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91节

为防止被欧洲来犯,徐煌决定立国称帝,彻底统一新大陆。

“殷洲大势,已非大明所能独掌。”

徐煌召集麾下文武,沉声道:“新大陆万里疆土,当由我等自立乾坤!”

众将跪拜,齐呼:“请徐公称帝!”

隆启十一年元月,徐煌在墨西哥城登基,定国号“大越”,年号“开天”。

“朕承先祖遗志,开疆拓土,今日立国,当使华夏文明光耀四海!”

大越疆域南北纵横万里,赫赫之声震彻天下,扬名立万。

为纪念祖先徐闻开基之伟业,徐煌命追封祖父为“大越太祖”,庙号“高祖”。

徐煌以帝王之名,封祭先祖,并立庙,设祭文,庙中供奉太祖像,每年祭拜,举行盛典。

大越帝国沿袭大明内阁制,又增设五大总督府,分管南北殷洲。

徐煌废除欧洲殖民者的奴隶制,推行“土客分治”,印第安的土著贵族可入仕为官,但军政大权皆归汉人。

大越帝国的经济基础在于矿产和海贸。

开发秘鲁银矿、墨西哥金矿,但仍以农业为本,广种玉米、马铃薯。

建立太平洋和大西洋航线,与大明、东瀛、欧洲各地保持密切商贸。

为了防止重蹈元朝覆辙,大越帝国强制推行汉化政策,印加贵族需习汉语、穿汉服,太阳神庙改为大明忠烈祠。

但允许土著保留部分习俗,缓和矛盾。

徐煌的大越帝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横跨太平洋的汉人王朝。

后世史家评曰:“越世祖以重瞳之姿,承太祖遗烈,跨海立国,使华夏衣冠南被万里,虽裂土称尊,然文明不绝,功业堪比秦皇汉武!”

两年后,大明朝廷才得知徐煌在海外立国称帝,隆启帝立刻遣使责问,因何僭越称帝!

徐煌遣使回曰:“臣本不愿,奈何天气骤寒,诸将为朕披上黄袍.......”

对这位表兄,他尽量的放低姿态安抚,相信看在当年老越王一起教导二人的面子上,隆启帝会默许大越帝国的存在。

隆启帝听后虽然震怒,但因不愿劳民伤财的渡海远征,又和徐煌是老表的关系,最终默许大越帝国存在,仅以“越藩”称之,维持表面宗藩关系。

一年后,徐煌主动派遣使臣,奉大明帝国为宗主国,五年一朝贡。

自此两大帝国相安百年。

番外三 徐氏春秋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

越王徐闻薨逝数十寒暑,然其赫赫威名仍在大明山河间传唱。

三街六巷的茶楼酒肆,白发老翁说起"定海神针"的典故,总要捋须长叹;

边关戍卒遥望星斗,仍以"越王星"辨位导航。

这位传奇人物的功业,早已化作朱明史册中最耀目的篇章。

隆启四十年,春。

紫禁城,文渊阁。

内阁大学士严嵩执笔修史,正誊录《越王徐闻传》。

忽闻门外脚步声近,抬头见一青袍儒者踱步入内,风骨峻峭,正是新任兵部尚书王守仁。

严嵩搁笔,捋须笑道:“伯安(王守仁字)何故至此?”

王守仁拱手一礼,目光落于案上墨迹未干的史稿,道:“闻严公修《越王世家》,特来一观。”

严嵩叹曰:“越王徐闻,历九朝而不倒,三定社稷,五扶新君,功高震主,然终得善终,实乃异数。”

王守仁凝视史册,忽而轻笑:“严公以为,越王之权术,可学否?”

严嵩沉吟片刻,摇头道:“不可学,越王生逢大世,以孤臣之身,行权臣之事,然其心在天下,非为一己之私,后人若只效其权谋,而无其胸襟,必招祸端。”

王守仁颔首,目光深远:“吾观越王一生,非以权术胜,而以‘知行合一’胜,靖难时运筹帷幄,白沟河救主,非谋略之高,乃决断之速,晚年归隐,不恋权位,非畏谗言,乃知进退,此等人物,百年难遇!”

严嵩闻言,若有所思,提笔于史册末页添注:

“越王徐闻,起于寒微,终极人臣,其智可比张良,其忠不逊诸葛,然权倾朝野而主不疑,功高震主而身不危,非独谋略,亦天数也,后世称颂者,当思其‘国运常稳,百姓安乐’八字遗训,而非效其权柄。”

王守仁览毕,抚掌而笑:“严公此评,可谓公允!”

......

不过,对于徐闻的身份定位,礼部尚书夏言有不同见解。

他认为,徐闻其孙徐煌,于海外征服殷洲,立国大越,已尊徐闻为太祖高皇帝,朝廷也承认了此事,不应该再以越王相称,而应称其为“越太祖”。

严嵩不同意,《越王世家》是他领头编写的,刚编成就要改名?岂不打脸?

“徐闻一生,辅佐大明,功勋赫赫,英名永存,他之于大明,堪称定海神针,其薨逝后,是以越王身份下葬,于长陵太宗为伴,岂能称其为越太祖?”

严嵩眉头轻挑,笑道:“若真以越太祖之名,徐闻于九泉之下如何面对我大明历代先帝?先帝们又如何看他?”

礼部尚书夏言无言以对。

也是,越王不一定想要越太祖的名号。

他这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大明,或许只愿做大明的臣子吧!

夏言沉默片刻,方才开口:“老越王确实是国之栋梁,然其死后,徐家之兴,并未因此停滞。”

严嵩摇头苦笑:“徐家后代,如今可不得了,光是今年谴使朝贡的,就有十六国!”

“这么多?”

夏言听得神色一变,眼中透出一抹惊讶。

越王后人,不止徐煌一人在海外立国,足足有十六个!

但其他大多只是称王,只有徐煌一人称帝。

“真不愧为徐家遗风,才俊无双,实为徐家后继有人,实为大明之福!”

夏言感慨道。

严嵩点点头,沉默片刻,目光远眺:“若论辅佐江山之力,徐闻可为后代楷模,其才兼文武,既有治国之智,又具征伐之勇,堪称两千年来难得之人物!”

此时,二人正于大明宫廷议事,窗外微风拂过,秋意渐浓。

两人一番话语,不禁让周围官员皆感到十分敬佩。

时至今日,徐闻之死,已过去数十年。

然徐家之辉煌,依旧在人们口中传颂,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世家!

......

皇熙三十年,仲夏之月,京师徐氏宗祠。

香烟袅袅,钟磬悠扬。

当代越王徐骁身着玄端冕服,手持白玉圭,率三百宗亲子弟肃立祠前,祭拜越王徐闻薨逝百年。

礼官高声唱喏:

"大越国太子徐璟,率皇族百人祭祖!”

"吕宋王徐烈,率世子入朝祭祖!”

"马六甲徐国国君徐琰,入朝祭祖!”

"法兰西承化王徐砚,入朝祭祖!”

“澳洲大洋国国主徐翊,入朝祭祖!”

“俄罗斯大公徐玄,如潮祭祖!”

“.......”

宗祠内外,朱紫盈庭。

徐氏子孙纷纷仰视祠堂正殿那幅越王徐闻御容。

画中老者目光如炬,似要穿透百年光阴。

第五代越王徐骁望着阶下一众国君,手中蟠龙杖微微发颤,叹曰:“先祖越王薨逝百年,我徐氏竟开枝散叶至此!”

好望角,惊涛拍岸。

第七代镇海公徐维岳银发如雪,正握着孙儿的手临摹《越王训》。

混血孩童忽然搁笔,指着印度洋上如血残阳:"祖父,听说海的尽头是白皑皑的一片巨大冰层,未曾有人征服,我们徐家有人去过吗?"

老人从怀中取出一枚隆启通宝,抛向浪涛,大笑道:“徐家儿郎的征途,岂是海水能阻?”

此刻,南极的冰层上,正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越王神像冰雕,手中持剑,正映出极地永不落幕的朝阳。

......

天启八年,紫禁城暖阁。

首节 上一节 891/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