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98节

“看那些俘虏!还有那么多好马!这得立了多大的功啊!”

“老天爷!这要是分下来……得值多少银子啊!”

不知是谁,低声嘟囔了一句:

“皇爷派人杀了那些贪官,给咱们分了地,补了饷银……家里婆娘娃娃今年总算能过个热乎年了……要是……要是明年开春,咱们也能跟着王总兵这样的将军,出去杀两个鞑子,换一份这样的赏银……那该多好……”

这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士兵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他们看着城下那支满载着财富的凯旋之师,看着那面高高飘扬的龙旗,眼中除了震撼和羡慕,更悄然燃起了一丝久违的、名为“希望”和“渴望”的火光。

满桂听着士兵们的议论,看着城下那震撼人心的景象,再回想起自己之前那坐立不安的焦虑和吴苍关于严寒的劝告,心中百感交集。

他猛地一拍城垛,声音洪亮,带着无比的畅快和一丝自嘲:

“哈哈哈!好!好一个王毅!好一个犁庭扫穴!老子……老子白担心一场!快!开城门!迎接王总兵凯旋!!”

城门轰然洞开,满桂亲自带人迎出城外。王毅一身风尘,但眼神锐利如初,策马而来,两人在城下相见。

“王总兵!可把老子……哦不,把本将担心坏了!”满桂大笑着上前,重重拍了拍王毅的肩膀,“塞外苦寒,将士们可还安好?”

王毅微微颔首,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有劳满总兵挂念。将士们尚好,只是这无雪干冷,着实难熬。

路上……冻毙的俘虏及家眷,不下百人。若非满总兵及时调拨的羊皮袄、冻疮膏和干粮,我麾下儿郎,怕也要多受许多苦楚。此战大捷,满总兵功不可没!”

满桂闻言,听到王毅还想着分润功劳给自己,心中更添几分敬意:“王总兵言重了!此乃陛下洪福,将士用命!”

王毅目光扫过城头那些眼巴巴望着牲畜群的守军士兵,朗声道:“此次缴获颇丰,牛羊无算。为谢大同镇将士守土之功,本将做主,从中调拨一批肥羊!

今日,杀羊宰牛,让大家好好吃顿好的!另,大同镇所有将士,每人分羊十斤!带回家去,让婆娘娃娃也过个热乎年!”

此言一出,城上城下瞬间沸腾!守军士兵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十斤羊肉?给他们的?这在往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满桂心中感动,但仍有顾虑,低声道:“王总兵,这……这缴获分配,是否需与山西布政司分守参政商议一下?毕竟数额巨大……”

王毅大手一挥,斩钉截铁:“满总兵放心!陛下对能打胜仗的军队,向来大方!些许肉食,算不得什么!

况且,如今山西上下,皆是陛下钦点、一心为公的干员,无需担忧!此事,本将自会向陛下奏明!”

满桂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尽消,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位尚未谋面的年轻皇帝,先是杀贪官、分田地、补饷银,如今又让王毅带来如此丰厚的犒赏!他猛地挺直腰板,对身旁的传令兵吼道:

“传令三军!陛下万岁!赏大同镇将士每人羊肉十斤,过个好年!”

“陛下万岁!明军万胜——!!”

城上城下,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这呐喊声,饱含着对皇帝的感激,对胜利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许多士兵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戍边多年,何曾受过如此厚待?这十斤羊肉,不仅是肉,更是皇恩浩荡,让他们感受到身为大明军人的尊严与荣耀!

一时之间,大同城内外,激荡万分!炊烟袅袅升起,羊肉的香气弥漫开来。

山西布政司及内务府派来的系统文官早已就位,开始紧张有序地登记军功、清点缴获的牛羊马匹。

那些俘虏也被妥善安置,有手艺的分到皇庄或工坊,青壮则准备编入屯垦队伍。而那支由降卒组成的仆从军,则在王毅麾下系统将士的带领下,与家人短暂告别后,被带往指定营地严加整训。

风雪依旧寂静,但大同城却已人声鼎沸,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这场震撼人心的凯旋与慷慨的犒赏,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这座边陲重镇沉寂已久的血性与希望。

第163章 京华岁暮暖意生,俸银锵锵励臣心

腊月中,年关将近。凛冽的北风卷过九衢,却吹不散京师上空渐渐弥漫开的、带着暖意的年关气息。

空气中已然弥漫开若有似无的硫磺香和灶糖甜味。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铺子张灯结彩,行人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新皇登基,这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气象确实有些不同了。不同于往年隐隐的萧瑟与晦暗,今岁的寒冬仿佛裹上了一层融融的和光。

当今皇爷登基以来接连颁布的数道旨意,如今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京畿百姓的头上。

先是那巡检衙门设立后,以往在街巷间游荡、惹是生非的泼皮流氓、乃至哀哀求乞的可怜人,几乎都绝了迹。

据说全被带去了西山挖矿,虽然挣的少点,但是至少有口饱饭吃。

巡街的兵丁们换了新发的制服,行走在不久前刚被平整拓宽、甚至垫了碎石沙土的街道上,身姿笔挺,眼神锐利;

偶尔与熟识的铺户点个头,也是飞快掠过,行色匆匆,倒让街面上的百姓多了几分稀罕的松快。

路上的行人,无论贫富贵贱,似乎都添了些精神。步履间虽依旧被寒风吹得缩肩,但眉宇间的郁结之气却少了些许。

石炭司在各坊市设立的临时支放点前,这几日排起了长龙,却难得的秩序井然。皇爷的恩旨,每个登记的户头都能凭牌领取足一百斤的蜂窝石炭。

一百斤,对于深宅大院或是不够看的,但对于京师占多数的普通小民之家,却是实实在在能驱走一冬刺骨寒意的暖意。

领了炭的人,麻袋往板车或肩头上一扛,再冷的北风也挡不住脸上浮现的踏实笑意。

这点暖意,这点安稳,足以让凛冬的京城街头,比往年多出几分不易察觉的盛世的鲜活色彩。

然而,靠近紫禁城的那些巍峨部堂衙门里,氛围却与市井的松快形成鲜明对比。

封印休朝的日期近在眼前,这本该是人心浮动、案牍渐稀的时候,可今年却大不同。

自新帝登基,中枢这部庞大的机器便高速运转起来,永无止歇。

田亩清理、匠籍整顿、宗室改制、边饷催发……一项项新政如同雪崩倾泻,千头万绪,案牍如山。

各部院的堂官、司吏,小到未入流的抄写文员,人人脚下生风,往来穿梭几乎要带起烟尘。

往日里互相走动、寒暄应酬的人情场面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公房里此起彼伏的算盘声、急促的行文交接和压低声音却内容务实的争论。

新皇勤政,更厌拖延懈怠,一道比一道急切的朱批随时可能飞来,压得整个官僚体系都绷紧了弦,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为赶在封印前将所有庶务处理的效率。

官员们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但眼神深处,却少了几分往日的暮气沉沉和互相推诿。

不过,这沉甸甸的压力之下,偶尔也能在官员们紧绷的脸上捕捉到一丝浅淡的喜意。

皇爷“仁慈”,年节将近,一道明旨晓谕京官:今年腊俸按常额三倍实发!更不同往年虚头巴脑的米粮布帛折抵,而是硬邦邦、沉甸甸、光亮可鉴的足色天启银元!

离封印还有两日,位于户部衙门后巷的俸禄支放处,终于排起了另一条少见的长队。

今日轮到京官们凭官凭鱼符支取这沉甸甸的月俸。队伍里不再是肃穆静默,嗡嗡的议论声难以抑制地弥漫开。

“李兄,你司职礼部仪制清吏司,应是……四品?”有人掰着手指头算。

“唉,是员外郎,员外郎!不过听说这次是按实职、散阶、差遣一并算?嘿嘿,管他呢,总是比往年那点子‘胡椒苏木’强万倍!”被问的人脸上是掩不住的期待。

“何止强?往年能落袋十两真银都谢天谢地,我这七品主事,去年实得不过八两银!杂七杂八扣完。今年,嘿嘿……”

“足额!足额啊!听说还是崭新的‘天启通宝’,一枚当一两用,足重九成银!”旁边一个声音兴奋地插进来,“我家侍郎大人今日下值都脚步轻快了几分!”

队伍中间,一位身形略显瘦削、穿着洗得发白青鸶补子的户部主事贺晨,听着周围的议论,心情更是激荡不已。

他是户部浙江清吏司的正六品主事,品级不高,但职在繁琐。

往年腊月,是他最难熬的时候。那份名义上该有九十石米的俸禄,层层折算下来,到手不足二十两银子!还要应对部里年节种种分润。

家中一妻二子,日子过得紧巴巴,逢年过节置办年货都捉襟见肘,更别提给妻儿添置新衣。自己虽然清廉为官,但是委实是苦了家中妻儿。

“贺主事!户部六品主事贺晨!”库吏高亢的唱名声响起。

贺晨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递上鱼符。库吏核对完毕,朗声道:“浙江清吏司正六品主事贺晨,应领腊俸——银元六十,请画押!”

当!当!当!当……

整整六十枚簇新闪亮、边齿清晰、龙纹银光流转的天启银元,一枚一枚落入厚实的牛皮俸袋中。

那声音在贺晨听来,宛如仙乐。入手的分量沉甸甸的,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热。

贺晨捧着俸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冰凉的银币,感受着那精细的雕工。

阳光洒下,银币反射出耀眼的光泽,其上威严的龙纹和遒劲的“天启通宝”字样,一股热流涌上眼眶。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拿到如此丰厚且足额的俸禄。

皇恩浩荡!他紧紧攥着俸袋,心中无声呐喊:“陛下恩同再造,臣贺晨,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天恩!”

环顾四周,不少品级不高的同僚脸上,都映照着与他相似的激动与感激。

这份足俸,对许多勤勉却又清贫的底层京官而言,不啻于雪中送炭,给了他们坚守清廉、为国效力的莫大底气和温暖。

当然,队伍里也混杂着少数眼神复杂、偷偷掂量着这袋银元分量的面孔——今上督察院风宪凶猛,锦衣卫耳目遍地,监察愈发严苛。

俸禄既足,为那点黑钱搭上身家性命……还值当否?许多人心里悄悄打起了算盘。

贺晨按捺住激动,小心翼翼地将俸袋贴身藏好。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灰头丧气的回家,而是先去了一家有名的布庄。

往年只能看看粗布的他,这次直接略过粗布区,指点道:“掌柜,要那匹雨过天青的湖绉,还有这松江三梭细棉。”

结账时,他取出三枚银元置于柜台。

那掌柜顿时双目放光,拈起银元,轻放嘴边一吹,凝神侧耳听那悠长清音,指腹细细碾过规整边齿,顿时眉开眼笑:

“哎呀呀!官爷您这天启宝货,成色十成十,分毫不差,这龙纹更是精妙绝伦!

如今市面可稀罕得紧,商贾们都抢着兑藏,就这成色工巧,小的斗胆给您算二两二钱银!您看可好?”

铺中其他客人纷纷侧目,掌柜甚至上前一步,低声笑问:“官爷若手头宽裕,能否多让几枚与小店?年根周转,有好宝货镇店才好招财啊!”

贺晨一愣,没想到这新钱如此受欢迎,竟能溢价;紧接着在米粮店、南货铺,情形竟也相似。

当他拿出银元付账,店家无不喜出望外,纷纷开出溢价——一枚天启银元,竟能当二两至二两三钱银子使用!

甚至有的店家,看他买的东西不多,宁愿多找些碎银,也要将他手中银元留下大半。

结果一路采买年货下来,看似花费甚巨,实则因银元溢价及部分商户特意“找补”;

最终结算下来,怀中所揣银元只零星少了十几枚,换回的散银铜钱与实物价值相加,已远超原六十枚银元之数!盘算清楚时,连他自己都暗暗咋舌。

雇好一架结实的骡车将满满当当的年货装好,贺晨这才心满意足地坐上车回家。

首节 上一节 98/1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