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73节
“皇长子将来必须平安成长!”
徐闻在一次私下的家宴中对亲族说:“此生为国,为家族,为未来,都不能有半点差池。”
这些侍从不动声色地跟随王府安排,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徐闻对此格外谨慎,要求所有侍从都以最高标准进行训练,训练内容不仅包括如何保护皇长子,还包括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对宫廷之内外的威胁。
两个月后,成化帝为新出生的皇长子举行了正式的命名仪式。
“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此子应当承载着这份重任。”
成化帝朱见深在典礼上宣布:“朕为皇长子命名,名‘朱佑极’!”
这一刻,整个大殿肃然,气氛凝重。
皇子命名的事儿,关系着皇家世系的传承,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大明朝,皇子起名可不是随便的事。
早在朱元璋在世时,他就已经为子孙后代的名字设定了严格的制度。
根据这个制度,大明的皇子们,必须取三个字的名字。
第一个字自然是姓“朱”,以示皇族身份。
第二个字则代表着辈分的排序,严格按照家族辈分来确定。
至于第三个字,虽可以有些自由选择,但有一个严苛的要求,那便是必须带有五行偏旁,以此来寄托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期许。
朱元璋当年为自己的所有儿子和后代们,分别设定了辈分,并排定了整整二十个辈分。
直到今天,作为大明的皇帝,成化帝朱见深沿用了燕王位下的辈分:“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一套命名规则。
而作为朱见深的继承人,下一辈的皇子自然属于“佑”字辈。
此时,成化帝站在金殿前,轻声宣布:“朱佑极”。
这是大明未来皇帝的名字,亦是大明家族继承的新的篇章。
至于第三个字,按照五行的安排,选定了“极”字。
这“极”字,承载着至高无上的寓意,象征着极致、巅峰、顶点,与“木”属性的五行偏旁完美契合。
成化帝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兴奋和期待,他眼中闪烁着对儿子的期许:“愿此子一生平安,长寿富贵,继承大明盛业,保卫百姓安宁。”
朱佑极,这个名字不仅承载着父亲的深厚期望,更象征着大明王朝宏伟的蓝图。
徐闻站在一旁,微微低头,默默地看着这个命运注定要继承大明江山的孩子。
他心中想着,若朱佑极能够平安成长,定能继承大明的辉煌;
而如果一切如他所期,徐家将没有任何顾虑。
这一切,都将与朱佑极的未来息息相关。
第1042章 册立皇太子
成化六年六月,阳光灿烂,气候宜人。
这一天,皇宫内外,弥漫着庄重而神圣的气氛,所有的宫廷仪式都围绕着同一件大事:皇长子朱佑极的册封。
这一刻,所有的朝臣、百官、文武将士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座雕花金殿,心中都在为大明的未来谱写一段历史篇章。
虽然有过无数次的朝堂变动,盛世的繁华依旧未曾消逝,但这一刻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在这场盛大的仪式上,不仅是皇长子朱佑极的正式册封,更是一次关于权力、家族与未来的巨大象征。
而这背后,则是徐家的无上荣耀,几乎整个朝廷的重心都在这一家族的支撑下旋转。
清晨,皇宫内外的旗帜已经高高竖起,象征着太子册封的巨幅红布悬挂在宫墙上。
无论是皇宫的殿堂还是大街小巷,气氛都显得异常庄重。
来自四面八方的官员,贵族,甚至是远道而来的地方官员,早已排好队,列阵在奉天门外,准备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成化帝朱见深早早便起床,身着龙袍,神色庄重。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今天却成为了父亲,也即将迎来父亲职责中的最大挑战之。
为自己的儿子、继承大明江山的未来,正式册封太子。
在殿前,徐家的一众重要人物早已列队等待,几乎所有与大明权力相关的名字都汇聚在这一刻。
越王徐闻、武成郡王徐华、内阁首辅徐谦、太子太保徐林等一众徐家重要人物,站在了殿前,身着盛装,低声交谈,气氛庄严中带着一丝微妙的紧张。
这一切显然并非偶然。
因为不仅是皇帝自己的儿子在这里被册封,更多的意义在于,背后站着的,是徐家几百年来的权力积淀和徐家人的盛大荣光。
而当这一切的聚焦点落在徐家头上,众多朝臣心中自然清楚:
尽管大明朝的历史上有过很多权臣,但徐家如今的权势,堪称空前,任何一位来者,都无法与之比肩。
成化帝亲自主持册封大典时,随着一声“礼部奏上”的命令,殿内所有的百官齐齐跪地,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朱见深一身帝王气度,站立中央,静静地望着跪拜的群臣,心中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与安宁。
他环视四周,低头对太监挥手示意,随即低沉的声音传出:“宣旨。”
太监立即站定,展开手中的金纸,朗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帝陟罚臧否,得失之间,均秉天命,务安国家,谋兴治之道,为大明江山延续万世,赐予朕独子,皇长子朱佑极,册封为太子,命此命令在京城、外疆各府、各州县发布,普天之下.......”
太子朱佑极,年仅几月,仍在奶妈的怀抱中安稳睡着,并不知自己的地位在此瞬间一跃成为帝国二号人物。
这个年幼的孩子,是整个大明江山未来的希望,而这份责任的重担,也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压在他尚幼的肩膀上。
但对于在场的所有徐家人来说,这一刻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位孩子的封号,更多的是对于徐家这一支家族的肯定与荣耀。
看着成化帝手持玉玺,徐家父子、叔伯们相继跪拜,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朱佑极不仅仅是未来的皇帝,更是徐家整个家族的承载者。
他将成为这一切权力、财富、责任的继续者。
而徐家,这个家族的名字,势必将永载史册,成为朝廷之中最为闪耀的一颗星。
与此同时,成化帝颁布的奖赏也正式进入了历史的长河,正式封爵了徐冉的父亲徐阳为“外戚侯爵”。
而随后的众多权臣,也纷纷得到了自己应有的荣誉和封号,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昭示着徐家的鼎盛与荣耀。
太子册封的仪式过后,众臣纷纷上前恭贺,礼数繁多。
每一位到场的朝臣,都在为这份权力的象征表示祝贺和敬意。
然而,这场盛典也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了徐家在朝中的根深蒂固,尤其是越王徐闻的权力地位,令所有人心生敬畏。
他不仅拥有大明国内最强的军事力量,更掌握了大明朝内外最重要的政治资源。
甚至可以说,纵观历史,除了霍光、张居正等人,几乎没有任何一位权臣,能与他相提并论。
而在这些权力的背后,徐闻的稳重、智谋和深沉的个性,使得他不仅能站在权力的巅峰,还能确保徐家百年稳固。
而今日,太子的册封,不仅是成化帝的决断,更是徐家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继续在朝堂上掌控大权的开始。
在场的百官,虽然表面上恭贺太子,内心却深知:
在这一刻,整个大明朝的命运,已紧紧依附于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身上,依附于背后徐家一族的智慧与力量。
随着太子朱佑极的正式册封,大明朝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徐家,这个深深扎根于大明王朝心脏的家族,依然是权力的中枢。
尽管历史变迁、朝代更替,但徐家始终如同一座屹立在风浪中的灯塔,为整个王朝指引着方向。
册封大典之后,国丈徐阳回到越王府,拜见祖父徐闻。
如今他是越王子孙中,除了武成郡王徐华、建安侯徐谦之后,第三个封爵的。
当然,这是纯靠女儿关系得来了。
大明对历任皇后的父亲,都会封伯爵,若是外孙被册封为储君或是登基,则会再加封侯爵,此乃惯例。
历史上,大明有好几个国丈是底层出身,比如万历的外公,本是泥瓦匠,崇祯的岳父,原来是算卦的.......都被封为侯爵。
国丈徐阳也是,平平无奇,凭着越王荫德, 在工部担任五品郎中,即便在徐氏子弟中,也是垫底。
只因生了个好女儿,当了皇后。
书房,徐闻正端坐在案前,听到孙子的到来,他微微抬头,神情淡然。
徐阳走上前,恭敬行礼:“祖父,恭喜您,太子已册封,太子继位之后,江山将更加稳固,我们徐家也将承载更多的荣光。”
“太子继位,江山自有定数。”
徐闻缓缓开口,语气不疾不徐:“你既成外戚勋贵,当谨言慎行,莫要招惹事端,让冉儿难做。”
“是,祖父。”
徐阳低头应声,不敢抬头去看想祖父的深沉与威严。
在徐闻面前,他就是个孙子。
徐闻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喜色。
徐氏子孙,只有他的三个儿子有大出息。
到了第三代,除了嫡孙徐林凭借立下的战功,位居三孤,其他庶出孙子基本平平无奇。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