非常美好的生活。两个孩子心
里很羡慕这种天人的生活。后来他们又看到有两个狮子座⑴,有很多天女
围绕着,演奏各种乐器,供养各种鲜花。两个小孩便问:“为什么这两个
狮子座上没有天子呢?”众天女告诉他们说:“现在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
外甥,他们不精进闻思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产,故会堕入地狱受苦报;又
因他们害怕堕地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于未来世会转生天界。这两个狮子
座是为他们准备的。”听到这番话,两个孩子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能
精进修行,以后还是可以转生天界的。他们欢天喜地的跑回来将实情一一
禀告了尊者。尊者慈悲地对他们说:“你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善、恶趣的苦
乐,所以你们一定要精进地修行啊!”此后,两个孩子特别精进修持佛法,
他们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
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一切都是痛苦的本
性,真正地生起了出离心。(师言:对于出家人,出离心是很重要的,但
我们刚出家时是否具有出离心有两个观点:一种说出家时必须要有出离
心,否则是不得戒体的;另一种说法是,只要能够发起出离心,暂时有没
有是无所谓的。但从《百业经》 的内容来看,刚刚出家的时候不一定有
很勇猛的出离心,但佛陀已经开许他们出家了。所以,在出家以后才生起
出离心也可以得到戒体。) 以后他们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
证得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
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得果后,他们二人经常依神变到各处去采集水果、
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感到这两个小孩很稀有,都觉得他们是非常了不
起的。有些年长的比丘们因之而自觉惭愧,这两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皆已
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我们这些头发都已变了三次的人却仍无甚证
悟,若还不精进努力那真是很惭愧啊!(译者:这里“头发变了三次”大概
是指人小的时候头发是红色的,青壮年时是黑色的,等到年迈的时候头发
是白色的。)于是,他们也开始精进努力,很多比丘都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两个孩子往昔造了什么业,七岁便灭尽了三界
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发愿力。”
(师言:从《百业经》的开头到结尾都说明了发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
在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定要发清净的善愿,切不要发下恶愿。) 很
早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
迦叶佛率众比丘出游鹿野苑,有五百青年人在花园里享受美好快乐的生
活。他们在远处看见如来出游的盛况,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
如来出世的机会很难得,欲发心出家,可是有些人说:‘现在我们是风华
正茂之时,应享受人世间美好的生活,等到年老的时候再出家不是很好
吗?’(师言:如今社会上的人多数认为年青的时候舍不得出家,等我老
了的时候再出家,或者等到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再出家等等的说法,这
是完全不对的。要出家就应马上出家,不要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不要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