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00节

  (本章完)

第149章 文化

  “你们这个机器人真是……”

  虽然嫦娥四号项目是两家一起完成的,但沈祚舟见到探索者机器人还是忍不住吐槽。

  对于航天局来说,嫦娥四号本来应该是嫦娥三号任务的延续,技术层次和任务内容相差不大,但因为新远的插手进行了魔改。

  登陆器的质量高达2.8吨,比原定的1.2吨翻了一倍还多。

  玉兔二号也得益于着陆器的质量从135公斤涨到了150公斤,但依然是全世界最小的月球车……

  就算是420公斤的探索者机器人冒出来也还是小了,前联盟发射的“月球车1号”“月球车2号”的质量差不多在800公斤。

  阿美的月球车210公斤,但那是阿波罗任务给宇航员开的。

  当然以质量就轻率地判断能力是不正确的,玉兔二号还是很不错的,就是旁边的探索者太黑科技。

  在月球上用跳跃式行进,还有八条机械腿?

  探索者的八条机械腿还是有差别的,前面两条是“副足”,比较灵活搭载了很多设备,后面6条“主足”,主要用来行进或者干重活儿。

  前面两条“副足”和后面六条中间的那一对足可以用来夹持或者运输东西,别看每一对机械腿的最大输出力量只有50公斤,在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上这可是300公斤的举重能力。

  万一遇到外星人,两对足就能抓起两个宇航员逃命。

  每一条“蛛足”的完全展开长度都有1.6米,探索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玩具,所以真的能当载具用,就是没地方坐只能站着,而且稍微有点颠簸。

  探索者的姿态系统最少能支持用三条足行动,不过四条足稳定一些。

  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420公斤的重量里,240公斤都是遍布周身的氢镍电池,科研设备50公斤,剩下130公斤是探索者的身体,平均每条足只有10多公斤,已经做得相当轻了。

  但是一个探测器差不多60%的重量都给了电池……航天局派出的总师沈祚舟是看不惯的,觉得太浪费了。

  要是让他来,顶多划80公斤给电池,剩下的空间多带点太阳能板,反正这个大蜘蛛可以自己擦灰。

  新远工程师倒是非常满意,和慢吞吞的巡视器不一样,探索者是要干活的,电池多一些可以延长每次活动时间,充电多冲就冲一会儿呗。

  航天局一直对这种依靠电机实现的多步足机器人可靠性十分担忧,这可是冰冷的太空,温度又低,这样高速活动的机构真的靠得住?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从科幻程度以及设计的功能上,探索者是要比月兔强太多了,一看就是科幻产物。

  或者说,一看就很适合拿来作为电影道具。

  “呀,这个真的要在月球上跑起来,还能一路跳着前进?这个太棒了,我都不用做特效了,直接拍探索者然后加个滤镜就行了。”

  郭凡兴奋地摸着探索者二号,这是探索者一号的备份,一号已经运到琼州准备发射了。

  上个月,“流浪地球”正式开拍。

  在超级金主爸爸新远宇航的支持下,要资金有资金,要技术有资金,要人才有资金的流浪地球剧组就正式开工了。

  与上个世界线郭凡跑断腿,不同,坐拥充足资金的他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让别人主动跑上门,用资金解决了99%的问题。

  整部电影的投资方也因此信心大增,老刘的IP,加上一家真·高科技公司的强力支持,就从BUFF上看收回本是没啥问题的。

  更何况能在现在投资这部科幻电影的也还是带有一点对国产科幻片的支持,比普通商业片宽容一些。

  大致剧本已经由林炬过目,后者觉得和前世差不太多只是选角上差别较大,但他还是相信郭凡的眼光。

  其实他本人对流浪地球并没有很大的感觉,主要是想在这个项目上推一把加速国产科幻的成熟与发展,在这方面国内和好莱坞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郭凡的态度也是相当的“较真”,拿到充足的资金后就组建了可能是华国科幻剧组最强的道具组,开始设计各种科幻道具。

  结果嫦娥四号一发布,他发现探索者机器人的科幻要素比他们设计的道具还多……

  所以郭凡就带着几个人来B级基地寻找科幻灵感,其中还有个特别的人。

  已经50多岁的某电工老刘混在剧组里一点也不突出,他本来是去剧组看看情况,结果顺便被带到了B级基地。

  虽然是华国最有想象力的科幻作家,但老刘看到了新远的基地后还是感觉十分新奇,在能看的区域四处摸摸。

  林炬听说他来了,还专程过来见了一面。

  老刘:“曾经我觉得化学火箭就是一群人用手工的方式,在作坊式的空间里一点点生产火箭的部件,造出精致但昂贵、复杂且低效的产物,但是新远工厂这里,我没有这种感觉。”

  林炬:“但是火箭的时代正在过去,我们都明白这一点,虽然它现在还是不可抛弃,但是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划时代的工作。”

  老刘很是惊讶,然后就看到了XN90飞船的表面参数和想象图。

  这是现在人类就能造出来的东西?!

  林炬微笑,然后事了拂衣去,三体之后老刘没啥创作激情了,这可不行,得给他来点刺激,说不定就灵感大发再写一本“四体”。

  文娱作品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了一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也会影响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思想。

  虽然“飞得更高”长期任务上一年度的结算物品令人无语,但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激发人们对于太空的热情很能帮助后续的一些计划。

  当初“东方行动”的救援任务,华影已经找林炬商议过将其改编为电影的可能性,成本不算很高而且受众很广,他已经授权由另一个剧组拍摄了。

  片名就叫“东方行动”,其中部分角色将本色出演,比如琼州发射中心的人员、比如团结号航天飞机也可以实地取景,就是太空实地拍摄有点不太行,这是一部春节档电影,排发射日程来不及,没流浪地球剧组那么多时间。

  (本章完)

第150章 叛逃

  “这就是,天朝上国的底蕴吗!”

  蓊前择友和冈田匡史一起站在发射塔外的海滩上,后者喃喃自语。

  5月8日,琼州航天发射场,3号工位竖起了一枚新远五号乙火箭,它的上面是嫦娥四号。

  新远五号乙火箭……怎么说呢,看上去有点寒碜。

  这枚新远五号乙也是劳模,今年就已经进行了三次卫星发射任务、一次H1发射任务,加上去年已经是第七次可复用飞行了。

  七手火箭,由于多次经历大气层的烧蚀,每一次表面都会留下类似烧焦的痕迹,到了后面即使是重新涂装都有些不太好处理。

  于是火箭表面的污迹就越来越重,直到去年底,新远的隔热涂料配方发生了变化,颜色很淡近乎透明,也更加便宜,于是可复用火箭的卖相就越来越差了。

  好在随着可复用火箭的发射次数逐渐增加,媒体也从最开始的惊奇到淡然,现在只是偶尔吐槽一下。

  这并不是个例,全世界可回收火箭都这鸟样。

  马一龙的猎鹰9就不说了,参与到NAC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后拨款更加充足,猎鹰9不停地发射回收,表面都懒得处理了,焦黑的外壳远远望去还以为火箭就是黑色涂装。

  航天局曾经做过一些徒劳的努力,自长征六号遥四火箭任务成功后,他们就利用自己的“云开”回收控制系统接连进行了4次回收任务,一次失败三次成功。

  最开始当然是依照华国的管理把火箭折腾到干干净净的状态,但仅仅是第三次发射就发现折腾的成本虽然不算太高,但是对性能毫无影响,干脆也就摆烂不管了。

  脏就脏吧,能用就行。

  别说,长征六号回收成功后航天局就惊讶的发现了可回收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然后就再也无法舍弃了。

  像长征六号这个级别,最快四五天就能重新收拾完毕再次发射,成本还直接降低60%,这在过去敢想?研发成本再也不是事了。

  航天局似乎是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现在居然在琢磨怎么搞二级回收,就算是整流罩都可以从海里捞上来试试复用,这样差不多就是一整枚火箭回收到底,90%的部件都回收了,成本还要低。

  扯远了……

  虽然新远五号乙看上去是有点那啥,但是承接了5月10日首次商业载人发射任务的是坚定号航天飞机,只在十几天前进行了一次无人飞行的好货,成色崭新,算是一种补偿?

  坚定号最多可搭乘10人,不过本次任务只有5人,指令长新远职业航天员胡冬,新安汽车高管陈均,两名煤老板和岛国富豪蓊前择友,以及800公斤补给和五套舱外航天服。

  现在,蓊前择友已经结束了训练,和国内低调来华的JAXA兼三菱重工H3火箭的总师冈田匡史在一起。

  冈田匡史是自己私下悄悄跑过来的,他早就很想亲眼看看华国这两年在航天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干脆没有报备,偷偷以旅游名义入境。

  蓊前择友接待了他,并邀请他来琼州一起看火箭发射,以及目送自己上天。

  “冈田君,看看吧,华国把琼州建设成了一个庞大的宇航基地,与之相比种子岛航天中心实在是太小气了。”

  在不断的航天发射任务中,新远为了方便火箭回收后检修和一些调整工作,不断增加在琼州的工程师,后来发现规模都达到了100多人,加上其他人员超过200人,干脆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分基地。

  甚至转移过来部分产业,这里的分基地都能完成一些制造工作。

  这都只是直接影响,琼州的经济现在是旅游和航天两条腿,走的又稳又快,当地也是很能感受到这一特色,大街小巷都有航天元素。

  冈田匡史看到这些只能叹气,JAXA,哪怕是在国内都评价不怎么样。

  可能是历史原因,他们对“大”有种变态的执念,发射质量四百多吨就非要冠以“大火箭”的名称,也在想尽方法发展真正的大型航天器。

  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计划总是失败,不论哪个科研方面都一样。

  岛国人的科研,往往是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得非常不错,甚至数个方向上都比较先进,但是要整合起来就是个三流货色,让人不解。

  就比如他们的大型运输机项目C2,用上了阿美提供CF6发动机,单台推力26吨,两台就是52吨,运20四台都才62吨推力。

  运20最大载重66吨,装载53吨货物时可以飞行2000公里。

  C2最大载重37吨,但实际上装这么多就会有强度问题结构承受不住,最多20吨,航程勉强超过1000公里。

  这性能,让人不禁怀疑飞机是陆军马鹿设计的。

  火箭也是一样,H系列火箭也就氢氧发动机参数算是不错,但开始老旧的开式循环,才140吨推力,很难说多先进,发射质量全靠捆绑固体火箭助推器。

  就这样,H系列火箭还总是发射失败,成功率让JAXA在媒体面前腰就没怎么直起来过。

  冈田匡史也不认为H3就能成功,即使去年通过了19亿美元的拨款。

  19亿美元,都能买一架H1了,H3火箭哪一点比得上H1?

  恰好二十多天前安1250首飞,这架亚洲(加粗)第一、世界第一的超级大飞机一出世,一夜之间不知道有多少岛国青年痛哭流涕。

首节 上一节 100/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