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千面英雄

千面英雄 第16节

奉若神明

在即将涅槃时停下,直到时间终结

在中国和日本的大乘佛教中,最有威力、最受人喜爱的菩萨之一是手持莲花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怀着慈悲心注视着受苦受难的芸芸众生。中国西藏的转经筒和寺庙的钟声百万次地向观世音菩萨祷告:唵、嘛、呢、叭、咪、吽,意思是“如意宝在莲花中”。他每分钟所得到的祷告可能比任何一个已知的神都多。在他作为凡人生活在世间的最后阶段里,当他粉碎最后阈限的边界(那一刻永恒的虚空展现在他面前,这种虚空超越了有限宇宙令人失望的幻象之谜)时,他暂停下来:他发誓在进入虚空之前,将普度众生,使他们觉悟。从那时起,他救苦救难的神圣恩典渗透在万物中,因此在整个广大的佛教精神王国中,他能够心怀慈悲地听到最细微的祈祷。他以不同的形式穿越大千世界,出现在需要救助的祈祷者面前。他有时表现为人的形式,有两条手臂;有时表现为超人类的形式,有四条、六条、十二条,甚至一千条手臂。他的一只左手握着宇宙之莲。

正如佛陀本身,这种神一样的存在是人类英雄超越了愚昧所造成的最终恐惧所达到的一种神圣的状态。“当意识的发展被摧毁,他就会变得无所畏惧,任何改变都触及不到他。”85这释放了我们的潜力,而且任何人通过英雄行为都可以到达这一状态,因为正如我们读到的“万事皆佛事”86,或者“众生皆无自我”(这是同一个意思的另一种表达)。

图32 观世音菩萨(唐卡,西藏寺庙,19世纪)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小乘佛教(存在于锡兰、缅甸和泰国的佛教)把佛陀尊为人类英雄,一位至高无上的圣人。相反,大乘佛教(北部的佛教)将觉悟之人视为世界的拯救者,是般若普遍原则的化身。

根据小乘佛教的观点,菩萨是成为佛陀状态时的人,菩萨是在后续的轮回中成为佛的修炼者。根据大乘佛教的观点(正如接下来的段落将显示的),菩萨是世界拯救者,代表了慈悲的普遍原则。“菩萨”这个词意味着“他的特质或本质就是般若”。

大乘佛教发展出了许多菩萨、许多过去佛和未来佛。这些佛和菩萨会改变无上而唯一的本初佛所显现出来的法力。本初佛87是可以想象到的最高本源,是万物的最终边界,像美妙的气泡一样悬浮在虚空中。

这位菩萨填满并照亮了世界,但他并不在世界的包容中(“他的本质就是般若”),相反,正是他持有宇宙,也就是莲花。他不会被痛苦与快乐所包围,他包容着痛苦与快乐,而且极其平和沉静。由于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他,因此他的存在、他的形象或者仅仅是诵持他都会对我们有帮助。

他戴着放射出八千道光的花环,光线中反射出完美的状态。他的身体呈紫金色,手掌呈五百朵莲花的颜色,每个指尖有八万四千个印记,每个印记包含八万四千种颜色,每种颜色有八万四千道光,这些光柔和地普照众生。他用这些如意宝手指引、拥抱众生。他头顶有光环,光环中布满了五百个形态各异的佛陀,每个佛陀有五百个菩萨陪伴,每个菩萨又由无数的神陪伴。当他把脚放到地上时,钻石和珠宝的花朵覆盖着四面八方的万物。他的脸是金色的,在他高耸的宝冠上站着一尊高达大约四百千米[30]的佛陀。88

在中国和日本,这位令人崇敬的观世音菩萨不仅表现为男性形象,也表现为女性形象。中国的观音、日本的观音和远东的圣母玛利亚都仁慈地凝视着宇宙。在遥远的东方,每个寺庙里都有观音的佛像。愚者与智者都赞美她,因为她的誓言包含着拯救世界、维系世界的深刻直觉。在即将涅槃时她暂停下来,下决心在时间终结之前放弃进入无忧无虑的永恒(时间永远没有尽头),这个决定说明她意识到永恒与时间之间的区别只是表面现象。这种区别是理性塑造的,但对于超越对立物、拥有完美知识的人来说,这种区别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时间与永恒只是同一完整体验的两个方面,同一非二元的不可名状之物的两个层面,即永恒之珍宝存在于生死莲花中:唵嘛呢叭咪吽。

图33 观世音菩萨(上色木雕,中国,11—13世纪)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奇妙之处是观音具有的雌雄同体的特点。

在神话世界中男性兼女性的神并不少见。他们总是出现在特定的神秘故事中,因为他们引领心灵超越客观体验,进入抛却二元性的象征领域。祖尼族普韦布洛人的主神阿罔那威娄纳(Awonawilona)——万物的创造者兼容纳者,有时用“他”来指代,但实际上是男女同体。中国神话中的太元圣母融男性的阳和女性的阴于一身。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阳代表阳光、主动和男性;阴代表黑暗、被动和女性。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大千世界,也是大千世界的基础。它们来自“道”,并且共同呈现出“道”。“道”是存在的本源和法则。“道”的意思是“道路”或“途径”。“道”是自然、天命和宇宙秩序的道路或途径。因此“道”也是“真理”与“正确的引导”。阴阳共同构成的“道”被描绘为太极图。“道”是宇宙的基础,“道”存在于万物之中。

中世纪犹太教卡巴拉教派(Kabbalistic)的教义以及二世纪基督教诺斯替教派的著作把上帝创造的人描述为两性体——亚当被创造出来的时候确实是两性的,直到女性的夏娃被移入另一个身体中。在希腊的神中,不仅赫马佛洛狄忒斯(Hermaphrodite,赫耳墨斯和阿佛洛狄忒的孩子)89是两性的,爱神厄洛斯(Eros,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他是第一个神)90也是两性的。

“因此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按照他的形象创造男女。”91但我们可能会对上帝形象的本质提出质疑,不过问题的答案已经在文中给出,答案足够清楚。“当上帝创造第一个人的时候,他把他创造成双性人。”92将女性移入另一个身体象征从完美开始坠入二元性世界。这自然而然会产生善与恶。人类被逐出上帝在人间建造的伊甸园,然后上帝在伊甸园周围建起天堂之墙,它由“对立物的同时存在”93构成。这道墙不仅阻隔了人类(现在已是男人和女人)的视线,甚至阻隔了他们对上帝形象的记忆。

许多地方流传着这个《圣经》版的神话。它象征创世的神秘过程:从永恒中发展出时间,一分为二,接着分成很多,通过两性的重新连接产生新生命。这个过程位于宇宙循环的开端,94也标志着英雄任务的结束,那时天堂之墙消失了,神的形象被发现、被回想起来,人类重新获得了智慧。95

图34 双性祖先(木雕,马里,20世纪)

眼盲的先知忒瑞西阿斯(Tiresias)既是男性也是女性:他的眼睛看不到由成对的对立物构成的分裂的光明世界,但在自己内在的黑暗中他看到了俄狄浦斯的命运。96湿婆神在“半男半女之湿婆”97的化身中,和他的妻子萨克蒂(Sakti)合为一体,他在右边,他的妻子在左边。某些非洲部落和美拉尼西亚部落的古代雕像既表现了母亲的乳房,又表现了父亲的胡须和阴茎。98在澳大利亚,男子在接受割礼大约一年后,为了完全成年,他们需要接受第二次仪式性的手术——尿道割礼(在阴茎下方切出一个开口,形成永久的尿道裂缝)。这个切口被称为“阴茎子宫”。它象征男性的引导。通过这个仪式,英雄超越了男人的身份。99

仪式中用于着色的血,以及用于把白色小鸟的羽毛黏在身体上的血都来自澳洲父亲们尿道割礼的裂口。他们把旧伤口再次弄破,让血流出来。100它同时象征阴道的经血和男性的精液,还象征男性的尿液、水和乳汁。血流体现了年长者的身体中蕴藏着生命与营养的源泉,101也就是说他们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世界之泉。102

大蛇父亲的召唤对孩子来说是令人惊恐的;母亲则给予孩子保护。但是父亲来了,他是引导孩子进入未知神秘领域的向导和启蒙者。父亲是母婴天堂的入侵者,他是原始意象的敌人,因此在整个人生中父亲是所有敌人的象征(这种象征是潜意识的)。“任何被杀死的都会成为父亲。”103因此在有猎头风俗的群体中(例如新几内亚),从族间仇杀中猎获人头的行为会受到崇拜。104同样地,制造战争成为了不可抗拒的强迫行为:摧毁父亲的冲动不断转化为公共暴力行为。邻近社群或种族的年长者通过图腾仪式中的心理巫术来保护自己免受长大成人的儿子的杀害。他们扮演食人的父亲,然后又表现为哺育后代的母亲。因此一个新的、更大的天堂被建立起来。但是这个天堂中不包括传统的敌对部落或种族,敌意依然被系统化地投射到他们身上。所有父亲兼母亲“好的”方面都留在家里,而“坏的”方面被抛在家外面:“那么没有接受割礼的腓力斯丁人是谁,竟然敢公然反抗永生上帝的军队?”105“对敌人要紧追不舍:如果你在遭受困苦,他们也在遭受类似的痛苦。但是你可以从真主那里获得希望,而他们什么都没有。”106

最高的启蒙不是顾及自己,而是献身更大的群体

图腾、部落的祭礼、种族的祭礼以及具有攻击性的传教礼拜只能部分地解决用爱抑制仇恨的心理问题,它们只能给予一部分启示。在这些祭礼和仪式中自我没有被摧毁,反而被扩大了。个体不是只顾及自己,而是考虑献身于他所处的社群整体。与此同时,世界剩下的部分(也就是说更大一部分人类)便被留在了他的同情与保护范围之外,因为那些部分不在他的神的保护范围内。因此爱与恨的原则被截然分开,大量的人类历史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狂热者不是让自己的心变得澄净,而是试图清理世界。上帝之城的法则只适用于他的内部群体(部落、教会、国家、阶级等),而永远的圣战之火被用力投向碰巧与他们为邻且没有接受过割礼、野蛮的、异教的、“土著的”或毗邻而居的异族。107

世界充满了相互斗争的帮派:图腾崇拜者、标志崇拜者和党派崇拜者。即使所谓的基督教国家——据说追随同一位“世界”拯救者,他们的殖民暴行和互相残杀比他们无条件爱的行为更为人熟知,无条件的爱等同于超越自我、自我的世界和自己部落的神,而这些正是他们所信仰的至高无上的上帝的教义:

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善待那些恨你们的人,祝福那些诅咒你们的人,为那些恶意利用你的人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要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内衣也由他拿去。凡有求于你的,就给他。有人夺走你的东西,不用再要回来。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人。因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谢你的呢?就是罪人也会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只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谢你的呢?就是罪人也会这样做。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那里收回,有什么可谢你的呢?就是罪人也会借给罪人,并要如数收回。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要借出东西并不指望偿还。你们的回报将会很大,你们也会成为至高无上者的儿子:因为他善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天父一样慈悲。108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与下面这封基督徒的信进行比较:

至敬爱年长的约翰·希金森(John Higginson)先生:

现在在大海里航行着一艘名叫“欢迎号”的轮船,船上载着一百名或更多的异教徒和被称为“贵格会教徒”的恶人,这帮流氓的头领是佩恩(W.Penn)。法院根据法律向双桅横帆船“海豚号”的船长玛拉基书·哈斯科特(Malachi Huscott)下达了神圣的命令,让他在“欢迎号”悄悄航行到好望角时对它进行伏击,抓获佩恩和他那些不虔诚的船员,这样我主将得到赞美,不会在这个新国家的土地上受到嘲笑,这个国家不会有异教徒。把所有这些人卖到巴巴多斯(Barbadoes)会带来很大好处,因为在那里用奴隶生产朗姆酒和食糖具有很好的收益。我们不仅要通过惩罚邪恶的人来侍奉我主,而且还要造福他的牧师和子民。

以基督耶稣的心肠写给你的,

科顿·马瑟109

吾主纪元1682年

一旦我们突破具有局限性的基督教会、部落或国家的世界原型所造成的偏见,我们便有可能明白至高无上的启示不是带有母性的父亲给予的启示,这样的父亲为了保护自己,会对邻里发动攻击。救世主带来了福音,这是很多人高兴听到、热情宣扬,但显然不愿意身体力行的福音,即上帝就是爱,他能够被爱,将会被爱,而且所有人无一例外都是他的孩子。110像保持信条的细节、膜拜的方法和主教组织的设计这种相对较不重要的事情(它们非常吸引西方神学家的兴趣,如今它们作为重要的宗教问题被严肃地探讨),仅仅是卖弄学问的圈套,除非把从属问题当做主要教义。确实,他们若不能被如此保持,就会出现退化:也就是再度将天父的形象降低到部落图腾的层次。当然这在整个基督教世界都曾经发生过。人们会想我们受到召唤去决定或去了解天父更喜欢我们中的哪些人。然而教义远没有那么招人喜欢:“你们不要评判别人,这样就不会遭人评判。”111不管自称为神父的人有怎样的行为,救世主的十字架是远比地方性标志更民主的象征。112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卡尔·门宁格(Karl Menninger)博士曾指出113,通过犹太人的拉比,新教牧师和天主教的牧师有时能够在广泛的基础上就他们的理论差异达成和解,然而每当他们开始描述获得永生的规则时,他们的差异便大得不可救药。“在这一点上程序是无懈可击的,”门宁格博士说,“但是如果没人确切地知道规则是什么,那么一切就变得很荒唐。”当然罗摩克里希纳对此做出了解答:

为了适合不同的野心家、时代和国家,上帝创造出不同的宗教。所有的教条只是许多道路,但绝没有一条道路是上帝本身。确实,全心全意地追随任何一条道路都可以使人们触及上帝……人们可以直接吃蛋糕顶上的糖衣,也可以从蛋糕旁边开始下口。无论采用哪种吃法,蛋糕都是甜的。114

自从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宣布对魔鬼之城(Civitas Diaboli)发动上帝之城(Civitas Dei)的圣战以来,几个混乱的世纪过去了。在这几百年间,对基督教传统的救世言辞和象征物最终(也是最重要的)含义的理解陷入一片混乱,以至希望了解世界宗教意义(也就是博爱的教义)的现代思想家不得不求助于其他伟大的(也更古老的)宗教,即佛教,佛教的主要教义依然是安宁——给予众生安宁。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我没有提到伊斯兰教,因为它依然从圣战的角度来宣扬它的教义,因此不够一目了然。确实,世界各地的很多人都知道战场不是地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比较鲁米的言论:“什么是‘斩首’?在圣战中杀死肉欲的灵魂”115)。然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义的普遍且正统的表达是如此强烈,以至于需要阅读复杂的文字来领悟其传教活动中所体现的爱。

例如,以下是从诗人兼圣徒密勒日巴(Milarepa)所写的两首赞美诗中节选的藏语诗句,这两首赞美诗的创作期大约在乌尔班二世(Pope UrbanⅡ)宣扬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

在六方世界的虚幻城中,

主要因素是罪行和源于罪行的掩盖,
首节 上一节 16/6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爆笑风趣解水浒:水浒原来很有趣

下一篇:强人解读西游记:西游记中的为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