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48节


春天里在花下和自己要好的朋友一起喝喝酒,是非常愉快的。只可惜这种机会极为难得,因为春光不会长驻,好花不会常开,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想到这些,又不免要令人伤感。词正为这次相聚而作。

词的上片就写春残花落景象。既是记当时真实的季节环境,也表达了美好时刻难再的留连心情。首句从李贺《残丝曲》句子化出,落花仿佛也有情,为送春天归去而翩翩起舞。故下句也不说黄昏一场风雨又断送了许多花,而是反过来,仍连着上句说落花“又送黄昏雨”。后两句是经过夜晚的风雨后,次日庭院的景象,也是与客“置酒”的地方。“半残红”,见变化之快,也弥见对枝上余花的珍惜。日渐转暖,故有小虫吐出游丝;丝袅晴空,恰似人们此刻心头无限的思绪,飞扬遐远,撩乱难收,故又夸张其辞曰“千丈”。

词的下片用以记事抒情。“殷勤”二句,正面表现词的题序。“携手”而又加“殷勤”,说自己与幹誉、才卿二君之情谊亲同手足。王维《渭城曲》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送友人远至绝域的诗,虽与此词内容有异,但珍惜眼前友情之温暖,恐以后欢聚难再的心情,却颇为相似,故不待相劝而“更尽杯中酒”了。词到结尾,忽推开一句,旁及座中作陪之“美人”,反而写她心有所感,“敛蛾眉”,露出了愁容,而作者反劝慰她“不用”如此。这是很巧妙的一笔,沈际飞所谓“生情生姿,颠播妙”(《草堂诗余正集》),正指此而言。劝人别哭者,未必自己不流泪;劝人不用发愁者,也未必自己能宽心。看似无情,却是“多情”。正因为“酒阑”人将散,所以强作旷达狂放之态耳。如此便逼出“无奈”二字来。


点 绛 唇

汪 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①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②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注释】

①斗:北斗七星,也可泛指星星。 ②闲却传杯手:意谓无酒可饮。

【语译】

一弯蛾眉似的新月十分美好,夜间相当寒冷,江水静寂无声,北斗七星低垂,好像正被远山含着。我心里烦躁,索性起来,搔搔头皮,只见梅花清瘦的倩影正映在窗前。

好一个满天飞霜的夜晚!可惜无酒,我这双惯于捧酒杯的手也用不上了。您知道吗?当听到乌鸦乱叫了一阵之后,我那想弃官回家的心情越来越强烈,简直就像酒一样使人迷醉。

【赏析】

词写宦情淡薄,寒夜思归。

因为词中有“月”、“江”、“鸦啼”、“霜天”和愁不成眠而“起来搔首”,潘游龙便云:“此乃‘月落乌啼霜满天’景”。(《古今诗余醉》)其实,细加玩味,词境词意与张继《枫桥夜泊》诗不尽相同。娟娟新月初上,梅花疏影横窗,是非常宁静而优美的夜景。“夜寒”并不是词人“起来”的缘故,该是他不成眠的感觉,只要看他“搔首”踌躇,便知心中另有使他烦躁的原因在,只是先不说破。梅花常为过隐逸生活的高士所爱,因其香自苦寒来而又不受半点尘埃侵染;虽与竹篱茅舍相伴,亦自甘心。景物已摄“归兴”二字之神。陶渊明爱酒,作者也自诩“传杯手”,只可惜夜寒酒竭之时偏偏“闲却”。黄蓼园云:“霜天无酒,落寞可知,写来却蕴藉。”(《蓼园词选》)然纵未饮酒而人亦如痴如醉,因“归兴”忽起而难遏也。这里说闻“乱鸦啼后”,归思始浓,或本借乌夜啼而衬托孤寂悲凉之境,未必另有深意。然有人却以为“乱鸦”有讥刺意,又因好事而附会作者经历,遂生此词“本事”的几种说法。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江彦章在翰苑,屡致言者。尝作《点绛唇》,或问曰:‘归萝浓于酒,何以在晓鸦啼后?(按:所引有二字之差异)’公曰:‘无奈这一队畜生聒噪何!’”王明清《玉照新志》更说此词作于京师,有挟怨者将它拿给宰相秦桧看,遭致贬谪永州。张宗 《词林纪事》辨二说不可从,另主一说云:“知稼翁词注: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点绛唇》词‘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云云。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词送之云:‘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短亭回首,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还知否?凤池归后,无路陪尊酒。’”并谓“知稼翁与彦章同时,兼有和词,确而可据”。其实,虽有“和词”,也难说“确而可据”,因为还有奇怪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全宋词》中与汪藻排列在一起的刘一止,尚有同调词二首,用韵完全一样,巧合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是倡和之作,词如下:


点 绛 唇


和王元渤舍人见贻

岁月飘流,故人相望如箕斗。畔愁千首,诗骨能清瘦。  白日鹍弦,同看春风手。君知否?袖痕别后,犹有临歧酒。





山邑新凉,夜堂爽气侵南斗。为谁骧首,月冷冰娥瘦。  八万二千,雕琢琼瑶手。君知否?待君归后,双照杯中酒。

所“和”者为“王元渤”而不及“知稼翁”或“汪彦章”,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又如何?不清楚,姑录以备考。


喜 迁 莺

刘一止

晓  行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①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② 。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着。者情味③ 、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注释】

①林薄:草木丛生之处。《楚辞》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②风尘京洛: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后人多藉此比喻世俗的污垢。 ③者:这。

【语译】

曙光催动号角声,窠里的鸟儿尚未惊起,便听到邻里的鸡先醒过来,开始啼叫了。村落连绵不断的人家升起吹烟,马儿嘶鸣,人们起身,透过树林草丛,尚见残月在天。在晨霜里,泪痕微微地凝结在脸上;抵御这寒冷,酒力还是太薄弱了。可叹我这个已感到厌倦的客子,正愁再也禁不起京洛风尘的污染了。

回想与她分别以后,我心事万重,却难找到一只孤雁能把这番意思带给她。从前,在绿窗纱后,闺房是那么漂亮、幽深;在曲屏风内,气氛是那么芳香、温暖,那时候怎会想到后来的大好时光,竟在漂泊之中度过?怨恨春花秋月的那种烦恼,不是没有感受过。这种心情滋味,只希望它能从此很快消减下去,谁知近来又不好了呢。

【赏析】

刘行简这首题作《晓行》的词,当时曾流传京师,颇有名气。阵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行简是词盛称京师,号‘刘晓行’。”其实,这也是一首伤离词,只是作者将这种离人的思念情怀安排在晓行之中加以表现而已。

上片写晓行所见所闻所感。见到的有“晓光”、“烟村”、“残月”、“林薄”及晨“霜”等等;听到的有“角”声、“鸡”啼、“马嘶”及“人”声等等,感觉到的则有阵阵“寒”意。这些交错配合,组成了一幅出色的晓行图,读来有令人身历其境的感觉。许昂霄云:“‘宿鸟’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觉晓行情景,宛在目前,宜当时以此得名。”(《词综偶评》)说“泪痕”、“酒力”,已可知此次晓行乃离别所爱之人——大概就是妻子以后的出远门,不久前刚饮过饯别席上的酒,也彼此挥洒过泪水。接着感叹自己倦作客子,忧虑会“不禁重染”“京洛”的“风尘”,用的是“素衣化缁”典故。这就是说,作者以往为了官俸,常在仕途奔波,异乡作客,也曾去过京师,已感到厌倦,如今身不由己,又须再去。

上片既写了晓行的见闻,又交待清晓行的缘由和去向,下片就具体抒写此行中自己的“心事”和“烦恼”。“追念”之“人”,就是曾经与自己在“翠幌娇深,曲屏香暖”的舒适环境中度过欢乐时光的爱妻;而“翠幌”八字,又与上片写“带霜”、“冲寒”的晓行中所感受到的悄然清冷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在相去日以远,锦书难托,而当初彼此在温柔乡里度日,再也想不到华年竟付风尘,会如此“飘泊”分离的。“怨月恨花”以下,抒胸臆而多起伏:先形容是怎样的“烦恼”,然后说这样的“烦恼”也曾“经着”过;又再说只希望能快快“消减”,末了说可终也不能宽解。叙来一波三折,宛转无奈;语言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


高 阳 台

韩 疁

除  夜

频听银签① ,重燃绛蜡② ,年华衮衮惊心③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樽、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④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⑤ 。


【注释】
首节 上一节 48/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