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90节
徐煌接过佩剑,心中百感交集。
历时数年征战,诺大的奥斯曼帝国,硬生生的被大明帝国击碎了,连同它那曾一度令西方胆寒的强大军队。
如今这西方帝国的疆域,已经全部归入大明版图,成为大明的领土。
此刻,奥斯曼帝国已经倾覆,威胁已消除,大明之势,如东风压倒西风,气吞万里如虎。
得胜回朝,徐煌于奉天殿受封伯爵。
为了表彰他的功勋,隆启帝将爱琴海周围方圆千里之地,作为其封地,赐予徐煌,作为对他在此战中的杰出表现与贡献的奖励。
隆启帝朱佑极鼓励将士对外征伐,并对有功将士赏赐海外封地,只要拥有爵位,就有封地。
大明的疆域,愈加辽阔,远阔万里,国威日盛。
至于疆域太大如何有效管理?
隆启帝的想法很简单,谁打下的谁去管理,只要是我大明的臣子,哪怕在外自立为王亦无不可(前提是奉大明为正统宗主国)。
百余年之后,我华夏族群遍地开花,这才是世界大同!
至于统一天下,那是后世帝王的事,朕只负责开疆,提升华夏民族的疆域极限!
为什么这么做?不劳民伤财?
隆启帝直言,一个王朝不在鼎盛时开疆拓土,难道要马放南山,等衰弱的时候,被外人欺负?
隆启帝独特的治国理念,使大明从内到外得以焕然一新,帝国臣民更加积极扩张,进入了一个比蒙古人“黄祸”更凶猛的扩张时代。
最开始,有丰富海外作战经验的徐氏子孙最先下手,四处征战。
第二代越王徐明执掌大明海军数十年,世界各地的要冲之地,风土人情,郡王府均有详细记载,征服起来事半功倍。
不光功勋家族这般,就连沿海的各大海商家族,也打造战船征服大海。
大航海时代初期,外面有太多的未知岛屿和广袤土地。
别说全副武装的明军,就是寻常的家族护卫队,带着百余杆火枪,驾上放着几门火炮的木船,也能轻松打下一个岛屿,建立贸易站。
短短十年间,华夏族群便几乎占据了欧亚大陆所有适合生存的地盘。
连刚刚成立的俄罗斯大公国,也被推倒瓜分。
欧洲各国瑟瑟发抖,年年派人称臣纳贡。
在帝国扩张的浩大气氛中,徐煌自然不甘落后。
作为大明帝国青年一代的军事将领,徐煌年仅二十出头,人生岂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荣光与安逸?
更何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听到族中的战报,如大房的二叔徐奉拿下吕宋,作为自己的封地。
三房的堂兄徐誉攻占了马六甲,六房的姑姑一家盘踞在好望角,专门对往来的商船进行收税......
世界各地全面开花,再不下手就迟了!
于是,徐煌将目光投向了美洲大陆。
番外二 立国大越
美洲,郑和将其发现并称为“亚墨利加洲”,或者“新大陆”。
越王徐闻曾称之为“殷洲”,寓意殷商后裔征服的地方,此后大明官方将其定名为“殷洲”,分为南北。
那片远离帝国的大陆,孤悬于大西洋彼岸,文明尚未兴起,只有一个印加帝国稍有些许强盛。
北殷洲西海岸,被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等欧洲列强占据殖民。
而其他地方,则是散落的土著部落,彼此割据。
想要建立自己的国度,殷洲便是一个理想之地。
徐煌心怀远图,立下了雄心勃勃的战略,首先灭掉印加帝国,接通大西洋航路,进而北上剿灭欧洲殖民者,占据整个殷洲。
此举一旦成功,必能建立一个南北版图跨越万里的巨大帝国!
于是,徐煌着手组织远征舰队,准备踏上那片未知的大陆。
隆启四年仲夏,东都港的晨雾被铁甲舰的轰鸣声撕裂。
徐煌站在“扬威”号铁甲舰的舰桥上,重瞳倒映着五十艘新式战舰的巍峨轮廓。
这位刚满二十岁的西海伯翻阅着隆启帝亲赐的《坤舆万国全图》,指尖停在那片标注着“殷洲”的朦胧轮廓上。
“伯爷当真要远渡重洋?”
副将看着海图上狰狞的风暴标记欲言又止。
徐煌淡然点头:“东瀛这点地方,毕竟太小,且多地震,不利于子孙繁衍,如今狼多肉少,外面的好地方都被别的家族占据了,我们的目光要放远些,所谓富贵险中求,危险肯定是有的。”
舰队从东都启航,目标直指殷洲。
这支舰队由十艘新式蒸汽铁甲舰组成,搭载五千精锐水师、数百门火炮。
舰队是越王府的海军力量,自二代越王徐明返回东瀛封地,带着海军退役的老部下,大规模的造船,打造海军力量。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东瀛的海军力量,比大明帝国的海军还要强上一线。
徐煌所率的这支,只是一小部分,毕竟不是越王嫡出一脉,所能调动的海军力量不多。
离开东瀛海域后,舰队很快遭遇北太平洋风暴带。
滔天巨浪如山崩般砸向甲板,数艘战舰的蒸汽管道在剧烈颠簸中爆裂。
“降半帆,蒸汽轮机全功率运转,保持队形!”
“扬威”号舰桥上,一名金发碧眼的将官大声下令:
“哥伦布,你到底有没有把握?”
望着黑沉沉的天穹,徐煌沉声询问。
眼前这个洋鬼子指挥官,正是当年征服英格兰战役中的后勤兵,哥伦布。
二十年后,哥伦布来东方朝圣后,东渡东瀛,带着满腔的热血和理想,加入了越王府海军舰队,愿意继续为大明效力。
横渡太平洋的航线十分危险。
在东瀛海域利用黑潮北上,顺着暖流沿着琉球群岛,在北太平洋洋流带动下向东航行,借助西风带稳定风力。
这段航程约需五六个月,常遭遇风暴、饥饿和坏血病。
好在哥伦布凭借多年的航海经验,建议舰队调整航向,避开最狂暴的西风带。
他指着海图,用古怪的中文腔调说道:“伯爵大人,若继续直行,我们必遭灭顶之灾,应稍向南偏,借助洋流稳定航速。”
“海上之事听你的。”不善海战的徐煌采纳其策。
舰队得以在风暴中幸存,但仍有一艘战舰失散,最终抵达殷洲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伯爵大人,您真有远见!征服新大陆,必能再次改变世界格局!”
望着广袤无际的土地,哥伦布兴奋道。
他对徐煌的征服计划充满信心。
徐煌笑道:“既然欧洲列强都将目光投向新大陆,我们为何不趁机而上?印加帝国虽强,但纵观全局,其不过是沙场中的浮云。”
“若我能先行击破,必能一举稳定南殷洲的局势,接着我们便可在大西洋上开辟属于大明的航道,进而反制北殷洲的欧洲殖民者,最终彻底征服这片土地!”
两人志同道合,心念所向。
提到欧洲诸国,哥伦布愤恨道:“如今欧罗巴诸国在非洲掳掠黑奴,干尽了坏事,我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希望有朝一日我在大海上遇到他们,伯爵大人能允许我下令开炮,教训一下那些野蛮的欧洲人!
徐煌冷笑一声:“一群弱者,只敢向更弱的人挥刀,贩卖人口,与强盗何异,下次遇到,必让他们飞灰湮灭!”
隆启五年惊蛰,明军舰队突袭卡亚俄港。
当徐煌的铁靴踏上印加帝国的土地时,太阳神庙的金顶正沐浴在血色朝霞中。
印加王阿塔瓦尔帕的黄金轿辇被大将军炮轰得粉碎,那些手持黑曜石武器的武士,在连发火铳的弹雨下如麦浪般倒下。
“这哪是打仗,简直是一边倒的碾压!”
哥伦布看着四散奔逃的印加人直摇头。
徐煌却凝视着安第斯山脉的雪峰,突然想起离开东都时越王徐林的叮嘱:“若遇土著,当效当年三宝太监,以德服人。”
次日,徐煌释放了全部俘虏,命军医为伤者治疗。
当通译用克丘亚语宣读《大明抚夷诏》时,印加祭司们看着蒸汽机驱动的“钢铁巨兽”,竟纷纷跪地高呼“维拉科查”(创世神)。
征服印加后,徐煌在当地建立据点,发展民生,招兵买马,开挖运河,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隆启六年秋,随着巴拿马运河的第一铲土落下,十艘蒸汽明轮战舰驶入加勒比海,北征欧洲殖民地!
大明龙旗所到之处,欧洲殖民者望风而逃!
......
殷洲有数百个部落。
徐煌跨海征服,奇策千变,转战万里,百战百胜。
直到隆启十年,才彻底征服所有部落,实际掌控广袤的殷洲南北。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