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39节
①溧水:县名,今属江苏省,为负山之邑,周邦彦曾任县令,无想山是他命名的小山。 ②风老莺雏: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诗:“风蒲燕雏老。” ③雨肥梅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红绽雨肥梅。” ④衣润费炉烟:衣服受潮,常须用炉烟来熏。 ⑤“人静”句:旧注引杜甫诗:“人静乌鸢乐。”然今存杜集中无此句,或是误记。鸢,鹞鹰。 ⑥溅溅:流水声。 ⑦“黄芦”二句:谓芦竹遍地,境况似当年白居易乘船送客于九江。《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九江,今属江西省。 ⑧社燕: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称社燕。 ⑨瀚海:大沙漠。 ⑩修椽:长的椽子,高大的屋檐。 (11)“且莫思”二句:杜甫《绝句漫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 (12)枕簟:枕头竹席。
【语译】
幼莺在风中渐渐地老了,梅子经雨水而肥大起来,午间,大树投下了清凉的圆影。这儿地势低而靠着山,衣服受潮,常要耗费炉烟来熏干。人悠闲宁静,乌鹊飞鹰也自得其乐。小桥外,绿波新涨,水声潺潺。我久久地倚着栏杆,望着丛生的黄芦苦竹,心情恰似当年白居易沦落九江,在船中向琵琶女诉说自身的愁闷。
一年又一年,我好比春社时飞来的燕子,漂流着越过沙漠旷野,来到高大的屋檐下寄身。且别去想那些悲欢穷达的身外之事,还是多多地饮酒吧。我这倦怠了的江南游子,已身心憔悴,再也不能听那急促纷繁的管弦乐声了。请在歌舞宴席的一旁,先安放好枕头和竹席,好让我醉后睡上一大觉。
【赏析】
词为周邦彦任溧水县令时所作。写他年年为客,宦情如逆旅的愁闷。但写景抒情都极蕴藉有分寸,并不特意渲染其苦乐。
江南黄梅时多风雨,莺渐老而梅已肥,昼午时分,浓荫清凉,仿佛悠然闲适,其实懒怠无聊。“地卑山近”,因而空气潮湿;“衣润费炉烟”,“费”字很有表现力,又暗逗下面用白傅《琵琶行》事,所谓“住近湓江地低湿”也。“乌鸢自乐”、“新绿溅溅”,是人羡慕飞禽、流水的自由欢畅,生机盎然,自己却乐不起来,但只用一“静”字而不说破,语言极温婉平和。静中“凭栏久”,见“黄芦苦竹”而疑自身成了“谪居卧病浔阳城”的白居易,这才流露出一点沦落之感,但仍只说“疑泛九江船”,叙来全无火气。
词的前半以描写景物为主,情寓景中,而又若隐若现;写景本当如此,方有闲远之致。过片后,则转为抒情,如清泉泻出,毫无阻隔;但仍层层转换,不把话说到尽头。“年年”一顿,有韵;也可以写成不押韵的。以“社燕”自比恰极:燕子为营巢而栖于“修椽”,自己为微禄而寄身官府;燕子年年“飘流瀚海”,行踪不定,自己也不时地南北迁徙,仕途漂泊。这已为下文“憔悴江南倦客”六字出力一写。再化用杜诗意,插二句“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似作解脱而实近颓伤。“尊前”二字为结语作引。“憔悴”句是一篇之主,“急管繁弦”,徒增烦恼,何如醉眠之能忘忧。“歌筵畔,先安枕簟”,亦狂诞之俊语。《白雨斋词话》云:“但说得虽哀怨而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趣味!”颇能抓住要害。
过 秦 楼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① ,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② 。人静夜久凭栏,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③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④ ,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⑤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⑥ ,情伤荀倩⑦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注释】
①清蟾:明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谓。 ②“笑扑”二句:杜牧《秋夕》诗:“轻罗小扇扑流萤。” ③更箭:古代用铜壶贮水,壶中立箭,水漏箭移,用以计时。 ④溽:暑天,湿气熏蒸。 ⑤舞红:落花。 ⑥才减江淹:《南史·江淹传》:“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⑦情伤荀倩:《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语译】
还记得那个夜晚,明月在水中沐浴,树叶在凉风中沙沙响,街头巷尾马的嘶鸣和蹄声刚刚停止。她闲来无事,在露天的井边,笑着扑打从身旁飞过的萤火虫,将一把轻巧的画罗扇也弄破了。今晚,夜深人静,我久久地靠在栏杆上,愁思萦怀,不想回房睡觉,就这样几乎站了个通宵。可叹青春年华,瞬间即逝,我那心上人如今已远在千里,旧梦难寻,音书辽远。
我徒然听得人说,她那浓密的鬓发已经疏稀,总是害怕梳头,姣好的容颜也已消瘦,不敢再照镜子,渐渐地也懒怠按时髦的样子染朱搽粉了。黄梅时的风带着地面的湿气,呈彩虹的雨使青苔到处滋生,一架红花也随风飘散,变得都认不出了。又有谁能相信,我终日抑郁无聊全是为了她,以至像江淹那样才思大减,像荀奉倩那样心碎神伤呢?没奈何,只有在银河的光影下,独自凝望天边的几点星星罢了。
【赏析】
这又是一首离别相思词。
周邦彦写词,常喜欢把回忆的情景先写在前面。乍一读,还以为是写眼前,细心看下去,才知道说的是以前的事。此词也如此,而且须用心辨认,才不致弄错;因为今与昔,同是夜晚,颇易混淆。不过季节上略有差别,写昔日“轻罗小扇扑流萤”,若按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诗意,当是秋夜;说今事,从“梅风地溽、虹雨苔滋”及“舞红都变”看,当是夏日,可见至少相隔将近一年。最容易区分的是性别:罗扇扑萤该是女子,即思念对象;凭栏兴叹者,则为词人自己,自比江淹、荀奉倩。此外,苦乐气氛今昔也截然不同。
前六句是回忆中情景。皓月明净,水风清凉,木叶有声,巷陌初静,夜景十分诱人。杜牧诗中扑流萤,似在室内,词将其移至庭院中露井旁。虽写恋人之烂漫天真,但其身边必有词人在,“笑”与“惹破”也许正是她为掩饰内心的羞怯与激动而特意表现的情态举止,所以在词人记忆中的印象非常深刻。自“人静”句起,以下都写自己当前的所见所感。心有所思,“愁不归眠”,所以独自“凭栏”追想;时间之“久”,竟至“立残更箭”,又可见所思之事是何等紧紧地缠绕心头。再三句点出愁思原因。一“叹”字,直可贯注终了。“年华一瞬”,青春不再,旧梦难寻,故曰“梦沉”;“人今千里”,山水阻隔,音信稀少,故曰“书远”。这里的“人”,即“笑扑流萤”者。
过片承“梦沉书远”而说从传闻中得知她的近况。鬓发稀,容颜瘦,懒怠梳妆,关合“年华一瞬”;“人今千里”而不得相见相慰,所以说“空见说”。“梅风”三句,又从景物上说。时雨成虹,地气湿溽,梅熟苔生,落红都尽。借韶光易逝,风物改观以衬托人事倏尔变迁。是点眼前时令,但为拓展境界而泛写,不必是凭栏时所见。然后再抒情,“谁信”二字,着意强调自己对伊人的一往情深,痴迷执著;这“谁”字当包括“伊”在内,仿佛说,你信不信,为了你,我终日愁极无聊,以至才减情伤。江淹善文辞,又以抒别情著称,正好用以自比;荀奉倩对爱妻用情至笃,不惜自苦以解伊病痛,终至神伤而殉,这既能关合“空见说”数句,又表达了自己爱情的深挚不渝。末以景语作结,钩转到“夜久凭栏”,以隔牛女双星之银河下数点残星与开头“水浴清蟾”之良宵美景作对照,更觉神情凄惋。
此词有许多四字句对仗,都极精致工巧,如“水浴清蟾,叶喧凉吹”、“鬓怯琼梳,容消金镜”、“梅风地溽,虹雨苔滋”、“才减江淹,情伤荀倩”等,这也是欣赏此词时值得注意的。
花 犯
周邦彦
咏 梅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① ,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② 。更可惜、雪中高士③ ,香篝熏素被④ 。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⑤ ,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⑥ 。
【注释】
①铅华:搽脸的粉。 ②“冰盘”句:谓折梅置盘中,供我饮酒时赏玩。共,通作“供”。郑文焯校云:“‘共’即‘供’字。杜诗:‘闲宴得屡供。’此盖言梅花供一醉之意。”燕,通“ ”,即“宴”字。 ③雪中高士:《后汉书·袁安传》:袁安家贫,一年,大雪积丈余,贫者排雪出门乞食,唯袁安门前无路,人以为已死。入其户,见袁安僵卧,问其故,对曰:“大雪天家家都在挨饿,不宜打扰别人。”洛阳令闻而称其贤德,举为孝廉。高士,一作“高树”。 ④香篝:即薰笼,喻梅花。素被:喻雪地。 ⑤脆圆荐酒:梅子佐酒。脆圆,一本作“翠丸”。 ⑥“一枝”两句:用林逋《山园小梅》诗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语译】
梅花傍着低矮的粉墙,光彩照人,令我眼睛一亮;她的风姿韵味仍旧与往昔一样。花朵上还微微留着露水痕迹,真疑心是一位洗净了脂粉的绝色佳人。去年,我独自一人曾欣赏了她的风采,折来置于玉盘中助我酒兴。更可惜她在雪地里如闭门而卧的高人袁安,无人过问,看上去好像薰笼散发着香气,在烘薰着一床白色的大被。
今年面对梅花最匆促不过了,相逢时她似乎心有憾恨,依依留恋,忧愁憔悴。我沉吟观望好一会儿,立即就看到她被风吹飞,跌落在青苔上。不久,将见到又脆又圆的青梅可以上桌佐酒了,可是人呢?那时却正在空旷的江上烟波浪里漂流,只能梦想着她一枝疏影,潇洒地在黄昏时刻,斜映在清浅的水上罢了。
【赏析】
咏物诗词不论如何构思,总须寄情寓兴才有意思,否则,就物论物,或摭拾典故,缀连成篇,好像“事类统编”,就不会有艺术生命力。此词咏梅,前半写梅花风姿,将其比作佳人高士,突出其幽独;后半则另从其命薄缘悭上说。通篇始终将物与人联系在一起,从词人与梅花的关系上写。
上片是记去年事,然“依然旧风味”五字,无形中又带出更早某年的事来。所以黄昇说它“纡徐反复,道尽三年间事”。(《花庵词选》)“露痕”三句,正面细写,拟其为“净洗铅华”之“佳丽”,姿质非凡,品格自高,落实了“照眼”二字。然后说“去年胜赏”,点出前面所写是回忆中事。“孤倚”,不但是自叹寂寥,更是惋惜孤芳之幽独。纵然如此,毕竟还能于席上供我对酒赏玩;至于冰天雪地中的梅花,那就更孤独而无人过问了,就像大雪天闭门高卧的袁安一样。因为德高,故称“高士”。“高士”一作“高树”,词意不佳,当因音近而讹。无人欣赏,虽然“可惜”,但其彻骨香浓又岂能为冰雪所掩盖,所以有“香篝熏素被”的新奇比喻,说梅花如篝雪如被也。
下片一开头便点明是说“今年”事。“对花最匆匆”,一是说花已开始零落;一是说人又即将远行。“相逢”二句,出力为欲落之梅花一写,花之憾恨实人之憾恨。“愁悴”二字又上承“匆匆”,下逗“飞坠”,词人笔下的梅花也仿佛通灵性、有感情了。如果说梅花飞坠是花匆匆,那么“相将见”以下便是人匆匆。由花落结子,进而想到青梅可以佐酒,只可惜那时人又不在了,为徇微禄而漂泊于“空江烟浪里”。所以黄蓼园说“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这是放开一步写,到“但梦想”再收回到本题上来。只是在最后才隐括一下林和靖写梅的“疏影”“暗香”名句,来表现梅花的风姿神韵,以遥应发端。前面实写,后面虚笔。全篇结构天然,圆美流转,浑然无迹。
大 酺
周邦彦
春 雨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斾① ,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② ,寒侵枕障③ ,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④ ,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⑤ 。怎奈向⑥ 、兰成憔悴⑦ ,卫玠清羸⑧ ,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⑨ ,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⑩ ,红糁铺地(11) ,门外荆桃如菽(12) 。夜游共谁秉烛(23) ?
【注释】
①青玉斾:喻新竹。斾,也作“旆”,古代旗的一种,末端作燕尾状,垂旒;泛指旌旗。 ②润逼琴丝:意谓雨天的湿润,从琴声中也能体会出来。王充《论衡》:“天且雨,琴弦缓。” ③障:帷幕或屏风。 ④邮亭:古时沿途设置的旅馆,供送文书者或旅客歇宿。 ⑤流潦妨车毂:谓途中积水,车不能行。毂,车轮中间的圆木,连接车辐和插车轴用。 ⑥怎奈向:周济云:“宋人语,‘向’作‘一向’二字解,今语‘向来’也。”(《宋四家词选》) ⑦兰成:庾信小字兰成,生平饱经丧乱,作有《哀江南赋》。 ⑧卫玠:晋人,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先有羸(瘦)疾,终成病而死,年方二十七,时人谓“看杀卫玠”。 ⑨平阳客:汉马融,性好音乐,善吹笛,卧平阳时,闻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作《笛赋》。 ⑩青芜国:指杂草丛生的地方。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花庭忽作青芜国。” (11)红糁:喻落花。糁,米粒,引申为散状的片粒。 (12)荆桃如菽:樱桃初生如豆。 (13)“夜游”句: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