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217节
〔12〕 强饮强食:古时祭告诸侯的劝慰之词,勉强吃些喝些之意。强,勉强。
〔13〕 冯:通“凭”。气类:指气味相投的鬼。冯其气类:凭依气类,即气味相投的鬼和鬼结合。
〔14〕 “尚群游之乐”两句:此与前两句一起,皆为对死于此次火灾的游魂的祝祷之词,意为:按照你们的气类去享受祭品,勉强多吃喝些,只是希望你们以群游之乐为重,不要到人间来作祟。 (李永祜 注)
龚自珍
龚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出身于一个大官僚家庭,自幼便受到深厚的文化教养,对经学、小学,都有较高的造诣。会试屡次不第,三十八岁时始中进士。曾任清朝礼部主事。逝世前二年,因不愿再仕,便辞官回东南,在丹阳、云阳书院从事讲学。着有《龚定盦全集》。
龚自珍是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清王朝的残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为不满。在维护封建秩序的前提下,力主进行一些社会政治改革,以图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他还曾和一些知识分子组织过宣南诗社,宣掦改良主义的思想,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并且对以后康、梁的改良维新运动有重要影响。
龚自珍的创作有诗、词、散文多种形式,而以诗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一如诗歌一样,大部份都表示出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其中除了学术论文和政治论文外,还有一部份战斗性、艺术性较强的杂文。由于当时思想统治的严酷和他所受的时代、阶级的局限,他的散文在风格色彩方面,也表现出了谲奇、隐晦的特点。
病梅馆记
在本文中,作者藉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花,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致使梅花受到摧残为例,影射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的罪恶,自己下决心要做疗梅、救梅,恢复梅花健康的工作,这就表示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冷酷的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
江宁之龙蟠 〔1〕 ,苏州之邓尉 〔2〕 ,杭州之西溪 〔3〕 ,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 〔4〕 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 〔5〕 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6〕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 〔7〕 ,以绳 〔8〕 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9〕 直、删密、锄正,以夭梅 〔10〕 、病梅为业 〔11〕 ,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 〔12〕 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13〕 ,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 〔14〕 ,删其密,夭其穉枝 〔15〕 ,锄其直,遏其生气 〔16〕 ,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17〕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 〔18〕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 〔19〕 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注释
〔1〕 江宁之龙蟠:江宁,即今南京市,为旧江宁府所在地。龙蟠,即龙蟠里,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
〔2〕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之西南,汉时邓尉曾在此隐居,所以叫邓尉山。
〔3〕 西溪:地名,在今杭州灵隐山西北。
〔4〕 欹:歪斜不正的姿态。
〔5〕 疏:稀落。
〔6〕 固也:原来如此。
〔7〕 明诏大号:公开下令规定和号召。按:文中所说文人画士是隐指当时清廷统治集团。他们对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实际上是实行了蹂躏、扼杀的政策,却又未便明诏大号,只好以宣掦某种倾向为幌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8〕 绳:木匠的墨线,用来衡量木材直不直的。此处指用上述标准来衡量梅花。
〔9〕 斫(zhuó镯):砍。
〔10〕 殀梅:使梅花早死。殀,同“夭”。
〔11〕 为业:作为职业。
〔12〕 蠢蠢:愚笨。
〔13〕 孤癖之隐:奇怪、独特的隐衷。
〔14〕 养其旁条:培养歪斜的枝条。
〔15〕 夭其穉枝:杀害嫩条。穉,同“稚”。
〔16〕 遏其生气:阻抑生机。
〔17〕 棕缚:用棕绳束缚。
〔18〕 甘受诟厉:甘愿受到责骂。
〔19〕 予:余,我。 (芦 荻 李永祜 注)
梁启超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号任公,广东省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成为我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戊戌维新的中心人物。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他先后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等刊物,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在反对封建顽固派和介绍资产阶级思想上起过相当的进步作用。但同时又提倡保皇,反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鼓吹革命,因而在政治上日趋反动,文学创作也跟着衰退。有《饮冰室合集》等。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写作于一九○○年。选自一九一六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全集》第五册。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乐观进取的积极精神。文章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热情充沛,富有鼓动性。在表现技巧上,熟练地运用了重叠排比、层层推进的方法,从正反两面反复阐发,论说有力,思想观点的表达明白透彻,是值得借鉴的。
当然,梁启超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在这篇文章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是资产阶级的观点。例如,他认为,有土地、有人民、有主权、有服从就是完全的国家,并且把国家独立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个别玛志尼式的英雄人物身上;这和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 〔2〕 的看法是根本对立的。此外,少年老年之说的这种比喻,也不尽妥当。所以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必须历史地批判地对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 〔3〕 ,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 〔4〕 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 〔5〕 ,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6〕 。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 〔7〕 。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沓之盛事 〔8〕 。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 〔9〕 ,初而拍案,继而抚髀 〔10〕 ,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注释
〔1〕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见《列宁主义万岁》,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五三页。
〔2〕 “政治”句:见《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八八八页。
〔3〕 恶(wū乌):感叹语词,有“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