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89节

大明的江山,因越王而更加稳固。

.......

经翰林院屡屡润笔,定下终版《越王本纪》:

越忠武王徐闻,字云升,东昌清平人。

洪武十二年生于书香门第,少孤,家道中落,然天资颖异,志存高远。

年十七,举山东乡试第一,名动齐鲁。

翌年,登洪武三十年进士第,太祖亲擢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王初入仕,即展铮铮风骨。

时勋贵贪渎,鱼肉百姓,王独抗疏劾之,虽触怒权贵,反得太祖嘉许,超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建文初,因直谏削藩之失,贬大兴知县。然祸兮福所倚,遂与太宗潜邸结缘。

靖难之役,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白沟河之役,巧施妙计,救太宗于危难;济南、东昌之捷,兵不血刃而定乾坤。

太宗尝叹:“朕得天下,半赖徐卿。”

永乐初,拜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辅翼两宫,定鼎之功,冠绝群臣。

历洪熙、宣德两朝,王位极人臣。

宣德间平定汉王之乱,封越王,赐丹书铁券。

宣宗崩,受遗诏辅政,幼主祁镇尊为"相父",开大明权臣摄政之先河。

土木之变,王以耄耋之年再度临朝,定策易主,扶立景泰。

及景泰崩,复定大计,立今上成化帝。

王历仕九朝,三定社稷,五扶新君。

其智若渊渟岳峙,其忠似日月经天。晚年手书"国运常稳,百姓安乐"八字,可谓毕生写照。

成化二十三年薨,享年百岁。

帝辍朝十日,破例以亲王礼葬天寿山,配享太庙。

史臣曰:明兴以来,人臣勋德之盛,未有如越王者。观其扶危定倾,再造社稷,虽伊尹、霍光,何以过焉?然终其身恪守臣节,子孙世守海外,不预中朝,尤见深谋远虑。诚所谓"社稷之臣,邦家之光"者也。

番外一 隆启新章

越王徐闻薨逝之后,七十五岁的世子徐明继位,成为第二代越王。

他严格遵循先王的遗训,将越王嫡系一脉的子孙迁往东瀛封国,确保家族在外有稳固的根基。

徐明自少年时随郑和下西洋,这些年大多时间在海外生活,对大明本土本就没什么留念的。

好在,武成郡王徐华与建安侯徐谦一脉的子孙,仍然坚守在神州大地,守护着家族的根本。

尽管徐家依旧雄威四方,家族声势依然赫赫一时,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朝中权力逐渐削弱,不再如往昔那般强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成郡王徐华和建安侯徐谦相继去世,越王府的势力渐渐淡出了大明的政治核心。

然而,在东瀛封国,越王一族的名望依然如日中天,威望远超朝廷,成了当地的传奇。

即便如此,时运难测,家族虽然尊崇依旧,但也未能避免困厄。王朝的兴衰,往往由时局的风云所决定。

成化三十一年,四十二岁的成化帝驾崩。

群臣为其上尊谥,庙号“世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于茂陵。

庙号是对皇帝一生功业最为精炼的总结。

“世宗”这一庙号,通常授予在王朝发展关键时期,作出重大变革或中兴的大帝。

成化帝励精图治,锐意革新,使大明步入了蒸汽时代,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堪称一代雄主。

八月金秋,二十五岁的皇太子朱佑极继位,改年号为“隆启”。

新皇雄心勃勃,立志效仿先祖遗志,开疆拓土,建立更为强大的帝国。

此时,奥斯曼帝国日益强盛,自灭拜占庭后,势如猛虎,吞并四方,海军横扫红海。

大明若不先发制人,必有大患。

朱佑极以其敏锐之目光,深知大明之敌,乃不可忽视,欲以智勇,扭转乾坤,捍卫国运。

然朝中多为成化朝的旧臣,这些老臣行事稳重,深怕冒进,不愿开疆拓土。

乾清宫内,隆启皇帝朱佑极面色愤怒:“这些老臣居然还想效仿越王专权,对朕处处掣肘!”

新皇登基,必然受到老臣的打压,这是自古不变的官场情景。

甚至有人借机批评越王府,称越王当年专权,行废立皇帝之事,有违臣子之道,请旨清算徐家。

不用说,这些都是被越王府打压过的人,当年越王在时,其人畏畏缩缩,蝇营狗苟。

徐闻一死,立马跳出来背刺。

隆启帝大怒,当庭斥其老迈昏聩,口出狂言!

他深知当年越王专权,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安稳和拓展,正是那份决断和胆略,才有了如今的大明。

如果让这些顽固不化的老东西掌权,大明的未来恐怕会更加扑朔迷离。

朱佑极越想越气,心中积压的怒火难以抑制。

思索片刻后,他下令:重新启用越王府的门人,允许徐氏子孙入阁。

朱佑极对成化朝旧臣极不信任,遂开始倚重外部势力。

徐家子弟适逢其时,纷纷回朝入仕,辅佐朝政,逐渐成为大明治国安邦的重要力量。

其中,徐家后代中最为出色的当属徐煌。

越王五世孙徐煌,生有重瞳,英姿勃发,才俊卓绝。

继承祖业的他,志向远大,心怀宏图,立志重振越王的威名,建立赫赫大业。

十五岁便晋升为千户,随伯父徐昭出征海外,征讨奥斯曼帝国。

这位重瞳少年如霸王转世,不仅勇武出众,智谋也堪称一绝,深谙兵法韬略。

他数次带领数千精兵,深入敌境,其战术高妙,以奇兵制敌,攻城拔寨,连下十四城,势如破竹,斩将夺旗,威震四方,累功至正二品龙虎将军。

隆启三年春,爱琴海的浪涛拍打着君士坦丁堡的残垣。

这座千年古堡外,炮声隆隆,杀声震天。

徐煌骑马驻于城墙下,目光炯炯,异色双瞳倒映着熊熊烈火。

征战五年,他已经从当年青涩的少年,磨砺成为年青一代出色的军事统帅。

“今日之后,奥斯曼帝国将成为历史!”

徐煌伸手接住飘落的海鸥羽毛,耳畔传来远处海风吹过的涛声。

排山倒海的浪声,像是将士们为即将到来的胜利欢呼。

“将军,越王殿下已至!”后方士卒高声传来。

徐煌闻言,整了整战袍,策马快步迎去。

第三代越王徐林骑着白鬃战马,踏步而来。

其身披甲衣,气宇轩昂,神情矍铄,目光如炬,正如帝王巡视,威仪十足。

徐煌立马拱手行礼:“大将军!”

徐林是徐煌的叔祖,年已花甲,为征西大将军,总掌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事。

“好小子,干得不错!”

徐林拍了拍徐煌的肩膀,语气中透着满满的赞许。

遥想当年,祖父徐闻对重瞳寄予厚望,如今不过二十岁,已然小有成就,令人欣慰。

这几年来,徐林对徐煌提携甚多,每逢大战,必召其至身边,给他立功机会。

“灭了奥斯曼,孤会向朝廷奏请,封你为伯爵,至此方圆千里之地,任你挑选。”

徐林语重心长道。

“谢大将军!”徐煌恭敬回礼,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未曾言说的豪情,藏在那一声声的感谢中。

灭国之战,还是奥斯曼这般强大的帝国,此战之后徐煌必定会在大明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当天下午,三声震天动地的炮响,瞬间撕裂了君士坦丁堡的黄金门。

随着三声震天动地的炮响,君士坦丁堡的黄金门轰然倒塌。

徐煌亲率三千铁骑冲入浓烟,马蹄踏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彩砖,异色双瞳在火光中流转着妖异的光芒。

当他的方天画戟挑落新月旗时,幸存的守军竟纷纷跪地。

这些虔诚的穆斯林,竟将重瞳少年当成了传说中的“双日先知”。

五月初五,在查士丁尼广场的受降仪式上,奥斯曼苏丹被迫交出那柄象征其帝国荣耀的佩剑。

首节 上一节 889/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