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67节
监察使3人(负责战功记录核查);参谋司24人(分作战/情报/后勤三处);总传令官员3人(统筹各级传令百户);后勤司24人(主管粮秣、军械、饷银)。
【大明帝国陆军都司】:满员9120人。
训练花费:100万两
训练时长:4个兵营满负荷训练1月
指挥体系配置:都指挥使1人(军事行动负总责),都指挥同知2人(专司前线作战指挥),都指挥佥事2人(主管粮秣、军械、饷银;监察军纪),作战处经历司都事8人(制定战役方案、部署火力网、指挥多兵种协同),情报处镇抚司知事6人(分析夜不收情报、审讯俘虏、绘制敌情图)。
包括帝国燧发火枪千户*2;刀盾掷弹兵千户*1;胸甲骑兵千户*1;帝国炮兵千户*1;都司直属千户*1;
帝国燧发枪千户:满员 1100人;身着胸甲,装备天启一式燧发枪,带刺刀;备弹六十发;最高时速,一分钟四发,五十米内目标有较高准确率。
帝国刀盾兵掷弹兵千户:满员1120人;身着铁札甲,配雁翎刀,后背盾牌一面,力大无穷,带万人敌三枚,可抛二十米,杀伤范围方圆五米。
帝国胸甲骑兵千户:满员1120人;身穿胸甲,配长柄骑刀一柄,天启一式装轮手枪两柄,可连续激发,备弹36发。
帝国炮兵千户:满员1128人:身着锁子甲,配雁翎刀一把,虎蹲炮×60(炮组3-5人);佛朗机速射炮×36(炮组7-8人),可发射霰弹,实心弹,辅助人员600余人,可对骑兵和部队充分产生巨大伤亡。
都司直属千户:满员1140人:包括3个夜不收百户队,1个传令百户,3个重骑兵百户,1个随军医师队,3个帝国燧发枪百户。
看完营级部队建制,朱由校嘴巴都张大了,怎么感觉系统骨子里也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这难道是血脉传承嘛!
至于剩下的【大明帝国陆军军级部队】就压根不用看了,目前大明附近的战斗根本不需要如此规模的军队,后期需要的时候再补全即可。
看着自己可怜巴巴的余额,然后狠下心点击一个【大明帝国陆军营级部队】
叮!请为您的部队命名!
朱由校沉吟一会,既然亲军四营以武为名,系统士卒前有龙骧军,那这个就以天命名。
部队命名“大明帝国陆军天策军”
“确认”
叮!资金-230万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系统面板上飞速跳减的资源数字,最终定格在那支于系统光影中列队显现、甲胄精良、火器锃亮的“大明帝国陆军营”上。
他心中涌起一丝复杂的情绪,有耗尽巨资的肉痛,但更强烈的,是手握绝对力量的炽热兴奋!
“值了!”他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指尖仍残留着巨量白银流走的微颤,“倾尽府库打造这支无敌劲旅,便是千值万值!”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那个至关重要的建筑上——翰林院。意念一动,选择将其安置于南海子一片预留的空地,并确认建造:资金- 3万两!
随着指令下达,翰林院的虚拟界面猛然绽放光华,无数细节浮现眼前:
【翰林院-帝国文脉中枢】
核心功能:培养与训练专业化行政管理人才。(每月可训练200人)
专业类别:【政务类】-常规行政管理
【经济类】-财税、贸易、资源管理(当前急需!)
【司法类】-律法、监察、审判(当前急需!)
【技术研究类】-工程、制造、工部事务官员
等级体系(体现明朝官制):
【中枢阁部大员】-中央核心决策层(培训费用:5000两/人)
【京城中级官员】-六部、都察院等骨干(2000两/人)
【州府地方大员】-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吏(3000两/人)
【州府中级官员】-知府、同知等主官(1000两/人)
【县衙基层官员】-知县、县丞、主簿等(100-300两/人)
考虑到自己目前的现状,朱由校的目光扫过翰林院培养列表上那详尽的分类与等级。国家如同垂危的病人,千头万绪,该下哪一味猛药?他心中雪亮!
当前最急迫的,莫过于监察官员和经济干才;
监察官员用以刺穿那盘根错节、层层叠叠的贪腐网络,重塑吏治清明,恢复法度威严。
经济干才用以构建高效透明的财税体系,充盈枯竭的国库,疏通堵塞的商脉,重铸帝国财政的骨架。
至于那些常规的【政务类】官员,朱由校虽不喜眼下这群尸位素餐之徒,却也深知庞大的大明帝国运转,离不开基层的支撑。
当下暂且忍耐,让科举体系继续输送人手,补缺填漏,维持基本框架。他并非周扒皮似的刻薄寡恩之主。
相反,他比谁都清楚:明代官员那少得可怜的俸禄,连同薄如纸片的养廉银子,简直是逼良为娼的制度,正是滋生贪墨的温床沃土!
这股歪风邪气,根源在制度,而非全在人心之恶。
因此,后续定要三管齐下,断根去腐:
高薪养廉,大幅提高天下官员的月俸银米,配以足以使其体面生活的养廉银子,去其后顾之忧,重典监察。
依托今日所培之才,打造一支独立、高效、直达天听的铁面监察体系,让贪墨者无所遁形,重铸税基。彻底摒弃陈腐旧规,彻底变革税制。
建立一套公平高效、征收透明、税源稳定的新财税系统。取之于民,用于保民强国!
朱由校坚信,唯有此三把大刀齐落,恩威并施,方能涤荡污泥浊水,使官场风气焕然一新,让天下为官者知忠、知廉、知惧。
意念流转,他在系统中快速操作:
训练【经济类】【中枢阁部大员】×2人,【京城中级官员】×30人,【司法类】【中枢阁部大员】×2人,【京城中级官员】×30人
资金-16万两
瞬间,系统面板上那象征财富的白银数字,如同融雪般急速缩水,最终刺目地凝固在——【白银:16万两】.
朱由校看了一下自己系统面板上的余额,再看了看剩下的几个建筑,特别是【铸币厂】,但是自己现在缺乏相当数量的白银,只能狠下心来点了关闭。
长舒一口气,自己还是太穷了,不过也没关系,自己才不过登基一个多月,就拥有了大明前几任皇帝想都不敢想的武力。
然后再想到那帮东林党人,以及在全世界劫掠的西方强盗,不禁恨的牙痒痒,那些钱都是额滴!都是额滴!
pS:这一章主要设计了部队的建制,可能有些乏味,但是确实设计了很久,喜欢的朋友可以多看看,不喜欢的朋友简单了解一下!毕竟任何事务都需要具体的数字支撑,介绍清楚了,大家读起来也就清楚了!感谢,求放过!
第104章 午门逼宫
自万历中叶顾宪成于无锡东林书院高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楹联,这颗种子便在腐土中疯狂滋长。
这帮人以清议为刃,以道德为甲,三十年间以科举为径:把持南北闱场,门生故吏遍及州府;
以舆论为器:操纵邸报、刻印文集,将“非东林即奸佞”植入士林骨髓;以死谏为名:杨涟、左光斗等以“搏直名”入仕途,竟成官场晋身捷径!
正是这层层叠叠的巨网,才能在短短一日内,让三百八十二名“热血”学子齐聚午门!
正午·午门,烈日将汉白玉地砖烤得蒸腾起热浪。
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巍峨的午门之下,足有数百之众。
其中大部分是身着襕衫、头戴方巾的国子监监生和京中各府学学子,夹杂着一些品阶不高的年轻官员。他们群情激愤,高举着临时书写的奏疏、声浪如潮:
“熊廷弼专权误国!擅启边衅!祸乱辽东!”
“陛下明鉴!收回成命!惩处熊蛮!”
“提督京畿市坊巡检总署,与民争利!盘剥商贾!天怒人怨!”
“西山矿案!行神宗旧政!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
“陛下若不听忠言!国将不国!社稷危矣!”
口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和狂妄。
他们仿佛化身正义的化身,认定皇帝必须听从他们的“忠谏”,否则便是昏聩无道,必将导致江山倾覆!
守卫午门的,正是还在整编的武骧营亲军,士兵们身披崭新鱼鳞甲,手持长枪,腰挎雁翎刀,肃立如林,眼神锐利。
他们看着眼前这群聒噪的书生,心中憋着一股火气。
这些兵卒多是京畿良家子或边军精锐选拔而来,对这群不知兵事、只知空谈、还污蔑他们敬仰的皇帝和前线将士的“酸儒”,打心底里厌恶。
然而,军纪森严,上官严令不得擅动。他们只能强压怒火,用身体组成人墙,阻挡着试图冲击宫门的学子。
正是这份克制,助长了对方的嚣张气焰!
几个领头闹得最凶的监生,见军士们只是阻拦,不敢动手,胆气更壮。
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监生,仗着自己出身某江南大族,更是狂妄至极。他一边高喊着“奸佞当道,蒙蔽圣听!”,一边竟伸手用力推搡挡在他面前的一名年轻士兵!
“滚开!你们这些丘八,也敢拦我等为国请命?!”他唾沫横飞,神态倨傲。
说完更是踏前三步,指着武骧营士兵鼻尖唾骂:
“尔等匹夫!可知我叔父乃南京礼部侍郎?敢碰我衣角,必叫尔等充军九边!”
那士兵猝不及防,被推得一个趔趄,头盔都歪了。周围的士兵见状,眼中怒火更盛,握紧了手中兵器,但依旧强忍着没有发作。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小旗服色、系统禁卫军出身的年轻军官,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他正是负责此段防务的小旗官陈锋!
“怎么回事?”陈锋的声音如同寒冰,目光如电般扫过那名推人的监生和面露愤懑的士兵。
“小旗”被推的士兵满脸屈辱,指着那监生,“他……他动手推人!”
陈锋的目光锁定在那名犹自一脸不屑的监生身上,眼神锐利得仿佛要将他刺穿。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转向自己的士兵,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在午门前: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