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36节


雪云全都消散了,早晨庭院里天气晴朗。杨柳的新叶向人露出喜悦的青眼。还有风韵更多的,是那一点点的梅蕊,在远处映衬着,它们不经意地轻轻皱眉,微微含笑。

一年中春天最好的,不在于繁花浓丽的日子,小而艳的花,疏枝清香,才是最姣好媚人呢。到清明时候,万紫千红,群芳一时乱开,那已经是失去春风的一半了。还是趁早去占得春光,一起抓紧时机游赏罢!只是别管那春寒料峭,一杯在手,醉颜酡红,自然就会暖和起来的。

【赏析】

韩愈有小诗赞早春好,极有风致,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只描画景物,不说为什么好的道理。宋人喜欢说理,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但如果说得有理趣,也是好的。此词也赞早春好,角度与韩诗不同,如其题序所说着意于“梅柳间”,而词中写景与说理兼而有之。

词头两句写出初春的好天气。“雪云散尽”,突出季节特征。天放晴了,又是早晨,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说“庭院”,以便出梅柳。接着先说柳,本是人见柳枝生细叶而喜悦,反说“杨柳于人便青眼”,是柳对人有好感,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柳叶初生似眼,称柳眼,巧用“青眼”一词,恰好含义双关。然后说梅,也拟人,说它“风流”更多,在这里,“风流”也就是“风韵”,同时又合随风流香的意思。梅,花小而粉蕊显著,所以称“一点梅心”,“心”与“眼”正相配。“相映远”,合梅柳而言,而“远”又同时表现其意趣闲远。“颦轻”,说柳,由眼及眉,眉亦可用柳叶形容;“笑浅”说梅,花开似笑,诗词中所习用。“轻”“浅”,状物拟人,都分寸恰好。柳与梅都成为极有风韵情趣、宜笑宜颦的佳人了。上片以写景正面表现了“一年春物,唯梅柳间意味最深”这句词题中的话。

下片转为说理,但仍不离景。分三层:先好像是提出命题。“一年”三句,说春天什么时候最好。“不在浓芳”,是否定或排除;“小艳疏香最娇软”,是肯定。“小艳疏香”,说梅兼及柳;“疏”是梅的疏影,也是柳的疏枝。“娇软”,也同样,但“娇”偏重说梅,“软”偏重说柳。这一层像是上片的总结概括,只是多了一点“不在浓芳”。所以次一层就说明“春好处,不在浓芳”的道理,也就是要回答为什么百花盛开之时反不及初春。答案是“已失春风一半”,也就是题序中所谓“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莺花烂漫时”,春光正盛,何言“衰迟”?原来这体现了一条事物发展规律的古老的哲理。所谓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比如月亮,似乎是十五最好,然有诗云:“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又云:“最好莫如十四夜,一分留得到明宵。”故王之涣登鹳雀楼只在二层做诗,留下第三层不写。凡事不满,则有所期盼,有所想像,因而最有前途,最富有生机,也就是词序所谓的有“新意”。末了一层,劝人及早游赏,切莫坐失良机。“早占取”,是正面劝说游人;“但莫管”,是解除游人顾虑,因为春寒料峭,毕竟有点美中不足。词人说,这不值什么,只要有酒可醉,自能暖和,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醉红自暖”,造句极其简洁。这样的说理,我们还是能欣赏的。


青 门 饮

时 彦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① ,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注释】

①香鸭:制成鸭形的香炉。

【语译】

西域马迎着寒风嘶鸣,汉军旗映着积雪翻飞,天边又吐出了阴云,残阳已落在一竿高的地方。古老的大树参天,纵横的峰峦无数,我踏遍了暮色中的沙漠和衰败的枯草。幽僻的馆舍上空已罗列着繁星,夜不成眠,灯花徒然地落了又结。鸭形香炉里升起浓浓的烟雾,烛泪流下,凝成了蜡堆,飞霜的长夜难挨到天明。

我总是记起那一刻来:你平常梳妆打扮刚完,一杯酒还没有喝干,已有多少离别之恨涌上心头!你那秋波似的醉眼和我在梦中得到的欢情,都成了醒来时的烦恼。料想你的心也一定牵挂着我,我真不忍思量你曾在我耳边那样说:“什么时候你才能跃马归来,一眼认出我已在门前微笑着相迎呢?”

【赏析】

征夫思家题材,在北宋词坛上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首开先河。但范词只是泛泛地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此词写征戍者与妻子相思牵情处,却委婉曲折,详尽细致,充分发挥了词体的婉约传统。

上片分两层,先写征者远行边地所处的艰苦环境,北风、积雪、战马、旌旗、彤云、残照、古木、乱山、暮沙、衰草,共同构成一幅“塞下秋来风景异”的画面。然后写旅宿幽馆的不寐情景:星斗横,灯花老,炉喷雾,烛凝蜡,长夜漫漫,霜天难晓。见征夫有所思而“夜无眠”,以引起下片思家情怀。

下片由“长记”领起,先回忆匆匆离别的情景。“小妆”,并不太费时;“一杯”,饯行刚开头,都是极短的时间,而已是离恨满怀了。“醉里秋波”,别宴间留下的印象;“梦中朝雨”,分手后的思念所致,现在都成了酒醒梦回后的烦恼;应合了上片中的“无眠”。再进一层,用“料”字领起,写家中妻子“有牵情处”,实即写自己的牵情,“忍”,即不忍也。爱妻曾盼丈夫“跃马归来”,有“认得迎门轻笑”之耳语,将内心的愿望和憧憬,通过细细回味夫妻间临别私语来表现,生动而巧妙,写彼此相思情怀,有一击两鸣的效果。“跃马归来”与“迎门轻笑”,又自然回应上片,为“行尽暮沙衰草”离家远征的困苦情景作反照。如此一结,全词无衰飒之气。


谢 池 春

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款余红① ,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② ,空只恁厌厌瘦③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注释】

①款:留。 ②频移带眼:有孔眼的革制衣带,体瘦带宽,则须移孔。《南史·沈约传》:与徐勉书:“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③只恁:这样。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语译】

最后的寒冷都已消失,疏稀的雨下过,已是清明之后了。花间小路还留有余花残红,风过池沼,水面上回环着新起的皱纹。小燕子在庭户间穿梭,飞扬的柳絮沾住我的衣襟衫袖。时光正大好,白昼仍迟迟。这一切给人感受之浓烈,真如喝了酒一般。

多次移动腰间革带的孔眼,白白地就这样精神不振、体态消瘦。见不着她,又要想念,见着了她,又感到跟原来一样。我不禁想问:与其这样不断地相见,倒不如长久生活在一起,岂不更好?天永远不会老,人没有能成对,我姑且将这番憾恨,托付给庭前的杨柳。

【赏析】

词写春恨,也就是春天里恋人因相思而引起的烦恼。

上片描写暮春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头三句说气候因寒尽而暖和,天气因雨过而晴朗,并点明时节正当“清明后”。接着说地面水上,小路时见余花,微风吹皱池水,择字构句,着意修饰。然后说空中,“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由野外而入庭户,逐渐近人,层层增加春意的浓度。再点醒正当“佳时”,清昼仍长。最后以叹息语写出春日给自己的感觉,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叹。“著人滋味”,字面上是说客观环境带给自己的,其实,自然环境只不过是激发起内心情思的诱因。“浓如酒”,如痴如醉,分不清是喜是愁。正好于此过渡到下片抒情。

过片先说自己因多情而消瘦。“频移带眼”因体瘦,也就是古诗所谓的“衣带日以宽”;加之精神恹恹不振,由相思熬煎所致已一目了然,故接写心态。一时不见,便放心不下;待到见了面,原来如故。热恋中男女多有此心态。不能见面或难得一见,希望能多多相见;常常见面,又觉得还不如“长相守”,结成连理,永不分开更好。热恋中人又都是这样得陇望蜀,总也不满足的。这就归到“人未偶”的遗憾上来了,前面加“天不老”三字一衬,更增加了分量。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不老,因其无情也;而人是有情的,却偏不能遂愿以成眷属,故抱恨而难消。将难消之恨寄托于“庭前柳”,以其景与情一致也。杨柳,千丝万缕,依依不绝,飞絮随风,送走春光,恰似人情缱绻,憾恨绵绵。这样,下片的抒情就与上片的写景结成一体了。明快之中,又有含蓄。


卜 算 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语译】

我住在长江的源头,你住在长江的末端;天天思念着你却又见不到你,你我喝的都是长江的水。

这流水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怨恨什么时候才能完结?但愿你的心能够跟我的心一样,那么,彼此相思的心意就必定不会辜负。

【赏析】

这首小令是效乐府民歌体的情歌。

前四句借长江说恋情,极有情致。句中巧妙地利用了分合异同的对立统一规律,以增强艺术表现的语言效果:两人都住在长江边,“共饮长江水”是同,是合;然则“我住长江头”,在上游,“君住长江尾”,在下游,相隔千里,又是异、是分。彼此思念,心心相印,是同,是合;人处两地,不得相见,又是异,是分。“日日思君不见君”句是主体,而用述起居三句来作陪衬,语言浅显而颇有内蕴,其间含意,任凭读者想像补充。比如说两人同饮一杯酒,那定是最亲密的人;同饮一江水,岂不也可以作如是观?差别只在大小而已。作者真能得民歌之所长。故毛晋赞此四句说:“直是古乐府俊语矣!”(《姑溪词跋》)

后四句转为抒情,仍紧承上文以“此水”过片。以水之长流引出人之长恨,用的是民歌惯见的比兴手法。建安徐干《室思》诗云:“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下片前两句正用其意。后两句则从五代顾夐《诉衷情》词“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中得到启迪。女子最所虑者,是男的时过情迁,薄幸变心,不能像自己那样一往情深,至死靡它。故曰“只愿君心似我心”。末句按词牌格律,本当是五个字,现在“定不负相思意”多了个“定”字,这叫添声作衬字,为的便是不以辞以声害意。这个“定”是表示态度的,非常要紧,少不得。大凡爱得深切,语言必定坚决,古乐府民歌中《上邪》等诗可证。《长恨歌》中“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也是这个意思。这既是抒发自己感情的需要,也是为鼓舞对方信心,希望他努力去争取实现幸福生活的理想,不要动摇。纪晓岚以为《姑溪词》中“小令尤清婉峭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的就是这类词。


瑞 龙 吟
首节 上一节 36/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