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1节

英国:1千火枪兵、1千轻骑兵、30门鹰炮(发射霰弹,重1800斤,射程700米,)

德国:1千双手剑士、1千燧发枪射手、20门重型加农炮(发射实心弹,重4000斤,射程2000米)

法国:1千胸甲骑兵、1千掷弹兵、20门长炮(发射实心弹,重2000斤,射程2000米)

【请选择一个国家结盟,结盟费用:5万两;注:每月可召唤支援一次,价格:10万两】

考虑到目前缺乏火器,而且明军有虎蹲炮这种近距离的霰弹炮,于是果断选择法国,并且使用了这个月的召唤机会。

【召唤成功,援助到来时间:5:59:59】

第12章 内廷改制

详细了解完系统的功能之后,朱由校马上开始了疯狂撒钱,开始建造部署。

“村镇*5,‘—25万两’,再加上配套的村民*1万,‘—5万两’”

村镇肯定是要拉满的,然后除去村镇必须的1万人口,他也就满打满算有十万的训练人口。

“兵营*10,‘—10万两’,分别训练20队步兵,10队骑兵,共1800人,‘—16万两’ ”

“兵工厂*3,‘—6万两’,配套村民3000人转为工匠,‘—1.5万两’”

“领事馆*1,‘—1万两’,结盟费‘—5万两’,召唤一次‘—10万两’”

额外再生产村民*2000,转为建筑工,‘—1万两’。

......

系统自动跳出确认提示:

【是否确认建造?】

“确认。”

随着屏幕闪烁,系统界面上瞬间就消失了76.5万两。

下一刻,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城镇中心涌出一队队蓝衣村民,或壮实或精瘦,年龄从十八九岁到三四十岁不等,男女都有。这些村民穿着统一的蓝色短打衣衫,腰间一条麻绳简单束住,脚踏布鞋,眼神也像常人一般。

他们手持工具走出来、分工协作,有的在选址放样,有的在修筑地基,木料、石块、黏土、草绳等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城镇中心中拉出来,再以极高效率被组装建造,整个南海子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轰然动工。

一栋栋建筑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成型。朱由校看得目眩神迷,心中只觉被系统的伟力震撼得说不出话。

傍晚时分,太阳将沉,原来的荒地上,已然有十数座营房拔地而起,规整对称,布列有序。

村民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木梁搭建、屋瓦堆叠,杂而不乱,一旁的村民也像常人一般在准备伙食,整个就是一个和谐的画面。

朱由校站在高坡之上,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劳作景象,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受,心里面一时间也是豪情万丈,成就感满满。

这里以后就是“大明的心脏”,将为那个未来被内耗拖垮、被外敌撕裂、被文官集团消磨干净血性的大明带来新的动力和希望。

随即,他转过身,挥了挥手,声音平淡却不容置疑:

“回宫!”

一行人立即上马,向着乾清宫的方向疾驰而去。他才刚刚登基,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处理,看着自己种下的种子,他现在充满了自信。

而南海子仍在日落下轰鸣建设,仿佛预示着大明新的篇章,正从这片荒野中,生根发芽。

-----------

夜幕笼罩京师,乾清宫灯火阑珊,御书房中烛影摇曳。

朱由校换下征尘满身的行装,沐浴更衣后,半躺在御座上拿着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若愚呈上来的一份关于内廷详情的清单慢慢的看着。

厚厚的一卷纸上,名字密密麻麻,朱由校看的头都疼。

这里面不仅有王安的党羽还有郑贵妃、李选侍的亲信,其中不乏一些后世恶行满满的熟悉名字。

一旁魏忠贤和刘若愚毕恭毕敬的站着,他们看着皇爷脸上不时闪过的一丝阴沉,心里也是一紧。

“看皇爷的脸色,是对内廷非常不满啊”

其实大明到了1620年,也就是自己登基的这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威仪万千,但实际已经是危机四伏。

首先这宫中,权宦如林,东厂、西厂、内廷混杂盘根。而朝堂上,东林、浙党、齐党等党争如火,东林与宦党明争暗斗,朝廷用人已经到了完全不看能力,只分派系的地步。再加上北疆,后金逐渐崛起,熊廷弼等将难掩边患。

朱由校有时候都纳闷,这帮文人难道都瞎吗?看不清现在的局面吗?

所以朱由校从南海子回到宫里,顾不得一身的疲惫,就将这内廷的大小主事太监召集过来。

如今,王安已经被自己处死,魏朝又被发往皇陵守陵,以他们为首的党羽们群龙无首,而自己有5000禁卫军控制着宫内,正好将大明皇宫好好打扫一下,为自己所用。

然后细细的思索了一下刘若愚清单上的内容,大明的内廷设有二十四衙门,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各司其职,掌管宫廷内外事务。

设立之初,制度尚称完备,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衙门逐渐变得臃肿繁杂,职能重叠,效率低下,甚至形成掣肘之势,反成皇帝之患。

不行,得改改,内廷是为了服务皇帝的,自己不顺手,就改成自己顺手的样子。

朱由校拿起笔,对着刘若愚的清单,边写边说:

“传旨,内廷二十四衙门,机构重叠、事权混杂,太监争权夺利,致使宫政紊乱,诏令难行。自今日起,裁撤旧制,设四大府、一专司,厘清职责,收权归中。

司礼监并入尚宝监、印绶监,合为【司礼府】,除原掌宫中文书、传旨、奏折批红等职能外,新增负责宫内太监人事档案之整理,编撰《内监功绩簿》,依据太监功劳、德行,定期奏报皇帝,行功绩晋升、黜退之令。

刘若愚任掌印太监,下设秉笔、书吏、总理等,成为宫内人事升降的枢纽,严控太监升迁,杜绝外戚、亲党乱政。

御马监改名为【纪检府】,专责内廷纪纲肃正、监察太监贪墨及官员欺隐,提督东厂,兼理缉事缉捕。魏忠贤任掌印太监,下设纪纲、巡察、稽查、记录等职,分巡各监局、各房院、各作坊,日夜稽核,防微杜渐。

设【内务府】总掌宫中衣食住行、采买修造诸般日常事务。并入原御用监、尚膳监、直殿监、内织染局、针工局、银作局、司设监、混堂司、浣衣局、巾帽局、惜薪司、酒醋面局、钟鼓司、司苑局、内织染局等一切庶务营缮。

由原内官监掌印太监王承恩任掌印太监,下设总理太监、佥书太监、典簿、经用、库掌等职,统辖,专责宫中事宜之顺畅。

设【内财府】专理内廷财货出纳、钱粮折色、库银金库之收支,皇庄所出钱粮、租赋、佃户赋役,悉数归内财府专理,亦兼管皇帝赏赐、宫中日常耗用银两之总账目。原宝钞局、尚宝司、会计库、尚方宝藏等银库钱庄、诸般出纳悉并入。

由内帑太监田义任掌印太监,下设经用、总账、库管等官,统辖,确保银粮调度之灵活。

设【稽核司】“宫中钱粮庶务虽归内务、内财二府,但朕需时时校核、稽查,不容虚耗与欺瞒。”设立稽核司,直隶于皇帝,专司各府各司出纳、庶务之稽核、巡视、查账、核对。

由司设监太监涂文辅任掌印太监,辅以典簿、稽核佥书、库账校阅等职,有权随时调阅账目,查办舞弊。

朱由校放下手中御笔,轻轻呼出一口气,望着自己草拟的内廷新制草章,露出了一份笑意,这些人选都是前世他了解的比较可靠忠心的太监。

没办法,自己匆忙登基,实在是没多少信任的太监,不过到时候往皇宫里安排一些系统女村民,再加上禁军在手,自己也安心了。

“如此,则内廷纲纪重整,冗官削汰,专人专事,利于朕御天下之大政。刘若愚、魏忠贤,你们几人遵照此制,尽快完成重组,不要让宫内乱了,知道吗?”

“奴才遵旨!”刘若愚、魏忠贤听着皇爷的安排,一时之间心里面翻江倒海。两人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野心。

朱由校把笔一扔,然后将自己简单写的这个规程递给二人。

如此一来,内务,行政、监督、财政、再配上一个专门查账的,既能防止其中那个权势太重,又能防止贪墨腐败。

而且朱由校专门设置内财处也是他后面的计划,他想通过控制皇店,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明皇家集团。

借助系统提供的粮食,牛羊肉,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商场等科技,既能控制国内粮价,又能通过皇店将皇权铺满全国,还能通过交易赚取利润,用于后续训练士兵,建造建筑。

第13章 清理宫内

魏忠贤自从在南海子看到朱由校无中生有的神仙手段之后,就对朱由校死心塌地,此时看向朱由校的眼神中甚至带着一丝狂热。

如果朱由校能看忠诚度的话,就能看到魏忠贤忠诚度高达100。

朱由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神色一敛,语气低沉却透出一丝凌厉:

“朕知道,宫里这些年,太监们倚仗外戚,互通声息。郑贵妃、李选侍那边,多少人背着朕的父皇通风报信,干预朝政,搬弄是非,暗结权臣。如此者,欺君罔上!”

说到这里,他声音依旧平淡“你们几个,务必要给朕把这些人查清楚。凡是胆敢把朕的机密外泄的,哪怕只是风声一句,也要彻查,严办!”

刘若愚和魏忠贤连连低头:“奴才明白!”

朱由校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乾清宫外夜色中飘摇的宫灯火影,沉声吩咐:

“郑贵妃、李选侍向来倚仗宠幸,插手宫务,私下拉拢内侍,干扰政事。既然如此,着她们即刻交出所有档案账册,由你们二人分别带着东厂和锦衣卫入宫,清查她们的寝宫及私库。若有抗命者,格杀勿论。”

“查出敢对外廷泄密者,或是私通外臣者,尽管治罪!必要时可调禁卫军,绝不能手软!查抄所得银两、珍宝、田契,悉数入内务账册。若有私藏——斩。”

“奴婢领旨,必肃清阉竖奸党!”魏忠贤声音低沉,脸上浮现一抹狞厉。

可是仙人垂青,天命所归的天子,竟然敢有人对皇爷不忠,那就是逆天而行,自找死路。

朱由校微微点头,眼神望向夜幕中笼罩的皇城,语气淡淡却透着威严:

“记住了,对外,朕是大明天子,所有人的君父,对内,朕是内廷的天,是你们的主子。尔等当以此为鉴,行事必不徇私,不徇旧情,唯忠于朕、忠于大明。”

“奴婢谨遵圣谕!”

两人低头齐声应下,心头已是一片紧张而肃杀。

“好了,去吧。让朕看看你们的手段和忠心。”

两人恭谨退出,乾清宫的门扉缓缓阖上,夜色愈发沉重。

出了乾清宫,正好碰到被传唤来的王承恩、田义、涂文辅三人,二人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情,他们几人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在这内廷之中,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可是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为这内廷之中权利最大的五个人。

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来自天子的一道口谕。

二人率先拱手向三人道喜,然后向乾清宫一拜“圣上口谕”

三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连忙跪倒在地,他们也只是听小太监说皇爷要见他们,一路赶过来就看到这两位如今在内廷风头正盛的大太监,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二人一阵恭喜,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陛下有旨,命........不得有误”

“谢陛下”听完旨意,王承恩、田义、涂文辅三人低着的脸上纷纷露出狂喜,什么叫一步登天?无外乎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1/1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